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年英國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鴉片戰爭前240年,按西元紀法是1600年,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一個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這個公司便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為東印度公司。
(1600年,圖為設在倫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八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貿易點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買)。再過兩年,又在孟加拉灣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1612年,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在印度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這勝利贏得了當時印度皇帝的注意。當時的印度,依舊是穆斯林王朝統治,而因為此時的皇帝自稱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稱其為「莫卧爾帝國」(莫卧兒即蒙古的印度讀音)。
莫卧兒皇帝及其後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訪了莫卧兒皇帝,成功地獲得了皇帝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皇帝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我的總督和長官會給予他們自由。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莫卧兒帝國眼裡只是一個小村莊,
無非是多生產一點大米和黃麻而已,然在英國手中,卻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總部。
來自印度全國的的糧食和工業原料,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加爾各答
而隨著資產累積越來越大,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據點也發展起來,譬如馬德拉斯(印度東南沿海,原為一個普通漁村,發展成為英國獲取南印度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基地),譬如孟買(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雄厚的他們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建立軍隊,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這一切,終於引發了英國與印度的戰爭。
1757年,一場戰爭終於在孟加拉王公與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
孟加拉這邊其實有法國人的支持,而東印度公司則買通了不少孟加拉將軍。戰爭發生之際,孟加拉有七萬大軍,法國人送來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東印度公司這邊只有900個英國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戰斗一打響,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葯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於是,當雨停之後,戰爭便成了英軍利用火器對孟加拉人的密集射擊,而孟加拉的部分將領乘機叛變,轉到英國這一邊。
這一戰,英國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實際上打死打傷500餘人)。
此時,距離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尚有83年。大清國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對大陸南邊發生的這些事,幾乎是一無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㈡ 征服世界的大英帝國,為何不徹底吞並它的殖民地
近代的大英帝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將影響力和勢力范圍覆蓋至全球的帝國,所謂的文化輸出,一直停留在較淺層面,只需要在上層建立統治即可,對基層並不過多干預,甚至哪怕是在上層,它也很少追求絕對的統治地位,甚至都不追求摧毀當地本土政治勢力的統治基礎,而是只要他們臣服,願意跟自己合作,便就滿足。總而言之,英國的殖民,更注重於攫取現實物質利益,而對土地征服興趣缺缺。
如果英國是個政治型國家,這個可能倒還可以。畢竟政治型國家,他拓土開疆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壯大國家版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治型國家願意同化被征服地區的民眾,賦予他們與本部居民差不多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成為自己國家的一份子。
㈢ 英國是如何成為19世紀的世界霸主的
英國的發展在新航路開辟以來快速展開,以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主要發展龍頭,另外夾雜於政治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使得英國在19世紀成為了世界的霸主。那麼,歸根到底,英國成為這世界霸主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
東印度公司的開辟,是英國殖民地發展的一個典型。在英國的發展中,從殖民地獲得的收入是很大一部分的收入。英國擁有廣闊的商品和原料市場,在殖民地的征服中,英國利用殖民地的資源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國家發展,為了自己成為世界霸主做出貢獻。
在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進程中,經濟、政治和世界因素都對英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得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㈣ 英國當初是如何佂服印度的
在英國政府印度的過程中東印度公司是關鍵的角色之一,使用的手段大致上可以歸納為軍事征服和建立藩屬國兩種形式。因此當時在英國人統治下,事實上就出現了兩個印度,一個是由各省組成的(英屬)印度,另一個是由565個土邦組成的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從商人組織轉化為殖民政權(同時繼續是商業公司),在商業體制之外,建立了一套政治統治體制,把貿易經營和政治統治結合為一。
所以英國人以比較無賴的姿態宣布,土邦王公死後無嗣,其權力即宣告失效,領地將被東印度公司沒收。此外,英國人還取消了一批封建王公的年金、封號,甚至有早已名無實的莫卧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也被告知,在他死後,英國要取消他的皇帝封號,其家族要被趕出德里。也算是卸磨殺驢的一把好手了。
㈤ 英國憑啥稱霸世界幾百年呢
