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赤字達到多少億

英國赤字達到多少億

發布時間:2023-07-14 21:07:56

⑴ 2018年英國服務貿易順差擴大的原因

1. 英國經濟增速在G7集團中最為平穩。國內消費是英國經濟的主要支撐,消費對增長貢獻常年維持在80%的水平。

2. 過去近50年時間中,英國經歷了3輪大金融周期,目前正處於其金融周期上升階段,金融周期信貸擴張將是未來兩年經濟復甦的主要動能。

3.作為英國服務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金融業是英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金融服務業貢獻40%的服務順差。

4. 英國在半導體晶元設計等部分高端製造上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並具有壟斷地位,此外,能源、化工、汽車、航空及生物醫葯等產業也具備全球競爭優勢。這一點並不會因為脫歐而改變。

5. 英國經濟的短期風險主要來自於脫歐帶來的匯率波動和出口貿易沖擊。

一、英國實體經濟呈現緩慢復甦,金融周期處於快速上升期

1.1 英國經濟整體增速不高但較為穩定,國內消費是其主要支撐

英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五,受2016年以來受脫歐事件影響,經濟增速緩慢下降,從2014年的3.1%下降至2018年1.4%,在G7集團中高於日本、義大利,與德國、法國相仿。從過去20年的數據來看,英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要平穩很多。



英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主要得益於以國內最終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結構。數據顯示,消費對英國名義GDP增長的歷年貢獻維持在80%的水平,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英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95%,以消費支撐經濟的特點相比其他發達經濟體更為突出。因此,在當前全球經濟預期下行環境下,由於國內消費的相對穩定性,以及脫歐不確定性預期消除,根據最新IMF預測,2019年英國經濟增長回落程度顯著小於美國、德國,並在2020年經濟增速迅速恢復至當前水平。

⑵ 英退歐分手費或達600億,長此以往是否會重創英國經濟

英國推出歐盟的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很不明智的事情,但是現在英國持續發酵的退歐情緒之下,英國似乎已經走上一條不歸路,現在有i消息說英國退出歐盟的話,那麼分手費或達600億歐元,這個數目之龐大,是英國人應該沒有想到的事情。

自從英國開始退歐以後,應該的通脹率也開始增加,到目前為止翻了四倍多,這使得消費者的信心出現動搖,最近有調查顯示英國的消費者信心大為下降。所以英國退出歐盟的話,600億歐元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但是英國政府現在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⑶ 特拉斯承諾將推出大膽的減稅計劃,這可能對英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特拉斯承諾將推出大膽的減稅計劃,這可能對英國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

一、特拉斯承諾將推出大膽的減稅計劃

有經濟分析學家指出,英國通脹率創下40年來最高水平,再加上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使得許多人的生活費用都在不斷上漲。特拉斯為了讓民眾安心,建議增加政府投入,並提供一定的資金扶持,以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

不過尷尬的是,為了應對長期乏力的英國經濟,特拉斯又提出將通過減稅來促進企業發展,這樣就間接降低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在增加財政開支和削減稅收的同時,很難想像特拉斯會怎樣去實現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任務。

