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盟軍為什麼撤離

英國盟軍為什麼撤離

發布時間:2023-08-03 13:13:09

㈠ 在歐洲誓死不降的英軍,為何在緬甸看見日軍就跑

說起英國,他在軍事領域有著響當當的名號。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皇家軍隊以及世界殖民者的稱謂,都是形容的他。但是在二戰的時候他的影響力就沒這么大了,並且英國軍隊在歐洲和亞洲的戰場上簡直是兩個不同的角色。

1942年,亞洲地區的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但從總體上來看,盟軍仍然在戰略上占據著主動權。在當年的3月7日,日軍開始東西兩個方面對緬甸發起攻擊,當時駐守緬甸的英軍毫無戰爭鬥志。在不抵抗的情況下,很短的時間內就撤出了緬甸。在這一段時間里,緬甸的失守對於其他盟軍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尤其對於我國的抗日作戰,其不利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㈡ 在二戰盟軍有一次著名的大撤退叫什麼撤退

二戰盟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㈢ 德國閃電戰已經將英國圍困在敦刻爾克,為何希特勒最後下令停止進攻

二戰時,德國以閃電戰迅速擊潰了法國,並把他們推向了敦刻爾克地區進行包圍,只要最後的一場圍殲戰打響,英法幾十萬士兵都將在德國的鋼鐵洪流中被吞噬。但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眼睜睜地放走了英法聯軍,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希特勒這樣做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1.「鐮刀方案」自實施以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希特勒不可避免地自大起來,在希特勒看來,此次圍殲戰志在必得勝券在握,遲一點也沒什麼,但是這場戰爭的勝利遠未結束,還有許多其他的地方需要去攻克,希特勒不希望把自己銳利的裝甲部隊浪費在這件事上面,他希望自己的閃電戰仍然能夠保持勢不可擋的步伐。而敦刻爾克地區沼澤遍地溝壑縱橫,結合以往的作戰經歷來看,這里並不適合坦克作戰,如果強攻將會遭到巨大的損失,對進攻其他地區不利。

2.希特勒希望給英國一個台階下,以便日後英國能夠和自己合作。英國與歐洲大陸中間橫跨有英吉利海峽,如果德國強攻英國是非常困難的。希特勒不想跟英國撕破臉皮,鬧得太僵,他認為自己的實力強於英國,又放了英國一條生路,會使英國人妥協。他放出消息自己願意與英國談判。

3.希特勒想要建立的國家是以人種為基礎的。而在希特勒看來,英國的人種是僅次於日耳曼民族的,是德國急需要爭取的民族,

但是希特勒還是大錯特錯,丘吉爾與英國前任首相不同,他堅定地反對納粹、反對德國,與德國進行了頑強的戰爭,最終率領英國人贏得了勝利。

㈣ 敦刻爾克大撤退共撤走多少人付出了多大代價

敦刻爾克 戰爭史上的撤退奇跡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九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的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死傷,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斗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梁虧106架,英軍戰斗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在德軍地空火力猛烈轟擊下,英法聯軍仍撤出了33.8萬餘人,被譽為「敦刻爾克奇跡」!

盟軍雖然遭受了損失,但畢竟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今後反攻歐洲大陸奠定了基礎。

2005年4月4日上午,敦刻爾克的天空有些陰郁,我從巴黎匆匆趕來拜會當地「戰爭回憶協會」的會長、也是敦刻爾克戰爭紀念館的負責人盧西恩先生,他除了要引領我參觀戰爭紀念館外,還要給我展示一些有關那場戰爭的珍藏,更吸引我的,他還將介紹我拜望一位親身經歷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法國老兵。11點整,留著兩撇花白短須的盧西恩老人如約准時出現在火車站口,這位70多歲的老人有力地握緊我的手,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敦刻爾克是法國第一個遭到德軍大規模轟炸的城市,卻是最後一個得到徹底解放的城市,在3362座建築中,有1524座被徹底炸毀,有805座被嚴重毀壞,戰橡棚神爭已經使這座城市面目全非了。」

