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喜歡英軍

英國為什麼喜歡英軍

發布時間:2023-07-17 15:03:16

㈠ 英國皇室為什麼喜歡穿軍裝

[高級西裝-England]英國皇室的外衣-Gieves & Hawkes

品牌象徵詞-皇家

Gieves & Hawkes是由兩個品牌於1974年合並而成的。Gieves成立於1785年,以裁製軍裝聞名;Hawkes成立於1771年,專制軍帽。
二百多年來,G&H的西服深得英國皇室推崇,伊麗莎白二世、愛丁堡公爵、威爾斯親王更授予皇室徽章The Royal Warrants,任命G&H的最高榮譽和褒獎。
G&H可稱為唯一皇家關系密切的服飾品牌。 今日你去G&H的專賣店,必定會看到三個大大的徽章,分別是由英國英國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其夫婿愛丁堡公爵以及威爾斯親王授予的皇家徽章,代表著G&H作為這三者御用服裝供應商的地位。當然,這三個徽章只是G&H兩百多年來取得的皇室徽章中最新的三個,早在1809年G&H就取得了第一個皇家徽章——來自英皇喬治三世,在這之後的近兩百年間G&H就沒有停止過為英國皇室服務。
百年來,G&H均為英國皇家御衛隊指定唯一御衛隊服飾總管。所有皇家衛隊的制服,旨統一保存於G&H總店內。為了達到完全的保存,每件制服都分別訂制個人保管箱存放。當重要場台召集御衛隊出列時,所有成員都必須集合於G&H總店,整裝待命。而於典禮任務完畢後,則須立即歸還,並由G&H做專業的制服整理工作。以為下次的出發而准備。皇家御衛隊每次現於世人面前的,不僅是英國傳統中軍職人員的威嚴,同時G&H亦於同一時刻,感受到分享榮耀的責任與驕傲。
我相信看過此文的男士絕對會迫不及待的擁有一套G&H的西服,親身體驗英國皇家氣息。

