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的防疫政策
新冠病毒在英國傳播以來,英國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引起全世界眾多醫學專家的集體批判。根據研究人員給出的數據,如果英國堅持採取緩解策略,新冠疫情可能會造者罩禪成26萬人喪生。面對疫情帶來的可怕後果,英國會堅持「群體免疫」嗎?
瑞典公共衛生局專家認為,完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大范圍檢測太耗費資源,政府沒有能力對每個確診病例進行追蹤。根據瑞典的「佛系抗疫」,輕症患者居家隔離,重症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以此來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② 從群體免疫到到現在的「封國」,英國抗疫態度為何突然180°大轉彎
英國最近更改了本國的防疫措施,實行了新的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關閉了娛樂場所和全英的學校,從“群體免疫”到現在的“封國”,只經歷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而讓英國防疫措施升級的原因,是英國已經剎不住車的確診病例,甚至連英國首相和王室成員都已經有確診病例,讓英國認識到之前自己防疫措施的錯誤。
因此,才有了英國防疫措施前後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既然已經知道了病毒的嚴重性,英國肯定不會選擇坐以待斃,所以英國快速的頒布了新型的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吸收了別國的優秀經驗,結合本國的國情,快速的展開了新型防疫措施措施,這次的態度逆轉說到底就是英國認識到了之前自己態度的錯誤。
③ 英國抗疫措施有哪些
1、家中如有一人有症狀,那麼全家必須自我隔離14天
2、70歲以上的老人 需要自我隔離12周
3、建議不去酒吧,餐館,劇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大型集會 (目前為止,暫未未直接要求關閉上述場所)
4、避免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出差
5、懷孕在家需自我隔離12周
6、倫敦是本次的重災區,在倫敦的民眾要求更加註意防範
7、繼續提高新冠病毒的測試量和測試效率
8、和各國國家首腦(G7, G20) 積極溝通,統籌抗疫物資,特別是要求大型機械製造商如勞斯萊斯,加快加大呼吸機的生產。
9、給予企業各多稅務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英國政府此前不希望實施過多人群流動限制措施,但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迅速增加,應對策略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從18日開始,英國政府陸續宣布了多項新措施:餐館、酒吧、電影院、健身房等容易聚集人群的營業場所關閉;中小學以及幼兒教育機構基本關閉,但醫護人員等「關鍵行業」人員的孩子可以繼續得到學校的照顧;首都倫敦關閉部分地鐵站點。
至此,英國已逐步改變了被戲稱為「佛系」的抗疫舉措。政府一直在強調民眾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社交接觸。
英國諾丁漢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喬納森·鮑爾說,政府提升措施力度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人們靠自覺去保持社交距離明顯行不通,因此國家應該干預」。
④ 倫敦大瘟疫的抗疫政策
在瘟疫高峰之時,鼠疫醫師(Plague doctors)每日都自發性地穿街過巷為病者們診斷,盡管他們中許多都欠缺西醫公會的執業資格。另外,多項關於公眾健康的措施都被英國政府陸續嘗試過,其中有些對日後公共醫療機構的成立頗有建樹,但好些卻只是單純的盲目之舉,印證了當時的瘟疫情況其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等不了仔細分析利弊的危急存亡之際。
首先,市政府開始聘用公立醫生為大眾服務,官方亦有組織地處理屍體埋葬以防止疫症擴散,然而恐慌情緒仍然在整座城市的民間揮之不去,由於市民害怕直接接觸而受感染,遺體往往只會被草率地丟在馬路旁邊擠滿死屍的大坑倉促了事。其次,市議會嚴格下令撲殺所有貓、狗(其時仍未認清病源),這個愚蠢的決定後來被證實是徒勞無功,因為真正的罪魁禍首——老鼠的數量反而因為天敵貓、狗不在而變得更加不受控。第三,當局發出指示要日以繼夜地在城區內燃燒大火,企圖藉此令空氣變得潔凈。第四,官方同時在街頭焚燒各種具有強烈氣味的物質,如辣椒、啤酒花和乳香,並且強烈敦促市民吸食煙草以吐出煙霧,希望憑這些物質抵禦細菌在市內散播。
⑤ 不停課、不停賽、不隔離,英國這是科學抗疫,還是無為放任呢
那必然是無為放任啊,英國政府並不像韓國日本那樣不可能對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治療,可是英國政府有這個實力,只不過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值得而已。英國其實現在的病人數量還是比較少的,但是看看周圍的法德還有義大利都已經有數萬人的感染了,可想而知英國國內還有多少的隱藏病人,這對英國還有全世界都是有極大的危害,可是英國政府目前居然放任不管,難道想讓別的國家來幫助它嗎?
