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百歲老兵因新冠去世,他曾為抗疫募捐了多少資金
英國二戰退伍老兵湯姆·穆爾上尉在迎來100歲生日當天,為英國國民保健制度募集了超過3200萬英鎊善款。
眼下,新冠疫情在英國持續蔓延,確診人數已超17萬,死亡人數超過2.6萬。穆爾從4月6日開始,雙手扶助行器,繞自家周長25米的後院健走,希望到生日那天走滿100圈,為英國國民保健制度(NHS)下屬一家慈善組織募款1000英鎊。
他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引起廣泛關注,捐款不斷匯入募捐網站。由於捐款人太多,網站一度崩潰。盡管穆爾16日提前走完100圈,但他沒有停下,繼續顫顫巍巍地在後院健走,人們的捐款熱情同樣保持高漲。截至28日,全球上百萬人慷慨解囊,合計捐款超過2900萬英鎊。
穆爾最初只是希望為國民保健制度募捐1000英鎊,因為這個體系及其員工“正在做著意義非凡的工作”。盡管他的捐款頁面於30日晚正式關閉,但穆爾表示,人們仍然可以直接向慈善機構捐款繼續協助抗疫。
② 英國抗疫募款百歲老兵因感染新冠去世,老兵是什麼來歷
老兵叫湯姆·穆爾,是一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
這位二戰老兵,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個英雄,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亦是勇士,祝老人一路走好。
③ 英國抗疫措施有哪些
1、家中如有一人有症狀,那麼全家必須自我隔離14天
2、70歲以上的老人 需要自我隔離12周
3、建議不去酒吧,餐館,劇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大型集會 (目前為止,暫未未直接要求關閉上述場所)
4、避免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出差
5、懷孕在家需自我隔離12周
6、倫敦是本次的重災區,在倫敦的民眾要求更加註意防範
7、繼續提高新冠病毒的測試量和測試效率
8、和各國國家首腦(G7, G20) 積極溝通,統籌抗疫物資,特別是要求大型機械製造商如勞斯萊斯,加快加大呼吸機的生產。
9、給予企業各多稅務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英國政府此前不希望實施過多人群流動限制措施,但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迅速增加,應對策略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從18日開始,英國政府陸續宣布了多項新措施:餐館、酒吧、電影院、健身房等容易聚集人群的營業場所關閉;中小學以及幼兒教育機構基本關閉,但醫護人員等「關鍵行業」人員的孩子可以繼續得到學校的照顧;首都倫敦關閉部分地鐵站點。
至此,英國已逐步改變了被戲稱為「佛系」的抗疫舉措。政府一直在強調民眾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社交接觸。
英國諾丁漢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喬納森·鮑爾說,政府提升措施力度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人們靠自覺去保持社交距離明顯行不通,因此國家應該干預」。
④ [原創] 英國「群體防疫」台前幕後的故事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3月12日宣布,英國將採取「群體免疫」策略對抗本國新冠疫情。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1「群體免疫」
所謂「群體免疫」即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產生了群體免疫效應,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搜狗網路]
從病毒尋找中間宿主,傳播力越來越弱的情況來說,這是漫長的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相對而言的統計結論。我們不能說站不住腳,但如果反問,僅基於此模型推算而提供政策參考的話說明什麼?
(1)等待疫苗或者特效葯研發出來。
什麼是疫苗?它抑制病毒的機理是什麼?研發需要多長時間?
