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為什麼允許英國電信進入中國市場,不怕信息泄露嗎
大概去年英國答應使用華為的5g網路,作為報答中國開放電信市場給英國電信。現在英國跟著美國為難華為公司,估計英國電信在中國的發展計劃也得泡湯。
『貳』 中國電信業如何更好引進外資
文/蔡君宇、殷群
適當引入外資可以提升電信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快我國打造世界級運營商的步伐,也可以避免3G投資過大引起的資金鏈斷裂。加入WTO為我國電信企業創造了更便捷地利用外資的渠道,但入世5年來,我國電信業在引進外資上還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外資在中國電信市場上還是星星之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外資,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引進外資不利的原因
我國電信業引進外資不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其背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有外資方面的問題,也有我們自身的不足。
1.國外運營商的無暇和茫然
前幾年西方國家發放3G牌照,為了防止企業不正當競爭和個別企業壟斷市場,政府通過拍賣許可證的方式來規范市場競爭。3G牌照的巨額拍賣費加上對3G運營缺乏經驗,大多數國外運營商在經營初期遭遇了巨額虧損,資金鏈的斷裂使它們陷入泥潭,無法抽身。同時,隨著移動通信和數據通信的高速發展,固話業務遭遇發展瓶頸,日益激烈的電信競爭使國外主導運營商紛紛做出戰略調整,開始走上轉型之路。如英國電信明確提出要成為全面的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服務於全球用戶;法國電信提出要立足歐洲,面向全球,努力成為集無線、有線和互聯網為一體的綜合業務提供商;德國電信、Verizon、SBC等世界級運營商也都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略轉型運動。深陷債務泥潭、轉型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耗費了大部分精力,國外運營商無暇顧及我國電信市場。
2.法律准則的限制性
我國在入世時做出的電信開放承諾只是在原則上全面開放,保留了特別的限制。第一,外資進入我國受開放的時間、地域限制,我國的電信業務開放是漸進的;第二,外資不能以獨資形式在中國開展電信業務,必須和我國的運營商合作;第三,對合資企業中的外資規模有限制,不能擁有控股權。以上三點表明引進外資不是無條件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引入,也不能如零售業能以獨資形式引進外資直接參與競爭,法律上的限製成為引進外資的重要影響因素。
3.國內電信市場競爭混亂
我國電信業從郵電分家開始,歷經移動分立、電信網通重組,最終形成了「5+1」的電信競爭格局。前兩年我國電信業的飛速發展階段正是競爭最激烈的時期,運營商以贈送話費、免收服務費或月租費、出售打折電話卡等方式擅自改變或變相改變資費標准,引發電信惡性價格戰等不正當競爭的現象層出不窮,互聯互通問題也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出現了互砍電纜、斗毆、相互誹謗等非常規競爭手段。我國電信監管機關在充當電信行業監管者的同時,還與國有電信企業存在各種密切的人事和利益關系,導致了電信監管機關難以依法有效行使監管職責。同時,能從法律層面規范市場秩序的《電信法》卻沒有出台的明確時間表。我國電信監管和立法的不足是導致電信市場競爭混亂的根本原因,外資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和監管環境,其最好的選擇就是等待規則的完善。
4.3G牌照發放與電信重組的不確定性
我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做出了奧運會期間提供3G業務的承諾,但自從2005年初國家明確表態要上3G以後,3G牌照發放的具體時間一直是個謎。就在各電信企業熱切盼望3G牌照發放的同時,電信再次重組的各種版本開始風傳。電信重組不僅關系著國內電信運營商的競爭格局,也關系著外資如何選擇合作夥伴的問題,因此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重組方案,從「四合二」、「六合三」到「3+2」再到更新、更復雜的版本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只是未曾得到我國官方的確認。在這樣的不確定環境中,引進外資存在很大困難,只有在電信重組和3G牌照發放形成了新的競爭格局之後,外資才會比較主動。
5.國內輿論的理解偏差
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國內輿論紛紛驚呼「狼來了」,認為外資將攜資金、技術、管理水平上的優勢開始與國內運營商展開貼身肉搏,我國的電信市場將面臨很大的挑戰,電信市場會面臨重新洗牌。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外資的進入會在我國的電信市場引發不可估量的災難。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大部分人看到了挑戰的同時卻忽視了機遇,引進外資可以解決電信運營商全業務經營和3G巨額投資的資金需求,也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同時更可以為「走出去」鋪路。國內「狼來了」的聲音加重了電信企業引入外資的思想包袱,它們在引進外資時有所顧慮,放不開手腳,這也是不能忽視的一方面。