「奇怪的戰爭」緣於三點原因

記者坐上盧西恩老人的雪和山鐵龍轎車穿越敦刻爾克市區往戰爭紀念館去的路上,但見兩邊商店林立,行人穿梭,一派繁榮景象,盧西恩老人告訴我,敦刻爾克是從1949年9月4日才開始重建的,歷時14年,直到1963年才完工,現在的城市面貌雖然煥然一新,但是戰爭的創傷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上,對於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尤其如此。

盧西恩老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整整8歲,現在又從事紀念館和有關協會的研究工作,所以說起這段戰爭如數家珍。在敦刻爾克戰爭紀念館,他一邊引導我參觀當年德軍的摩托車、法軍的迫擊炮等實物,一邊向我介紹這次戰爭的概況。他說,1940年5月法國不戰而亡的「奇怪戰爭」主要基於3點原因:一是當年英法的兵力嚴重不足,僅相當於德軍的2/3,同時法國過分相信馬奇諾防線;其二是1937年比利時宣布中立,為日後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創造了客觀條件;其三是德軍當時的宣傳策略使法國人誤認為法德邊境、法意邊境、法西邊境最需要防守,因此分散了兵力。

盧西恩先生介紹說,在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克了法國北部要塞色當之後,至5月31日,40萬軍隊被孤立在色當以北一線,於是英國 *** 決定通過法國東北角的敦刻爾克海港由海路疏散兵力,撤回到英國本土。並把這次大撤退命名為「發電機行動」。

歷史上最艱苦的軍事行動

盧西恩先生說,這幾乎是一次歷史上最艱苦最英勇的軍事行動,它所面臨的困難來自3個方面:一是要隨時清除海路中德軍發射的魚雷;二是要躲避德軍在空中的瘋狂轟炸;三是在荷蘭沿海,德軍的巡洋艦隨時追擊從蘇格蘭南下救援的英法船隻。在這種圍追堵截的境況下,敦刻爾克海灘上士兵們撤退的秩序仍然非常有序。與此同時,對敦刻爾克市區的大規模轟炸也開始了,盧西恩先生說,根據他從戰爭紀念館搜集的材料,幾天中德軍共投下了30000枚炸彈和15000枚燃燒彈,時年8歲的盧西恩還清楚地記得,德軍的「思圖卡」戰機向下垂直俯沖時發出令人恐懼的轟鳴,那種感覺是「讓活著的人直接面對死亡之門。」盧西恩先生說,在德軍最先摧毀了石油儲備庫之後,敦刻爾克中心市區已經成為一片火海。

聽了紀念館的資料講解,我仍然想繼續深入了解一些親歷這場戰爭的老兵們的具體感受,熱心的盧西恩先生又引領我拜望了另一位親歷這場戰爭的法國水兵安德烈·瓦杜先生,電話里,已經87歲高齡的瓦杜先生聽說來自北京的中國記者來訪,當即爽快答應。

已經滿頭銀發的瓦杜先生和夫人在居所准時等候我。老人1937年11月在法國入伍,1940年3月被派到「雷霹號」魚雷艇上服役潛水兵。瓦杜回憶說,1940年3月,德軍已經開始在法國境內和英法之間的海域空襲,那時瓦杜先生所在的魚雷艇正在蘇格蘭一帶服役,在挪威海域的一些港口已經多次與德軍發生了面對面的遭遇戰。特別是一次在挪威附近的漢姆尼斯遇到德軍的阻擊,雖然瓦杜所在的「雷霹號」魚雷艇未受損失,但同行的英國一艘「索馬里」號艦船被炸傷。5月31日,「雷霹號」剛剛把「索馬里」號護送回蘇格蘭,就接到盟軍指揮部的指令,立刻挺進敦刻爾克,接送由此撤退的盟軍。「雷霹號」作為執行任務的艦艇之一,從6月1日到6月4日先後4次執行了接送任務,最多一次運送了2500名士兵撤出敦刻爾克。

