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包姓的名人
包咸:字子良,後漢會稽曲阿人。少為諸生,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學習《魯詩》、《論語》。光武即位,舉為孝廉,封郎中,遷大鴻臚。明帝即位,以咸有師傅恩,特加賜俸祿,咸皆散於諸生之貧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終年71歲。
包融,潤州人(一雲湖州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包何,字幼嗣,潤州延陵人。包融之子。與弟包佶齊名,世稱二包。登天寶進士第。大歷中,為起居舍人。詩一卷。
包佶,字幼正。天寶六年及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詩一卷。
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畏權勢。他在朝之時,貴戚官宦都不敢為非作歹,連童稚婦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剛正不阿,為民申冤,懲治權貴,樹立了清正廉潔官員的榜樣。他的官升至禮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終年63歲,謚孝肅,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
包世臣:字慎伯,號倦翁,清朝涇縣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縣知縣,對農政、漕運、鹽政、貨幣、兵法、鴉片等問題都有論述,主張積極抗英。他還善於書法,肆力北魏,兼習二王,對咸豐、同治年間的書法很有影響。咸豐五年(1855年)逝世,終年80歲。著有《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著名報人,小說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秀才。幼進私塾,為富家開館。懂日語。曾任山東青州府學堂監督。
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包生,號棲梧老人。湖北黃岡人。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活動家。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脫黨。1949年從澳門來到北京。歷任內務部研究員、參事、國務院參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憶錄》。
包玉剛(1918—1991),浙江寧波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鎮海區)人。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當代著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專家、高級工程師、上海港務局副局長,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廣泛應用於港口、鐵路、化工、軍工、河道等行業,多次在日內瓦、布魯塞爾等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防漏散貨抓鬥」等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被譽為「抓鬥大王」,並被英、美兩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及21世紀金質成就獎。
B. 有雅號的世界名城介紹 長一點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