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史略不列顛之戰英國為什麼能勝利
你好!
我來列舉給你聽吧:
1、英國本土作戰,打防守有優勢
2、英國優先使用雷達,盡早發現敵情
3、在法國海岸有很多盟軍間諜,在德軍還沒出擊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情報
4、德軍許多飛機航程短,不能持續有效地進行打擊
5、英國有盟軍的支援,今天損失了多少飛機,可以立馬補充
6、德軍兩線作戰,經濟、指揮、工業生產、後勤跟不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❷ 二戰中,英軍是如何抵抗德軍第二次大規模晝間轟炸的
9月9日下午,德軍第2航空隊又對倫敦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的晝間轟炸。這一次,英國空軍第11航空隊早有準備,有9個中隊進入預定空域;第10航空隊和第12航空隊也緊密配合。英軍第11航空隊司令帕克把他的中隊部署在前沿以迎擊兩個德軍突擊編隊。第一支突擊編隊被攔截,並被迫把炸彈投在坎特伯雷。第二支突擊編隊在英軍戰斗機的猛烈攻擊下被迫逃往倫敦郊外,並在郊外上空展開交戰。德軍轟炸機將炸彈胡亂丟在郊區。英軍的戰斗機對德軍突擊編隊的攔截非常成功,致使多數德機在到達倫敦之前就被擊落,只有不到半數的轟炸機沖過防線。這些沖過防線的德機在英軍戰斗機的不斷追擊下,也難於實施准確的瞄準轟炸,沒有給倫敦造成什麼損失。這一天德國空軍損失28架飛機,英國損失19架飛機和14名飛行員。德軍的戰果令人失望,使希特勒不得不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推遲到9月24日。
❸ 二戰中,英國為抵抗德軍進攻做了哪些准備
面對德軍入侵威脅,英國進行了總動員,做了大量的抵抗准備。
要拯救英國,只有同美國結盟,爭得美國的援助,除此別無出路。5月15日,丘吉爾致電羅斯福,要求借用40~50艘舊的驅逐艦和數百架最新式飛機。5月18日,丘吉爾再次致電羅斯福,強調「英國不久就要遭到荷蘭所遭到的那種攻擊……如果美國的援助要發揮作用的話,就必須從速發揮」。羅斯福認為,「合眾國眼前最有效的防禦就是大不列顛成功地保衛它自己」。美國也很需要英國繼續與法西斯戰斗。6月間,美國援助英國50萬支步槍、55萬支沖鋒槍、2.2萬挺機槍、895門野戰炮。9月3日,英美兩國達成協議,英國將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露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等8個空軍基地租借給美國,租期99年,美國則給英國50艘舊驅逐艦,以加強大西洋的反潛活動。9月6日,首批8艘移交給英國。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雖保存了一定實力,但裝備大量丟棄,空軍受到削弱,海軍也遭到一定損失。英國戰時內閣採取緊急措施,以對付德國的入侵。英國還組織機動部隊,准備打擊入侵者。1940年5~8月,國民自衛軍已有100萬人,准備發展到150萬人。為抗擊德軍登陸,在英國南部和東南海岸修建油池,准備在德軍艦船駛近海岸時進行「火攻」。6~8月,英國計劃生產飛機903架,(實際生產1418架)。6月6日,第一批8個營的兵力從印度啟程,7月25日趕到英國加強防務。此外,從澳大利亞抽調的部隊也已啟程,准備參加抗登陸作戰。
❹ 二戰史略不列顛之戰英國為什麼能勝利
很多原因,比如,英國是本土作戰,所以飛行員損失不大,還有,英國飛機的月產量比德國高,所以,很容易拖垮德國的空軍
❺ 二戰英國為什麼能夠抗住德國,如果讓英國與法國的地理位置換一下,英國不再是島國,德國能征服英國嗎。
英國能抵抗住德國,主要還是得益於英吉利海峽,眾所周知,德國的陸軍實力在當時幾乎天下無雙。但其海軍實力卻遠不如老牌的海上霸主,英國。再加之由於德軍的失誤,使英軍順利完成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為日後的反擊保存了有生力量。
如果將英法易地,估計英國的淪陷也基本不可避免,這是由雙方陸軍的實力以及戰略戰術(德軍是第一個將大規模坦克集群用於實戰的國家)所決定的。
❻ 二戰中英國情況是怎樣的
英國在二戰的作用體現在:
1、海軍對納粹德國的全面封鎖。打擊航運線是雙方的事,德國在搞狼群戰術,英國人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巡航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封鎖網。英國的這項功績不怎麼出名,因為人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德國人都認定開戰了還能有遠洋航運的話,那上帝肯定是個日爾曼人。
2、地面進攻主力之一。英國陸軍的兵力動員盡管不如蘇聯和美國,但是就兵力來說仍是盟軍老四,中國勉強算第三。另外大搶風頭的美國陸軍82、101空降師不大願意提及諾曼底登陸時英國同行比他們還多。
3、海軍打擊納粹海上力量。
4、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和前線制空權爭奪。英國空軍一直是歐洲西線空中主力之一,43年前是唯一。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集中在夜間轟炸和對德國重要目標的攻擊,他們對德國城市的傷害比對工業的傷害高得多,千機轟炸是當時德國市民的夢魘。就轟炸技術而言英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可稱二戰第一,有許多傳奇戰例,比如炸沉提爾畢茨(這艘可憐的大艦從誕生到沉沒都在被英國空軍轟炸);低空投彈用500磅炸彈炸開牢房牆壁好讓其中距牆不足5米的犯人從洞里逃跑。
5、物資支援。在謝爾曼之前,蘇聯人最熟悉的外援坦克是英國貨;在P-39之前他們最熟悉的外援戰斗機是颶風。
6、保護航運線。盟軍的護航任務在43年以前幾乎由英國人包辦,美國海軍只負責威脅較小的大西洋西部。附帶的,在運用潛艇方面英國人並不比德國同行差,就戰艦受創幾率而言德國海軍是二戰最吃潛艇虧的。
