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食物為什麼那麼難

英國食物為什麼那麼難

發布時間:2023-08-05 06:40:51

⑴ 英法兩國地域上隔得那麼近,是怎樣的原因導致飲食習慣會有這么大差異

引言:英國和法國都是歐洲的強國,兩個國家也很有特色,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差別很大的英法,沒想到在地域上相隔的卻那麼近。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英法兩國的飲食習慣會有很大的差異呢?

三、人文氣息有關

另外一方面,其實他們的飲食習慣也跟當地人民的人文氣息有關,像法國他們就更喜歡浪漫精緻的生活,所以在飲食上面也是豐富多樣,而且提倡吃的時候細嚼慢咽。但英國人雖然說是提倡紳士教育,但人和人之間都是比較冷漠的,所以他們吃的飯也相對要冷靜一點。

⑵ 以前經常聽到關於英國食物的玩笑,英國真的什麼美食都沒有嗎

不像咱們國家煮個東西要爆蔥,炒香辣醬,姜蒜八角香葉等等調料,然後加復雜的烹制過程。英國很簡單,就是把肉擱在水裡煮,要吃的時候你根據自己的需要弄到小盆里愛加什麼加什麼,比如說:「英國的食物有著最可悲的命運,因為英國人要殺死它們兩次。第一次是奪走它們的性命,第二次是奪走它們的味道。」 「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等等。


反正胡哥是發現了,那就是在倫敦街頭你可以看到肯德基、麥當勞,可以看到印度咖喱,可以看到中餐館,可以看到泰國菜,可以看到義大利菜、法國菜,但就是很少看到英國餐廳……這不是開玩笑。英國的國寶:炸魚薯條,被英國人引以為豪的一個美食。這道菜比較油膩,本身沒味道,必須另外加鹽蘸醬才能勉強下咽。搭配靈魂伴侶——薯條,也算是英國最能拿出手的菜了。

⑶ 終於知道英國菜為什麼那麼難吃了

終於知道英國菜為什麼那麼難吃了!因為英國本土資源貧乏,老百姓長期處於極度貧窮中,窮的地方,吃得都不會太講究的。

英國本土出產的只有小麥(一半面積可種,另外一半地方由於土地過於貧瘠而不行)、黑麥、大麥、豆子(他們沒有發明豆腐,所以只能煮著吃,口感問題解決不了),然後就是若干牛奶、黃油、肉類、魚(量都嚴重不足,導致一戶人家的男主人每天只能吃一餐肉,而且是作為開胃菜來吃,其他成員每周最多吃一次肉)。所以,傳統英式飲食就是麵包、煮豆子、熏肉、香腸、烤布丁(咸布丁就是個餅窩窩,裡面可以放醬汁),麵包上抹黃油,肉類往往切成小塊燉煮(因為長期沒有叉子這種東西,必須用勺子),配牛奶、大麥釀的啤酒。

至於廣受好評的英式甜點和英式下午茶,那是近幾個世紀才有的東西,伴隨著殖民擴張,糖和茶葉、咖啡、巧克力(一種飲料)的引入。

茶在英國的風靡,與上流社會引導的風尚有關,更與它與糖搭配度較高、喝起來相當美味有關,最重要的原因則是,一杯不需要消耗多少燃料的熱茶就能使一頓冷冰冰的午餐變得熱騰騰的,這對窮人來說太可貴了!(否則,他們只能用白開水來下麵包,聽起來非常沒有美食感。)家庭主婦要讓老公孩子盡可能多吃點麵包下去,保證他們的熱量攝入,所以甜茶是她們的好朋友。即使在糖還不夠便宜的時候,一戶底層老百姓家庭在糖和茶葉方面的投入已經佔了伙食費的1/5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糖,因為茶葉只要一點點,就能有很好的味道)。

隨著糖越來越便宜,茶變得越來越甜,還出現了「果醬」這種好東西(其中50%甚至60%以上的成分是糖),它比黃油便宜,而且更受孩子喜愛,用來配麵包再好不過了(在英國傳統里很排斥吃新鮮水果,因為鮮果導致的腹瀉每年夏天都能搞死一批孩子,經過蒸煮的果醬不存在這個問題,在商業利益推動下獲得了推廣,更因為美味被普通老百姓普遍接受)。此外,糖與麵粉、黃油、巧克力以及其他一些什麼東西混合的產品也出現了,甜布丁、小圓麵包、果脯、甜餅干、蛋糕……