疫苗,是滅毒或者減毒後的病毒。疫苗注射到人體後,它的微弱毒性激發人體的免疫機制,就是產生抗體,從而達到抵抗病毒的效果。什麼,疫苗是病毒,這個是不是很恐怖?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疫苗研發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疫苗的滅毒、回收病毒原液、動物活體實驗。
疫苗滅毒就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病毒樣本,通旦謹大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手段使病毒滅活,或者減弱其毒性。這個過程中要保證病毒原來的特徵,具有一定的抗體免疫作用。
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需要寄生在細胞當眾才能存活,經過增殖培養後的病毒液富含細胞培養液、血清、細胞及其碎片等其他物質,需要經過純化鑒定,加入少量輔助試劑後成為疫苗液。
簡單說就是分離-減毒、純化-鑒定、載體-評價之後,最後的臨床試驗涉及到大量的調查,耗時也最長。
按照來華和鍾南山院士交流疫苗研究的美國專家的說法,研究疫苗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至少說明這是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事情。
(2)利用中青年不易感染或者感染產生抗體以建立類似「群體免疫屏障」。
這個免疫屏障的建立,不知得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即便按照健康中青年死亡率1%來計算的話。
英國政府曾報告預測:5000萬人感染,50萬人死亡。截止3月15日,英國政府僅禁止500人以上的大規模集會,但尚未關閉學校。
還有人說這是遵循晌團客觀、實事求是啊。英國目睹了全球疫情的蔓延,無論主動被動初期肯定也作了應對。
它發現根本不可能像中國那樣有能力組織動員打「抗疫」的人民戰爭,否則公共醫療資源將面臨枯竭或者癱瘓。
「群體免疫」的凶險之處在於相當於不積極防控、治療,坐等新冠病毒自然死亡。說的再直白一點即是放任。那就是真正的「物模豎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逐漸進化出了高級智慧,有了專屬於人類的情感模式和道德准則:人道主義。捫心自問,這是他們的最優選擇嗎?
2執行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英國政府的「執行力」很強。為什麼這么說呢?英國出台的delay政策,姑且叫拖延政策吧,有點正話反說的意思,把英國民眾嚇到呆在家中好採取下一步舉措。
民主社會,無法強制,醫療資源又相對有限,如果政府宣布封城或者宵禁,那各種力量都會反對鬧事,甚至引發暴亂,它總不會因抗疫影響執政吧。
但這種執行力掩蓋不了英國政府無力應對疫情蔓延這個客觀事實,至少在態度上不夠積極。
其實英國有個優勢,退出歐盟後,即非申根國,它可以相對獨立施政,比如做好出入境限制。
可它卻悲觀地認為大勢已去,進而退守,想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物盡其用」,這樣很可能的結果確是相反,即「退無可退」。
所以說執行力需要強大堅定的信念支撐,越是艱難險境越需要這種必勝信念的力量。如果非說這是因國情不同而採取的一種策略的話,只能說是它風險太高。
3國情
談到英國國情,我們不得不提他們社會的醫療制度和文化理念。
(1)社會醫療制度
英國的國家社會醫保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強制性的,全部由稅金構成,強調政府控制衛生資源的投入及分配,設區保健是其衛生服務的重點。
簡言之,英國全民免費醫療,有人說這不是「吃大鍋飯」嗎?對,這樣反倒更好理解。
財政負擔嚴重導致的結果就是醫院運行效率低下,醫護質量不高,從而使公眾候診時間長,滿意度低,但這是相對而言。
布萊爾執政期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攜夫人到英國訪問,當晚夫人突患中風,病情危急,救護車45分鍾後才抵達,送醫院路上行程僅10分鍾。
到醫院發現搶救需要排隊,要等8小時才能進行腦部CT檢查,情急之下李光耀求助布萊爾,英國政府出面與醫院協調,3小時後李夫人進行了CT掃描。
經過急救李夫人脫離危險,李光耀權衡利弊,決定「冒險」,帶夫人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航班回國治療,回國後在中央醫院治療,李夫人病情穩定好轉。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英國政府不斷對NHS醫療體系進行改革,在堅持公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
這樣的醫療體系在抗疫期間就導致放棄兩端(症狀輕的和危重的),一端不用管,一端自然淘汰。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極力挽救每一個生命,是「廣譜」的。
(2) 文化理念
英國人能提出「群體免疫」不足為奇,他們深知「自然選擇」的力量。
歷史上英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18世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是一部社會學、經濟學著作,
它強調人口必然因為生活資料所限制,從而肯定貧富分化的自然法則和資產私有制的必然性。
雖然「馬爾薩斯人口論」有它的歷史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過對他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開始思考並最終形成了他們對無產階級的科學認識。
達爾文受到馬爾薩斯人口論""啟發,獲得靈感,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
以自然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工業和技術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推動社會高速發展,在人類發展史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所以英美這樣的西方國家從骨子裡崇尚「叢林法則」,這種根深蒂固,滲透在人們行為方式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曾有一個得絕症的人群統計:得了絕症後,多個國家的人生存時間長短的比較,最短的是英國,平均一年多,最長的是中國和日本。
這種自然法則體現在防控疫情上的「群體免疫」就很「正常」了。
結語
世衛組織早已把新冠病毒疫情定性為「全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我贊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我更贊同國情文化差異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
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復制中國的抗疫模式,但絕對有必要展開全球合作。
⑤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當地的疫情情況如何
一場來勢洶洶的疾病席捲全球,人命在它面前是平等,它無情地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包括著名鋼琴家傅聰。這個消息一傳出,很多人感到惋惜,同時再一次驗證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怖!新冠肺炎的冷血遠超人們的想像,縱使你才華橫溢,也難逃它的魔掌。英國作為藝術家嚮往的國家,因為疫情正在成為可怕之地,而英國當局卻束手無策。現在的英國如何了呢?
