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要派航母去海南

英國為什麼要派航母去海南

發布時間:2023-07-08 04:32:17

❶ 英國為什麼要建立海上霸權

英國地域狹小,工業革命後,土地大量圈佔,農業受到排擠,英國不像當時的中國,無法自給自足,必須建立在海外殖民擴張的基礎上才能通過掠奪獲得財富,而對海外的擴張首先必須取得對海洋的絕對控制,當時,海上強國不止英國一家,還有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都處於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內的物質需求旺盛但生產不足,於是對海外殖民地的爭奪就變成了海洋霸權的爭奪。

❷ 香港回歸前夕,英國派出航母艦隊到中國近海示威,結果灰溜溜離開

1997年7月1日,闊別中國多年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在香港上空飄揚了一個半世紀的米字旗落下,代之升起的是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末代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離開了中國香港。

不僅如此,在香港回歸前夕,英國還試圖通過各種手段阻撓香港回歸。就在1997年1月,英國還派出一支龐大艦隊遠征南海,與我海空軍激烈對峙,妄圖給香港回歸製造阻礙。

一、不可阻擾的香港回歸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是中國的神聖領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由於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英國殖民者用船堅炮利敲開了中國大門,並將香港割去。1944年,英國駐港官員史密斯卻顛倒黑白地說,是英國人使香港從1841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變成了1937年人口多達六十萬的繁華城市。這種強盜邏輯是站不住腳的,是為英國長期霸佔香港製造話題。

早在1931年,當時的英國駐港總督就向英政府建議說:「不僅九龍城,整個新界,從經濟和戰略上來說,對香港都是絕對需要的,所以不能將其還給中國」。從一開始,英國人就沒想過歸還香港一事,國與國之間的紛爭看得是實力,只要英國仍然強大,就不可能輕易將香港歸還。

1942年,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也與英國討論過歸還香港之事,但英國人將香港看做「王冠殖民地」,根本瞧不上需要依靠西方國家輸血和支持的中華民國,斷然拒絕。

在英國人眼中,只要能用武力維持香港,就一定不會輕易還給中國。英國外交部在1943年還明確指出:「最重要的問題是武力收復香港,要用武力維系大英帝國的統一,英國國旗必須在不受阻礙、不受歧視的情況下在香港重新升起」。

那時候的英國人就已經決定用武力來「捍衛」他們在香港的立場,態度十分強硬,也很有底氣。畢竟英國人得到了美國支持,而他們面對的又是一個軟弱無能的蔣介石政權。當年7月,美國國務院遠東司司長霍貝克就表示:「盡管美國人民同情中國,希望香港回歸中國,但美國政府是站在英國一邊的」,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躍然紙上。

美國人也用實際行動支持英國,在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麥克阿瑟發表的戰後第一號命令,竟然是讓英國軍隊到香港和九龍接受日軍投降,在香港問題上公然與英軍合作,阻撓中國收回香港。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收回香港的時機也已成熟。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卻仍然沉浸在「日不落帝國」的美夢中,對中國提出的收回香港主權一事,態度強硬。特別是英國在馬島戰爭中打敗阿根廷,取得勝利後,撒切爾夫人更是得意洋洋,並以此為資本與中國討價還價。

但彼時的英國已經衰落,大英帝國的余暉再也無法照亮香港的前程。鄧老在與撒切爾談判時,明確提出:主權問題沒有迴旋餘地,不是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1997年不將香港收回 , 就意味著我們是晚清政府,我們是李鴻章!