❼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二戰之前,英國擁有人口4800萬,其賴以生存的食物有2/3是從國外進口的,只有1/3的食物是由本國提供的。二戰中,德國對英國進行輪番轟炸,並用德國海軍截斷英國的海上運輸,致使英國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賴以生存的大約2/3的食物。軍隊必須吃飽才能打仗,英國人吃不飽,不用德國人打,自己就先潰敗了。那麼,英國是如何在二戰中生存下來的呢?
不可復制的經驗
有意思的是,食物配給制雖然是食物短缺下的無奈之舉,但卻讓普通英國人比戰前戰後都吃到了更多的健康的食物,因為民眾的食物營養成分得到了政府精心地調配。
食物配給制的本質是用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其最大優勢就是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應,從而保證人類的生存和最終目標的實現。食物配給制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只要條件適合,它就會釋放極大的能量。
通過食物配給制,首先保證了英國前線所需要的戰爭資源,比如汽油在開戰前5個月就受到了限制,為了節省燃料,老百姓不得不啃冷麵包;其次保證了老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沒有食物配給,窮苦老百姓由於買不起麵包而被餓死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食物配給保證了老百姓的充足的營養需求,從而讓他們保障了充沛的體能,為戰爭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個事例也說明,面對困難,人類是有很大潛能的。只要意志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不是在戰爭這種特殊時期,讓原先1/3的食物去養活同樣多的人口,是沒人敢想像的。但在戰爭中人們卻做到了,這增加了人類戰勝困難的信心,為人類增加了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配給制是違反經濟規律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這只是物品供應嚴重短缺下的權宜之計,這時候政府只能利用強制手段,控制老百姓的需求,根據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對供給資源進行分配。但老百姓的需求只是得到暫時的緩解,並沒有有效的滿足,如果長期執行下去,會導致老百姓的需求萎縮,無法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
因此,食物配給制雖然體現了人類戰勝困難的智慧,但它畢竟是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具有不可復制性。如果我們把特殊條件下的英國食物配給制擴展到和平、無天災時期,並把配給制的范圍擴展到全部經濟領域,那麼配給制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計劃體制。計劃體制的特點就是一切資源的分配和經濟活動都按照政府的意志來運行。前蘇聯(俄羅斯的前身)就是典型的計劃體制。這種體制的優點就是能集中一切資源做大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取得了勝利,核武器造出來了,衛星也飛上了天。但這種體制畢竟違反經濟規律,長期運行下去,必然引起蘇聯經濟停滯,難以持續,最終導致前蘇聯的滅亡。
(本文源自大科技*網路新說2015年第11期)
❽ 二戰時期,英國是如何准備與德國對戰的
英國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和艾倫•布魯克將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體,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本來准備用乾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產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斗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爭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爭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丘吉爾對可能遭入侵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視察,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觀看了軍事演習,在哈里奇和多佛爾視察了防禦工事。他還到東北沿海一帶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丘吉爾還藉助於廣播,利用其前任從未用過的方式直接向全國軍民發表演說,以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激發大家的戰斗勇氣。據估計,全國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聽了他於7月14日發表的廣播講話並被感動。
❾ 二戰德國為什麼一直攻不下英國英國靠什麼守住德軍攻勢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歐洲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和英國對戰時卻遲遲久攻不下,為什麼英國能防禦德軍如此密集的攻勢呢?其實英國在科技技術方面並不比德國差,而且英國利用了兩個自己的優勢使德軍完全沒辦法施展自己拿手的閃電戰,戰況一直被拖延了下去。不過還好英國最後堅持了下去,如果連英國都淪陷了的話,那德國可能就不會在1945年投降了。
二戰時期世界戰場形式變化莫測,每個細節對於每個參戰國家來說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界災難中,德國作為最為強勢的參戰國之一,幾乎橫掃了歐洲戰場,成為不少歐洲國家的夢魘。然而,所向披靡的德軍始終未能佔領英國,這是為什麼呢?