英帝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一度豪橫世界三百年。巔峰時期,統治過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那麼,作為一個人口不過幾千萬的小小島國是怎樣做到的呢?其實英帝國在海外擴張上還是有它的獨特之處和智慧招法的,在東印度公司運作上,就可窺視一斑。
東印度公司的成功,也讓聰明的英國人摸索到一條屬於自身特點的全球擴張之路。英國盡量避免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種簡單粗暴的掠奪方式,而是像東印度公司這樣,一步一步掌控住殖民地區的經濟和貿易,進而征服整個地區。
實踐中,英國人嘗到了甜頭,這種方式不但統治成本最低,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殖民效果。因此,這種辦法,成為英國人最常用的主要征服方式,也是英國人的高明之處,更是它能夠征服世界,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㈥ 跪求英國歷史上的三次征服
諾曼征服、約翰治下及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1337年至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斷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在這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各封建貴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裝。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同外敵作戰也許還管用,但對於維護內部政權來說不啻是一種禍根。在這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經過一番分化組合,貴族分為兩個集團,分別參加到金雀花王朝後裔的兩個王室家族內部的斗爭。其中,以蘭開斯特家族為一方,以紅薔薇為標志;以約克家族為另一方,以白薔薇為標志。這兩個封建集團之間為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自相殘殺。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志,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遭到慘敗,這不僅引起農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興中小貴族的不滿,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起義軍處死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嚇壞了新興中小貴族和富裕市民,他們寄希望於改朝換代,因而支持約克家族奪取政權。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萊斯特召開咨議會。約克公爵以自己赴會安全無保證為理由,率領他的內侄、驍勇善戰的沃里克伯爵及數千名軍隊隨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後瑪格利特和執掌朝廷大權的薩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領一小股武裝赴會。5月22日,雙方在聖阿爾朋斯鎮附近相遇。約克公爵於上午10時下令向搶先佔據小鎮的亨利六世軍隊發起進攻。經數次沖鋒,亨利六世的軍隊招架不住,吃了敗仗,死亡約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負傷,藏在一個皮匠家中,戰斗結束後被搜出抓獲。
1460年7月10日,雙方在北安普頓發生第二次戰斗。戰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軍打敗了蘭開斯特軍隊,隨軍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這兩次勝利沖昏了約克公爵的頭腦,他未與親信貴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為攝政和王位繼承人,這就意味著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繼承權。王後瑪格利特聞訊大怒,她從蘇格蘭借到一支人馬,集合了追隨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在約克公爵的領地騷亂。約克公爵匆忙湊合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前去征剿,由於輕敵冒進,被包圍在威克菲爾德城。12月30日,在內外夾攻下的約克軍四散逃跑,約克公爵及其次子愛德蒙被殺死,約克公爵的首級還被懸掛在約克城上示眾,並扣上紙糊的王冠,用以譏諷。
但約克公爵19歲的長子愛德華於1461年2月26日進入倫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倫敦上層市民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愛德華四世。他知道瑪格利特決不肯罷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隊,向北進發,去打瑪格利特。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461年3月29日,雙方在約克城附近展開決戰。蘭開斯特軍隊有2.2萬餘人,遠遠超過了約克軍。當時蘭開斯特軍隊處於逆風之中,撲面的風雪打得他們睜不開眼睛,射出的箭也發揮不出威力。而約克軍隊則借強勁的風力增加了發射弓箭的射程,並蜂擁沖上山坡,使蘭開斯特軍隊損失慘重。
蘭開斯特軍隊為扭轉被動的防守局面,決定向山下的敵人發動反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傍晚,仍然難分勝負。這時,約克軍隊的後續部隊趕到,這支生力軍向蘭開斯特軍隊未設屏障的一側發動進攻。蘭開斯特軍隊抵擋不住,被迫退潰。約克軍隊一直追殺到深夜。瑪格利特帶著亨利六世和少數隨從倉皇逃亡蘇格蘭。
這次戰役的勝利使愛德華四世的王位暫時得以鞏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倫敦塔中,瑪格利特只好攜幼子逃往法國。 玫瑰戰爭中這幾次大戰役,都使用當時特有的戰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鬥。通過交戰,雙方共損失5.5萬人以上,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諸侯都死掉了。
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約克派內部矛盾激化起來,最高統治權幾度易手,集中表現在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爭上。愛德華四世趁沃里克不在倫敦之際,召集一支部隊離開倫敦北行,他一面鎮壓北方叛亂,一面迅速擴軍。沃里克在愛德華的大軍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來,打回英國。這回輪到愛德華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蘭,依附於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愛德華四世利用英國人對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緒,親率軍隊與沃里克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愛德華四世共有9000人的軍隊,而沃里克卻有2萬人的軍隊,由於力量懸殊,愛德華四世決定先發制人,清晨4時許,他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沃里克本人被殺,其部下戰死者達1000人。接著在5月4日,愛德華四世又俘獲了從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陸的瑪格利特王後,將她和她的獨生幼子及許多蘭開斯特貴族殺死。之後又秘密處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