英國上院議員鮑威爾勛爵就曾回憶說:「鄧小平在談判中直言,中國一定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也不能接受英國繼續管治香港的主張,那情景簡直就是告訴英方,中國主意已定,英國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可能」但是,英國非常不甘這塊殖民地的失去,所以在暗地裡搞了不少小動作。

二、中英圍繞香港回歸的「暗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騰飛,香港不僅是英國工業產品的傾銷地,還成為英國與亞洲各國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梁,英國許多大型公司也紛紛在香港落戶。

對於這樣一塊寶地,英國交還中國顯得十分不舍。1959年7月,英國內閣大臣布魯克在寫給首相麥克米倫的信中就強調:「香港對於英國的象徵意義和政治意義要遠遠大於經濟意義」。

英國人十分擔心中國會採取突然襲擊,用武力奪回香港。為了達到霸佔香港的目的,喪心病狂的英國甚至提出了用核彈阻止香港回歸的計劃。1952年,英國試驗核彈成功。1956年,英國人在一份絕密作戰計劃中寫道,如果東盟與中國開戰,中國軍隊進入緬甸,英國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到了1961年2月,英國外交大臣赫姆向首相提議,如果中國試圖用武力收回香港,只有動用核武器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個建議也得到了首相的贊同,為此英國還特意將核彈運至新加坡保存,預備隨時啟用。

在英國人眼中,核武器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甚至也有計劃付諸行動。但隨著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英國人徹底打消了這個瘋狂的計劃。

1997年1月,對香港回歸已經阻攔不住,但又心有不甘且賊心不死的英國特地派出了一支規模龐大的特混艦隊,這就是代號為「Ocean Wave 97」(海浪97)的特混編隊,艦隊包括航母、核潛艇在內共計16艘。在香港回歸已經開始倒計時的時候,這支從馬六甲海峽闖進中國南海耀武揚威的艦隊,究竟想要在全世界面前表達什麼意思,可謂路人皆知。

面對這支來勢洶洶的艦隊,中國海軍沒有掉以輕心,南海艦隊和廣州軍區迅速提升戰備等級,嚴陣以待提防可能發生的任何變故。 6月25日,一艘大力級英國護衛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船出現在中國軍港30海里處的地方,我軍艦艇當即拉響緊急哨,官兵迅速進入到戰斗崗位,隨時准備迎戰。

期間,面對我軍的驅逐,英國艦艇毫不退讓,甚至還妄圖用撞擊逼迫我軍撤離,結果卻是在解放軍官兵大無畏犧牲精神的奮力拚搏下,成功將英國軍艦逼退,盡管當時的中國海軍相對英國皇家海軍多有不如,但我們為維護領海領土主權的決心毫不動搖,最終也使得英國「碰瓷」的想法落空,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去。最終1997年7月1日,在中國萬眾期盼下,香港正式回歸祖國,英國落寞離場。

❸ 1954年中英民航飛機事件始末

1954年7月23日,在我國榆林港南部海域上空,出現了一架外形酷似軍用飛機的大型飛機。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海口空軍某師的兩架拉-11戰斗機,正在三亞海域為蘇聯、波蘭油輪護航,在發現了這架飛機後就將其擊落。事後查明,此飛機是隸屬於英國的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的一架DC-4客機。事件的發生震驚了世界。7月24日,英國首任駐華代辦杜維廉就此機事件向中國發出照會。同日,美國國防部部長威爾遜以救援這架民航機為借口,派出航母戰斗群抵近海南島。中國南海的形勢驟然緊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不久以後,中英雙方很快便偃旗息鼓,危機得以化解。

南海地區暫時恢復了平靜。但是,事件的發生和化解,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欲說還休的謎團。我空軍為什麼要擊落一架英國民航客機?危機究竟是如何化解的?近些年來,隨著有關檔案的陸續解密,這件 歷史 謎案的真相逐漸浮出了水面。

擊落前後

根據近些年我國外交部的開放檔案和其他有關資料的記載,擊落英國這架民航機的情況大致如下:北京時間7月23日上午7點45分左右,隸屬於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一架登記號碼為VRHEU的DC-4型號客機從新加坡起飛,抵達曼谷後繼續返港。機上載有機組人員6人,乘客12人。這架飛機在北緯18度、東經110度海域上空以9000英尺高度飛行時,副駕駛員發現「帶有紅色塗漆標志,頗與日本零式戰機相似之低翼、活塞發動機,奶油色之戰斗機兩架,此兩架飛機尾隨於該客機之後並似用燃燒彈向之射擊,致使該機兩架發動機起火」。當飛機受到攻擊時,機上華籍通訊員按指示立即發出求救訊號,並在飛機墜海前不停地重復。機長則在兩戰機之間不停做出逃避動作,並從9000英尺急速向下俯沖。飛機先後失去尾舵、襟翼。下降至1000英尺高度以下,兩架戰機方才停止攻擊。在攻擊開始後約兩分鍾,飛機以160節的速度,在海面迫降成功,右邊機翼與機尾在迫降時折斷。部分生還者成功離開下沉中的飛機殘骸。機長及副機師約於兩分鍾之後方才爬上充氣式救生艇,並救起其餘客人。

