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為什麼成為殖民地
香港地理位置重要。早在乾隆皇時期,英國人的船隊就看中了香港島。因為如果英國擁有香港島,向南可以與東南亞的荷蘭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做生意,向西可以和廣東省的省城廣州通商(當時中國政府實行單口通商政策,只有在廣州才能與中國人做生意)。同時香港島地理環境優良,有天然良港。所以英國人選定香港島為所要侵佔的目標。
乾隆帝過壽時,英王曾派馬噶爾尼使團訪華。在覲見乾隆帝時,英國人提出租佔香港島,被乾隆帝斷然拒絕。嘉慶時期,阿美士德訪華團訪華,再次提出租佔香港島的無理要求,亦被皇帝拒絕。
但是,鴉片戰爭後中國戰敗,英國人趁勢佔領了港島。
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1842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的《北京條約》又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
㈡ 香港曾經到底是不是英國的殖民地
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相鄰,南臨珠海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
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總人口747.42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壽命全球第一,人類發展指數全球第四。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受英國殖民統治。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香港的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
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㈢ 香港為什麼會變成殖民地
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1842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的《北京條約》又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
㈣ 香港為什麼被英國佔領
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打敗了,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
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
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4)香港為什麼是英國的殖民地擴展閱讀: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國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2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㈤ 香港是什麼時候成為英國殖民地的
早在1606年,已有兩位荷蘭航海家抵達並登陸過澳大利亞,他們是最早發現澳大利亞的外來人或者白人。1770年8月22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和他的一艘船抵達澳大利亞東海岸,這位英國船長根據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的《英王制誥》,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殖民地,並首先採用了澳大利亞這個稱呼。澳大利亞現在有一家大學叫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澳洲各地也有很多馬路和街道以詹姆斯•庫克命名,很多地方也有他的塑像,紀念此人。
1788年1月26日,英國首批移民1350人乘坐11艘船抵達澳大利亞,之後,英國人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
1900年,全部六個英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很有現在「網路知道」投票選答案的味道呢),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
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由於1788年1月26日是首次有英國移民正式大批登陸的時間,且1月26日也是現在澳大利亞的國慶日,這個日子是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一致認定的澳大利亞建立時間。1988年1月26日,澳大利亞全國舉行過各種盛大的慶祝活動,紀念建立200周年,該年澳大利亞郵政發行的郵票的主題就是「澳大利亞200周年」。
但如果以何時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來算,澳大利亞的建立時間是1901年1月1日。2001年一月,澳大利亞發行的郵票和各種紀念幣的主題是「我們成為聯邦100周年」。
㈥ 香港是如何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1839年至1841年,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英國海軍的查理·義律與滿清大臣琦善談判後簽訂穿鼻草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義律根據協議,於1841年1月20日登陸及佔領香港島。但清政府認為琦善無權割地而不承認穿鼻草約,並將琦善革職。