國民終於正視新冠肺炎,當局面對疫情束手無策。一直崇尚自由,認為自己是尊貴血統的英國人開始做出失態的舉動了。一直認為新冠肺炎不是大病,也就相當於流感的英國人終於看清事實,明白它是個恐怖的“殺手”。人們開始出門戴口罩,彼此保持距離,盡量減少接觸。
養尊處優的英國在新冠肺炎面前栽了個大跟頭,這個國家是否能夠再次走到世界前列,要看新冠肺炎病毒是否願意放過它,還得看英國是否能上下一心,齊心抗疫了。英國紳士要在世人面前保持風度,有效控制疫情才是睿智之舉。
⑥ 「隔離70歲以上老人」,英國為了抗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疫情對老人的致死率最高,隔離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有效減少死亡事件的發生,這樣做目的主演就是降低感染率,有利於英國政府群體免疫政策的實施。
一、保證英國群體免疫政策的實施。英國實行的疫情防治政策可以說引起了一大堆英國人的不滿,現在我來大概說一下這個政策,首先隔離老年人,其他人該干什麼干什麼,不聽課、不休息,讓疫情自由傳播,因為感染者都是青年人,所以就會更加容易治癒,慢慢的,隨著病毒的傳播人們體內就有抗體了,這個時候病毒就再也傳播不出去了,等有抗體的人數超過70%的時候,老年人就可以出來了,那個時候基本就安全了,這個就是英國目前實施的防疫政策,正是整個政策引起了英國超十萬名群眾的簽名抗議,因為確實不人道。
綜上,這就是英國隔離老年人的目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做法很不人道,並且,大范圍感染後沒人能保證病毒不會進化,一旦病毒進化,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還是希望英國政府能找個靠譜點的方式來防治疫情。
⑦ 英國獲得「群體免疫力」的可能性大嗎
個人認為,國外獲得群體免疫力這種可能性很小,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會極其慘重,可以說任何國家都承擔不起!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這個說法是英國提出來的,英國的策略是"不嚴防死守,容忍疫情緩慢進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隱匿性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在人群中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也就是通過群體免疫力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應該說,英國這樣做,從國家整個層面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不用採用嚴格的隔離措施,以免過度傷害經濟;二是新冠對老年人群體最危險,而英國又是達爾文的故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滲入英國人的思維里我們不曉得,但是英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很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發展,纖如猛所以英國這樣做,應該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只不過,這樣做的話,對個人來說,太過殘酷,畢竟誰也不想成為那個「中招」的一員,而且,對抗疫積極的國家,比如我國,是不公平的!現在國際化交流日益頻繁,只要地球上某個角落新冠沒有消滅掉,那麼隨時會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如果英國人真要獲得了群體免疫力,那麼別的國家要麼對英國人關閉國門,嚴防死守,要麼無奈接受二次傳播的事實。
現在這方面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群體免疫」的始作俑者英國情況如何?據3 月 24 日消息,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究人員的模型顯示,兩個月來,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已感染英國半數人口,遠超科學家先前的估計,也就是說,該國對新冠已經獲得了初步的群體免疫力。
但這是一種模型的假設,疑問很大,最大的問題就是英國的死亡率並不高,我們先來看看英國最新的疫毀橋情數據:累計確診11812人(較昨日+2129人),死亡人數584人(較昨日+121人),死亡率大概5%左右。
表面看,這個死亡率中規中矩,但是 ,如果英國人真要獲得群體免疫的話,那麼,感染的人數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一萬左右,那麼,按照死亡人數除以真實的感染人數,計算出來的死亡率就太低了,太過反常!可以參考義大利,義大利的死亡率達10%了,而英國和義大利都是歐洲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可不行的。
因此,大概率推斷英國並沒有實現群體免疫。事實上,群體免疫這條路非常危險, 李蘭娟院士對此說:一些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體免疫」觀點,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鑒。
那麼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英國這些佛系抗疫國家真的實現群體免疫了,那麼,我們除了加強管控,防止海外病例輸入之外,別無他法。事實上,美國最近加大了檢測力度,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了,這種積極抗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也意味著對群體免疫做法的否定,不可行!