飛機墜海後,一架法屬越南航空的民航機正飛行在現場附近,收到求救訊號後,即改道前往現場,發現了漂浮在海上的救生艇。隨後,法國從最接近事發地點的越南,派出一架PB4Y型飛機到場。駐香港的英國皇家空軍,從啟德機場先後派出一架軍用York型運輸機、一架桑德蘭水上飛機、兩架黃蜂型戰斗機到場搜救。美國空軍得到消息後,從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先後派出航空拯救隊的兩架格魯曼SA-16信天翁式飛艇協助搜救。中午12點左右,香港民航局以最高波段將英國方面派去搜尋救援失事飛機的英國飛機型號、編號、標志等告知廣州白雲機場,下午2點左右,白雲機場方面答復:「現在已經在那個出事區域的桑德蘭式飛機可以仍留在那裡,但任何其他作戰飛機如接近海南島時將予以攻擊而不預先警告。」下午約1點05分,美軍航空搜救隊的首架SA -16於達飛機失事海面。機長傑克上尉盤旋半小時後,選擇在海南離島「大洲」附近海浪較小處降落,救起所有生還者。之後,SA-16以噴射引擎輔助起飛,於下午5時30分抵達啟德機場。其中一名女乘客於降落前身亡。此次事件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英國人和3名美國人。

交涉詳情

在飛機墜海後不久,英國外交部即通過駐華代辦處先後兩次照會中國外交部。但是,當時英國方面對飛機墜海的詳細情況還不十分了解,所以在當天的照會中,僅向中方通報了飛機遭襲墜落的簡單情況,並提出請中國方面有關部門予以協助。7月24日,英國駐華代辦杜維廉奉英國外交部長之命正式照會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在照會中,英方根據被救飛機駕駛員的口述,較為詳細地描述了飛機墜海的前後經過以及兩架攻擊此客機的戰斗機外觀。認為是中國的戰斗機擊落了該民航機,並向中方提出嚴重抗議,要求中國政府對此事負責和賠償。7月25日,英國駐華代辦處再次照會中國外交部,根據此客機旅客的陳述,詳細描述了擊落此客機的兩架戰斗機外觀的情況。

中央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指示外交部著手調查和處理。7月25日,中央批准了由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草擬、劉少奇修改的照會。26日,章漢夫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復照杜維廉:「最近日內瓦會議的舉行及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達成協議,國際局勢獲得緩和,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為之歡欣鼓舞。然而,在此期間台灣蔣介石殘余匪幫的飛機,向包括海南島在內的中國沿海地區和島嶼較前更加擴大騷擾范圍,並空投特務潛入中國境內,對前來中國通商的各國商船進行海盜攔截,力圖製造亞洲緊張局勢。因此,在中國沿海地區和島嶼經常發生戰斗。據我軍事機關收到來自海南島方面的報告:7月23日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巡邏機在海南島榆林港上空執行巡邏任務之際,曾經與一架蔣匪飛機在該上空遭遇,發生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得知此消息後,即行多方面調查,始知該飛機實系英國所有的運輸機,被我巡邏飛機誤認為國民黨匪幫飛機來侵襲我榆林港軍事基地者。發生此項不幸事件,實完全出於意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於此次英國運輸機的意外不幸事件表示遺憾,並正在採取適當措施予以處理:對於此次事件中傷亡者極其親屬表示同情、關懷與慰問,對於有關生命及財產損失願意給予適當的撫恤與賠償。」