至此,蘭開斯特家族被誅殺殆盡,只有遠親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流亡法國,他聲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事業的繼承人。
1471—1483年,英國國內恢復了和平,愛德華四世殘暴地懲治了不順從的大貴族。1483年4月愛德華四世死後,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樣使用殘酷和恐怖的手段處決不馴服的大貴族,沒收其領地。他的所作所為,反而促使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都聯合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周圍來反對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鐸的5000人的軍隊激戰於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爾特。戰爭的緊要關頭,理查軍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開倒戈,約克軍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戰死,從而結束了約克家族的統治。出身於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玫瑰戰爭,登上了英國王位,稱亨利七世。為緩和政治緊張局勢,他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家族的繼承人)結婚後,將原兩大家族合為一個家族。
在這次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於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的最後一次戰爭。恩格斯說:
「英國由於玫瑰戰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了。」這對於英國歷史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隨著政治的統一,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封建農業開始向資本主義農業轉變,導致英國農村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農場,出現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系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使得英國工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㈦ 英國是怎樣征服印度的
印度是一個巨大的非西方 社會 ,它不僅受到西方武器的進攻和打擊,而且為西方武器余改所蹂躪和徹底征服,它不僅為西方武器所征服,而且在其後為西方行政官員所統治。
_阿諾德,湯因比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已一次又一次地為雅利安人,希臘人,西徐,亞人、土耳其人和莫卧兒人所侵略。這些侵入者中的每一個都給這塊巨大的次大陸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印度的傳統 社會 的發展。
英國人的 歷史 作用是分裂並改造了這一傳統 社會 。其他侵入者主要是造成 社會 頂層的變化,但英國人的影響下至村莊一級都能感覺到。
英國人到來之間。印度的村莊是自給自足的。
為什麼西方入侵者在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期間不太費力地征服整個印度?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在葡萄牙的阿爾布克爾克於16世紀初佔領果阿之後的250年裡歐洲人僅能堅守沿海的少數根據地。然後,在短短數十年間,勢力均衡決定性地改變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受到英國的統治。
導致這一.結果的一個原因是,莫卧兒的力量和權威已衰落。這使得穆斯林軍閥和地方總督能在各地區宣告獨立、建立個人王朝。
同時,信奉印度教的人通過組織一個其中心設在浦那城的強有力的馬拉塔聯盟來堅持自己的權利。馬拉塔人贏得對整個德乾的控制,然後,約1740年前後,開始侵入印度北部,打算取代正在衰落的莫卧兒人。
因而,18世紀時,隨著各種官員試圖把自己的職位轉變為世襲的諸侯權位,隨著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而與印度或外國的任何勢力私通,印度處於無政府狀態。因而,英國人能夠挑撥一個印度王公反對另一個印度王公,直到他們成為整個半島的主人為止。
促使印度易受攻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強大的商人階級的興起,這一商人階級的經濟利益與西方公司的經濟利益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公司能比較自由地在印度經商,16世紀時,印度的經濟很少受到貿易的影響,因為貿易主要限於香料和紡織品。
但是,17 世紀時,除了硝石外,還有各種商業性作物如靛藍、芥子籽和大麻被大量出口。孟加拉是這一貿易的中心。在那個地方,這時出現了富裕的土著商人豎陪判,他們控制了當地經濟,並在莫卧兒官員的腐敗、無能的統治下變得越來越不安分。這些商人中一個叫賈嘎特.塞特的人,收買了那些本該遵照孟加拉的「納瓦布」,即總督的命令行事的將軍的忠心。
在普拉西戰役中(1757年),這些將軍避免與英國人作戰,英國人在這場重大的遭遇戰中僅損失了65個人。正如一位印度 歷史 學家所說的,普拉西是「一筆交易,而不是一場戰斗」。)
英國人這時是孟加拉的實際統治者,不過他們繼續在形式上承認傀儡納瓦布。
1764 年,東印度公司在擊敗莫卧兒軍隊之後,被授予「底瓦尼」,即在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這些富裕的地方征稅的權利。這為謀取利潤和露骨的敲詐提供了許多機會,英國代理人充分利用了這些機會。通過增加賦稅、控制貿易和接受土著官員的許多「禮物」,他們為自己和在倫敦的上司積聚了財富。
由於在孟加拉的立足點,英國人得到了在印度進一步擴張所必需的基地和資源。他們開始向北推進,尋找天然邊界。在東北面,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他們擊敗了廓爾喀人,後者從此以後站在英國人的一邊戰斗。同樣,在西北面,他們最後亂旦戰勝了旁遮普的高傲的錫克人。因而,到19世紀中葉,英國人成為整個印度的主人。
㈧ 歐洲殖民擴張時代,英國為何能超越其他國家後來居上
在歐洲殖民擴張時代,英國憑借著它強大的力量征服了遼闊的疆土,因此,英國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之所以能夠超越其他國家後來居上是因為英國有得天獨厚的資源。
三、英國的制度環境
自從英國簽署《大憲章》之後,英國的社會就開始推崇制度的精神。比如說當時英國的羊毛呢非常的好,政府為了保護羊毛呢的發展,於是他們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專利制度,以此保障羊毛呢產業商業壟斷的地位,這也極大地提升了英國的國力和產業力。
所以,英國之所以能夠超越他國,都是一步步地憑借著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