⑷ 求英國 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打得好有追加

有利:經濟基礎好,技術好
不利:缺乏資源,泡沫多

⑸ 哪一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推行三環外交政策

三環外交
由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提出的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的外交戰略。其主旨是企圖通過英國在與美國、英聯邦和聯合起來的歐洲這三個環節中的特殊聯系,充當三者的聯結點和紐帶,以維護英國的傳統利益和大國地位。
三環外交」的提出
——戰後英國帝國之夢未變
二戰結束時,英國的經濟已接近崩潰的邊緣:外債累累,國內民用生產萎縮,出口不及1931年的1/3,40年代又出現了嚴重的支付危機,使國外債務問題更加惡化。1945年英國的赤字達7.04億英鎊,1946年為3.86億英鎊,1947年為6.52億英鎊,1948年為4.96億和1949年的4.88億英鎊。[1]此時,保守黨領袖丘吉爾根據二戰的經驗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提出了旨在維持英國大國地位和榮耀的「三環外交」方針。1948年10月9日,在保守黨的年會上他正式拋出了其「三環外交」的方針。他說:「當我展望我國未來時,我認為,在自由民主國家中存在著三個大環。……對於我們來說,第一個環自然是英聯邦和英帝國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國、加拿大、和其他英聯邦自治領域以及美國在其中起著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語世界。最後是聯合起來的歐洲。這三個大環是並存的,如果它們連結在一起,就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聯合的力量足以推翻他們,或者甚至向它們挑戰。現在假如你們想到這相互連接的三個大環,你們就會看到,我們是在這三個大環中都佔一大部分的唯一國家。事實上我們正處在連結點上。這個島位於許多空中航線的正中心,我們有機會把他們全部連結在一起」。[2]丘吉爾的這一外交思想,就是試圖以英美特殊關系為基礎,希望法、德和解,恢復歐洲均勢,並利用原有的殖民地體系,挽救和恢復在二戰中被削弱的英國的國際地位。乃是一個國力日趨衰微的大國在外交戰略上的一種無奈選擇。
三環外交的弱點
很顯然,在「三環外交」的構想中,英國一廂情願的把自己放在頗為重要的位置上。眾所周知,經濟決定政治,是政治的基礎。大英帝國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擁有不可比擬的經濟優勢,而如今英國的經濟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為何她還能在英聯邦、英美特殊關系和歐洲這「三環」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讓我們一起看看英國在這三環中真正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是英聯邦,不可否認,戰後初期英國仍以各種形式佔有世界20%的土地和人口,但我們還須注意到的是英聯邦各殖民地日益高漲的民族意識使得許多原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而他們由於在種族問題、政治觀念、經濟利益和戰略部署方面與英國矛盾重重,英聯邦內的離心傾向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在英聯邦這一環中的作用也日趨衰退。其次是英美特殊關系這一環,這種特殊關系只是對於經濟處於劣勢地位的英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美國似乎並不像英國那樣看重這種關系,具體表現在租借法案的撤除,麥克馬洪法案的出台,以及兩國在阿以問題上不同的態度。因此,英國在英美特殊關系中只是一個被動的配角地位。最後是歐洲這一環,戰後,英國與歐洲聯系越來越緊密,而英國為了保持自己所謂大國地位,不甘與歐洲各國為伍,因此在戰後初期的對外政策中英國並未給與歐洲足夠的重視。
英國的對歐政策
——英國帝國之夢幻滅的催化劑
二戰中西歐列強都受到了重創。英國認為一個經濟蕭條缺乏抵抗力的歐洲不僅會使英國成為共產主義的「階下囚」,更重要的是會使英國難以迅速的發展,因此,英國對西歐聯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丘吉爾不斷的在歐洲各國發表演講支持歐洲聯合,他似乎成了「歐洲聯合」的一個最為熱情的倡導者。然而我們必須明白的是,盡管丘吉爾不斷為歐洲聯盟奔走呼號,但他並沒有認真的設想英國進入一個聯合的歐洲。他所希望的只是英國成為「歐洲聯合」的「朋友和發起者,而不是其中的一員。」[3]可見,戰後初期英國人沉浸在「大英帝國」的美夢中,他們認為英國不僅僅是一個歐洲國家,而是版圖遍及全世界的「大英帝國」的首腦,如果作為一個成員國參加歐洲聯盟,便與大不列顛的國際地位不相稱。英國的這種帶有幻想色彩的「帝國」意識在對待歐洲防務集團、歐洲煤鋼聯營和歐洲經濟共同體時就更加暴露無疑。
朝鮮戰爭的爆發使得重新武裝德國的問題顯得很迫切。1950年10月法國提出了普利文計劃—建立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歐洲防務集團,建立一支在統一的歐洲政治機構下的一體化的歐洲軍。英國表示不可能參加這種「歐洲軍」,因為英國是全球性的國家,有著廣泛的考慮,她不參加任何超國家機構的組織,不能明確承擔在歐洲大陸駐軍的義務。丘吉爾也認為普利文計劃十分可笑,他曾說過,它們是一堆「烏七八糟的破爛貨」。[4]