7月28日,章漢夫與杜維廉就此事舉行會談。會談中,英方提出如下要求:第一,對有明顯標志的英國運輸機進行攻擊的原因做出解釋,希望中方的答復能滿足英國政界的輿論。第二,英方希望中方明確說明正在對有關人員採取紀律處分。此外,杜維廉還奉命代美國政府向中方提出兩項抗議。對英方的要求,章漢夫首先重申了中方照會中的精神,並承諾調查後另行答復。至於英方代美國提出的抗議,章漢夫明確表示不能接受,認為英國運輸機發生意外事件,是中英兩國之間的事情,與他國無關。8月4日,章漢夫致信鄧小平,匯報了英方提出的三個要求,並請示處理意見。5日,鄧小平批示:此事已與總理商定,暫不答復。

經濟賠償

在7月26日的照會中,中國方面已表示願意對有關生命及財產損失給予適當的撫恤與賠償。由於新中國成立不久,對解決此類國際爭端的知識和經驗還很缺乏,因此,事件發生後,中央即指示有關部門就責任和賠償問題分頭進行研究,以便提供參考意見。7月28日,軍委民航局向中財委提供了一份較為詳細的資料,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問題:一、被擊落飛機所屬公司的情況;二、被擊落飛機的作價問題;三、旅客行李貨物的賠償問題;四、空勤人員的賠償問題。根據上述資料,軍委民航局認為對這一事件的處理,還應考慮到以下幾種情況:一、領空權的問題。認為每一個獨立國家對其領空都有完全和絕對的主權,我國非芝加哥航空公約的簽字國,而且與英國或香港政府之間並沒有任何航空協定,因此,英國民航飛機沒有穿越我國領空的權利,中方沒有負全責的必要,這一點英國政府應當明白,現在我國政府願意賠償只是說明我方合情合理的態度。二、提出要求賠償的地點問題。認為根據國際慣例,對此次失事問題的交涉只能是香港政府或英國政府。三、關於生還旅客的問題。認為按照國際各航空公司的一般慣例,應予以生還乘客適當的照顧和必要的治療。治療費用不應超過對死亡者的賠償費用,可以根據對方要求做合理的考慮。四、要求賠償的具體數字問題。認為賠償數額應首先由英方正式提出,在提出要求時,應有必要的根據和足夠的資料證明,再根據對方提出的資料和根據,並結合我們所掌握的情況以及處理本案的總的精神,進行審查後決定。

9月15日,英方就賠償問題照會中國政府,提出總計36.7萬英鎊的賠償要求,其中包括:1.飛機損失計25.2萬英鎊;2.行李及貨物損失計3萬英鎊;3.生命損失賠償7.5萬英鎊;生存者所受傷害及災難賠償計1萬英鎊。10月21日,中國外交部歐非司司長黃華就賠償方案問題上報章漢夫和周恩來。報告首先詳細說明了英方要求賠償數字與我方調查數字比較的情況。其次,在關於賠償計算問題上,報告認為為避免糾紛造成拖延而帶來政治上的不利,主張不算細賬,只談整數。最後,報告提出兩種賠償意見:「一、全部答應英方的要求,不再討價還價,以求迅速結束此事」,「雖在飛機項目中差別較大,但為了政治上追求主動,不因細節而拖延時間使英方作為誹謗我的借口,似可以一次全部付款。二、立即完全承認英方關於行李貨物、生命損失及生存者傷害等三項賠償要求」,「但對英方飛機賠償要求,可要求英方提供計算標准,在適當縮減後,再達成協議」,「我們比較傾向於第一種方案」。當天,章漢夫和周恩來批示,同意照第一方案答應英方要求,即予賠償。

10月23日,中國政府就賠償問題照會英方,同意英方提出的賠償要求。11月1日,英方復照,對中方的處理方案表示滿意,並認為該事件已經結束。11月18日,外交部辦公廳將36萬7千英鎊的支票隨照會遞交給英國駐華代辦處。11月19日,英國駐華代辦處復照中國外交部對接到支票一事予以確認。至此,中英雙方關於賠償問題的交涉告一段落,同時,這也標志著由於誤擊英國民航飛機事件而引發的中英外交爭端基本解決。