撤退的過程九死一生

在6月1日執行任務時,魚雷艇開到佛特—馬迪克這一地方時遭到了德軍火力的猛轟,當時就在船上的瓦杜先生回憶說,德軍的戰機俯沖下來,每次投下20到30枚炸彈,同時進行機槍掃射。盡管當時全船軍士都已經處於作戰准備狀態,大炮也都上膛,但是由於敵人的炮彈來得猛烈,船整個被炮火包圍,最終沒能逃過厄運,船尾發射魚雷的動力蒸汽爐被炮彈擊中,冒出蒸汽雲。船艙也挨了幾顆炮彈,魚雷艇開始左舷傾斜,迅速下沉。艇長立刻命令棄船。所有船員都很鎮定,沒有一絲恐慌和混亂,甚至沒有人發出叫喊,就從右舷跳入水中。船在10分鍾以後完全沉沒,這艘魚雷艇便結束了其戰爭使命。而當時跳入水中的船員在德軍飛機仍在上空掃射的情況下,激昂地高唱起《馬賽曲》,為他們的「雷霹號」送行。

船員們陸續被附近經過的英軍小木筏救起,最後在一艘武裝後的敦克爾克拖網漁船「伯納黛特」上 *** 。當時艇長稍稍清點了人數,20來人失蹤。「伯納黛特」曾嘗試停靠多個碼頭,但都被炮火驅退,船隻得在槍林炮火中改向,駛往多佛爾。就在船出港到達第8號浮標附近時,被德軍的飛機鎖定為攻擊目標,德軍炮彈接連爆炸,震得船東搖西晃,船上的馬達也停止了工作,水開始從船底湧上來。這些剛剛死裡逃生不到兩個小時的船員又有不少被炮彈的威力掀入海里,德軍飛機上的機槍仍然一刻不停地掃射。最後幸得兩艘滿載士兵的漁船前來營救,「伯納黛特」才最終成功在英國登陸。瓦杜幸運地在這次劫難中保住了生命。

眼睜睜看著母子被炸死

瓦杜老人說,給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傍晚他再次從蘇格蘭返回敦刻爾克的一幕。在滿載士兵的艦艇就要起錨之前,瓦杜匆匆地跑到醫療所去拿一點止瀉葯,在一條街道上,他親眼見到德軍空襲的炸彈在一位帶著孩子急急行走的赤腳母親身旁爆炸,由於沒有受過軍事訓練,所以兩人來不及卧倒,一瞬間母子即被炸得血肉模糊。當轟炸過後瓦杜跑到近前細看,被驚嚇得心都緊縮成了一團:早已停止呼吸的母親居然立在那裡,雙手下意識地緊緊抓住孩子的雙臂,鮮血涌流的面龐上,眼睛仍然睜得大大的!當瓦杜小心地把孩子的屍體輕輕從母親手裡掣出來時,那母親才「撲通」一聲倒在地上……

老人說到這里眼眶有些濕潤:「他們就是普通的平民啊,也許想利用轟炸的間隙出去搞一點吃的,也許要帶著孩子換一處地方避難,但是卻永遠的成為了炮灰……」

6月2日,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從東堤登船。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沖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後衛的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

14時23分,「發電機行動」結束。 在整個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即使是戰船屢次被擊沉的情況下,瓦杜和他的戰友也沒有慌亂,而是按照應急計劃換船、還擊,同時計劃著下一步的目標。因為面對戰爭中的死亡,痛苦和恐懼是毫無意義的,炮火會在萬分之一秒內使你渾然不覺地喪失生命。瓦杜一字一頓地說,所以在敵人殺死你之前,一定要殺死他,這話在和平年代聽起來有些殘忍,但處在戰爭之中,就變成了一種本能。

經過敦刻爾克大撤退後,瓦杜先生作為潛水兵又被派往阿爾及利亞服役,1944年8月又返回法國大陸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斗。老人把自己唯一保留的兩枚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盟軍貼在服裝上的標志贈送給我,他撫摸著這兩枚戰爭的遺物對記者說:「請《北京青年報》告訴所有的讀者,戰爭沒有任何意義,它帶來的只有死亡、傷害和無限的悲傷。」

大撤退每日進展情況

1940年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

5月27日,盡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5月28日,有17804人撤離,比前一天多了整整一萬人,這是因為公開呼籲的民船開始陸續到達,發揮作用。

5月29日,盡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達到了創記錄的每小時兩千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為幾天來的最高記錄。