因為英式午餐在傳統上非常簡單,所以下午很容易餓,上流社會發展出社交用的下午茶的同時,底層老百姓也發明了工間餐式的下午茶,用一杯熱茶來配甜餅干或麵包,以便有力氣繼續幹活。茶和甜點准備起來非常不麻煩,獲得了工廠的許可和推動。人們從下午四時到六時之間的任何時間都可以喝這杯茶,時間安排上也很自由,於是逐漸成為了英國的傳統。

綜上所述,糖的引入給英國食物帶來的影響就是:越來越甜,越來越甜!

剛開始這沒什麼問題,因為老百姓普遍卡路里攝入不足,多吃一點糖也不至於怎麼樣(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國下層老百姓的身體都比上層要好,他們吃不了太多的糖,飲食結構里還有很多營養豐富的東西。尤其是成年男性,他們可以享受一戶人家幾乎全部的肉食,蛋白質攝入也不會太少。)但沒過多少年,糖佔英國人卡路里攝入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7,這還是平均水平!

糖排擠了更有營養的東西,比如啤酒(它是冷冰冰的,當然沒有熱茶好)、黃油(它貴,還沒有果醬受歡迎)。這種排擠與英國工業化的進程是緊密相關的。家庭主婦由於要去工廠做工,所以沒時間給家人煮肉湯和蔬菜湯,使英國人吃的蔬菜比原先還少。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傾向於賺更多的錢,於是更努力地工作,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失去了更多。這可以對應「貧窮會讓人失去判斷力」的說法,當你非常餓,長期吃得不好,你根本不會考慮更有營養的食物,而是瘋狂地追求糖類和脂肪,哪怕兩者在花費上相差得不多。(據說當時英國工人工資增加的時候,他們就會不想工作,而此時各種食物的價格就會上漲,因為他們都趕緊吃大餐去了)。

英國人的牙齒普遍不好,連貴族階層都是如此。對下層老百姓來說情況更糟。因為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只能由成年男性(主要勞動力,賺錢的人)來享用,所以女人和孩子只能吃麵包、果醬、茶以及一些便宜的小甜點(比如油布丁,一種富含油脂和糖的點心),他們的營養狀況更差。(據說,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這些不能工作、只能吃的小傢伙一點都不值得投資,用這種方法讓他們大量死亡是件好事,類似的方法延續了很多年,甚至美國某任政府還把甜醬放入學校午餐計劃的「蔬菜」類里)。

對於現代人來說,英式飲食完全稱不上有營養,當然也並不怎麼美味。但英國人其實吃得也沒那麼差,因為隨著「日不落帝國」的繁榮,越來越多國家的菜式伴隨著其原材料和廚子一起到了英國。在倫敦等大城市,可以吃到法國菜、中國菜、墨西哥菜等等各種菜系,而且都蠻正宗的。只是它們並沒有融入英式飲食傳統之中(這與中餐很不一樣,辣椒這種舶來品混得風生水起,甚至佔了半壁江山)。據說糖在各國菜中所向披靡,包括愛斯基摩人都愛吃糖,沒有被嚴重影響的只有中國菜和法國菜,因為底蘊比較豐富,所以只是融入,甚至沒有獲得較高的地位。我老覺得,除了歷史悠久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原料豐富吧?