張文宏醫生說得好:全球抗擊疫情是否成功,不取決於做的最好的國家,而是取決於做的最差的國家。
這就是知名的「木桶短板理論」。
一個國家處理不好,病毒到處擴散,最終全球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的風險就很高,傳得多了,得病的多了,抗體產生也就多了,集體免疫或許就來了。
大家聽到這個詞,基本還是英國政府幾周前說的他們可能考慮集體免疫的抗擊疫情措施。之後很多人就緊張了。
英國會不會是那個「木桶短板理論」上的做的最差的國家?
目前看還不是。
因為實際上英國並沒有執行類似的政策,因為首相約翰遜在電視講話後不久,英國幾十名醫學專家聯名寫信給他,反對在英國實施集體免疫。
原因很簡單——集體免疫是有條件的。橡敗
那就是在有疫苗的情況下,年輕人抵抗力強,對病毒的侵害能更容易度過,再加上各種疫苗和特效葯,就會逐漸形成一個全 社會 60%的人產生抗體的階段,對老弱病殘等對疾病敏感人群,就會起到保護作用。
而現在根本沒有疫苗,一旦年輕人被新冠病毒中招,有可能轉為重症的。
新冠病毒疫情重症率是20%左右,這已經在其他冠狀病毒疾病中算是很高了。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的所謂集體免疫,等於讓很多無辜生命會暴露在嚴重威脅之下,不僅可能保護不了老弱病殘,年輕人可能也會損失很多。
因此英國政府現在還算是積極抵抗疫情的,並沒有像以前那麼消極。
所以,英國的所謂集體免疫並沒有實行。
但其實在很多西方國家,最後可能會真的達成一個集體免疫的局面。
因為他們所謂的封鎖政策,都並不嚴格,這也就意味著對病毒的傳播途徑沒有徹底斷絕。
所以病毒應該還會在西方 社會 悄悄流傳。特別是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
因為按照科學統計,此類冠狀病毒的傳播鏈條越長,傳播力度就會越差,傳染性也會跟著降低。
因此要是西方不對病毒傳播途徑徹底斷絕,病毒還在各種渠道人傳人,時間長了無症狀感染者自然增多。年輕人可能就成了抵抗力強的抗體攜帶者。經過一個階段,或許集體免疫的局面也就出現了。
在此背景下,一是防止外來入境者,二是增強自身抵抗力,三是寄希望於病毒傳播多了傳染性變弱,更容易醫治。
歐洲和美國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控制的效果並不理想。
如果照此下去,很有可能,整個歐洲,甚至美洲,都可能會失控,最終,被迫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可能會獲得「群體免疫」。
到了那時候,人家是不怕新冠病毒了,那我們該如何?