5月30日,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德軍轟炸機擊沉了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在內的31艘船隻,還重創11艘,這是英軍損失最慘重的一天!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㈤ 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 30萬大軍成功逃離納粹德國虎口(2)

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過程
1940年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該行動由多佛爾軍港司令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念沒慎姆齊全權指揮,計劃從法國沿岸的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每天撤退一萬人,並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掃雷艦。拉姆齊同時建議加強空中掩護力量,但英國空軍戰斗機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將表示只有在滿足保衛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戰斗機前往敦刻爾克。

1940年5月20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幸運的是此時古德里安以沒有接到命令為由裹足仔敬不前,整整休息了兩天,直到22日才根據A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北上攻擊沿岸港口,給了英軍以逃出包圍圈的機會。

1940年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拉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

1940年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的命令。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

不管如何這就給了英國一個千載難逢的喘息之機,使其組織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計劃成為可能。1940年5月26日晚十八時五十七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准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

1940年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加之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察鏈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征軍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麼,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籲,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開始進行,至同年6月4日結束,共歷時9天。此次撤軍共有338226人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同時動用各種艦船861艘,其中包括漁船、客輪、遊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隻。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上一頁 1 /3 下一頁

㈥ 當年敦刻爾克大撤退時,英法同盟里為何英國人都撤走了,法國軍人卻沒有

由於法軍最後時刻才知道准備撤退的消息,部分法國陸軍在撤退時充當了聯軍的「肉盾」。

㈦ 英法盟軍的敦刻爾克奇跡,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940年5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40萬英法聯軍主力,在德軍的重重包圍下開始全面從法國的敦刻爾克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法聯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有時候撤退並不意味著失敗,反而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轉機。

在德軍陸空火力的猛烈轟擊下,英法聯軍只用了九天時間撤出33.8萬多人的部隊,這個數字是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最初預計的11倍還多,由此創造了“敦刻爾克奇跡”。

敦刻爾克大撤退同樣讓這批獲救的英法聯軍,成為日後諾曼底登陸的中堅力量,在歐洲戰場上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崩潰。

為什麼會有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10日,德軍開始對歐洲進行閃電襲擊。於是就在看似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後面分布著40萬英法聯軍。

結果德軍出其不意地繞到聯軍身後進行包抄,將他們從西、南、東三面圍堵在了敦刻爾克海灘。於是向北面的英吉利海峽撤退,成為英法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第一,直接指揮官威廉·坦南特巧用現場環境。

坦南特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發現一艘用於撤退的驅逐艦可以容納600人,如果通過小型船隻轉運士兵,必須花費12個小時才能載滿一艘大艦艇。這樣的登船速度太慢了。

這時,在敦刻爾克入口處的兩條防波堤進入了坦南特的視線。這條防波堤長1280米,寬兩米。雖然西邊的防波堤已經被德軍炸得殘破不堪,而東邊的基本完好。

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到這條防波堤不就是最好的登船棧橋么。因為通過防波堤直接登船,只需要20分鍾。

就是這條防波堤在整個撤退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在最後的兩天時間里,共撤退了13萬人,這幾乎是奇跡般的數字。

閱讀全文

與英國盟軍為什麼撤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和伊朗哪個更強 瀏覽:312
越南沙金帶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瀏覽:297
中國在伊朗在建的港口是什麼 瀏覽:584
英國細羊毛線可以用什麼替代 瀏覽:59
印尼虎搭配什麼魚好看 瀏覽:819
一中國人民幣等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240
義大利哪個味道面醬好 瀏覽:967
越南語導游需要怎麼考 瀏覽:295
英國人怎麼購買suv 瀏覽:49
印度公民修正案什麼意思 瀏覽:446
印度欠下巨債怎麼辦 瀏覽:776
中國中旗在哪裡 瀏覽:569
義大利生產日期怎麼說中文 瀏覽:347
義大利植鞣皮質量怎麼樣 瀏覽:799
英國入境承認什麼疫苗 瀏覽:562
除了中國哪個國家產茶 瀏覽:204
印度太空戰實力如何 瀏覽:39
英國功放為什麼功率大 瀏覽:258
512汶川中國如何挽回 瀏覽:472
伊朗能買到什麼葯品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