我國電信業更好地吸引外資的策略
1.完善政府監管制度,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
市場競爭的有序性是吸引外資的基本條件,政府監管部門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規范和消除現有的混亂秩序。首先,明確監管目標,電信監管不是為監管而監管,要以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管制的驅動力,促進電信業的持續穩定繁榮,保護有效的市場競爭。其次,必須依法建立獨立的電信監管機關,強化電信監管機關的監管職能,監管機關既充當電信行業管理者又充當市場競爭主體管理者的實際情況決定了國內電信市場的「游戲規則」由市場主體來制定,因而很難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公正,往往導致特權主體的產生。再次,必須加快出台《電信法》的步伐,把電信監管提升到一個法律的高度,讓電信業務有法可依,加快我國電信市場的制度化、規范化進程。
2.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我國通信業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歷史,國內電信市場日益飽和,競爭空前激烈,出現了所謂的「悲慘式增長」—增量不增收。ARPU值不斷下降等諸多問題困擾著各大運營商,電信企業必須積極加快「走出去」的步伐。WTO會員國之間市場互相開放的規則為我國通信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在國內市場,引進外資存在著法律條文上的限制,而在海外市場,我國的通信企業可以擺脫形式上的束縛,更靈活地選擇外資合作夥伴和利用形式,從而擺脫「外戰外行」的不足,這有助於降低在海外市場的經營風險,可以為以後更多的企業走出國門提供參考價值。
3.國內電信企業加強內功
引進外資與練好「內功」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引進外資能從資金、管理上促進「內功」的修煉,同時自身的提高可以對外資形成更強的吸引力,增強國外運營商的投資熱情。我國電信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企業化經營時間不長,自身的國有企業特色和計劃經濟氣息仍然很濃,與世界級電信企業還有較大差距。
『叄』 英國電信的戰略轉型
英國電信,
作為全球傳統固網運營商典型代表的英國電信(以下簡稱BT),面對異質分流嚴峻、同業競爭加劇以及新技術和新業務的挑戰,通過建立長期客戶關系,實施業務轉型、網路轉型和組織轉型等重點舉措,完成了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的重新定位,成為傳統固網運營商轉型的典範。 BT是歐洲領先的電信業務提供商之一,原本是一家全業務電信運營商。2001年時出於降低負債與優化財務結構的戰略考慮,BT將其移動通信部門剝離。BT主要業務包括本地固話、國內長話、國際長話、窄帶/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企業解決方案、網路帶寬出租/轉售等。
BT的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英國,2004財年該公司91%的收入來自英國本土。作為老牌傳統運營商,2002財年BT傳統固話業務收入所佔比重為86%左右。BT在英國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首先,行動電話的分流對BT的影響與日俱增。2000年英國行動電話用戶就超過了固話用戶,由於2G移動業務普及率的持續增長,再加上3G業務開始在英國投入運行,近幾年行動電話仍保持著明顯高於固話的發展速度,話務量加速向行動電話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
其次,雖然BT在固定通信市場仍保持較明顯的競爭優勢,但是英國有大大小小幾百家運營商與BT展開競爭,其中絕大部分提供的是轉售服務,通過自己的基礎設施與BT競爭的有幾十家,主要是一些有線電視網路運營商及一些地方性的運營商。
同時,BT也面臨著VoIP等新技術、新業務帶來的沖擊,加上異質替代和同質競爭的不斷加劇,BT話音業務市場份額呈加速下滑趨勢。BT傳統固網業務收入也持續出現較大程度的負增長,2003、2004財年BT的傳統固網業務收入較上一財年同比均下跌了6%左右。 BT的總體戰略目標是成為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BT的主要戰略轉型思路是通過和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來贏得客戶支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創造性的營銷、價格革新、降低成本等一系列舉措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傳統業務潛力;通過引導客戶使用新的產品和服務(如ICT服務、寬頻、移動和管理型業務等)來提高利潤;通過實施21CN戰略來支撐業務的發展。
