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侵略印度前印度有多少土邦

英國侵略印度前印度有多少土邦

發布時間:2023-07-08 23:32:03

㈠ 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這個國家有多大,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大英帝國的版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有世界工廠的美譽! 他的殖民地可以說遍布全球了。比如說現在的加拿大,紐西蘭,印度。等等。。。。。

㈡ 什麼時候英國侵略印度

1757英國侵略印度。

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2)英國侵略印度前印度有多少土邦擴展閱讀

英國對印度的入侵

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

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

㈢ 印度曾經被英國統治,那段黑暗歷史持續了多少年

英國人完全統治了印度190年,樓主說的400年指的是從入侵開始算了。
1849年3月29日,英國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並入英屬印度領地,由印度總督直接統治。旁遮普的被吞並,標志著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過程。
1947年6月3日,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誕生。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

㈣ 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1849年3月,印度全部土地都淪為英國殖民地。

㈤ 大英帝國是怎麼殖民印度的

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因為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就佔領了上面提到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他們在這里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英國人在印度大肆掠奪,勢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滿,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便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裡面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軍還積極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 本來是做生意的東印度公司,光是經濟掠奪就已經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滿,這時,他們又建立了軍隊,印度政府理所當然地就出面進行干預了。 1756年,孟加拉的納瓦布(相當於總督)向東印度公司提出抗議,要求他們在加爾各答拆除堡壘,英國人根本不理睬,納瓦布非常氣憤,發兵趕走了英國人,收回了加爾各答。這就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 這個時候,因為英國政府授予了東印度公司各種權力,如壟斷貿易權、訓練軍隊權、宣戰媾和權、設立法庭審判本國或殖民地居民權等,由此可見,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 所以,當印度人收復加爾各答之後,東印度公司總司令官克萊武連忙召集官員到馬德拉斯商討對策。 「大英帝國豈能容忍這種侮辱,我們動手吧!」一位身著軍裝的官員向克萊武提議。 「慢!我認為應進行充分准備,然後再作決斷。」一位政府官員說。 「什麼?土人欺負到我們頭上了,我們還要准備什麼?大英帝國的軍隊所向無敵,沒什麼可准備的。」軍人用眼睛斜視了一下說話者,不滿地說。 「司令官,」政府官員好象沒有聽見軍人的話,慢條斯理地對克萊武繼續說,「請您聽一下我的理由,第一,納瓦布的兵力有7萬人,而我們只有900人,加上接受我們訓練的印度士兵,也不過2900百人,一旦打起來,勝負恐怕不難判斷。第二,我們遠離本土,戰爭打響後,恐怕物資供應很成問題,從英國出發的船隻,到這里需要兩個多月。第三,印度人還有法國人的支持。這三點請司令官考慮。」 克萊武聽後,看了一眼軍人,軍人在瞪著眼睛,怒視著那位政府官員。克萊武又看了看那位政府官員,政府官員已默默地坐了下來。克萊武狡猾的一笑,向所有人說道: 「諸位,他們二位的意見都不錯,我決定,向印度開戰,不過……」說完,他走向那位政府官員,向他耳語了幾句什麼。 第二天,政府官員帶著幾位隨從,把許多珍貴禮品送給了納瓦布的主要軍官。原來,他們是向納瓦布的下屬軍官行賄 1757年1月,克萊武率軍在恆河口登陸,經過短時間激戰,重新佔領了加爾各答。6月,納瓦布調遣7萬大軍與克萊武的900英軍在普拉賽地區作戰。英國士兵面對強大的印度軍隊早已嚇破了膽,初戰就失敗了。但是,他們用大量金錢珠寶收買了印度的不少軍官,使印度軍隊向後撤退,這時英軍迅速追擊,印軍四散逃跑,連納瓦布也被英軍殺死。 英國軍隊乘勢向孟加拉國庫進軍,當打開國庫大門。他們看到了滿庫的金銀珠寶的時候。 「搶啊!」英軍頓時象開了閘的水一樣沖向國庫的各個角落。 國庫空了,英國軍人卻滿載而歸。 

