1. 英國的唐寧街9號和11號是干什麼的
唐寧街9號好像沒什麼特殊的,11號是財政大臣的住所。
位於英國首都倫敦的西敏內,在過往200年來,都是重要內閣官員,即英國首相,以及兼任第二財政大臣的財政大臣的官邸。唐寧街內最有名的宅邸,相信非唐寧街10號莫屬,它以往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與首相合並後,就成為今日的首相官邸。因此,「唐寧街」和「唐寧街10號」是英國首相或首相辦公室的代名詞;而「唐寧街11號」就代表財相或其辦公室。
英國的唐寧街原是條臭名昭著的破街。1650年,該地區經審視被確定為王室財產。從此,唐寧街開始了它的新生。當時有兩個人買下了這塊地皮。他們中有一個過世後,喬治·唐寧買下了他的份額,除了賺取大量的不義之財外,唐寧還設法得到了財政部秘書的職位。最後,他成為喬治·唐寧勛爵和一名外交官,在克倫威爾和查理二世手下任職。喬治二世即位不久,有人向當時的首相羅伯特·沃波爾提了一個建議,唐寧勛爵從前的寓所空著,首相去把它改造成官邸怎麼樣?沃波爾接受了這份饋贈,但是他提出一個條件:10號永遠給財政大臣居住。這就是財政大臣和首相官邸在一起的原因。至今建築物幾經修繕,這條老規矩卻沒有變過。
2. 倫敦都有哪些著名的街道
攝政街 Pegent St.——
該街道曲折曲蜒,連結牛津廣場和匹卡德利廣場。比起龐德街L的高檔名牌店來,這里更為親切。利巴提、哈姆雷茲等許多商店均具英倫風范。附近的沙威爾勞有眾多高級西裝店。
牛津街 Oxford St.——相當於南京路、王府井。
就商店的個數,及人流的多少來說,牛津街都要勝過攝政街和龐德街一籌,坐上倫敦的頭把交椅。這里有許多高級品店,但那些面向年輕人的隨意輕松風格的店鋪更為引人注目。在此,可以知曉倫敦最具普遍性的時髦感覺是怎樣的。這條街上的賽爾福利奇則是倫敦人最喜愛的百貨商場。
伯靈頓市場街 Burlington Arcade——
由新、舊兩部分組成。這里聚集了英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級名牌店。當然,可以只逛不買。 此外,伯靈頓市場街與皇家市場街作為時髦商店的聚集地也十分有名。
唐寧街 是英國首都倫敦白廳大街的一條橫街,短而窄,是以17世紀英國外交家和理財家喬治·唐寧爵士的名字命名的。
3. 英國首相府設在唐寧街10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唐寧街為17世紀後半葉由唐寧爵士開發建築的私人住宅街道,後來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國王將10號辟為首相官邸。
現在所知的唐寧街來自一個人的策劃,他就是喬治·唐寧。他是一位有魄力的「無賴」-一名間諜和叛國者-他看到,在倫敦重要地段上建造房屋是一個迅速發財的好辦法。在克倫威爾的核心集團里,他被任命為英國駐荷蘭海牙大使,他在那裡同流亡在外的英皇室成員做斗爭。但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後,里查德代替了他的職位。唐寧認識到英聯邦即將沒落,他便開始爭取在新政權中的地位。
他完全背叛了以前的盟友,轉而全力效忠國王。為此,日記作家塞謬爾·佩皮斯描述他為「背信棄義的無賴」。幸運的是,英國國王認識到唐寧所獲信息的價值。盡管他在倫敦塔中待了兩個月的時間,但他在王朝復辟後仍然得到了不少的榮譽和獎賞。
18世紀30年代的一段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權勢強大的君主被議會所代替,而將首席大臣安置在與他們地位相符的大樓內成為提上日程的一件要事。
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將唐寧街上的房子以及俯瞰英國皇家衛隊的房子贈送給羅伯特·沃伯爾爵士。他當時的頭銜是第一財政大臣,實際上發揮著第一首相的作用。沃伯爾不願把唐寧街的地產作為私人禮物。相反,他要求英王允許他和他的繼任者在他們的職權范圍內都可以使用。 直到今天,唐寧街10號一直是英國首相們的官邸。而門旁郵箱上還留著當時鐫刻的「第一財政大臣」的字樣。
4.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街在哪裡
巴黎:香榭麗舍
紐約的第五大道
英國倫敦的牛津街
東京的銀座大街
加拿大多倫多央街(Yonge Street)
依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央街是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從多倫多港灣(Toronto
Harbour)開始,向北穿過多城,後以11號公路延續,一路上經過眾多的安省城鎮,並在考昆(Cochrane)鎮轉頭向西,一路小跑,最終到達安省的雨河(Rainy
River)和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加邊境處的國際瀑布,全長1896公里(1178英里)。
第一任上加拿大(Upper Canada,今日安省的前身)的省督,約翰·格拉夫·西米柯(John Graves Simcoe,1752-1806)。