原因追溯

實際上,在冷戰歲月,誤擊民航飛機事件在世界各地時有發生。例如,1950年7月24日,一架利比亞 DC-3 飛機被以色列戰斗機迫降,3人遇難;1952年4月29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DC-4在柏林降落前遭到兩架米格-15飛機的攻擊,3名乘客受傷;1953年10月24日,瑞典的一架DC-4飛機被以色列戰斗機擊落,機上35人全部遇難;1954年6月3日,一架比利時DC-3飛機被南斯拉夫戰斗機迫降,機上1人遇難。

若對這些事件稍加分析,不難看出,多起事件有其共同之處。首先,被擊落的飛機都是由二戰時期廣泛應用的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DC-3其軍用版本為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軍用運輸機C-47,DC-4飛機原為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軍用運輸機C-54,其外形與C-54軍用飛機都高度相仿。其次,飛機失事地點基本都處於易發生戰爭的敏感地區上空。也就是說,即使排除其它各種復雜因素,這種外形與軍用飛機相仿的民用飛機,飛行於敏感地區的上空,自然有被擊落的危險。

把視線轉回到中國來。當時朝鮮戰爭雖已結束,但在中國問題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仍繼續採取敵視政策,積極籌劃所謂的《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企圖在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加緊對新中國的遏制和封鎖。為防止美國從台灣方向進攻中國,駐扎在我東南沿海和南中國海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在台灣問題上,1954年6月初,美國的第七艦隊開始進逼大陸,展開一系列演習,並數次派遣偵察機到中國東南沿海甚至是內陸地區進行空中偵察和騷擾。台灣的國民黨當局為實現其「反攻大陸」的計劃,則經常出動海軍和空軍,到包括榆林港在內的南中國海地區進行騷擾和破壞活動,襲擊和劫掠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並多次將蘇聯和波蘭等東歐 社會 主義國家開往中國的商船掠到台灣,企圖破壞我國的經濟建設。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蘇、波商船正常航行,根據軍委空軍命令,1954年5月,中南軍區空軍在海南開設三亞前方指揮所,並迅速向廣東、海南地區集結兵力,每日起飛雙機為蘇東貨輪提供空中保護,對進行騷擾的國民黨飛機予以堅決打擊。因此,在中國沿海地區和島嶼經常發生戰斗。

意外事件

一架標有明顯英國標志且沒有武裝的民航飛機,在國際航線上被來自中國的戰斗機擊落,似乎讓人難以理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誤擊事件的發生?

如果對當時的各種因素加以認真分析,可以斷定,此次事件的發生完全是一次意外。

首先,這架英國民航飛機非法飛越中國領空,是此次誤擊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中方在給英方的照會中也多次重申了這一點。1919年締結的《巴黎航空公約》承認每一個國家對其領土上的空氣空間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1944年在芝加哥締結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遵循《巴黎航空公約》這一原則,重申了國家對其領土上的空氣空間享有絕對主權的規定。該公約同時規定:凡用於軍事、海關和公安的航空器為國家航空器,以區別於民用航空器。國家航空器只有經特別協定或許可,才能飛越或降落於另一締約國的領土。至於民用航空器則分為「不從事定期國際航空業務」和「從事定期國際航空業務」兩種。前者在遵守本公約的條件下,有權飛越其他締約國領土,而不須事先取得許可,但被飛越國家有權令其降落。締約國出於軍事需要或安全理由,可設立禁區,禁止其他國家的飛機飛越。締約國在發生戰爭或宣布緊急狀態時,可自由決定不許外國航空器飛入其領空。

中國政府於1974年才承認芝加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就是說,在事件發生時,中國政府並沒有加入該條約,因此在法理上不應受到該條約的限制。此外,英國政府和香港當局也沒有與中國簽訂任何雙邊航空協定,英國的任何飛機都無權飛越中國領空。英國民航飛機雖然屬於民用航空器,但執行的是定期飛行,即使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沒有權利飛越中國的領空,其行為顯然侵犯了中國的領空權。因此,作為主權國家的中國政府有權對其採取視為必要的緊急措施。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英國民航飛機飛越中國領空在前,也就不會有誤擊事件的發生。

