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割讓了哪些地方給英國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清朝道光皇帝由主戰轉向主和,派欽差大臣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1841年1月琦善與義律在清廷與英國政府不知情下草擬《穿鼻草約》,並於1月20日由義律發出《給女王陛下臣民的通知》中,宣稱他和琦善之間「達成了初步協議」[18],其中包含「把香港島和海港割讓給英國」,並於1月26日於香港島北岸的水坑口登陸。但由於清廷及英國政經界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雙方不承認《穿鼻草約》的存在,但英國軍方並沒有撤出香港島。直至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才正式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參考資料:網上資料
2.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的條約是什麼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的條約是《北京條約》。
1860年,清朝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敗給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不列顛(英)帝國、法國、俄羅斯帝國(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另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稱《中葡北京條約》。
九龍半島簡介
九龍,地理上稱為九龍半島,為中國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香港島、九龍、新界),是除了香港島以外市區的主要組成部份。
九龍半島東南西三面被維多利亞港包圍。過去由於英國與中國的租約問題,一度分為「九龍」(即界限街以南)與「新九龍」(即界限街以北,獅子山以南)兩部分。
以上內容參考:九龍半島 - 網路
3. 清朝那個皇帝把香港澳門割給了英國。當時的英國
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中國和葡萄牙簽訂了《中葡北京條約》。澳門正式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