一個猜想:江蘇和浙北的嗜甜傳統,是否與歷史上的富庶有關?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糖都是作為奢侈品存在,還兼有葯物的作用,吃得甜可能與吃得起的關系很大。
非原創,摘自豆瓣答案

⑷ 全球米其林餐廳眾多,為何英國的米其林餐廳是公認最難吃的

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吧,因為大家都覺得英國菜是世界上所有菜系中最難吃的,所以才認為,即使是米其林餐廳這種看起來高大上的餐廳,也是英國的最難吃。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是覺得是這個樣子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分開兩面來討論,第一個是米其林餐廳的問題,第二個則是英國美食的問題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肯定不可能啊。既然這個餐廳被評為米其林餐廳,那麼肯定是有一定的資本的,不會像大家嫌棄的那樣。而且,每個人的胃口都不一樣,有的人覺得難吃,有的人還就喜歡這一個口味。就比如說炸魚薯條,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吃的嘛。

⑸ 英國的食物真的很難吃嗎

英國的食物真的很難吃。

英國是典型的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西方膳食模式的代表,動物產品供能比均比較高,造成了肥胖、慢性病等人群增多的諸多社會問題。據歐盟統計局調查,1/4的英國女性肥胖,是女性肥胖率最高的歐洲國家,男性肥胖率僅次於馬爾他,居歐洲第二。

不習慣吃內臟的人可能接受不了,多少會腥一點。一般蘇格蘭人吃的時候會配上威士忌酒。雖然其貌不揚,但有些人說這道菜其實挺好吃的,味道像鹵煮味的四喜丸子。

英國是典型的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西方膳食模式的代表,動物產品供能比均比較高,造成了肥胖、慢性病等人群增多的諸多社會問題。據歐盟統計局調查,1/4的英國女性肥胖,是女性肥胖率最高的歐洲國家,男性肥胖率僅次於馬爾他,居歐洲第二。