而當英國政府收到穿鼻草約的消息後,亦對條約中無提及開放通商而大為不滿,於是改派砵甸乍(Henry Pottinger)為全權代表到中國。之後戰事擴大,英軍先後攻佔廈門、寧波、上海、鎮江,抵達南京下關。清政府於是令耆英於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自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1856年至1858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在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上經常對香港島擾亂治安的地區再割讓給英國。當時的清廷已經是日薄西山,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英國政府在以香港的防衛需要更大縱深為理由,向清政府從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這些地方後來成為現在的新九龍、新界,以及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租借為期九十九年,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12時屆滿。
(6)香港為什麼是英國的殖民地擴展閱讀:
1、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
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3、氣候
香港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3℃。冬季溫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則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溫多霧,夏熱多雨,秋日晴和,冬微乾冷。
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
4、水系
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
旱季難以維持水流或斷流,河床畢露或部分露出,濕季則極易達到滿岸水位,泛濫成災。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312.5㎞²,其中深圳一側為187.5㎞²,香港一側為125㎞²。香港境內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㈦ 香港為何淪為殖民地(英國de)
1840年開始的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最終戰敗,簽訂《南京條約》,香港被割讓給英國
㈧ 有關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的資料
香港殖民地時期、英治時期是指香港於1841年至1997年期間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時期,當時的官方名稱是香港,又稱英屬香港、英國香港。這段殖民地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中斷,當時香港正被日本佔領,屬香港日佔時期。
1841年,清廷被英國打敗,英國皇家海軍的查理·義律與清廷大臣琦善談判後簽訂《穿鼻草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海軍軍官愛德華·卑路乍於1841年1月25日登陸今上環水坑口街一帶,並佔領香港島。
1856年至1858年,清廷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敗於英國及法國聯軍,逼使清廷在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即界限街以南土地割讓與英國(不包括九龍寨城)。九龍半島的割讓,有助英國保障維多利亞港的安全。而當時九龍半島與新界的邊界(即現今的界限街)只用鐵絲網作分區。值得留意的是,在清廷力爭之下,九龍寨城的管治權並沒有交給英國。
1897年中國山東發生德國傳教士被殺事件,德國乘機占據山東的青島,俄國亦進駐旅順和大連。英國則佔領山東的威海以平衡列強勢力。同時法國亦借機進駐廣東的廣州灣(今湛江)。為了平衡法國在南中國的勢力,英國政府以香港的防衛需要加強為由,再逼使清朝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從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200多個離島,為期99年。
1960年代,香港親北京的左派以「港英」稱呼當時的英屬香港政府(與「港共/土共」相對)。六七暴動時左派的部份口號即為「我們必勝!港英必敗!」[1]港英不低頭就要走頭(「走頭」為粵語逃跑之意)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部分傳媒亦逐漸開始使用這個名詞,將殖民地時期(1841年1月26日—1997年6月30日)的政府稱為「港英政府」,以區別簡稱同樣為「香港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港英一詞亦可用來形容一切和英屬香港時期有關的事物,整個英屬香港時期可稱為港英時期;「港英餘孽」貶義地形容為香港殖民地政府工作的政治人物。現時「港英餘孽」有一新叫法——港英餘業,意思是一群現在捍衛英治時期的西方核心價值的人,捍衛的核心價值包括民主、人權、自由、法治和社會公義等,該詞以此貶低香港的民主、人權、自由、法治和社會公益,達到維護大陸政權改造香港的目的。
㈨ 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什麼建設的那麼好
香港的繁榮和地理位置有關,英國唯一的功勞是讓香港相對穩定,免於戰亂。而香港的崛起是一個意外或者說世界格局下的畸形產物。英國早期建設的香港是不繁榮的,只是充當補給站和對大陸的貿易窗口。認真了解香港,你就會發展,在英國佔領香港的100多年中,香港大部分時間是發展不好的。高速發展時間極短。第一次是在民國開放前,香港成為大陸窗口,迎來了最開始的發展。之後民國開放,香港停滯。後來內戰爆發,新中國成立,大陸又相對封閉,香港迎來第二次發展機會,這次時間持續比較久,香港有一定程度發展。但是香港真正成為奇跡成為亞洲明珠是從大陸改開開始的,也是香港最繁榮的八九十年代。如果你看過香港老電影和香港和追過香港明星,你就會知道他們最輝煌是在八九十年代,當時的香港,跟08年的大陸一樣,打了雞血似的迅速成長,背靠大陸市場和土地廉價勞動力,開啟了前店後廠的經濟模式。也是那時香港人越來越多,經濟空前繁榮,文化也是在那段時間強力輸出的。而英國當時扮演的角色只是把香港納稅人的稅轉移回英國。說句不好聽的的沒有大陸,香港是永遠發展不起來的,英國再強行拔苗也沒用。同理也適用在亞洲四小龍其他三個小龍身上。大龍沉睡時,他們是最好的窗口。大龍醒了,他們的窗口效益就小了。如意你會看到當中國改開在90年代有成績後,相對的,四小龍開始失焦,並且這個跡象隨著大陸經濟崛起的越快就越明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