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為了支撐業務的發展和網路轉型,BT的內部組織結構也在適時調整,逐漸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演進。因此,BT的戰略轉型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客戶關系是前提,業務轉型是關鍵,網路轉型是基礎,組織轉型是保障。 (一)客戶方面
BT充分認識到客戶是企業利潤的最終來源,因此BT將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作為重點舉措之一。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BT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聘請專業公司分析客戶意見;建立統一的CRM系統,掌握准確實時的客戶信息;提供端到端客戶跟蹤系統,在線處理客戶詢問和維護;針對不同用戶建立不同的銷售部門,採用不同策略,做到抓大不放小;推出免費的話音信息業務,當用戶繁忙不方便接電話的時候,為用戶自動保留電話信息等等。
BT提升客戶滿意度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04財年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三個財年裡,客戶不滿意度年均降低25%左右。
(二)業務方面
業務轉型是BT向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戰略轉型的重要一環。BT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傳統業務潛力的同時,重點對ICT服務、寬頻、移動等新業務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並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BT 2004財年最新年報顯示,新業務(主要包含ICT、寬頻、移動和管理型業務等)收入比2003財年增長了32%,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02財年的14% 提高到2004財年的24%。2004財年新業務收入的增長不但彌補了傳統業務收入同比6%的下滑,而且拉動了公司總體業務收入的增長。
BT從2002年開始把寬頻業務作為發展的重心。通過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密切合作,從收購歐洲音樂網站dotmusic到與雅虎達成內容合作協議,然後到結盟微軟、惠普,再到收購全球領先的可管理的語音和數據網路服務提供商 Infonet,BT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寬頻發展模式,即由自己主要負責網路平台,由專業的互聯網公司提供增值業務,結成戰略聯盟,以聯合品牌的形式向客戶提供服務。2004年3月,BT宣布了改變英國寬頻使用方式的4項創新措施:靈活帶寬、BT富媒體、BT通信軟體和BT遠程管理系統。這些措施使BT在寬頻接入方面的優勢地位延伸到內容、應用和管理業務方面。2004年年底,BT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寬頻娛樂和教育部門(BT Entertainment),主要業務為開發、授權和出售寬頻內容,其中包括訂制音樂、游戲、電視及電影等。此外,BT還通過BT Openzone業務大力發展寬頻,以無線上網來提升其在公共寬頻無線業務Wi-Fi領域的地位。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BT寬頻市場份額不斷得到提升,至2005年4月,BT寬頻用戶數已經突破500萬戶,提前1年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BT將新型ICT服務視為大有可為的新市場。BT預計,相對於傳統的固定電話與行動電話服務,信息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品市場要比其大3至4倍。2004財年BT ICT業務收入達到27.53億英鎊,同比增長18%,其中合同金額更是超過了70億英鎊。ICT占總業務收入的比重從2001財年的9%提高到2004 財年的14.8%。
BT於2003年4月對公司內部業務架構實行了重組,組建了BT全球服務部(BT Global Services),負責為全球的大型商業客戶提供綜合性信息通信服務及全套的解決方案,包括桌面電腦和互聯網的設備及軟體、資料傳輸與線路連接、電子商務方案、業務流程外包、網路服務管理、系統整合以及信息咨詢服務等。2004年,BT成立了一個名為One IT的工作組,致力於為用戶建設、設計、拓展和管理IT網路和通信系統。NHS、聯合利華、英國國防部、路透社、英國養老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已經成為 One IT的新用戶。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BT將大幅提升ICT項目的員工人數,計劃將該項目的工作人員從的700人提升到2006年的4000人。