品牌資料:
創立時間-1974年
創立地點-London,UK(英國倫敦)
經營范圍-西裝,飾品,鞋類,軍裝(不對外銷售)
品牌級別-A級,奢侈

Gieves&Hawkes 吉梵克斯

Gieves&Hawkes是由兩個品牌於1974年合並而成的。這兩個品牌就是創立於1785年的gieves,以裁製軍裝聞名和創立於1771年的hawkes,專制軍帽,都是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二百多年來,G&H的西服深得英國皇室推崇,伊麗莎白二世、愛丁堡公爵、威爾斯親王更授予皇室徽章The Royal Warrants,任命G&H的最高榮譽和褒獎,代表著G&H作為這三者御用服裝供應商的地位。當然,這三個徽章只是G&H兩百多年來取得的皇室徽章中最新的三個,早在1809年G&H就取得了第一個皇家徽章——來自英皇喬治三世,在這之後的近兩百年間G&H就沒有停止過為英國皇室服務。同時也深受金融界、法律界和商界成功人士歡迎。嚴謹、正直、堅定和自負是gieves&hawkes品牌最明顯的特性,gieves&hawkes品牌,詮釋的不僅是保守嚴謹英國紳士風格,更富有正直堅毅的內涵。
百年來,G&H均為英國皇家御衛隊指定唯一御衛隊服飾總管。所有皇家衛隊的制服,旨統一保存於G&H總店內。為了達到完全的保存,每件制服都分別訂制個人保管箱存放。當重要場台召集御衛隊出列時,所有成員都必須集合於G&H總店,整裝待命。而於典禮任務完畢後,則須立即歸還,並由G&H做專業的制服整理工作。以為下次的出發而准備。皇家御衛隊每次現於世人面前的,不僅是英國傳統中軍職人員的威嚴,同時G&H亦於同一時刻,感受到分享榮耀的責任與驕傲。
雖然gieves&hawkes是以設計英國海軍服裝而起家,甚至在本世紀初還為中國海軍設計國海軍軍服,不過作為savile row的一員,今天其當然是以西服的製作最為出名了。
在西服方面,gieves&hawkes提供三類服務,分別是bespoke tailOring、personal tailOring和ready to wear。
bespoke tailOring,也就是全定製服務。gieves&hawkes會由相當有經驗的師傅負責對顧客的身體結構進行最仔細的丈量,同時詢問對於每一個西服細節的要求,此後再配合從眾多優秀的面料中選擇出顧客所喜歡的,此後再花一段時間由技藝嫻熟的技師手工製作,一件度身定做,因此也是絕對合身的英式西服便可以交到你的手中的。這樣的服務價格自然不會便宜,2750英鎊的起價差不多也就是4萬多人民幣。而且,除了美國gieves&hawkes會每年定期巡迴一次提供上門量體的服務以外,其它國家的顧客恐怕就要跑到英國當地的專賣店才能享受到如此服務了。
personal tailOring,可以理解為半定製服務,其他品牌一般稱作made to measure。也就是在現有的西服版型基礎上,根據你的要求作一些細節上的調整,就完美程度自然比不上bespoke tailOring,但是價格上也便宜了許多,一般只需要前者四分之的價格,由695英鎊起。
ready to wear,這也就是對於絕大多數大陸顧客可以接觸到的成衣服務了。雖然是成衣,註定了其不可能像定製來得那麼合身,但是gieves&hawkes秉持著優良傳統,在質料、做工、細節這些問題上仍舊是絲毫不馬虎的。舉一個很小但是卻能說明問題的例子,一般服裝的鈕扣上都繪雕刻有品牌名,很多品牌採取重復環繞式,所以鈕扣是圓形的沒有上下之分,而gieves&hawkes的鈕扣是不重復式的品牌名,也就意味著圓形的鈕扣依舊有上下之分,而且上下是決不會搞錯的。這種有點自找麻煩的做法無疑凸現了gieves&hawkes對於服裝細節的重視和高要求。
新千年之後的gieves&hawkes經歷了一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被香港從事成衣業務的富聯國際集團(0369.hk)收購,這是繼香港迪生集團收購法國名牌s.t.pont之後華人在國際時裝產業中的又一次進軍。在2003年gieves&hawkes又推出了以gieves命名的副線品牌GIEVES&HAWKES,每一季都會出現所謂的"威而斯王子"格紋,這種利用大格子和小格子互相"移位"所形成穩然若現的格紋,也是非常典型的一種演繹手法。GIEVES&HAWKES同樣以針織衫扛起休閑流行的重責,包含羔羊毛衣、V叉領設計、煙囪領美麗諾毛衣等。
GIEVES&HAWKES品牌最明顯的特性是略帶自負、擁有嚴謹、正直、堅定等性質,傳達的不僅是保守嚴謹英國紳士風格,並且透露正直含蓄的訊息,穿著其服裝,威儀及浪漫神采並俱。

㈡ 第二次英阿戰爭:英軍為何能輕易征服阿富汗,使其淪為英國附庸國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878—1880年,英國為了對抗俄羅斯,維護英屬印度安全發動了第二次英阿戰爭。最終英軍獲勝,成功控制阿富汗。那麼阿富汗是如何淪為英國附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 戰前局勢


1878年6月—7月,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等五國為了阻止俄羅斯對巴爾干半島的擴張與維持當地的勢力均衡,於是邀請奧斯曼帝國、俄國、希臘王國、塞爾維亞公國、羅馬尼亞聯合公國、黑山公國等國代表在柏林召開會議。最後在俾斯麥的調解下,柏林會議成功遏制了俄羅斯對巴爾干半島的野心,維護了英國、奧匈帝國、俄國在當地的勢力均衡。