㈥ 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補充回答: 印度的商業資本從19世紀後期轉入民族工業 。英國的工業品已經佔領了印度的市場,而英國的財政資本又支配了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和金融系統。此外,英國還控制了印度的交通、運輸、外貿、稅收。因此,印度資產階級在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時,同英國在經濟上的矛盾是十分尖銳的,但印度的民族工業還是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隨著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增強,他們要求參政,要求獨立地掌握財政、國防和外交,而英國殖民當局不僅寸權不讓,而且利用國家機器鎮壓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 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1859)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是由愛國封建主領導的最大的一次民族斗爭。前後歷時兩年(1857年5月~1859年4月),波及北印度、中印度和南印度的廣大地區。起義之後,英國調整了對印度的殖民政策:印度政府的控制權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轉到英國女王手裡;徹底改組了軍隊,增加了英屬印度軍隊中英國兵的比重,並直接控制炮兵;對印度的土邦由兼並改為支持;加強了鐵路、電報等的建設工作。 印度資產階級啟蒙運動 隨著西方教育輸入印度,19世紀20年代印度出現了一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成了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先驅,其傑出代表是R.M.羅易。印度的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是結合印度教改革運動和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運動進行的。 19世紀20年代興起的印度教改革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資產階級的啟蒙運動。其目的是用資產階級的神學世界觀代替舊的神學體系,以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 印度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運動 在進行印度教改革運動的同時,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張,進行以局部改良為目標的政治運動。他們要求在印度逐步實行代議制;要求降低土地稅和鹽稅,減少政府的行政、軍事開支,發展民族工商業,興辦公共工程和交通事業,大力發展技術教育。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爭取政治、經濟改革的要求已逐步理論化 。1885年12月28日,在孟買成立了全印統一的民族主義政治組織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印度國大黨。印度國大黨的成立標志著印度的資產階級民族改良主義運動已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地區性發展為全國性。補充回答: 第一次民族解放斗爭高潮(1905~1908) 這次斗爭的直接原因是反對英國分割孟加拉。國大黨溫和派領導人最初和極端派領導人一起發動和領導運動。以B.G.蒂拉克為首的極端派在運動興起後,就提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產),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4點綱領,力爭把運動引向革命道路。1908年運動被鎮壓下去(見印度民族獨立運動)。 第二次民族解放斗爭高潮(1919~1922) 國大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支持英國,希望換取戰後的印度自治。大戰結束後,殖民政府不僅繼續執行戰時軍管法令,而且還增訂了新的鎮壓法案,即羅拉特法。1919年2月間,M.K.甘地發動和平抵抗運動並號召於4月6日舉行總罷市反對新的鎮壓法案。4月13日發生阿姆利則慘案,民情激昂。從此,甘地轉變對英國的態度 ,由基本合作轉向基本不合作 ,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同年國大黨決定使用和平和合法手段爭取自治。從1921年底到1922年2月12日,甘地親自領導群眾運動。 第三次民族斗爭高潮(1928~1930) 1927年底J.尼赫魯從歐洲回國。同年國大黨作出決議:以完全獨立為斗爭目標;抵制英國的西蒙調查團;國大黨加入國際反帝聯盟;尼赫魯和S.C.鮑斯先後任國大黨總書記。甘地再次親自領導大約持續3個月(1930年2月~5月5日)的和平抵抗運動。在這個時期里,甘地組織了反鹽法運動。他堅決反對一切自發的群眾斗爭。甘地所領導的反鹽法和平抵抗運動於4月6日開始,5月5日因甘地被捕而中止。從1930年6月到1931年3月被判刑的和平抵抗者達9萬人;到1933年3月底在押政治犯達12萬人。這次斗爭高潮起於1928年初,止於1930年5月,持續約26個月。 第四次民族斗爭高潮(1945~1946) 1945年印度出現印度教徒與伊斯蘭群眾一致行動的徵兆。1946年2月18日孟買皇家印度海軍海員的罷工發展成印度皇家海軍起義。事變的第2天(2月19日)英政府即派遣內閣特使團來印度談判。1947年2月20日 ,英國宣布決定在1948年6月前移交政權,接著提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該方案規定,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從此告終。 補充回答: 殖民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 英國殖民統治影響後來政治最重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是教派政治和英國對中國西藏的侵略野心。 把教派對立變成教派政治是殖民統治的歷史產物。1857年民族大起義後,英國用報復的態度對待穆斯林,單在德里就絞死2.7萬名穆斯林。到了70年代英人對穆斯林的態度稍有轉變。1905年英國殖民當局實行孟加拉分治,穆斯林民族運動發生分裂。1906年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擁護孟加拉分治,要求殖民當局給予穆斯林以公職保證。《1909年印度政府組織法》(莫萊-明托改革法案) 規定增加印度帝國立法參議會和省級參議會民選議員名額,實行分別選舉;穆斯林組成單獨選區,在穆斯林選區,只有穆斯林可以當選。從此,教派政治成為政治制度,民族運動遭到分裂。1932年3次圓桌會議後,英國政府提出《教派名額裁定書》,作為滿足教派主義政治要求的嘗試。1936年穆斯林聯盟根據有關法令按教派利益准備1937年的選舉。1940年3月23日全印穆斯林聯盟會議通過《巴基斯坦決議》。殖民統治產生教派政治,教派政治不可避免地導致印巴分治和一切教派相互對抗。 關於麥克馬洪線 另外,英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就企圖由北印度進入中國西藏。1885年,在印度的英國官員組織力量企圖武裝進入西藏,在藏族人民的反對下遭到失敗。當時,西藏成為英、俄兩強爭奪中亞和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一個重要部分。1903年英國從印度公開派兵遠征西藏,1904年8月3日到達拉薩 。英國代表H.麥克-馬洪於1914年3月24日在印度德里與西藏地方當局代表秘密換文,在附圖上標出藏印分界線,該線被稱為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1929年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第十四卷記載了那次秘密換文經過以及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會議的經過。1939年,英國在印度供職的官員又篡改了《艾奇遜條約集》上原有的記載,造成了文獻上的極大混亂。這就為以後解決中印兩國的邊界問題留下了隱患。 1947年印度獨立是印度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從此印度走上了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滿意請採納