為了說清楚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先從群體免疫說起。
群體免疫,以及群體免疫的代價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很多人都不知道何謂「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就是通過疫苗或者大部分人感染,獲得整個群體對病毒的免疫。
從群體免疫的通道來講,有兩條途徑: 一是通過打疫苗,獲得免疫能力,就像種牛痘獲得免疫天花的能力。
二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放開讓傳染,最終獲得群體免疫。
當人群有60%的感染後,一部人會死掉,死多少人,要看病毒的致死率,新冠病毒現在整體致死率在4.6%左右,當然,義大利、西班牙、伊朗的死亡率太高,把整體死亡率拉高了;很大一部分人扛過去後獲得了自我免疫的能力;還有一小部分人天生就有免疫力,有點百毒不侵的意思;最後剩下的一部分人,因為病毒的傳播路徑總是被隔斷,所以感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不容易被傳染了。如此一來,就達到了所謂的「群體免疫」。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靠「 社會 達爾文主義」可以獲得群體免疫,但代價非常大,數據非常可怕。
如果不算東亞和東南亞,不算非洲,歐洲、美洲、中東地區,再加上印度,人口總計在35億左右,60%感染,那麼就會有21億感染,按最少的1%計算死亡率,那麼也會有2千萬左右的人死亡。
無疑,這個數據太可怕,可以媲美於中世紀黑死病,和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也很近。
這樣的群體免疫,歐美國家真的能擔當起?太難了。
看著同胞們一個個受罪,很多人為此死去,那是絕對無法承受的傷痛。如果那樣,美國會死去近200萬人,印度會死去近1000萬人,而英國會死去40萬左右的人。
就算沒有那麼多人群感染,沒有那麼多人死亡,我們打個對折,那也是非常可怕的數字。就算不打對折,只死去了2千萬的五分之一,也就是400萬,那也是個大災難。
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搞什麼群體免疫,純粹是自殘,找死。
在如今醫療水平如此發達的今天,不去多做努力,而是眼睜睜看著災難的發生,那就是犯罪,劊子手就是那些輕易放棄的國家和領導們。
如果外國的疫情完全失控,他們放任自流,那麼我們需要如此應對
如果外國疫情失控,自然而然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禁航,先和所有實行「 社會 達爾文主義」的國家禁航,當他們「群體免疫」成功後,再通航。
如果歐美國家疫情失控,對於我們來說,考驗非常之大,最嚴苛的策略是直接禁航,最差,也要限制航班,只要從歐美國家來的人,一定隔離14天,當然,如果已經是新冠病毒患者,直接打發走。
當一年半載後,歐美各國的群體免疫成功後,那麼通航,但必要的檢測,還是不能減少。
(二)加快研製疫苗和特效葯。
只要是疫苗研製成功,全國人民每人一支,如此一來,管它什麼新冠肺炎,根本不怵。隨它,愛來不來。
另外,如果有特效葯,也不怕。就像流感一樣,如果有些特效葯,那麼隨便來,得了病,葯一吃,基本解決問題。
(三)在別國疫情泛濫的時候,進行貨物交易時,減少接觸,做好防護。
中國是個製造業大國,世界各國非常依賴,所以各種進出口交易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防止接觸過多,感染者太多,能採取網上交易的,就不要線下交易。不能採取網上交易的,要盡量減少接觸,並且做好自我防護。
回國之後,當事人必須隔離14天,這期間再有什麼交易,換下一批人去。總之,防控落到實處,我們國家一定不能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一定不能讓入境者,將新冠病毒帶進來,造成二次爆發,那就為難了,畢竟,常常封城不現實。
總體說來,如果歐美國家放棄了控制,那麼我們就禁止航班,或控制航班,但檢測隔離必不可少。當別國群體免疫成功後,通航,加強交流。
另外,加緊時間研製疫苗和特效葯,這事一解決,全部OK,根本就不怕了。
個人認為,英國或其他國家是不太可能通過群體免疫的方法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因為代價太大了,且風險較高,未必能成功 。我們以英國為例,英國總人口大概為6600萬左右,而群體免疫就意味著其中會有60~70%的人會感染新冠肺炎,那麼感染人數將達到3900~4600萬人次,而死亡人數以目前的我國和國際的死亡率來看,大概在4%左右,那麼就代表可能有上百萬的英國人面臨死亡。
以百萬人的生命來換取的群體免疫,代價之大不可想像,不僅會直接影響英國的經濟,對政府的政權同樣有著莫大的沖擊,所以群體免疫的措施基本不會採用。
就像李蘭娟院士說的那樣,群體免疫是對人民百姓不負責的做法。
那麼如果國外真的實現群體免疫,我國會怎麼辦?
不必過於擔心,即便國外的群體免疫的想法真的實現, 我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反正不可能效仿,疫情沒有結束之前,正常的防控措施繼續,嚴防輸入性病例對國內疫情防控的影響。
而加緊疫苗的研發也是重中之重,疫苗的成功,便意味著戰疫情的勝利,到時候就更不用在意別人是否群體免疫了。
同時,鍾南山院士對群體免疫的看法是,沒有證據證明一次感染痊癒,就終身不會再感染,也就是說,群體免疫的時效性可能有限,這種方式並不能代表戰勝了病毒,同樣存在著風險。
此外,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如果病毒發生變異,那麼群體免疫的意義將不復存在,難道到時候准備再犧牲上萬人來重新獲取免疫嗎?