俄國見自己在東歐的擴張受阻,立即把侵略的目光轉向亞洲中部地區。不久俄國使團前往阿富汗喀布爾,拜訪阿富汗埃米爾 謝爾.阿里汗 ,這立即引起了英國的高度警覺。英屬印度總督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 為了防止阿富汗落入俄國手中,立即向謝爾.阿里汗表示,希望派遣一個英國前往喀布爾訪問。


謝爾.阿里汗為了維護阿富汗的獨立地位,免受英俄兩國的侵略,於是一直在英俄沖突中保持中立。他本來就對俄國使團的不請自來感到擔憂與不滿,現在英國使團也不請自來,使他的擔憂加劇,於是拒絕了英國的請求。但英國執意派出 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 為首的使團前往阿富汗,結果遭謝爾.阿里汗遣返,未能到達喀布爾。

二, 英軍入侵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對謝爾.阿里汗的行為十分不滿,決定對阿富汗發動入侵戰爭。11月,英軍分三路入侵阿富汗。21日,英國陸軍中尉 塞繆爾·詹姆斯·布朗 率軍抵達開伯爾山口 向當地的阿富汗守軍提出讓英軍入境的無理要求。阿富汗守將 吳拉姆·海德爾·汗 果斷拒絕了英軍的要求,結果英軍以此為借口,發動突襲。最後阿軍迅速潰退,使得英軍佔領了開伯爾山口。


12月2日,英軍在佩瓦科塔爾之戰取勝,打開了通向喀布爾的道路。此後阿富汗軍隊迅速潰退,英軍很快就逼近喀布爾。謝爾.阿里汗只得棄城出逃,向俄國求助。但俄國不僅拒絕幫助阿富汗,還要求謝爾.阿里汗向英軍無條件投降。1879年2月21日,謝爾.阿里汗在驚恐中去世,其子 穆罕默德·雅庫布·汗 繼任阿富汗埃米爾。


穆罕默德·雅庫布·汗即位後立即向英國妥協,展開停戰談判。5月26日,英阿簽訂《甘達馬克條約》,阿富汗將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阿富汗外交事務由英國負責。自此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庸國,英國使節得以常駐喀布爾,英軍也撤出阿富汗。阿富汗民眾對此十分不滿,於是十分仇視英國。

三, 雙方再戰


9月3日,阿富汗軍隊因為欠薪及對英國殖民者的仇恨,圍攻英國駐喀布爾使館,殺死使節 路易斯·卡瓦尼亞里 及其下屬。英國對此十分震驚,決定再次入侵阿富汗。10月6日, 弗雷德里克·羅伯茨 率領英軍在查拉西阿布大敗阿軍,再次攻佔喀布爾。英國認為穆罕默德·雅庫布·汗參與了對使館的圍攻,於是將其廢黜,立 阿布杜爾·拉赫曼汗 為阿富汗埃米爾。


穆罕默德·揚·汗·瓦爾達克因為阿布杜爾·拉赫曼汗為英國所立傀儡,因此拒絕承認他為埃米爾,而擁立 穆薩·揚 為埃米爾。12月,穆薩·揚率軍圍攻喀布爾城外的謝爾普爾英軍營地。阿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武器落後,戰鬥力低下,因此遭英軍擊退,穆薩·揚勢力也因此瓦解。此後阿富汗反抗軍又與英軍爆發多次戰斗,但均被英軍擊退。

四, 戰爭結束



1880年7月27日,自立為阿富汗埃米爾的 加齊·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在邁萬德之戰大敗英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英軍向坎大哈撤退,加齊·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因此乘勝追擊,直逼坎大哈。弗雷德里克·羅伯茨率軍增援坎大哈,最終擊敗反抗軍,贏得了第二次英阿戰爭的勝利。《甘達馬克條約》再次得到阿富汗認可,英軍也在不久之後撤出阿富汗。

