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球為什麼戴單片鏡
十九世紀後期,單片眼鏡成為時尚的象徵,並與經典英國紳士形象掛鉤。
盡管眼鏡早在中世紀就已出現,單片眼鏡的歷史卻要短暫得多。有關單片眼鏡的最早的圖像紀錄始見於18世紀,那時少數德意志和義大利的古玩收藏家用它來檢查雕刻、畫作和珠寶的細節。
人們平時用絲帶或細鏈把它掛在脖子上,使用時握住它的手柄來近距離觀察物體或閱讀,有時也用它來看人——用來表達一種驚訝、嘲弄或輕視的態度。
⑵ 最早的眼鏡是怎麼由來的
發明眼鏡的人應該獲得一座雕像的榮譽,可惜沒有誰能夠確定,究竟是誰發明了眼鏡。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從眼鏡問世起,就深植於社會史中,成為各國民俗、流行和驕傲的一部分。
最原始的眼鏡是起源於透鏡(放大鏡),它的製造、應用與光學透鏡的出現有密切的相關。現知最古老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廢墟中發現的。這塊透鏡用水晶石磨成。依此可推知,古老的巴比倫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發現了一些透鏡的放大功能。
相傳最初發現眼鏡能使物體像放大的光學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覺的。當時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樹脂結晶體上恰巧有隻蚊子被夾在其中,通過這松香晶體球,看到這只蚊子體形特大,由此啟發了人們對光學折射的作用的認識,進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鏡,來放大微小物體,用以謀求解決人們視力上的困難。中國早在戰國時期(2300年前),《墨子》中已載有墨子很多有關光和對平而鏡、凸面鏡、凹面鏡的論述。公元前3世紀時我國古人就通過透鏡取火。東漢初年張衡發現了月亮的盈虧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藉助於透鏡的。
中國最古老的眼鏡是水晶或透明礦物質製作的圓形單片鏡(即現在的放大鏡),傳說明代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過這樣眼鏡。明代開始到現在一直稱為「眼鏡」。馬可·波羅在1260年寫道:「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這證明,至少在這以前,中國人就知道眼鏡並使其實用化。公元14世紀的記載說,有些中國紳士,願用一匹好馬換一副眼鏡。那時的眼鏡,鏡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黃玉製成,為橢圓形,並以玳瑁裝邊。戴眼鏡的方法也頗奇特,用形形色色的東西固定;有用紫銅架,架在兩鬢角上;有用細繩纏繞在兩耳上,或者乾脆固定在帽子里。間或也有人用一根細繩拴上一塊裝飾性的小飾物,跨過兩耳,垂於兩肩。因為眼鏡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當時的人們與其說戴眼鏡是為了保護視力,倒不如說是一種炫耀身份的裝飾品。
將眼鏡從中國引入歐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13世紀一位義大利物理學家。但幾乎過了一世紀,那裡才普遍使用眼鏡。這期間他們苦於解決一個難題:如何舒服而長時間的戴眼鏡?開始是諸如今日放大鏡的東西,用透明的水晶石、綠寶石、紫石英等礦石磨成的透鏡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後來是用繩子系於胸前,逐步發展成長柄眼鏡,後來出現了長柄雙眼鏡和夾鼻眼鏡。夾鼻眼鏡尤其適用於高鼻樑的羅馬人及英國人。大文豪伏爾泰在作品中贊頌道:「每樣東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樣東西都是達到那個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為眼鏡而生的鼻子!因為它,我們才有了眼鏡。」
到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又使眼鏡的聲譽得以提高。至於無形眼鏡,則是1887年由德國人製造的。
⑶ 誰知道19世紀西方紳士文人貴族們常戴的一種單眼的眼鏡, 叫什麼名字怎麼搜都搜不到啊···
就叫單眼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