其實在最初,央街甚至還不是多倫多(當時稱之為約克鎮)的一部分。城市的開創者約翰·格拉夫·西米柯(John Graves Simcoe,1752-1806),時任上加拿大(Upper Canada,今日安省的前身)的省督,開始在小鎮的北部規劃道路的建設,以防止美國的入侵。西米柯在加拿大的時間不到4年(1793-1796),後因病於1796年返回英國,這是後話。
出於戰略上的考慮,需要修築一條道路,以確保英軍進出五大湖區的北部,特別是約克港和西米柯湖(Lake
Simcoe),因為這是連接喬治灣(Georgian Bay)和五大湖上游(Upper Great
Lakes)水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道路將為駐扎在五大湖上游和約克鎮的英軍的軍事要塞之間提供一條便利通道。
英皇家御林軍(Queen's Rangers)標志
在1794年2月,大英帝國皇家御林軍(Queen's Rangers)的一個先遣隊在代理勘測指揮瓊斯(Augustus
Jones,1758-1837)的率領下,作為第一批勘探人員開始道路的標識工作。砍伐茂密的灌木林需要技術和大量的勞工,瓊斯認為在冬季更好,因為樹枝枯萎,更便於勘查。
御林軍當時修築的道路寬度為20英尺,並對道路的兩側進行了大致的規劃。同年8月,他們到達康山(Thornhill)。因時值與美軍戰局吃緊,御林軍需要抽調人手去尼亞加拉邊境,築路工程暫停。
其後,另一組人馬在波瑞(William von
Berczy)的帶領下,在康山和朗斯達夫(Langstaff)之間繼續工作,但惡劣的天氣和疾病的困擾,阻止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在1796年1月,皇家御林軍的瓊斯返回,繼續開展並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在43天之後,他們終於到達西米柯湖區,這一地點就是今日的Gwillimbury。今天,如果我們從多倫多市中心駕車沿快速道DVP和404北上Gwillimbury,近乎相同的距離,也不過約一小時的車程,足以想像當時央街築路工程之艱辛。
省督西米柯以他的老朋友喬治·央爵士(Sir George
Yonge,1731-1812)命名這條道路為央街。央爵士是1791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戰時內閣的大臣。他本人曾簽署了一份文件將皇家御林軍指派為一個團,以保護新的省份。
央爵士本人從未到訪過加拿大,但他作為省督西米柯在英國故土的庄園所在地哈內敦(Honiton)區的國會議員,與省督聯系極為密切。在央爵士戰時大臣的職位期滿後,被委任為礦業部長,其後在英屬海外領地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任總督。他本人畢生熱衷於道路和建築,因而,以他的名字為央街命名實不為過。
央街與皇後街(Queen St.)十字北望。(1938年)
在十九世紀期間,央街延伸到安大略湖邊,成為商人、農民、國民軍和驛站班車乘客進出城市的主要通道。在1850年,央街在書院街(College)和布洛街(Bloor)段只有兩座大的庄園,佔地200英畝,其房屋臨街距離遠達1/4英里,使央街這部分幾乎在林中穿行。1869年,蒂莫西·伊頓(Timothy
Eaton)在央街178號開張了他的伊頓百貨公司,這一被稱為加拿大人購物革命化的行動,也吸引了其他的貿易商。在20世紀初期,央街逐漸成為多倫多最主要的購物街道。
央街東眺國王街(King St.)裝飾一新的街車慶祝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周年。(1897年)
央街與國王街十字北望,隱約可見CNE的條幅懸掛在空中。(1914年)
今天,央街在國王街(King)和布勞街(Bloor)之間,處處可見購物者、通勤者、扎著頭巾遊逛的年輕人和觀賞戲劇的人們,以及那些欲感受這里氣息的人們。不過,一旦離開鬧市區的中心,遊人將會發現,央街足以稱得上是加拿大的一條文化長廊,不同的區段特色迥異。登打士街(Dundas)一帶眾多商店眩耀的霓虹燈和俗氣的櫥窗展奇異地混合在一起;玫瑰谷(Rosedale)優雅精巧的古玩店;艾格靈屯大街(Eglinton,有人說,譯名太土,其實Eglinton在一開始還真是一個村莊)新潮的咖啡館;芬治大街(Finch)的高層住宅群;沿著這條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北上折西,央街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化風采。與多倫多一樣,央街也是其他許多城鎮和村莊的主要幹道。
5. 英國境內有名的街道有哪些
英國境內有名的街道有:英國倫敦牛津街、沙夫茨伯里大街、國王路、卡納比街。
牛津街是到英國倫敦首選的購物街道,牛津街上名牌店的最大特色並不在於品牌的種類有多少,而在於款式非常齊全,某些義大利頂級品牌的貨品在倫敦竟然比來源地的店鋪更多。
沙夫茨伯里大街就=是西區的劇院集中地。說這里是倫敦最出名的街道之一還因為它臨近中國城,《哈利波特》曾在這里取景,每天有很多的街邊藝術家們坐在這里給過往的行人遊客畫油畫。
直到1830年,國王路都是王室所用道路,後來為改善倫敦交通而開發給普通人通行。人們對於國王路的認知不僅僅因它是倫敦最著名最時尚的地區之一,也是倫敦最貴的地方之一。
卡納比街是倫敦60年代的「街頭博物館」。由於曾是披頭士和滾石樂隊聚集閑逛的地方,這條街見證了60年代的音樂和時尚浪潮,成為60年代倫敦的精神地標。