總的來說第二次英阿戰爭中阿富汗沒有常備軍隊,依靠部落兵源對抗英軍。但部落兵武器落後,戰鬥力低下,遇到英軍一觸即潰,導致英軍迅速佔領阿富汗,把其變為英國的附庸國。

㈢ 英國為什麼喜歡侵略

1 因為當時世界上英國是很先進的國家,有擴張的慾望
2 再加上其本身地理因素的限制(英國是一個小島國),使其為了發展自身必須對外擴張,用海上的霸權發展自己的實力
3 當時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威脅,如果不趕快發展自己的實力就有被征服和吞並的危險

㈣ 為何英國重視一戰甚於二戰

個人認為這種現象,就好比某人第一次被甩,往往是他最難接受,最難以忘記的經歷。後面隨著被甩次數多了,被甩的麻木了。這個人反而習以為常了,不難受了。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死亡的英國人人數遠遠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民的民族痛苦也遠大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顯而易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大約有4500萬人。經過四年的戰爭,大約有100萬人死亡,166萬人受傷。相當於每23人中就有一人受到戰爭的創傷。除了200多萬人傷亡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典型的戰壕戰。士兵們在黑暗的戰壕里,過著螞蟻般的生活。所以很多沒有受到身體傷害的人都處於不正常的狀態。這些人無法融入正常生活,失去繼續工作的能力。這種絕望令英國人難以忘懷。

因此,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不願提及一戰,只有英法兩國喜歡紀念。為了紀念他們最後的光輝。第三個原因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人心態變化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雖然戰爭勝利了,但英國也欠下了很多債務。房東黃世仁當上了農活。一戰結束後,倫敦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金融中心;英國皇家海軍失去了霸權地位,被迫與美國海軍平起平坐;殖民地也陷入民族主義浪潮,英國難以繼續維持體制治理。

總之,一戰的影響動搖了英國的霸權地位,因此,一戰結束後,英國社會的普遍反應不是陶醉於勝利,而是感到迷茫。大英帝國真的不可能恢復嗎?1919年距離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只有20多年。

㈤ 18-19世紀大英帝國紅衣軍,為什麼說他們很厲害

因為大英帝國紅衣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在戰場上屢戰屢勝,創造了不少歷史奇跡,所以說他們是非常厲害的一支紅色軍隊。

英軍使用紅衣,是因為血跡在紅衣上不顯眼,有利於維持士氣。但是這只是個神話,紅衣上的血跡會變成黑斑,其實是相當顯眼的。歷史學家卡門(W.Y.Carman)詳細研究了英軍紅衣的歷史沿革,寫了一部專著《英國軍服》(British Military Uniforms),其中指出,英軍採用紅色軍服,主要是經濟原因,也有偶然因素。當然,使用鮮艷軍服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在黑火葯時代,戰場上很快會彌漫硝煙,能見度很低。顏色鮮艷的紅色比較利於識別敵友。

㈥ 哈里王子在婚禮上為何要身穿軍裝,英國的男性皇室成員為何都要當兵

從英國王室的婚禮看,凡是男性結婚都要穿軍裝,也代表他們對軍人的重視。查爾斯王子,還有他的哥哥威廉王子,大婚所穿著的衣服,都是軍裝,這也是他們英國皇家標志性的服裝,他們重視軍人,崇拜武力。穿上軍裝,不僅是代表一種最高榮譽,也代表勇敢和安全,軍裝就和結婚禮服一樣重要。


也多次遇到危險,有一次塔利班滲透攻擊,情況非常危急,戰爭中多人傷亡,還有一個房子說,當時槍聲已經非常靠近了,他正准備好武器,准備近距離戰斗,但不久恐怖分子,被英軍全部消滅,才使自己脫離危險。哈里當兵的經歷,使他成熟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毛病,當兵的好處還是有很多的。