㈦ 英國當初是如何佂服印度的

在英國政府印度的過程中東印度公司是關鍵的角色之一,使用的手段大致上可以歸納為軍事征服和建立藩屬國兩種形式。因此當時在英國人統治下,事實上就出現了兩個印度,一個是由各省組成的(英屬)印度,另一個是由565個土邦組成的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從商人組織轉化為殖民政權(同時繼續是商業公司),在商業體制之外,建立了一套政治統治體制,把貿易經營和政治統治結合為一。

所以英國人以比較無賴的姿態宣布,土邦王公死後無嗣,其權力即宣告失效,領地將被東印度公司沒收。此外,英國人還取消了一批封建王公的年金、封號,甚至有早已名無實的莫卧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也被告知,在他死後,英國要取消他的皇帝封號,其家族要被趕出德里。也算是卸磨殺驢的一把好手了。

㈧ 英國統治印度多少

300年。

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之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如果從英國在印度設立管理區開始算,英國殖民印度超過了300年。

17世紀末莫卧兒帝國陷入分裂之中,各地封建王公割據成勢力。 18世紀中後期,英國乘機進入印度。 通過收買封建王公等手段控制壟斷印度的麻棉等原料供應, 並成立東印度公司,專管稅收。

但是該組織多次欺壓印度人民, 進入19世紀以後,印度爆發過多次反英起義, 但都被鎮壓了, 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在19世紀60年代。

進入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引發了英國喪失對一些殖民地的控制,印度真正獨立是在1947年,印度總督蒙巴頓勛爵認為繼續殖民統治不現實,便承認印度獨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㈨ 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閱讀全文

與英國侵略印度前印度有多少土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行怎麼去英國 瀏覽:546
越南芒果哪個地方最好吃 瀏覽:80
在越南如何購買生蚝 瀏覽:292
印度人在伊朗做什麼 瀏覽:736
印度有哪些好聽的名字 瀏覽:372
這次疫情中國支援了多少國家 瀏覽:204
印度人口總共是多少 瀏覽:323
中國聯航積分怎麼兌換 瀏覽:455
伊朗算什麼種族 瀏覽:730
1961年印尼發生什麼大事件 瀏覽:499
中國人在泰國定居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55
和伊朗客戶做貿易用什麼付款 瀏覽:427
網路中國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瀏覽:361
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 瀏覽:220
義大利粉兔子什麼時候建造的 瀏覽:914
印尼海嘯普吉島死了多少人 瀏覽:231
義大利面上點綴的菜是什麼菜 瀏覽:285
這幾天去越南芽庄穿什麼衣服 瀏覽:330
中印有哪些國家幫印度 瀏覽:842
印尼為什麼東帝汶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