歐洲經濟聯盟的雛形是歐洲煤鋼聯營。法國最初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的「舒曼計劃」,該計劃建議,建立一個超國家的對德國、法國及未來的其他成員國都有決定權的最高機構。其中建立超國家機構的建議與英國的對歐政策及帝國心態相沖突,因此,英國稱他們將不可能接受法國提出的條件。工黨重申了由於英國在英聯邦中及在最大的世界多邊貿易體系中所處的地位,英國政府排除了作為一個充分成員國的可能性。影子內閣的首腦丘吉爾也稱,舒曼計劃從原則上講是正確的,但英國處於英帝國和英聯邦的中心,並與美國關系密切,所以英國不能接受作為歐洲聯邦制度中充分成員國的地位。由於各方面的阻力,英國最終未正式以成員國身份參加該組織,而是於1954年12月21日,與歐洲煤鋼聯營簽訂了有效期為50年的正式聯系協定。1955年英國與歐洲的關系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6月,歐洲煤鋼聯營組織六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會晤。不久,他們就宣布打算組成一個歐洲經濟共同體,即一個對外設立共同關稅並消除成員國間的貿易壁壘的關稅同盟。英國被邀請參加所有階段的談判,但他反映冷淡,並最終退出了談判。1958年1月,歐洲經濟共同體在沒有英國參加的情況下開始了工作。此時,英國與歐洲徹底決裂了,導致這種決裂的真正原因是歐共體的「超國家」性質,從英國方面講即是她的「大國意識」在作祟。她擔心英國的對外關稅將干擾英聯邦貿易協定的特惠制,同時他還擔心歐洲經濟共同體會疏遠他與美國的關系。總之,英國認為他們的眼光應該是全球性的,而不應局限在小小的歐洲范圍內。正如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所說的,「在我們的骨子裡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是做不得的。因為大不列顛的利益是在歐洲大陸之外,所以我們的思想應穿越大西洋,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我們的生命,沒有了它,我們將成為生活在歐洲一個孤島上的普通的人。」[5]英國的這種「認識滯後」也使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到1960年底,歐共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哈羅德·麥克米倫經過一場痛苦的重新評價,終於決定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歐洲各國對這位遲到的朋友似乎並不太友好,以致英國的兩次申請都被戴高樂否決。最後,英國終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盡管羅馬條約中許多條款對英不利,但這位遲到的歐洲人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了。
三環外交的破產
蘇伊士危機——英國帝國之夢的幻滅
二戰結束後,埃及國內的民族意識日益高漲。納塞爾取得政權後埃及決定開始建造象徵新政權的阿斯旺水壩。由於該項工程的復雜性和巨額投資,納塞爾便將希望寄託於西方工業國家的援助上。西方國家由於擔心蘇聯勢力滲透中東,於是便決定向埃及提供貸款,然而埃及還宣稱不放棄蘇聯向其提供的援助。更為甚者,埃及與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交往甚密,這些言論和行為無疑觸怒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美英隨即宣布取消給阿斯旺水壩貸款的允諾。無奈之下,納塞爾宣布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運河公司的收入將用來資助阿斯旺水壩的修築工程。
「蘇伊士危機」發生了,消息傳到英國,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多方面努力均告失敗的情況下,英、法、以於1956年10月底悍然發動了入侵埃及的武裝行動。英國國內就蘇伊士危機的局勢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國際輿論紛紛譴責英法以對埃及的侵略(第二次中東戰爭) 。許多國家的人民舉行遊行示威,支持埃及收回運河主權的行動和反抗侵略的斗爭。英法在外交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而更大的挑戰是來自美國的。美國認為軍事干預可能招致蘇聯的插手,並且,與美國的全球性戰略相比,「蘇伊士危機」的重要性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在英法以軍事進攻埃及一周後,艾森豪威爾政府嚴厲警告英國,並敦促其停火。無奈之下,英法終於11月6日被迫停火。
現在回顧起來,我們不禁要問,英國為什麼要急於控制運河呢?僅僅在此事件發生的兩年前,艾登本人還就英國撤出運河區進行過談判。此外運河國有化之後,埃及並不打算截斷英國的石油供應。因此,這場蘇伊士遠征對英國來講又有什麼必要性呢?也許我們能從麥克米倫的話中找出答案:「我們擔心這種粗暴的踐踏新近重申的國際協定的行為,將和當年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災難的情況一樣,使國際信義開始下降。」[6]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入侵埃及是為了履行其業已消逝世界大國的責任,挽救正在下降的「國際信義」。直到此時,英國還是以世界大國自居,仍然試圖在國力日益衰退的被動情況下盡可能地維護世界的安全和穩定。然而事與願違,英國在這次行動中更加暴露了她國力衰退的事實。首先,它進一步暴露了英國對美國的依附。事實上,這等於向世界宣布:英國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日不落帝國」了。其次,英國的威望乃至整個國際地位受到了嚴重削弱。人們開始懷疑他們的國家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性質。最後,英國在中東的影響急劇下降。從此,在這個傳統的勢力范圍內英國只能甘當配角。在中東出現了權力「真空」,美國趁機填補了這個「真空」。更為糟糕的是,蘇聯也趁虛而入,不僅將長期控制埃及,而且逐漸向其他中東國家滲透,使該地區成為美蘇角逐的場所。英國從此跨出了帝國之門。
痛定思痛,英國人開始對其「大英帝國」地位及其沉重的負擔感到幻滅,他們開始懷疑自己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國角色。經過痛苦的思考政府做出了抉擇:1961年決定申請加入歐共體;1967年宣布最遲將於70年代完成從蘇伊士以東的撤軍。夢想終於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破滅了。我們要注意的是英國的大國心態是從歷史上傳下來的,不可能短時期內消逝。但畢竟從1961年英國開始慢慢的認識現實,在制定外交政策時,他們能更多的考慮到現實因素,而不是一味追求自己昔日的大國地位。這是值得英國當前政府引以為戒的,同時也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前車之鑒。通過以上對英帝國之夢幻滅歷程的分析,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國際交往中,每個國家及其政府都應該充分認識本國的實際情況從而選擇正確的外交政策和路線;而不應該無視現實,一味沉迷於過去的強大或毫無根據地幻想未來的美好。

