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議會革命廢除了什麼

英國議會革命廢除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24 05:56:10

A. 19世紀英國議會改革的內容及原因

英國在19世紀三次與時俱進的議會改革分別是1832年議會改革、1867年議會改革、1884年議會改革。
第一次: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是19世紀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國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行的爭取同土地貴族重新分配政治統治權及擴大選舉權的改良運動。
19世紀20—3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加強。
內容:取消「腐敗選區」的議席;分配給新興工業城市席位;放寬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
第二次:1867年議會改革。
1867年議會改革是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寡頭統治,爭取擴大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改良運動。
19世紀50—60年代,資產階級發展更為迅速,已經取得政治地位的關於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結成更為緊密的聯盟,採用自由主義政策,藉以緩和階級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日益壯大的工人階級也在爭取自己的權利。
內容:重新調整選區,取消「腐敗選區」的議會席位,分配給新興城市;進一步降低了選舉資格限制,擴大了選民范圍。
意義:(一)工業資產階級從此具有主宰地位,進一步消除了英國議會制度中的積弊和腐敗之風,徹底打破了以前貴族在議會中一統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資產階級民主。(二)由於選民擴大,政黨要站住腳,必須成為群眾習慣的黨,極大地推動了政黨政治的發展,使爭取選民成為政黨活動發核心。(三)保守黨已轉變為代表資產階級的黨。(四)工人暫時被籠絡,但從長遠看來,也給工人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1884年議會改革。
1884年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產階級為鞏固資產主義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
19世紀末隨著英國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資產階級兩大政黨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的差異日益縮小,他們都採取對內實行微小改良,對外加強侵略和擴大殖民地政策,農業工人仍被排除在選舉大門之外。
內容:再次擴大公民權;重新規定選民的財產資格;建立一種新的內部服務資格,主要是給在郡的工人,尤其是農業工人的選舉權。
意義:沒有選舉權的農業工人終於獲得了選舉權,但仍然受到財產資格的限制。
三次改革帶來很多的啟示:整個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級圍繞著議會選舉改革實現普選權而持續斗爭,但始終以一種平和的,非暴力的方式出現,體現了英國民族特性在政治領域內的凝結,適時而變,和平漸進。英國這種漸進妥協的模式值得我們借鑒,並加以巧妙的運用,力求找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協調點,達到整個社會的利益平衡,避免激進革命帶給社會的損害。當然必須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能一味妥協。制度變革是可以進行的,而且是不可阻擋的,制度變遷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來完成,改革要適時得法,於時俱進。

B.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首先要說的是,英國歷史上確實有一段共和國時期,時間從查理一世被處死開始(1849年1月),到克倫威爾解散國會,擔任護國主進行軍事獨裁為止(年),這一段時期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共和國時期。
再看題目這句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1688年光榮革命作為勝利結束的標志。光榮革命推翻了復辟的詹姆斯二世,擁立其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王國執政威廉共同登上英國王位。也就是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推翻英國的封建君主制,到現在英國的國家元首仍然是英國國王,所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而不是資產階級共和國。

看起來你是對君主國和共和國的概念沒分清楚。君主國和共和國有一個最顯著的區別,那就是國家元首的產生。君主制國家中,國家元首是國王或者皇帝,國家元首是世襲產生的,沒有任期限制,一般情況下都是終身制;而共和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或者主席,是選舉產生的,有任期限制,一般都在憲法里規定可以連選連任,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通過這個區別可以比較容易的區分共和國和君主國。目前世界上,英國和英聯邦國家都是君主國,其國家元首是英國國王,另外主要還有歐洲的荷蘭,盧森堡,比利時,挪威,瑞典,丹麥,亞洲的日本,泰國,非洲的湯加等,都是君主國。

再簡單介紹下君主國目前的狀況。現在的君主國基本都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所謂君主立憲制,就是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限制,必須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君主立憲制分兩種,一種是現在世界上比較流行的現代君主立憲制,有的也稱為現代君主制,以英國最為典型,國家大權都集中在議會和由議會派生的內閣手中,國王作為形式上的國家元首隻有一些禮賓性質的活動和權利,如迎接外國元首來訪,簽署議會通過的法律文件,形式上召集議會召開等等。另外一種現在就比較少見,比較典型的是二戰爆發前及戰爭期間的日本,天皇作為國家元首總攬國家大權,但是議會有權制定法律,天皇對議會制定的法律沒有絕對否決權,而且必須簽署和執行,被稱為近代天皇制,被認為是君主專制向現代君主立憲制過渡的一種形式,但本質上仍然屬於君主立憲制度。現在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基本也屬於後面這種情況,但君主的權力更大些,內閣只作為君主的咨詢和執行機構。