㈦ 能否介紹一下英國軍隊的歷史

英軍歷史

在英國倫敦的軍事博物館中,也許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較為簡陋和不起眼的一個。

它位於倫敦切爾西區皇家醫院路的一側,由一座兩層樓的方形建築構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層展廳,博物館的標志是門口擺放的2門二戰期間英國陸軍用過的M1野戰炮。博物館的小冊子稱,「在這里,你可看到英國士兵戰時和平時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國陸軍士兵從15世紀到今天的生活和戰備情況,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英國陸軍自己的博物館,也是英國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紹英國陸軍的博物館。」

「長弓」之勝

博物館中講述的故事從1415年開始。當時,英倫三島擺脫內部紛爭,國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歐洲大陸,走出島國成為英王的最大心願。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軍在法國北部加來一個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敗法國25000大軍,英軍從此頻繁越過海峽,參與歐洲大陸的戰事。

據英國人的理解,國王亨利五世能以少勝多的原因在於其軍隊採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博物館解說道,新式武器裝備,即「長弓」是國王軍隊獲勝的關鍵。「長弓」是冷兵器時代英國一大發明,樣子有點像中國的長矛,但要比中國的長矛長而重。作戰時,英軍把「長弓」綁扎在一起,以戰馬為依託,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敵軍方陣。這樣做不但能打亂對手的進攻隊形,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早在決意征戰歐洲前,英國國王就決定,男孩6歲起便要學習使用這種兵器,等他們長到20歲左右,便可以成為熟練的「長弓手」。一經實戰,這一武器和與之配合的戰術一起對保證英軍打敗大陸對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人也這樣認為,每一次戰爭都不會是前一次的重復,只有創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裝備,不拘於以往,才能不斷取得戰爭的勝利。

「龍蝦背」

國家陸軍博物館比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來英國陸軍的軍服展、18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生活展和滑鐵盧之戰。早期的英國陸軍士兵身著紅色的軍服。博物館解釋說:「在當時的條件下,紅色是一種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戰中,紅色又很易識別……伊麗沙白時代,倫敦地區的陸軍官兵便開始穿著紅色軍服。1645年,英國『新型步兵』把紅色作為軍服的基本顏色。到17世紀末期,紅色軍服成為英國陸軍的主色調軍服。『紅外套』成為英國陸軍官兵的綽號。」且由於很像煮熟的龍蝦,英語有一句「龍蝦背」(LOBSTER BACK)的俚語。今天,提起「龍蝦背」,英國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指他們的子弟兵。英國陸軍官兵穿了大約2個世紀的紅色軍服,到1845年拿破崙戰爭期間,紅色軍服仍為英國陸軍士兵所用。

站在紅色軍服面前,你可以閉目暢想,腦海頓時呈現一幅撼人心膽的場面:一場冷兵器的較量在歐洲某一原野上拉開。遠遠望去,身著紅軍服的英軍官兵猶如一簇簇紅紅的火苗時隱時現閃動著,紅軍服以馬隊為先導,以方陣隊形向敵人的方向涌動,戰馬和步兵揚起的沙場塵埃掩映不住陽光下的刀光劍影,嘶嗚的戰馬和面無表情的將士等著敵人近些,再近些,接下來便是一場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中,紅色告訴戰友自己的位置,相互應策著,共同血戰敵手。

隨著火葯的廣泛使用,盡管方陣和肉搏仍是陸戰的主要方式,但雙方交戰的距離被火槍或火炮的距離拉開。到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陸軍的紅色軍服漸漸地顯現出其不足,敵人完全可在遠距離上發現那簇簇紅色的目標,紅色軍服成為敵人火槍打擊的活靶標。另外由於英國陸軍士兵出戰國外的日子越來越多,如在炎熱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紅色軍服不能適應作戰區域的環境需要。到19世紀後期,英國陸軍士兵軍服發生新的演變,紅色軍服逐漸為黑、灰、白、藍等顏色軍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戰爭期間(英軍征服南非部落之戰),英國陸軍正規部隊已全部放棄紅色軍服,而改淺色,特別是白色軍服為主。