重新進軍移動市場,探索固網和移動融合之路,是BT業務轉型的又一大膽舉措。2003年,針對企業用戶BT推出了「BT Mobile Office」,通過租用MMO2的GSM/GPRS網路提供GPRS無線接入服務,並與BT原有的WLAN、固定數據接入等服務捆綁,形成了針對企業用戶的全方位的數據業務接入服務。BT針對個人用戶推出了「BT Mobile Home Plan」,通過租用T-mobile的GSM/GPRS網路向普通公眾用戶提供手機服務,為用戶提供固話/行動電話統一賬單以及免費同固定電話進行短時通話的優惠等。2004年初,BT與Vodafone簽訂了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成為Vodafone的移動虛擬運營合作夥伴。2004年3月,BT正式啟動了Bluephone項目,以利用非管制的Bluetooth技術提供室內行動電話服務,讓用戶僅使用單個設備就可在固定與移動網路間無縫切換,通過有保障的覆蓋和更低的總體支出,提供比單獨的固定或者移動更優質的通信服務。2004財年BT在移動市場的收入達到2.05億英鎊,同比增長107%。至 2005年3月31日止,BT已擁有超過37.2萬的移動企業和個人用戶。
(三)網路方面
為了支撐業務的轉型,2004年初,BT公布了21CN白皮書。21CN旨在全面改善顧客體驗,滿足用戶綜合信息通信服務的需求;消除現有的多重服務網路的重疊,改進產品與服務投放市場速度;改善運營維護效率,從根本上大幅降低成本。
2004年年底,BT進一步確定了網路升級的時間表。用戶從PSTN網路向IP網路的大量轉網將於 2006年開始,預計在2008年基本完成。在接下來的5年裡,21CN將改變BT的業務和成本結構,避免現有多業務網路的重復建設,建成支持多服務的單一IP網路。BT每年將拿出2/3的開支集中於21CN和其他新媒介技術,而這個比例還將不斷上漲。盡管數額巨大,但對於下一代網路的投資將在未來賦予BT節約開支的能力。BT計劃到2008年通過NGN的建設可以每年節約10億英鎊的運營支出。
21CN演進的主要思路是:在接入和匯聚層面,主要通過使用多業務接入網路(MSAN)來減少接入設備的數目,提供PSTN、VoIP、DSL、PON等業務的接入,從而實現接入層面的融合,極大地降低接入成本,同時提高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在業務邊緣,通過使用城域網路由器代替傳統的話音交換機和數據交叉連接設備,將業務邊緣設備的數量降低到原來的1/10;在核心網,利用核心網路由器代替原來的核心網交換機,建設一個安全、有QoS能力的下一代核心網路。BT 21CN的演進技術策略如圖2所示。
(四)組織方面
組織轉型是業務轉型和網路轉型的保障。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BT的內部組織結構也在適時調整,逐漸由以產品為中心演進為以客戶為中心,形成了按客戶需求而變化的端到端組織機構。
2002 年以前,BT的市場運作是以業務作基礎的,主要有5 大塊:BT Wholesale,運營公用電話網路;BT Retail,利用BT批發的網路發展固定電話客戶;BT Openworld,提供互聯網接入和內容服務;BT Ignite,運營IP網路;Concert,與AT&T的合資公司,提供全球化服務。
從2002 年開始,主要是2003 年,BT按照客戶群對原有的業務構架進行了調整:其中BT Wholesale作為電話網路運營者身份仍然保持不變;與AT&T終止合作後,全球業務和IP網路業務合並成新的BT Global Services,為跨國公司提供服務;互聯網業務並入BT Retail業務,並將零售業務按普通住宅客戶、中小商業客戶、公司客戶和公共部門客戶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打包的解決方案。
2004年年底,BT專門設立了一個寬頻娛樂和教育部門,它成為BT零售消費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戰略轉型中,BT已然成為了勇於創新的典範。BT為戰略轉型過程設定了10年的轉型期。在過去的2到3年內,轉型的進程已經開始加速,並且轉型也為BT帶來了企業價值的增長。反觀我國電信業,其實當前國內固網運營商有著和BT在英國相似的市場環境,BT轉型的重點舉措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客戶方面,根據中國消協公布的「2004年全國投訴情況匯總」,手機投訴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電信服務投訴位居服務類投訴第二,由此可見國內運營商在提升客戶滿意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策略方面,國內固網運營商需要區分不同的細分市場,根據用戶價值,確定不同的服務等級,建立差異化的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手段,建立完善的CRM和營銷分析系統,提高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在寬頻業務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主要建設者,很早便進行了內容應用的運營,並打造了一些國內或本地知名的品牌,但遺憾的是力量分散,尚未在集團層面整合資源,因此內容應用業務的發展也一直未見大的起色。隨著用戶接入ARPU值的下滑,寬頻業務發展增量不增收現象明顯。因此,寬頻業務的發展要在快速擴展寬頻市場用戶規模的基礎上,完善內容服務的方式,變「推送」內容為用戶「拉回」內容,為更多的內容提供商創造良好的內容發布平台,將在寬頻競爭中接入方面的優勢延伸到內容、應用和管理業務方面。寬頻產品應盡量豐富,盡量提供一系列價值由低到高的產品,滿足用戶各種層次的需求。