⑹ 英國蔬菜短缺的原因

近期,英國出現新鮮水果和蔬菜短缺現象,包括樂購公司在內的一些英國大型超市先後採取限購措施,但超市中仍經常看到好伏沒果蔬貨架空空如也的景象。英國政府把原因歸結於異常天氣所致的海外供貨地農作物減產,但不少民眾質疑,歐洲這么大,為何英國深陷困境乃至限購?美聯社援引專家的說法報道,不利天氣、英國冬季果蔬供應過於依賴進口和能源價格飆升等多重因素導致了這場「果蔬荒」。2月26日,在英國倫敦一家廳納超市,一名顧客走過印有番茄圖案的牆貼。
【西紅柿限購,蔬菜種子熱銷】在位於倫敦西北部的一家樂購超市,貨架上清晰標識了每位顧客只能購買3個西紅柿。除了西紅柿,多家超市還對黃瓜、生菜和青椒等日常蔬菜進行限購,有的超市果蔬限購品種高達8種。同時,英國市場調查企業凱度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在追蹤7.5萬種商品價格走勢後發現,在雞蛋、蔬菜等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英國2月食品通脹率同比上漲至17.1%,為該公司200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中,牛奶和雞蛋的價格在過去三個月內上漲了35個百分點。有英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公布賬單,2月末他花費25英鎊(1英鎊約合8.35元人民幣)購買了一袋共6個西紅柿。還有英國網友調侃,看著家裡最後一個西紅柿,難以決定是把它吃掉,還是把它賣掉還房貸。英國《衛報》引述英國義大利廚師協會的話報道,過去一年,每箱鮮番茄的價格從5英鎊左右漲至20英鎊;番茄罐頭的價格也翻了一番,從每箱15英鎊漲至30英鎊。
英國義大利廚師協會會長奧利韋里說,會員餐廳通常從義大利、西班牙或摩洛哥進口番茄,但到處都短缺,當下情況對義大利餐廳來說非常困難,並且看不到任何希望。奧利韋里說,一些餐廳只能修改菜單,供應不用番茄醬的比薩餅和義大利面。還有一些廚師嘗試用乳酪、友納西葫蘆和茄子等代替番茄做醬料。據英國廣播公司3日報道,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的數據顯示,該協會下屬經銷商2月種子銷量同比上升20%。
知名種子經銷商「福瑟吉爾先生的種子」表示,其2月網路銷量增長了近50%。園藝公司「花園集團」總經理伯克斯說,如今居民家裡的花園越來越小,不少人選擇在露台和窗檯種植蔬菜。「過去幾周,蔬菜種子的銷量如火箭般躥升??土豆、豌豆、西紅柿、黃瓜、青椒、生菜以及其他沙拉菜、捲心菜、西蘭花、菜花、甘藍??幾乎所有蔬菜種子都賣得不錯。」2月26日,英國倫敦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查看番茄庫存。
【產地遇自然災害,本國大棚撂荒】在通脹高企與供應短缺的雙重擠壓下,英國普通民眾為每天餐桌上的沙拉犯了愁,有的超市還限製成品沙拉的購買數量。凱度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能源價格影響之外,食品價格對居民生活的沖擊排在第二位。2月,約有25%的英國家庭面臨經濟困難。該機構分析,英國消費者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面臨持續的物價上漲。然而,英國政府主管「菜籃子」的官員卻對這一問題態度冷漠。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大臣科菲在議會下院接受問詢時說,如果物價太高難以承受,人們就應該「盡可能地多工作幾小時、提高技能或找個高薪的工作」。
她堅持認為英國的食品供應鏈「穩定且充滿韌性」,果蔬短缺是因為產地遭遇自然災害而帶來的暫時困難。數據顯示,在冬季英國約有95%的西紅柿和黃瓜、90%的生菜需要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西班牙和北非地區。在西紅柿海外供貨地摩洛哥,強降雨和洪災導致減產;另一產地西班牙去年經歷罕見高溫乾旱,今年又出現反常低溫。在果蔬出口佔全國出口量約四成的西班牙南部農業大省阿爾梅里亞,西紅柿、黃瓜和茄子2月前三周的產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以上。
受氣候條件限制,英國在種植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農作物時十分依賴溫室大棚,並會利用天然氣發電給大棚供暖。由於能源價格尤其是電價飆升,很多英國農民不得不放棄溫室種植蔬菜和水果的做法,致使英國國內生產的農產品數量下降,不得不更多依賴進口。英格蘭南部溫室種植業者迪普洛克說,他的能源賬單達到往年冬季的6倍。「我們無力負擔(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溫室供暖費用,要到2月才開始種植。很多西紅柿種植業者都陷於同樣境地。
3月2日,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家超市,工作人員站在比薩餅櫃台旁。(新華社)【「脫歐」後遺症,短缺或將持續】對於英國出現的果蔬荒,作為英國果蔬的主要進口國之一,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普拉納斯3月1日說,英國西紅柿、黃瓜等沙拉菜品短缺,主要原因除了低溫天氣導致海外供貨地產量減少,還有英國采購計劃不周和「脫歐」所致供應鏈問題。果蔬短缺暴露出英國食品供應的脆弱性,以及「脫歐」後私營部門存在的勞動力問題。
路透社援引普拉納斯的話報道稱,雖然與西班牙同為歐盟成員的法國和德國市場可能得到優先照顧,不過英國眼下果蔬短缺的局面「絕對是暫時的」。西班牙一個生鮮產品出口商行會表示,西班牙的果蔬產量已經在回升,出口形勢將很快改善。此前,英國零售商協會食品與可持續發展事務負責人奧佩表示,英國超市已在想辦法拓展貨源。英國農業專家認為,除非英國政府對本國農產品的生產進行大規模補貼,盡快降低通脹,減少「脫歐」給供應鏈帶來的負面影響,否則農產品短缺的問題將會一直持續。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農業研究教授溫特說,果蔬供應已然緊張,向非歐盟成員國英國出口意味著需要更多手續,這進一步降低了英國市場的吸引力。「『脫歐』令問題更為嚴重,這一點毋庸置疑。」英國全國農民聯合會主席巴特斯警告說,不能把糧食安全視為理所當然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是當今英格蘭和威爾士農業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英國政府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本國糧食和農業生產,「留給政府的時間不多了」。
盡管英國政府安撫民眾說,情況會在未來幾周內好轉,但英國前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大臣尤斯蒂斯說,番茄短缺的情況至少還要持續一個月。一些種植商則認為,果蔬供應吃緊問題可能會持續到5月。