總之呢,估計他們也不會冒著那麼大的風險搞群體免疫,即便搞了能不能成功還是一回事,即便成功了,跟我們的關系也不大,我們就加緊時間研究疫苗,控制好疫情就好。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估計主張群體免疫的人沒見過大規模傳染病引起的死亡的場景,本人做獸醫的,見過不少畜禽發生的傳染病,家禽裡面傳染性支氣管炎就是冠狀病毒的一員,其實傳支在家禽的傳染病裡面並不是最烈性的,但是如果不免疫也會造成20-30%的死亡率!當你看著大批的死雞從雞舍中運出,甚至很多死雞你都來不及撿,因為你剛撿完一遍,後面又有死亡的!不知道如果人變作雞的話,人的心理能否撐住不崩潰!另外忘了說,雞的傳支是有多種疫苗可以防控的!但即使這樣在冠狀病毒這種超愛變異且血清型眾多的疫病面前經常會失效!還有我忘了說一件事,雞的傳支有些是不怎麼表現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是會在雛雞感染後對生殖系統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母雞成年後會無法產蛋,我們俗稱假母雞!我看之前新冠病毒的報道裡面已經有感染後影響生殖系統的新聞了。如果新冠病毒扼殺了我們的繁衍那!沒有未來不知道人們還能不能坐的住!所以群體免疫真的不是想的那麼美好,努力應對都已經很艱難了,想躺平幾乎沒可能,除非你想每天都拿若幹人命獻祭它!或者 社會 模式倒退回中世紀!
題目就是個冷笑話,真的很冷的笑話!
此次疫情讓西方國家醫療先進免費,諸多國民福利的謊言徹底集體崩盤。
對比國家面積,人口數量,染病率,死亡率,治癒率,你會驚奇的發現中國的表現很驚艷!全世界現在只有中國是新冠被納入醫保,國家買單!
中國除湖北尤其是武漢外,其實疫情並不嚴重。可發達的西方幾乎是全面潰敗!
從目前看並不是沒有人免疫病毒的,只是很少而已!從死亡率看中年男性和老人是多發人群。如果不控制的結果很可能是男女比例徹底失調,女性遠多餘男性!
新冠很可怕,無葯可治。更可怕的是一個病人治療周期通常是二三周,即使十分之一的人患病醫療體系全面崩潰。
其實集體免疫不可行的例子已經有了,就是義大利
⑧ 英國的防疫政策
新冠病毒在英國傳播以來,英國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引起全世界眾多醫學專家的集體批判。根據研究人員給出的數據,如果英國堅持採取緩解策略,新冠疫情可能會造者罩禪成26萬人喪生。面對疫情帶來的可怕後果,英國會堅持「群體免疫」嗎?
瑞典公共衛生局專家認為,完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大范圍檢測太耗費資源,政府沒有能力對每個確診病例進行追蹤。根據瑞典的「佛系抗疫」,輕症患者居家隔離,重症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以此來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⑨ 英國為籌款抗疫百歲老人舉行「隆重」葬禮,該老人為何得到尊敬
英國為一位籌款來抵抗疫情的老人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禮,並且英國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出席了這位老人的葬禮,並且冊封了這位老人為騎士,其實老人穆爾是二戰期間的士兵,並且在老了之後就選擇安享晚年,在得知疫情的時候,老人決定在家裡的院子進行繞行,並且在100歲的生日之前,走完100圈,然後用籌集來的善款捐獻給那些奮斗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老人的這一舉動元引發了社會的關注,最終老人籌到了三千八百九十萬英鎊,並且將這筆捐給了防控疫情的醫護人員們。
但是老人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的影響了英國的全體人民,大家紛紛獻出了自己的一點心意,最終籌得的善款全部都捐給了醫護人員,用來抵制疫情,相信在全體人民的努力下,疫情總有一天會被打敗的一天,而老人在年輕的時候,作為二戰時期的士兵,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奉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在年老了之後,仍然心系國家,想要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也可以看的出來這位老人真的是非常的愛國了,同時他也是非常的樂觀,讓人被他的樂觀情緒所感染,希望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