在ICT業務的開展方面,國內固網運營商擁有良好的聲譽、品牌認知度、強大的網路資源、豐富的客戶資源、優秀的人才隊伍和對各類合作夥伴的強大吸引力等相對優勢,同時客戶對「一攬子」信息通信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也為運營商開展ICT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因此,ICT業務的發展要結合企業實際,創新業務提供模式,積極與國內外的行業系統集成商、設備商、軟體商、有系統集成經驗的電信運營商以及各行業大客戶進行廣泛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具體業務方面可考慮重點選擇成長性、盈利性均較好並且企業自身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網路服務、IT外包、系統集成等服務領域作為切入點。在業務開展初期可首先考慮重點滿足自身IT業務需求,再逐步滿足自有企業客戶通信和IT的綜合需求,並最終成為具有全方位通信和IT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
在組織方面,組織機制改革對於國有電信企業來說是支撐業務轉型和網路轉型的必然選擇。當前,從以網路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逐步演進也是世界電信業改革發展的趨勢。對於國內固網運營商而言,在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演進過程中,為使企業在平穩中進行轉型,可暫時考慮採用「一企兩制」的辦法,對於ICT服務、互聯網等業務在運營機制上可考慮採取靈活、快速的工作機制,進行適當的風險投資,運用一定的資本手段進行運作,努力培育其快速成長,從而成為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國內固網運營商可考慮成立專門的、面向內容應用的運營部門,統一運營應用層業務,並與相應的固話網、寬頻網、移動網等業務網路運營部門緊密結合,向客戶提供完整的綜合信息服務。
『肆』 未來三年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三大行業
hh
2006年創業九大經濟商機
在諸多創業利好政策的影響下,2005年創業熱潮席捲全國,創業群體迅速增長。統計數據襪拆顯示,上海的創業者約占適齡市民3.1%,也就是說,每30個上海人中就有1人是「老闆」。與此同時,創業領域也不斷擴展,涉及通信業、信息業、服務業、零售業、教育培訓業等各行各業,無線通信、網路游戲、創意設計等,更是為創業者帶來諸多商機。那麼,2006年哪些創業新金礦值得關注?
世博經濟創業方向:
據權威部門統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有250億元的直接投資,由此帶來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經濟價值,而屆時參觀人數也將達到7000萬。由此,世博會需要高水平的融資、商業、旅遊及法律等專業服務,市場空間巨大。對於資金雄厚的創業者來說機會多多,如世博市場開發、世博園建設、會展服務、建築裝飾等。對於小本創業者來說,微小型創業機會也不少,如工藝紀念品銷售、世博商品專賣、旅遊經紀等。
創業方向:世博園建設、世博會展服務、世博人才培訓、世博品牌合作、世博商品專賣、世博園旅遊等。
綠色經濟
眾所周知,21世紀的主導食品是綠色食品。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已從「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變,綠色食品如野生菌菇、無土蔬菜等,迎合市場發展和百姓消費需求,市場覆蓋面日益擴大,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有專家分析指出,綠色食品。此外,一些提倡健康搜好判飲食的餐館也將成為新的消費需求熱點,蘊藏著豐富的商機。
創業方向:綠色食品開發與生產、凈菜社、葯膳館、素菜館等。
拇指經濟
從黑白文字的簡訊,到圖文並茂的彩信、彩鈴、移動網址……拇指經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市場奇跡,年產值已高達300億元。中國現有手機用戶3億多,還正以新增數千萬戶的規模持續增長,使得拇指經濟的發展底氣十足。預計到2006年底,手機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用戶信息終端,移動增值業務的收入將達到640.5億元。如今包括英特爾、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跨國企業在內,紛紛啟動移動通信領域的風險投資計劃。因此,創業者只要有合適的項目,就能獲得創業資助。
創業方向:移動網址、簡訊創作、手機音樂製作、手機游戲設計、彩信製作等。
汽車經濟
汽車「後市場」經濟的崛起讓淘金者看到了巨大商機。其涵蓋汽車維修、保養、裝修、美容、清洗、年檢、後續保險、防盜、安全、二手車交易等多個領域。據央視調查:目前我國60%以上的高檔私家車主有汽車美容需求;70%的私家車主願意安裝防盜報警設備……羅蘭貝格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的汽車售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900億元。據業內人士介紹,汽車美容、汽車裝飾、汽車快修等領域的創業門檻並不高,投資額約5萬-25萬元,小本創業者也適合。
創業方向:汽車清洗、快速維修、汽車防盜與安全、汽車裝飾、二手車交易、停車業等。
旅遊經濟