6. 世界各國總統府邸及介紹
總統府通常指共和制國家或地區中,總統的官邸或辦公室所在地,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象徵。現列舉主要國家如下:
亞洲
印度:印度總統府
面積約2萬平方米,內有340個宮室、227根畫柱、35個涼亭、37個噴泉、3000多米長的長廊。此外,還有一個長400米、寬180米的莫卧兒式樣的庭院。每年1月庭院對外開放。
建於1929年,原名維多利亞宮,印度獨立後,改為總統府。總統府是一座氣勢雄宏的宮殿式建築,有覲見廳、宴會廳、圖書館等華麗的廳堂,還有無數噴泉水池、亭榭長廊。小山東北的議會大廈和王子公園里的印度門,也都是壯麗的建築。
新加坡:新加坡總統府
新加坡總統府,始建於1867年,命名為「Istana」,是馬來語宮殿的意思,這座壯觀、華麗的建築集合了多種設計風格,位於新加坡烏節路上,每年會定期開放給公眾參觀,可以觀看各種鳥類、昆蟲、植物和人工景觀,還可以了解總統府的歷史。
韓國:青瓦台
青瓦台是韓國總統官邸,位於首爾市鍾路區世宗路一號。 青瓦台原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漢城(首爾)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一些建築物,並開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現在的青瓦台是盧泰愚總統在任時新建的。青瓦台主樓為韓國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歐洲
英國:英國是總統府邸是唐寧街10號
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威斯敏斯特,威斯敏斯特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風格建築物。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首相兼領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計朴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
法國:愛麗舍宮
法國巴黎古建築,愛麗舍宮(Elysée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 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取名為「愛麗舍宮」。
德國:貝爾維尤宮
貝爾維尤宮(德語:Schloss Bellevue)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一座宮殿建築。自1994年以來,貝爾維尤宮就是德國的總統官邸。貝爾維尤宮修建於1786年,二戰期間曾遭到嚴重轟炸並在柏林戰役中也遭到損壞。在1950年代和1986年至1987年期間,貝爾維尤宮曾大規模翻新。雖然貝爾維尤宮是德國總統的官邸,但德國總統實際上並不在這里居住,這里只是辦公場所。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在蒙古語中,是「堡壘」之意。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鍾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克里姆林宮紅星。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它那高大堅固的圍牆和鍾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聳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北美洲
美國:白宮
白宮(英語:The White House,也稱白屋)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白宮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擁有,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二十美元紙幣的背面圖片就是白宮。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因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白宮」一詞常代指美國政府,譬如:「白宮宣布,英國首相訪問白宮」。
南美洲
阿根廷:玫瑰宮從1810年(阿根廷於這年5月25日宣布自治)起,成為國家舉辦所有重大政治活動的場所。廣場周圍有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玫瑰宮(總統府)和市政府屬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建築風格;原市政廳屬殖民時期建築風格;大教堂屬新古典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