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為何當年卻沒隨美國參與越戰
因為美國在之前得罪過英國,美國搶走了英國的軍事基地,英國心裡對美國有著很深的成見,加上此時美國已經落了下風,就算英國介入,也起不到什麼扭轉作用了,英國自然是不會參與這場戰爭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當然是不會參與進去了,萬一打不贏還損傷自己的兵力,並且美國之前對自己做的那些惡劣行徑,英國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搞不好英國還巴不得美國輸呢,而在這個時候,像韓國,日本也作為美軍的盟友,給美國提供了大量後勤補給,但是已經沒法挽回戰局了。
B. 紫石英號事件後,為什麼英國沒有出兵報復開戰
「紫石英號」事件,的確很給中國人長臉,是近代中國第一次給西方列強的臉上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放在以前,這事兒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1949年4月,解放軍要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事先發出通告:要求一切外國軍艦,4月20日前撤出長江水域。
圖1/4
英國愣沒把通告當回事,以接送僑民為由,讓紫石英號護衛艦肆無忌憚的橫行在長江水域,並且直接駛入解放軍第八兵團渡江的主要作戰區域——揚州以南的三江營江面。
他們想干什麼?還用的著多說嗎?
之所以如此囂張,就因為在中國自大慣了,在他們心裡,中國,哪有膽子招惹英國呢。可萬萬沒想到的是,解放軍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居然向紫石英號開炮,盡管我們的炮兵沒有穿甲彈,不能完全擊沉軍艦,但也打得紫石英號身負重傷,擱淺在南岸水域。
中國狠狠地打了英國一記耳光,消息傳到英國,英國人自然急眼了,什麼時候吃過這樣的虧,於是在議會開會的時候,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就很狂妄的叫囂:要派出航母,去遠東報復。
可你要報復之前,先得把紫石英號救出來,英國可是個很民主的國家,紫石英號上還有不少活人呢。
於是呢,伴侶號驅逐艦來了,倫敦號重巡洋艦來了,黑天鵝號護衛艦來了,可還沒見到紫石英號,就都被解放軍擊傷、擊退。
英國人這下急眼了,敢情中國突然不好欺負了,那怎麼辦,談判,先把人救出來再說。
那麼,你要談判我們就談判,毛澤東指示:英國方面必須先道歉,然後才可以放出紫石英號。
可英國始終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反而要求中方賠償。
毛澤東能幹嗎,這件事就這么溜溜拖了三個來月。
這三個月時間,我們也算仁至義盡了,不繳械,不俘虜,還允許紫石英號人員可以上岸交換食物,補充給養,但就是不允許你離開。
時間一長,英國終於有點服軟,雖然還堅持不會道歉,但總算不要賠償,表現出了能夠好好商量的誠意。
圖2/4
事情到了這一步,也差不多了,更何況那時候我們剛渡過長江,需要應對的事情太多,沒時間跟英國長期糾纏下去,於是毛澤東指示總前委:如果紫石英號要逃跑,我們可以放開出口,視而不見。
於是呢,1949年7月的時候,紫石英號要求補充燃料,他們補充燃料干什麼,大家都是聰明人,渡江總前委、毛澤東等還不是心知肚明,但我就是不說,大度的允諾了他們的要求。
7月31日晚上,紫石英號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走的時候還不敢大張旗鼓的走,以一艘從鎮江到上海的客輪作掩護,偷偷的逃出生天,和他們的遠東艦隊匯合了。
C. 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國原本勢如破竹,為何突然停止發動戰爭
歐洲中世紀晚期,英國和法國之間爆發了百年戰爭。此戰源於公元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向英王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為開端,終結於1558年.
此後的法國卡佩王朝時期,歷任法王經常基於此打壓英王,直至諾曼王朝結束。然而繼承英國諾曼王朝的金雀花王朝的安茹家族同樣源於法國,並且依靠繼承和聯姻,一度將法國整個背部和西部地區都變成了自己的家族領地,一時間英法兩王圍繞英王在法領地問題劍拔弩張。
D. 英國為什麼沒在香港問題上開戰
1:香港回歸協議上面寫的也是繼續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不變,這樣一來,英國就不怕本國的企業資本收到傷害,也可以把香港作為進軍中國市場跳板。何樂額而不為之呢。
2:跟是否為資本主義國家無關。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金錢至上。
E. 二戰末期,英國為何沒有參加對日作戰
我們都知道,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當時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其實力是不如日軍的。因為此事的美國尚未完成戰爭准備,民用工業轉軍事工業的生產改造也沒有完成,一直到中途島之戰後美軍才漸漸占據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即使在美國占據主動之後,日軍也能在戰斗中給與美軍大量的殺傷。因此戰爭後期,美國人一再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以緩解美軍的壓力。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既然美軍特別希望有人來緩解戰場壓力,為什麼他們拒絕英國也參加對日作戰呢?
英國的作戰體系已經跟不上美國
然而丘吉爾的求戰意願,一直就沒有被美國軍政高官所接納,他們一直就認為丘吉爾是個想要“摘桃子”的小偷。後來還是在羅斯福總統本人的親自斡旋下,才最終勉強同意英國人派遣了一支小部隊參加了對蘇門答臘油田的空襲,以及進攻沖繩的空襲行動。
而羅斯福為什麼會同意讓英國加入太平洋戰場,其一是認為美軍以及占據絕大部分優勢,英軍的小部隊成不了大氣候;其二則是希望繼續做大英國對美國的債務。羅斯福允許英國人參與解放亞洲,但是英國在亞洲所有軍事行動的物資,依然是美國人《租借法案》里的物資。
兄弟們,明白羅斯福打的什麼算盤了嗎?即使英國人重新占據了自己的殖民地,但是英國人重占殖民地用到的軍火,都是借的美國的。所以就算英國人拿回了殖民地,但因為英國需要償還對美國的賬務,所以殖民地的收益依然還在美國人手上。英國看起來像是殖民地的“地主”,但是其實是美國人的“佃戶”。在美國還不能迅速取代英國地位的情況下,羅斯福的這個策略無疑是最有利。這手段,這心機,真是多智近乎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