最近幾年,上海的旅遊經濟迅速崛起,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中四大新興產業之一。尤其是從2004年起,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全面振興,而黃金周更是為旅遊經濟推波助瀾,其消費已佔全年旅遊收入的20%。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催生了諸多的商機,除了旅遊用品銷售、特色旅遊服務、經營經濟型酒店等傳統途徑外,隨著中國旅遊市場網路用戶的不斷激增,旅遊信息搜索引擎開發成為又一個新的淘金地。
創業方向:旅遊用品開發、自助游俱樂部、旅遊紀念品銷售、旅遊網站、經濟型連鎖酒店等。
大學城經濟
隨著上海各處「大學城」的新建,大學城內的上萬名學生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都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一批先知的創業者們,早早就發現了「大學城經濟」隱含的商機,將創業的觸角伸向了高校周邊。松江大學城商業街,租金為5元/天/平方米的4萬平方米底樓商鋪早就「名花有主」;復旦步行街上的店鋪一字排開,晚上整條小街燈火通明,個性十足……
創業方向:鮮花店、動漫娛樂室、網吧、書吧、茶吧、快餐店、服飾小店、培訓、數碼產品銷售等。
創意經濟
創意經濟涉及廣告、建築、藝術、工業設計、時裝設計、電影、音樂、出版、軟體、電視廣播等諸多領域。最近幾年,上海創意產業迅速崛起,創意產業約佔GDP的7.5%,並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基地。創意創業具有點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別是本身沒有太多資源的創業者,可通過獨特的創意來獲得各種資源,包括資金、人才等。此外,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在校生、在職人員也適合選擇這種靈活的創世改業方式。
創業方向:各類設計工作室(時裝設計、飾品設計、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多媒體設計等),藝術畫廊,博客網站等。
DIY經濟
在追求時尚、獨特、新穎的時代,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他們不滿足於百貨公司里現成商品,於是,DIY經濟火熱升溫,並因此成為新的淘金地。與一般的小店不同,這些手工作坊提倡「Do It Yourself (DIY)」的新消費理念,其賣點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製作產品的過程。對消費者來說,是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體驗創造的快樂;對創業者來說,則在嘗試全新的創業方式。
陶吧、銀飾吧、十字綉小屋、紙藝店、手工玩具店、毛線編織吧、水晶花作坊等。
寵物經濟
最近幾年,寵物經濟受關注。據統計,北京人每年要花2000萬元養寵物,上海人每年用於寵物上的花費更高達6億元。隨著寵物市場的不斷擴容,寵物飼養、寵物服務、寵物醫療等正在形成寵物經濟龐大的產業鏈,賺小貓小狗的錢,將會成為新的創業方向。
創業方向:寵物醫院、寵物美容、寵物託管、寵物服裝店、寵物俱樂部、寵物網站等
看一看未來5年的熱點領域,幾乎每一個都和網路密切相關。可以說,網路已經成為IT產業的靈魂,網路前進的腳步帶動了整個IT產業的進步。 在IT產業里,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過去的5年中,IT產業經歷了低潮和復甦;在未來的5年,IT產業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計世資訊的報告指出,2005~2009年將是高速成長並且痛苦的5年。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到: ● IT和電信融合速度加快; ● 3C融合性產品推陳出新; ● PC等傳統IT產品增長趨緩; ● 軟體服務化,服務多樣化; ● 用戶需求更加個性化; ● 競爭壓力下IT廠商更加集中。 2005~2009年信息產業融合的8個熱點領域是: ● 數字電視市場開始啟動; ● 運營商推動IPTV一爭高低; ● 企業級VoIP高速增長; ● NGN進入規模商用; ● 基於3G的行業移動應用; ● 智能化、具有通信功能的消費電子產品; ● 支持融合應用的伺服器; ● 捆綁通信功能、基於Internet的應用軟體。 發展預測 IT投入用戶結構 在不斷變革前進的洪流中,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市場在融合中將迎來黃金的5年。市場總值將從2004年的1295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09年的23718億元人民幣。 行業市場依然是中國IT市場的主動力,行業市場佔中國IT總支出的80%,消費市場佔20%。在行業市場中,商業市場佔59%,政府佔14%,教育佔8%。根據計世資訊的預測,到2009年,中國的IT投入將達到6308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小企業佔40.2%,大型企業佔21.6%,消費用戶佔19.8%,政府佔12.7%,教育佔5.7%。從2004年到2009年,中小企業的CAGR(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1.8%,大型企業的CAGR達到14.9%。 