但對一個講古的民族來說,直到今天,英國也沒完全淘汰紅色軍服。去過英國的人都會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前看換崗儀式。除天氣不好,一般情況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點左右都有這種儀式,從軍樂隊到衛兵,上崗和下崗的士兵都穿著幾個世紀前他們前輩穿過的紅色軍服,他們或步行或騎高頭大馬整齊列隊,從離白金漢宮不遠處的衛兵營隊來此。到了白金漢宮前,換崗的衛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腳,又是奏樂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們帶回幾個世紀前,紅軍服仍試圖向圍觀者說,英國曾是個老牌帝國。但時過境遷,此時已非彼時的英國,紅色軍服在白金漢宮前演義著英國幾經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漢宮附近的衛兵博物館中,我與看門人,當年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卡車司機,談起紅色軍服的故事。他說,考究的紅色軍服還必須配上由帶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時候,帶毛黑熊皮全從俄國進口,以顯示皇家的華貴和尊嚴,但今天真正用俄國黑熊皮做的衛兵帽子已不多見。老人說,他這里有一頂,已傳幾代人,駐在附近的衛兵每次來這里都要帶著試試。當得知我是位遠道而來的中國軍人時,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給本人帶上。帽子裡面有些油膩,外面毛發也有不少脫落,肯定是試戴的人很多。為了不掃老人的興,我帶上了那毛絨絨的大帽子,感覺並沒想像的那樣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後,老人又拉住我長談。他說:「我知道中國,知道中國軍人進駐了香港,你們的軍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親眼看一看中國,看一看你們漂亮的軍服。」

早期的英國陸軍生活

看過陸軍軍服的演變史,我又按順序進入英國陸軍生活展室。

18世紀的英國士兵可沒今天英國士兵那樣清閑和舒服。當時,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夠的醫療保障和津貼。士兵每日的津貼費為8個D(一個棄用的英國貨幣單位,每D相當3便士,100便士等於1英磅),其中6個D用於吃住,餘下的錢除養家糊口外還要自己購買軍服和其他必要裝備。18世紀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軍隊只供應兩餐。為省錢,許多官兵都不在軍營中住,而在營外找房子。由於待遇不高,官兵結婚的不多,即使結了婚,英軍也不允以承認。只有少數官兵能帶著家眷一起生活。當時,英軍中也有部分婦女,但她們並不算軍人,倒像今天的文職雇員,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做飯和洗衣。

進入19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的待遇也沒多大改善。1800年,1名騎兵上校(團長)的日薪是23先令(已棄用英幣單位,介於英磅和便士之間),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個D。步兵上校(團長)日薪為13先令11個D,尉官為9先令,列兵為1先令。而當時英國的物價並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帳單上寫道:1瓶廉價的酒1.5個D,一雙皮鞋6先令,留小姐過夜費5英磅5先令。英國作家塞穆爾·約翰遜寫道:「我認為,和社會上同一階層人,如勞工比,英軍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盡管如此,英國軍隊的紀律仍極為嚴格,如果違紀,如醉酒者將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買馬」三百年

團曾是英國步兵的基本建制單位,一般由1名校級軍官任團長,團的名字也以團長的名字命名。隨著英陸軍規模的擴大,出現重名現象。1751年,英軍決定在團的前面加阿拉伯數字。1782年,英國步兵團又開始以所在郡命名,如當時的英國步兵第29團被命名為伍斯特郡團。

步兵團的組建由皇家授權,被授權者必須要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一經皇家同意,政府會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裝備,被授權者則負責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訓練。這是完全商業化的募兵程序,首先雙方要解決錢的問題,政府與募兵者雙方按契約合同以給錢的多少來確定招兵的數量,而募兵者與被招募者則根據給錢的多少來決定服役期的長短。這種募兵制度給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募兵成了他們發財的好交易。他們往往虛報招兵數量,向政府領取空餉,終飽私襄。