⑺ 英國無美食,是我們吃不慣,還是他們的廚師廚藝太差

我覺得應該是我們吃不慣,他們習慣了那種飲食方式了,所以都這么吃,那我們吃煎炒烹炸已經習慣了,所以不適合。

⑻ 英國菜為什麼難吃

英國菜的特點是油少而清淡,講究花樣,注意色、香、味。「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被稱為英國的國菜,是英國人待客的佳餚。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加雞蛋、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
英國人的廚藝實在不敢恭維,主新聞中心餐廳一成不變的菜餚寡淡無味,難以下咽。連續吃上幾天,胃就開始鬧情緒了。別責怪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太過挑剔,因為我們來自「舌尖上的中國」!
菜難吃,不僅在歐洲,在世界上都很出名。記得七年前英國申辦2012年奧運成功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克就曾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搞不明白國際奧運會為什麼要把奧運交個一個烹調如此差的國家舉辦」,還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
坊間流傳的有關英國菜難吃的段子更是俯拾皆是,比如:「英國的食物有著最可悲的命運,因為英國人要殺死它們兩次。第一次是奪走它們的性命,第二次是奪走它們的味道。」「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素有美食傳統的法國人更是調侃英國人說:「我們是為了吃而活著,而你們是為了活著而吃。」把「康橋的柔波」描寫得美若仙境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批評英國菜難以下咽。
英國人也承認自己的廚藝不佳,對此並不申辯。為在倫敦迎接世界各地的奧運客人,英國人做了大量的努力。首先,他們將英國菜引申為「英國境內的食物」,偷偷將「英國有美味」放入「英國菜美味」的概念中;其次,他們盛情邀請了很多國家的著名餐館來倫敦「短暫開業」,甚至為此還推出臨時性的餐飲執照。英國向世界承諾:「放心來倫敦吧,這里有的是美食。」
不得不承認,倫敦的外國餐館確實發達,在這里你能輕松找到世界各地的菜餚。舉世聞名的中國菜自不必說,法國、義大利、印度、土耳其餐館遍布倫敦大街小巷。尤感驚訝的是:這里的中國菜居然還能細分出不同的菜系來。中國城裡的各種中國美食讓你恍惚間覺得這里根本不是異國他鄉,市中心大英博物館附近,居然有一家地道的川菜館和一家正宗的湘菜館。繁忙的工作之餘,隔三差五必須要抽時間去中餐館犒勞犒勞自己備受委屈的胃。美食,對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⑼ 英國作為世界著名強國,為何當地的飲食文化卻很平庸

簡單的來說是沒人去鑽研,這個時候就有可能會產生誤解了,因為英國的某些專業廚師還是在食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的,所以也有一些名菜以及一些美食,但是如果用飲食文化來形容的話,那麼形容的一定是兩地普通人日常生活所食用的菜系以及菜品,所以這里說的沒人去研究指的就是普遍英國的百姓並不會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吃這一件事情,其實簡單想想他們為了自由可以發起革命,但是幾乎見不到他們為了吃而引發戰爭。

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還有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我們這里看英國的美食文化的確是有一些平庸,是英國本土人可能並不覺得平庸甚至引以為傲,拿英國名菜仰望星空來說,如果不是開始了造梗和玩梗,說不定英國還真有可能部分地區把這一個菜品當成佳餚招待貴客。

閱讀全文

與英國食物為什麼那麼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尼不懂語言怎麼辦 瀏覽:358
吃義大利面抹什麼 瀏覽:490
1個人民幣換多少印尼幣 瀏覽:577
韓國和伊朗哪個更強 瀏覽:312
越南沙金帶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瀏覽:297
中國在伊朗在建的港口是什麼 瀏覽:584
英國細羊毛線可以用什麼替代 瀏覽:59
印尼虎搭配什麼魚好看 瀏覽:819
一中國人民幣等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240
義大利哪個味道面醬好 瀏覽:967
越南語導游需要怎麼考 瀏覽:295
英國人怎麼購買suv 瀏覽:49
印度公民修正案什麼意思 瀏覽:446
印度欠下巨債怎麼辦 瀏覽:776
中國中旗在哪裡 瀏覽:569
義大利生產日期怎麼說中文 瀏覽:347
義大利植鞣皮質量怎麼樣 瀏覽:799
英國入境承認什麼疫苗 瀏覽:562
除了中國哪個國家產茶 瀏覽:204
印度太空戰實力如何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