看一看未來5年的熱點領域,幾乎每一個都和網路密切相關。可以說,網路已經成為IT產業的靈魂,網路前進的腳步帶動了IT產業的進步。 循著網路發展的脈絡,我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未來網路的重要趨勢。 乙太網煥發新生機 作為企業網的標准,乙太網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穩健發展,並開始進入城域網和廣域網。據Infonetics的最新報告,2004~2008年全球城域乙太網設備收入將翻一番多,從31億美元增長到76億美元,五年市場總值近260億美元,埠出貨量將翻兩番。據Infonetics的另一份報告,這些設備的采購正在推動乙太網服務市場,2005~2009年乙太網服務市場將增長276%,達222億美元。SBC、BellSouth、Verizon、TWTelecom、英國電信、法國電信、韓國電信、NTT和AT&T等公司都在降低乙太網業務價格,這有助於刺激全球各地區對乙太網業務的需求。 報告還提到,2004年全球運營商級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收入達1.83億美元,2008年將增長到26億美元,占城域乙太網設備市場的34%。 對於乙太網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網路世界大會2005暨第四屆乙太網世界大會上,城域乙太網論壇(MEF)總裁陳子首次在中國宣布了城域網論壇尋找到的答案—Carrier Ethernet(運營乙太網服務)。Carrier Ethernet的目標,就是用乙太網技術做Internet。 據推算,全世界運營商服務乙太網的收入到2007年將會達190億美元;而就家庭應用來講,到2009年全世界有3億用戶是寬頻用戶,隨之將帶來的是每月150億美元的收入,超越企業網范疇。商業價值將使乙太網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和創新力量。 Carrier Ethernet是未來乙太網的發展方向,MEF正在制訂運營乙太網標准,國內的優秀網路企業,有機會參與到這一進程中,顯示中國網路的力量。 10G乙太網實現飛躍 Dell』Oro集團乙太網交換機研究主管Seamus Crehan說:「目前即將發生重大轉變的最新細分市場之一是10G乙太網。」在2004年10G網路市場終於起飛,思科、Extreme、Foundry、Force10、InfiniCon、Voltaire、Topspin等公司已經開始推廣10G的產品。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IR的一份新報告,10Gbps埠在接下來的5年中將有巨大的飛躍,CIR預計2005年該市場為5.7億美元,到2009年,10G網路市場將達到33億美元。 由於目前10G乙太網埠平均價格已不到OC-192路由器埠價格的1/50,因而導致用戶對SONET/SDH技術的興趣大減。盡管如此,運營商還是在超過10公里的MAN和WAN傳輸中堅持用SONET/SDH,並且OC-192/STM-64埠將持續平穩地增長,到2009年增長到4.6億美元。 千兆埠快速增長 在Dell』Oro集團發表的報告中,提出了一個向功能更豐富、速度更快的乙太網轉變的趨勢。Dell』Oro集團預測乙太網交換機市場收入將從2004年的136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78億美元。 報告指出了一些主要的轉變趨勢,包括中小企業廣泛部署千兆乙太網、10G乙太網在大企業強勁增長、乙太網交換機市場的所有細分市場採用更智能化的交換機等。 另據IDC報告,未來五年中國交換機市場將保持年均復合增長率11.2%的穩定增長,2009年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15.1億美元。千兆埠的增長仍將是未來交換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盡管千兆埠的價格和用戶實際需求或多或少會阻礙百兆向千兆過渡的進程,但隨著千兆與百兆埠價格差距進一步縮小,以及10G埠在網路核心的應用,IDC預測,千兆埠的銷售額將在2006年首次超過百兆埠。 路由器競爭加劇 今後三年由於企業網向10G核心遷移,10G乙太網交換機市場的跨越式增長將帶動全球路由器市場的銷售收入,到2009年將達到100億美元。IDC中國電信研究部高級分析師相斌斌介紹說, IDC預測在未來五年,隨著行業用戶對高速數據傳輸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行業用戶將採用千兆以上路由器交換機來搭建企業網路,而在中低端路由器市場,集成多業務產品的出現,將進一步拓展企業用戶的業務領域,刺激用戶需求,為設備提供商及其合作夥伴帶來新的商機。 VoIP看上去很美 IDC預測今年年底將有300萬美國消費者使用VoIP,到2009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2800萬。據Infonetics資訊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預計到2009年,北美地區VoIP服務的銷售收入將達到199億美元。 據In-Stat的報告,亞洲VoIP業務市場繼續強勁增長,總收入有望從2004年的近55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超過100億美元。目前,長途電話(從傳統PSTN終端或全IP本地環路打出經由IP骨幹進入受話方本地網路)構成亞洲VoIP業務的大部分。 