C.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一、影響:
1、英國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從而取得對荷蘭法國等老牌強國優勢,改變了近現代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2、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體,開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和民主化潮流(政治近代化潮流)
3、催生早期啟蒙思想,為18世紀法國思想啟蒙運動乃至近代世界思想解放開辟道路總而言之,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格局與進程,所以一度被作為世界近代史開始的重要標志。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簡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民主制度的社會革命。 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英國海外貿易的發展和原始的資本積累,英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資產階級新貴族形成,他們同資產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但17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理厲行專制統治,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宗教專職政策也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D. 英國1832.1854.1867議會改革內容是什麼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內容:
1. 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
2. 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范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工業資產階級和富農得到選舉權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貴族保守勢力,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權,但是廣大工人,雇農,婦女仍被排斥於政治之外。
3.背景:光榮革命後,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托利黨)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一些「衰敗選區」仍有議員名額。工業革命展開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根本動力:工業革命。)法國七月革命的沖擊。
4.影響: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議會改革主要包括兩項重要內容:(1)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具體規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個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議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間的31個城市只能保留一個議席。空餘下來的席位給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興工業城市,新興工業城市得到65個席位。(2)更改選舉資格,擴大選民范圍。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工業資產階級和農村中的富裕農民得到選舉權,選民人數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國大約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選舉權。這次議會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貴族保守勢力。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權。但是廣大工人、雇農和婦女仍被排斥於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對議席分配再次作了調整,取消了46個「衰敗選區」,空出的52個議席分給大工業城市和較大的郡。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別增加1個議席,倫敦增加4個議席,另有9個中等城市各獲得1個議席;25個議席分給蘭開夏、約克等郡;1個給予倫敦大學;2個給予蘇格蘭大學;其餘5個給予蘇格蘭各郡。法案還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它規定,在城市中凡擁有單獨住宅的戶主(不論其價值多少)和每年繳納房租10鎊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選區內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選舉權;在各郡,每年繳納地租12鎊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鎊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選舉權。第二次議會改革基本取消了「衰敗選區」,使選民總數由135萬增加到225萬,小資產階級和上層工人都獲得選舉權,英國在議會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但是下層工人和全部農業工人仍未獲得選舉權。
1884年12月,議會通過兩個新的改革法案,一個是《人民代表製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選舉權」原則擴大到各郡區,使部分農業工人也獲得了選舉權。這樣,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選舉資格基本統一起來,英國的選民總數又增加1倍,達到450萬人。不過,依靠父母生活沒有單獨成家立業的男子,以及家庭傭人和全部婦女仍被排斥在選舉大門之外。另一個是1885年1月議會通過的《重新分配議席法》。它取消了人口不滿1.5萬人的72個城市單獨選派議員的權利,把它們並入所屬各郡;人口在1.5萬到5萬人之間的36個城市取消1個議席,大體按照每5.4萬人分配1個席位的標准,將全國統一劃分為617個選區,除22個城市和牛津、劍橋兩個大學選區仍保持兩個議席外,其餘選區均實行單一選區制,即1個選區只選1名代表。這樣基本接近於平均代表制原則,對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處。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滿30歲的婦女以選舉權,1928年又將婦女選舉權的年齡限制降低為21歲。成年公民普選權終於得以實現。

E.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什麼制度,建立了什麼制度

完整嚴謹的表述應該是: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一次「不流血的政變」——光榮革命,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即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即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

F. 英國三次議會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及內容

光榮革命後,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托利黨)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一些「衰敗選區」仍有議員名額。工業革命展開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根本動力:工業革命)。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
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又召集了一屆議會,史稱「模範議會」, 國王、貴族、騎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聯合,除了大貴族和教士外,這屆議會還固定地由每郡派兩名騎士代表,每個大城市派兩名市民代表參加,因而較「大會議」前進了一步。由於騎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在根本利益上息息相關,也有比較多的共同話題,因而每當這種議會召開時,他們往往集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商對策。
從1343年起,他們開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單獨聚會,逐漸形成了平民院(下議院)。貴族和教會長老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組成了貴族院(上議院)。英國兩院制便發源於此。但是,不管是模範議會,還是1343年由兩院組成的議會,都還不同於近現代意義上由全民普選產生的議會。
1297年,議會獲得了批准賦稅的權力。到了14世紀,議會又獲得了頒布法律(法令和條例)的權利。議會又是各種政治事物尤其是國王大臣所犯的瀆職罪的最高裁判所。議會的形成,使國王的封建諮議機關逐漸成為國家的代議機關。城市代表的參加和下議院的形成,對以後英國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正在興起的市民階層與下層貴族聯合,利用議會批准賦稅和通過法案的權力,對王權起了限製作用

閱讀全文

與英國議會革命廢除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的煙最香 瀏覽:833
印度人為什麼會有鼻炎 瀏覽:921
你對中國哲學有哪些了解和認識 瀏覽:444
有哪些國家對中國疫情有幫助 瀏覽:43
印尼傘兵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395
印尼到柬埔寨要多少錢 瀏覽:304
如何看待中國女孩入籍日本 瀏覽:53
英國王室宴是什麼 瀏覽:25
有哪些好聽的義大利歌曲DJ 瀏覽:540
越南長得像八角的東西叫什麼 瀏覽:820
去印度理發店怎麼樣 瀏覽:246
古代印度是什麼階級 瀏覽:699
中國教練如何評價丹羽孝希瞎打 瀏覽:18
中國人的胃是哪裡來的 瀏覽:432
伊朗盧特沙漠受什麼外力作用 瀏覽:671
印尼首都叫什麼城市 瀏覽:351
中國最刺激的景點是哪個 瀏覽:328
中國長征3號怎麼樣 瀏覽:863
伊朗為什麼會內戰 瀏覽:905
美國在中國的總領館在哪裡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