今天,英國全志願兵役制度更突出了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不同的是,英國國防部替代了中間商,英軍招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相同的是,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影院,你仍可見英國各軍種宣傳當兵如何之好的招兵買馬廣告。

18、19世紀,並不是每個英國人都想當兵,有時兵源很難找到。徵募者便把招兵買馬的時間放在冬季,冬季農活不多,城市也出現失業高峰,盡管待遇很低,但為糊口,許多人還不得不當兵去,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除了渾身力氣一無所有。

大多數情況下,徵兵者對新兵有條件要求。但條件有時形同虛設,平時英軍就招不滿,戰時就更加困難。無奈,招募者只好放寬條件,一些老弱病殘者也穿上了軍服。戰爭爆發後,為補充兵員,政府還讓罪犯參軍。罪犯可用參軍的方式贖罪,並由此獲得「自由」。這使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二戰中,美軍曾徵用過「身懷絕技」的小偷小摸與德國人作戰。筆者猜想:美國這樣做也許受英軍當年徵兵的啟發。為募新兵,募兵者想盡辦法,過份地誇下當兵如何優越的海口,結果許多人當兵後才發現現實並不非如此,發放的津貼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無幾。

濃彩重墨滑鐵盧

博物館濃彩重墨的展廳是滑鐵盧會戰。17世紀,英國在世界上崛起,開始與歐洲大陸的帝國發生沖突,對手之一就是法國。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布魯塞爾以南滑鐵盧地區的英普聯軍與法軍進行的會戰成為英國登上歐洲霸業的轉折點。會戰中,法軍傷亡約3萬人,被俘數千,英普聯軍傷亡2萬多人。法軍戰敗,拿破崙於6月22日退位。此次會戰後,歐洲10年時間沒再發生重大戰事,英軍從1815年的23萬人削減到1828年的10萬人。

對這場會戰,陸軍博物館充分利用光電模擬和錄相設備,較全面地介紹了穿紅軍服的英軍如何在威靈頓將軍的指揮下大破拿破崙方陣。英國首相丘吉爾對英國這段歷史做過論述:「……150年前,納爾遜、皮特和威爾遜擊敗過拿破崙……在這些世界戰爭裡面,我們或者保持著歐洲的領導角色,或者孤軍奮戰。」可以這樣說,英國陸軍的主角在這些聯合行動或孤軍奮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傳述英國陸軍的故事

走出博物館,門口一塊不大的石頭吸引住我。住足細看,上面雕刻著一位英國陸軍戰士的話:「當你回家的時候,請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告訴他們,為了你們的明天,我們失去了今天。」英國式的浪漫反映出戰士對未來的企盼,為了大英國帝國和它臣民的明天,戰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這篇小稿時,我在問自己:對英國戰爭和軍事博物館的系列參觀是不是要把英國士兵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瑩斌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喜歡英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欠中國的錢怎麼要 瀏覽:794
英國通勤服多少錢一個 瀏覽:880
伊朗風龍怎麼打 瀏覽:954
國內去越南做品質經理工資多少 瀏覽:357
如何認證中國視覺攝影師 瀏覽:21
中國北方到印尼船期多少天 瀏覽:596
義大利什麼牌子咖啡好喝 瀏覽:730
伊朗隊有什麼球星 瀏覽:868
印尼全名是什麼 瀏覽:346
印尼面積多少平方公里i 瀏覽:622
印度神油怎麼沒用 瀏覽:90
伊朗男人性功能為什麼強大 瀏覽:843
中國太平拒保要多久可以重新買 瀏覽:394
今年中國從伊朗購買了多少桶原油 瀏覽:548
怎麼申請英國三本 瀏覽:275
印度牛糞怎麼回事 瀏覽:768
印度保法止效果如何 瀏覽:866
越南實力到底怎麼樣 瀏覽:583
伊朗為什麼支持馬杜羅 瀏覽:162
東京奧運會中國參加了多少個奧運項目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