英國這樣放棄了自己,可能世界也會放棄他,全世界人民都在積極的抗疫,可是他們卻要自己變成感染體,那麼就算全世界的疫情都消退了,也很難保證其他國家能和英國進行人口流動和貿易輸出,畢竟誰也不想再在國內爆發一次瘟疫。
⑥ 英國疫情為何突然消失
英國疫情突然消失的原因有:
1、積極的疫苗接種運動:英國笑談政府積極推動疫苗接種運動,使得大量易感人群得到保護,有效降低了感染率。
2、防疫措施的嚴格執行:英國在疫情期間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關閉公共場所、實施居家令等,這些措施有效減緩了病毒的傳播。
3、自然感染產生的群體免疫:英國部分人群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群體免疫,也對病毒傳播產生了抑製作用。綜上所述,英國疫情突然消失的原因碰歲碰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積極的疫苗接種雀粗運動、防疫措施的有效實施以及自然感染產生的群體免疫等。
⑦ 約翰遜終於回過味了,不再跟隨美國步伐,是怎麼實施史上最嚴抗疫封鎖
近期,我國的新冠病毒疫情局勢相對全球其他國家而言,是相對較好的。目前,美國、印度、巴西等國的新冠病毒疫情情況還是十分嚴峻的。尤其是美國,目前美國的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經超600萬了,還在不斷增加當中。正是因為美國新冠病毒嚴峻的趨勢,曾經感染新冠病毒的英國首相約翰遜決定實施史上最嚴的抗疫措施,主要措施有禁止所有6人以上的聚會並且擴大警察的權利等。
一、因美國疫情形勢嚴峻,促使英國實施抗疫封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的新冠病毒疫情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近期數據來看,美國目前新冠病毒的確診人數已經達到670萬人次,這個數字可以說是驚人的,基本上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基於這種情況,約翰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決定再次採取抗疫措施,避免新冠病毒疫情的擴大發展。
⑧ 英國首相後悔群體免疫決定,英國的疫情情況究竟如何
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英國首相鮑約翰遜采盲目樂觀,竟然荒唐採取群體免疫做法 。無疑這些措施,對於英國的疫情,根本沒有辦法做到抑製作用。時隔一年都過去了,距離英國首次採取封城措施,已經過去一年了,有12.6萬人死於疫情。唐寧街在這個時候,舉行新聞發布會,該國政府高官承認,該國現在局面非常糟糕。不過首相拒絕,政府對去年所做決定進行公開調查。
某種程度上來講的話,英國的疫情形勢非常的糟糕,不過明顯英國人不會這么想。有些激進英國人,更是走上街頭實施抗議,看起來嚴峻的疫情形勢,並沒有引起英國民眾足夠重視。現在英國政府警察逮捕了幾名鬧騰比較厲害抗議者,恐怕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⑨ [原創] 英國「群體防疫」台前幕後的故事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3月12日宣布,英國將採取「群體免疫」策略對抗本國新冠疫情。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1「群體免疫」
所謂「群體免疫」即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產生了群體免疫效應,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搜狗網路]
從病毒尋找中間宿主,傳播力越來越弱的情況來說,這是漫長的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相對而言的統計結論。我們不能說站不住腳,但如果反問,僅基於此模型推算而提供政策參考的話說明什麼?
(1)等待疫苗或者特效葯研發出來。
什麼是疫苗?它抑制病毒的機理是什麼?研發需要多長時間?
