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個國家的選舉制度及其任期時間
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制度,在一個州勝者全得。 任期4年
俄羅斯,總統制,在全國范圍內獲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選票獲勝,任期6年(從2012年開始)
法國,總統制,在全國范圍內獲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選票獲勝 任期5年
英國等議會制國家則是靠 議會大選,議會下院佔有多數席位的政黨既成為執政黨組閣, 執政黨領袖擔當首相職務,但是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
② 英國每幾年選舉一次
每4年大選一次。
③ 英國大選幾年一屆啊
英國大選一般五備睜困年早孝一屆,但也有可能臨時將議會被解散重新選舉。
英國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
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仿念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④ 英國選舉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一變化歷程表現出哪些特點
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是19 世紀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國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行的爭取同土地貴族重新分配政治統治權及擴大選舉權的改良運動。
這次議會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變動,並沒有造成重大的體制改革。掌權的仍然是貴族;選舉資格的限制也僅僅從身份資格轉為財產資格,身份歧視變為財產歧視。工人和貧困農民等社會絕大多數成員仍然在受歧視之列。
意義:
它是向舊制度的公開挑戰,向土地貴族和金融寡頭盤踞了幾百年的地盤進攻。改變了幾百年的選舉議員的做法,這意味著土地貴族和金融寡頭不得不作出讓步。26個有兩個議員的城市全是新興的工業城市;21個中等城市也不乏工業城市。因此,工業資產階級無疑絕對是這次改革的絕對獲益者,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資產階級的要求,迫使土地貴族、金融寡頭讓出部分權力。這樣,中產階級在議會中取得了強大的地位,成為了有權的階級。雖然他們並不掌權,但在此後數十年間,雖代表土地貴族的議員在下院仍占優勢,但一切決定都不得不考慮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與土地貴族、金融寡頭達成妥協,結成同盟,共同統治英國。
1867年議會改革
1867年議會改革是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寡頭統治,爭取擴大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改良運動。
1832年議會改革雖然為工業資產階級開辟了執掌政權的道路,但英國選舉制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不民主現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眾的絕大多數仍然沒有選舉權,「腐敗選區」僅僅縮小了數目,仍然存在部分工業資產階級也被排斥在選舉權之外。
1867年7月15日,議會下院通過第二次議會改革法案。8月15日,法案正式成為法律。
1867年改革法案規定:重新調整選區,取消四十六個「腐敗選區」的議會席位,分配給新興城市。進一步降低了選舉資格限制,擴大了選民范圍。在城市中凡繳納貧困救濟金的房主和年繳納十鎊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於一年的房客享有選舉權;鄉村居民凡每年有無鎊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鎊地租的佃戶均享有選舉權。這次改革,使選舉人數由135萬增加到250萬。但英國廣大勞動人民仍被剝奪了選舉權,廣大婦女都沒有選舉權。
意義:
(一)工業資產階級從此具有主宰地位,進一步消除了英國議會制度中的積弊和腐敗之風,徹底打破了以前貴族在議會中一統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資產階級民主。
(二)由於選民擴大,政黨要站住腳,必須成為群眾習慣的黨,極大地推動了政黨政治的發展,使爭取選民成為政黨活動發核心。
(三)保守黨已轉變為代表資產階級的黨。
(四)工人暫時被籠絡,但從長遠看來,也給工人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884年議會改革
1884年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產階級為鞏固資產主義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
從1868年起,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880年,自由黨在國會選舉中擊敗保守黨而獲勝,組成第二屆格拉斯頓內閣。1884年,自由黨為了在農村爭奪選票,緩和農村居民要求政治權利的斗爭,進行了第三次國會選舉改革,頒布了「人民代表法」,該法案規定: 再次擴大公民權, 把1867 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權擴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規定選民的財產資格,無論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鎊價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選舉權;建立一種新的內部服務資格,主要是給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農業工人的選舉權。
1885年在格萊斯頓的推動下, 又通過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新法案規定: 取消人口不足115 萬人的城市在下院中的席位, 而把這樣的城市分別並入所屬各州;人口在115~5 萬的城市只留一個席位。空出來的席位分配給英格蘭(64) 、威爾士(4) 和部分新興城市;除了22 個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州一律實行單一代表選區制, 大體上每514 萬人選出一個代表, 從而接近於平等代表制原則。以上兩個法案的通過,習慣上稱為19 世紀英國的第三次議會改革,即1884 年改革。這次議會改革雖然使選舉權擴大了,但仍然受到財產資格的限制。另外婦女仍沒有選舉權。
意義:第三次議會改革中,統治階級在面對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斗爭劇烈變化時,能適時而變,主動調適社會中不相適應的環節。由被動改革轉變為主動改革。社會政治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雖然最終完成英國議會改革,全面實現普選,但為以後的議會改革掃清了障礙。
⑤ 英國首相是否全民直選大選幾年進行一次
英國實行議會制,凡在大選中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其領導人將自動成為首相,負責組閣。不是全民直選。
一屆任期4年,即大選4年進行一次。
⑥ 英國大選什麼時候開始投票
周四(6月8日)英國大選投票於當地時間上午7:00開始,數以千萬計的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將於當地時間22:00(北京時間凌晨5:00)結束。650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將被選出。
⑦ 英國首相是是多少年換一屆
由於英國首相就是議會的首領,這也就意味著英國首相的任期和議會的任期是一致的。而每一屆議會的任期一般是5年的時間,但也有可能臨時被解散的,所以說它的具體任期是不確定的。同時也說明英國首相的任期是不能夠可定的,但每一屆不會超過5年。
英國首相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簡稱聯合王國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國政府首腦,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縮寫PM)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⑧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那一年英國大選幾年舉行一次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2009年,英國大選4年舉行一次
⑨ 英國選舉制度是如何演變的
1688年光榮革命後,土地貴族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通過了第一次議會選舉改革法案,降低選民和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取消一些衰敗選區,給予一些新興的工業城鎮代表名額.標志著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賣出的重要一步.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通過第二次改革法案,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城市工人獲得選舉權.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通過第三次改革法案,農業工人獲得選舉權.英國基本上實現了男性戶主的選舉權,代議制民主在英國取得長足進展.
⑩ 英國選舉制度的變化
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
總統選舉的程序與過程極為錯綜復雜,包括預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預選通常在大選年的2月份開始進行,6月份結束。在這一階段,民主、共和兩黨分別以不同的形式在各州進行預選,也是在民主、共和這兩個大黨內部,為各自黨的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作準備的階段。接著是兩黨在7、8月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各州代表投票,選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然後通過由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副總統候選人,並制定正式的競選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