說起二戰時期這德英雙方給人的印象,德國像兇殘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國則像是身著西服溫文爾雅的老紳士。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戰爭時期德國始終鋒芒畢露,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攻勢,相反,英國則十分內斂,蓄勢待發一味防守。
這一時期英國曾發生了震驚歐洲的慕尼黑陰謀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縱觀事態的發展,使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相較於德國處於弱勢。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的陸軍與空軍兵員素質過硬,配合發達的武器配備與閃擊戰術,在歐洲戰場堪稱無敵,英軍在表面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即便如此,德國最終還是沒能讓英國紳士們低下高昂的頭顱,這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實際上,我們被英國的某些舉動迷惑了,英國的實力並不像該國表現出的那樣弱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德等國躋身強國門檻,英國的進步著實有限,已經無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稱,這也給了我們英國不進反退的錯覺。
可是,身為瘦死的駱駝,英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時經歷了這場工業革命,雖然,世界局勢發生巨變,但是,英國僅僅是發展不如幾個新興強國迅速罷了,並未被甩開距離,所以,英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可能英國在陸、空兩軍不是德國的對手,可是,英國的海軍在二戰時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稱雄。
二戰打響之際,英、法二國並非直接硬拭德軍鋒芒,而是以示弱採取綏靖政策,使德軍能夠在侵略的路上暢行無阻。隨著1940年德國侵佔法國後,德國開始將英國定為下一步的侵略目標,並制定了「海獅計劃」。
所謂海獅計劃,實際上,就是德軍慣用的速戰速決戰術,德國人希望通過強盛的空軍在英國境內發動閃擊,將英國擊潰進而投降。然而,德國人最終無法如願,因為,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而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又使德國空軍很難鎖定目標,英國人憑借著這兩點成功翻盤,最終,粉碎了德軍的意圖。
在最經典的德英空戰中,狂妄自大的德國空軍派遣了二百餘架轟炸機,並有六百架戰斗機從旁保護轟炸機,橫渡英吉利海峽打算給予英國致命一擊,反觀英軍,僅出動了三百餘架戰斗機,在雷達的幫助下對氣勢洶洶的德國戰機展開攔截。由於,雙方的雷達水平差異過大,英國空軍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以二十六架戰斗機的損失擊落了德國近二百架戰機,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不得不選擇撤退。
經此一役,德國的空軍實力大損,海獅計劃最終破產,閃擊戰術也被英軍逼成持久戰,德軍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無法進一步侵略英國。
除了剛才講到的德軍戰術選用不當以及德國人的大意外,還有一點因素導致德國無法得逞,那就是後來美方參戰,最終,與英國聯手對抗德軍。對德國人來說,原本就日益嚴峻的英國戰場在美軍參戰後更加危機四伏。英軍的實力並未落後德軍太多,加上有發達國家美國的援助,英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陌生戰場的德軍更加不堪重負。
英國畢竟是島國,即使英吉利海峽再窄,德軍也不可能游過去。而兩棲登陸或者空降作戰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謂制海權完全是幻想。不列顛空戰雖有2:1的數量優勢,德國空軍依然不能打敗英國空軍,無法掌握制空權。
所以,德軍即使如拿破崙一樣,幾乎佔領了整個歐陸,也只能望洋興嘆。
現如今,德國之所以會給後人留下強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軍始終處於攻方,而所有戰爭中主動的一方都會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備,所以,也就給人一種裝備精良戰術得當的感覺。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其實是陸軍,而德國的短板正是海軍,這就是德國在整場二戰中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卻對英倫島無計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國的陸軍在海上戰鬥力大損,而德國的海軍並不出色,只能選用相對強勢的空軍作戰,卻被英國發達的雷達技術和得當的隱蔽戰術所制衡。事實證明,英國人不但軍事實力很強,還能因地制宜制定針對德軍的戰術,最終,德軍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在英國戰場上大敗而歸,此後,就只能隔著大洋看著無法拿下的英國嘆氣了。
其實,從人類歷史來看,大陸國家和瀕海大陸國家幾乎無法真正壓倒島嶼海洋國家,即使不計成本建設大海軍,也是事倍功半,無法長期維持。英過打敗荷蘭,西班牙,法國,德國得到300年海洋霸權,蘇聯在冷戰中垮台,實際上敗於美國,這些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