中國的VoIP市場也正在蓬勃發展著,VoIP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以及良好的盈利前景吸引著眾多的市場競爭者,無論是傳統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還是虛擬運營商和駐地網運營商,都希望在市場的啟動階段涉足VoIP業務運營。 易觀國際在近期出版的《VoIP專題研究報告2005》中指出,2003年,中國VoIP業務市場處於技術萌芽階段,市場規模較小;2004年,市場經歷了初步發展,增長率達到了171%;2005年,由於管制政策的階段性調整和限制,市場規模增長出現了小幅回落,但是整體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長;2006年,市場處於積蓄力量的階段,增長率穩步上升;2007年,由於明確政策的出台,會導致市場爆發性的增長;2008年以後,市場進入進一步調整和穩步發展階段,增長率保持在70%左右;2009年中國VoIP市場規模將達到9950億分鍾。在未來的VoIP業務中,除了單純話音業務外,一些增值業務的份額也將逐步增加,例如,數據傳真、視頻會議、IP800業務、IP呼叫中心、遠程監控等方面,其中視頻會議將成為VoIP最具代表的優勢體現。 計世資訊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級VoIP市場正在高速增長。未來5年企業級VoIP設備支出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8%,2009年設備支出預期為42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VoIP業務的規模還不大,還沒有為服務提供商創造出可觀的收益。並且,相關的政策還在考慮制定當中,沒有為業務的發展事先創造一個先決條件。同時,市場的參與者比較雜亂,沒有形成明確的市場競爭格局,價值鏈還不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用戶的認知度不高,還需要進一步對用戶進行教育和培養。 盡管對VoIP將進入主流市場已經幾乎沒有懷疑,但VoIP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安全。 網格潛力巨大 隨著網格體系和技術標準的出現,未來幾年網格應用將會更快地涌現出來,據Global Information公司預測,全球在網格領域的花費將從2003年的2.5億美元發展到2008年的49億美元。另據IDC分析,網格計算市場即將踏入飛速增長階段,在高性能計算技術市場與商業企業的相互作用下,到2007年,世界網格計算市場的預期收益將超過120億美元。IDC認為,安全相關問題和公司文化是阻礙網格應用的主要絆腳石。 中國政府也十分重視網格技術的發展,國家通過863計劃網格專項建立了中國國家網格(China National Grid);教育部設立了中國教育科研網格(ChinaGrid)專項;上海市政府啟動Shanghai Grid計劃,全力支持網格的研究與應用。目前,國內外對於網格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如何建立網格環境,開發網格軟體等方面。對於如何基於網格環境提供針對社會大眾的業務則沒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正是因為這樣的限制,目前已有的試驗網格還只是局限於科研、大容量計算等專業領域。 3G長期看好 2005年,3G在全球已逐步進入規模發展階段,長期影響3G發展的終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整個產業在網路建設和運營中也逐步探索和積累了經驗,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盡管如此,3G發展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還有大量的研發和推進工作要做。 據IDC預計,到2009年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的3G用戶數將從2004年的1050萬增長到1.426億。 根據計世資訊的資料,從2005年到2009年,中國對於3G的直接投資將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到2009年,中國的3G用戶數量將達到1.8億,運營收入達到2500億元人民幣。 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WiMax與3G的競爭。從市場層面看,無論就未來發展還是競爭關系而言,WiMax與3G必然共存。我們已經看到,政府在規劃3G建設的同時,也已決定到2008年可以在中國開展WiMax的商用,WiMax頻段的分配也已在制定中。看起來,至少在中國,WiMax和3G的啟動步調應該是差不多同步的。
只能說目前我國的計算機IT行業還沒有健全
做得都是些最底層的東西,對我國的IT發展有很大約束。
真正做強做好我國的IT我覺得未來三年應該向更高高層次的一些層次邁進!不能僅僅做些代碼開發之類的。國內大多數公司業務主要還是CODE,應該多向這個設計這方面轉變
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更本上提高我國IT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387406.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