疫苗,是滅毒或者減毒後的病毒。疫苗注射到人體後,它的微弱毒性激發人體的免疫機制,就是產生抗體,從而達到抵抗病毒的效果。什麼,疫苗是病毒,這個是不是很恐怖?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疫苗研發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疫苗的滅毒、回收病毒原液、動物活體實驗。
疫苗滅毒就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病毒樣本,通旦謹大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手段使病毒滅活,或者減弱其毒性。這個過程中要保證病毒原來的特徵,具有一定的抗體免疫作用。
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需要寄生在細胞當眾才能存活,經過增殖培養後的病毒液富含細胞培養液、血清、細胞及其碎片等其他物質,需要經過純化鑒定,加入少量輔助試劑後成為疫苗液。
簡單說就是分離-減毒、純化-鑒定、載體-評價之後,最後的臨床試驗涉及到大量的調查,耗時也最長。
按照來華和鍾南山院士交流疫苗研究的美國專家的說法,研究疫苗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至少說明這是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事情。
(2)利用中青年不易感染或者感染產生抗體以建立類似「群體免疫屏障」。
這個免疫屏障的建立,不知得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即便按照健康中青年死亡率1%來計算的話。
英國政府曾報告預測:5000萬人感染,50萬人死亡。截止3月15日,英國政府僅禁止500人以上的大規模集會,但尚未關閉學校。
還有人說這是遵循晌團客觀、實事求是啊。英國目睹了全球疫情的蔓延,無論主動被動初期肯定也作了應對。
它發現根本不可能像中國那樣有能力組織動員打「抗疫」的人民戰爭,否則公共醫療資源將面臨枯竭或者癱瘓。
「群體免疫」的凶險之處在於相當於不積極防控、治療,坐等新冠病毒自然死亡。說的再直白一點即是放任。那就是真正的「物模豎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逐漸進化出了高級智慧,有了專屬於人類的情感模式和道德准則:人道主義。捫心自問,這是他們的最優選擇嗎?
2執行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英國政府的「執行力」很強。為什麼這么說呢?英國出台的delay政策,姑且叫拖延政策吧,有點正話反說的意思,把英國民眾嚇到呆在家中好採取下一步舉措。
民主社會,無法強制,醫療資源又相對有限,如果政府宣布封城或者宵禁,那各種力量都會反對鬧事,甚至引發暴亂,它總不會因抗疫影響執政吧。
但這種執行力掩蓋不了英國政府無力應對疫情蔓延這個客觀事實,至少在態度上不夠積極。
其實英國有個優勢,退出歐盟後,即非申根國,它可以相對獨立施政,比如做好出入境限制。
可它卻悲觀地認為大勢已去,進而退守,想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物盡其用」,這樣很可能的結果確是相反,即「退無可退」。
所以說執行力需要強大堅定的信念支撐,越是艱難險境越需要這種必勝信念的力量。如果非說這是因國情不同而採取的一種策略的話,只能說是它風險太高。
3國情
談到英國國情,我們不得不提他們社會的醫療制度和文化理念。
(1)社會醫療制度
英國的國家社會醫保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強制性的,全部由稅金構成,強調政府控制衛生資源的投入及分配,設區保健是其衛生服務的重點。
簡言之,英國全民免費醫療,有人說這不是「吃大鍋飯」嗎?對,這樣反倒更好理解。
財政負擔嚴重導致的結果就是醫院運行效率低下,醫護質量不高,從而使公眾候診時間長,滿意度低,但這是相對而言。
布萊爾執政期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攜夫人到英國訪問,當晚夫人突患中風,病情危急,救護車45分鍾後才抵達,送醫院路上行程僅10分鍾。
到醫院發現搶救需要排隊,要等8小時才能進行腦部CT檢查,情急之下李光耀求助布萊爾,英國政府出面與醫院協調,3小時後李夫人進行了CT掃描。
經過急救李夫人脫離危險,李光耀權衡利弊,決定「冒險」,帶夫人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航班回國治療,回國後在中央醫院治療,李夫人病情穩定好轉。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英國政府不斷對NHS醫療體系進行改革,在堅持公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
這樣的醫療體系在抗疫期間就導致放棄兩端(症狀輕的和危重的),一端不用管,一端自然淘汰。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極力挽救每一個生命,是「廣譜」的。
(2) 文化理念
英國人能提出「群體免疫」不足為奇,他們深知「自然選擇」的力量。
歷史上英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18世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是一部社會學、經濟學著作,
它強調人口必然因為生活資料所限制,從而肯定貧富分化的自然法則和資產私有制的必然性。
雖然「馬爾薩斯人口論」有它的歷史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過對他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開始思考並最終形成了他們對無產階級的科學認識。
達爾文受到馬爾薩斯人口論""啟發,獲得靈感,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
以自然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工業和技術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推動社會高速發展,在人類發展史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所以英美這樣的西方國家從骨子裡崇尚「叢林法則」,這種根深蒂固,滲透在人們行為方式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曾有一個得絕症的人群統計:得了絕症後,多個國家的人生存時間長短的比較,最短的是英國,平均一年多,最長的是中國和日本。
這種自然法則體現在防控疫情上的「群體免疫」就很「正常」了。
結語
世衛組織早已把新冠病毒疫情定性為「全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我贊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我更贊同國情文化差異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
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復制中國的抗疫模式,但絕對有必要展開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