第二,從國內環境來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建設爭取到了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進行經濟建設和解放台灣。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政府深知任何敏感事件的發生都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因此絕對不會「因小失大」,主動挑起極有可能引發對外戰爭的敏感事件。此外,事件發生前,正處於中英建交談判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期,中方沒有理由去攻擊一架英國的民航飛機,從而導致雙方關系再度出現危機。在1954年上半年召開的日內瓦會議期間,中英雙方利用會議休息時間,頻頻舉行相互宴請和拜訪。僅周恩來和英國外交大臣艾登私下會面就有13次之多,會談的主題之一就是關於如何恢復中英關系與開展中英貿易。6月17日,中英雙方達成協議,宣告向對方首都互派代辦級外交官。1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一消息。7月8日,杜維廉向周恩來呈交了艾登簽署的代辦委任書。21日,周恩來還在住處會見了前來辭行的艾登。可以說,此時的中英關系正處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好時期。

第三,誤擊事件發生在海南榆林港的上空附近。榆林港是當時中國在南中國海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和民用港口,扼守南中國海與印度洋之咽喉,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孫中山任民國大總統時期就將榆林港視為海防要地、國防要塞,稱之為海防戰略舉足輕重的「海軍根據地」。1950年5月,海南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手中接管了榆林港,並加以建設。朝鮮戰爭結束後,榆林港的戰略地位變得更加重要。為確保港口和航道安全,中央軍委調集空軍加大在其上空的巡防力量。一般來說,在戰爭狀態下,任何主權國家都必然要把此類地區劃為禁飛區,任何不經允許而闖入的飛行器都有被攻擊的可能。

第四,被擊落的DC-4民航飛機是由美國的C-54大型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的,這種外形與軍用飛機相仿的飛機,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飛行於中國敏感地區的領空,自然有被擊落的危險。雖然DC-4民航飛機有明顯的英國標志,但是一方面由於當時國民黨軍用運輸飛機經常執行滲透任務,也有去除軍徽等識別標志加以偽裝的情況,識別起來有一定困難;另一方面擔負護航任務的我國空軍正處於初建階段,情報保障較差。參加護航任務的飛行員多從朝鮮戰場歸國不久,胸懷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戰斗情緒高漲,且又新來海南,對防區內入侵的敵機活動規律了解得不夠,對國家制定的軍事政策認識不足,完全有可能將DC—4客機誤判為國民黨軍用飛機而予以擊落。總之,當上述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時,我軍飛行員根本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對闖入我國領空的飛機類型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誤擊事件的發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來源|《讀者報》 資料原出處:《黨史文匯》 石善濤/文)

❹ 二戰英國航母都幹嘛去了

二戰時大英帝國的航母需要維護自己在全球殖民統治,在多的航母也無法聚集起來,很容易被一一擊破,本土被攻也無法及時回籠,造成當時倫敦被轟炸而無還手之力。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要派航母去海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面與苦蕎面哪個升糖指數高 瀏覽:960
印度芋頭怎麼樣 瀏覽:782
印尼蘇門答臘島是哪裡 瀏覽:200
印尼燕窩怎麼賣的 瀏覽:354
真正的越南河內有多少人口 瀏覽:603
中國哪個地方有叫多倫的 瀏覽:593
義大利什麼保健品吃皮膚黃好 瀏覽:428
義大利跟韓國哪個發達 瀏覽:530
去印尼為什麼查徵信 瀏覽:987
越南付多少小費 瀏覽:46
越南戰爭中國犧牲了哪些人 瀏覽:47
中國收黃金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120
中國哪裡出鋼材 瀏覽:400
義大利1月什麼氣候 瀏覽:194
印度暴揍警察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714
伊朗人是怎麼稱呼最高領袖的 瀏覽:263
英國螺螄粉多少錢一包 瀏覽:822
印尼十盾等於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818
莫迪覺得印度和中國哪個更強大 瀏覽:96
英國之旅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