⑹ 英國債務超兩萬億英鎊,英國為何會發展到這種地步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破壞,哪怕是世界強國也無法倖免

據海外消息報道,新華社駐英國記者稱,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公布了英國政府從今年開春截止到現在的負債情況,報道顯示,由於新冠疫情的壓力,英國經濟負擔加重,國家創收一路下跌,截止到現在,國家負債已經高達2萬億英鎊,即將迎來近60年最大的負債壓力。

第一,英國是一個開放程度相當高的經濟體,即便脫歐後英國的經濟與世界還是緊密相連。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第一表徵就是股市的反應,先有美股的四次熔斷,導致全球金融信心下落,然後英國倫敦金融中心也緊隨著指數下跌。

第二,雖然英國以服務業為主,不同於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英國是個知識密集型經濟體,勞動人口流動性較小,但是英國的經濟市場韌性差,受到經濟危機後造成的經濟波動大,且難以穩定下來。

第三,新冠疫情下的貿易行為對英國經濟給予了重創。英國主要出口技術密集型服務,像金融保險之類,這類服務是英國GDP的主要來源。但是由於疫情,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受阻,英國的經濟必然受損。

第四,大規模的防疫措施必然導致生產停擺,失業率與企業破產率急劇升高,經濟頹勢顯而易見。

基於以上幾點,英國政府必須大量舉債才能維持國家經濟穩定,否則失業率破產率再度飆升,到時候國家信用也會受到影響。

閱讀全文

與英國赤字達到多少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貼吧為什麼沒有印尼吧 瀏覽:456
越南紡織前景如何 瀏覽:559
越南買什麼禮物回來好 瀏覽:602
中國神話傳說有哪些 瀏覽:950
越南的1000紙幣能換多少錢 瀏覽:398
越南榴槤和泰國金枕哪個好 瀏覽:160
印尼10元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318
中國男單身怎麼辦 瀏覽:776
美國打中國座機怎麼打 瀏覽:338
中國民航大學和東北電力哪個好 瀏覽:663
義大利華人區有哪些 瀏覽:490
伊朗禁運石油現在怎麼樣 瀏覽:395
義大利的牛肉哪裡的好吃 瀏覽:621
越南山區哪個村最好 瀏覽:452
伊朗怎麼自救視頻 瀏覽:121
書畫里的中國哪個軟體能看 瀏覽:465
印度旱雨什麼原因引起的 瀏覽:430
義大利和巴黎哪裡lv劃算 瀏覽:512
印尼胖小孩的表情包叫什麼 瀏覽:555
印尼神曲來自哪裡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