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英國人會歧視愛爾蘭人為什麼英國在自己的鼎盛時期,殖民地「日不落」時,沒有將愛爾蘭
愛爾蘭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7000多年來,她經過多次入侵和侵略,結果形成了她豐富而復雜的世系和傳統。第一批定居者主要是來自英國的獵人,他們帶來了中石器時代的文化。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追隨他們而來的農民,在這里飼養動物和耕種土地。在這些新石器時代的定居者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了探礦者和金屬製造工。 到公元前6世紀時,一波又一波來自歐洲的凱爾特入侵者開始達到愛爾蘭。凱爾特人雖然在政治上從未統一愛爾蘭,但他們統一了愛爾蘭的文化和語言。 公元5世紀,基督都開始進入愛爾蘭。傳統上,人們把這歸於聖·帕特里克的功勞,盡管有證據表明,早在他到來之前愛爾蘭島上就有了基督徒。與大多數西歐國家不同,愛爾蘭從未經歷過中世紀早期的野蠻入侵,所以,在6世紀和7世紀,以寺院為中心的愛爾蘭藝術、學術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在公元800年前那段時期,愛爾蘭僧人給歐洲的很多地方帶去了基督教。 在9世紀到10世紀期間,愛爾蘭經常受到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襲擊。但他們同時也是商人,為豐富都柏林、科克和沃特福德的生活做出了貢獻。1014年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克隆塔夫(Clontarf)被愛爾蘭王布萊恩·博茹(Brian Boru)打敗,此後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影響逐漸消退。 在12世紀,以前定居於蘇格蘭和威爾士的諾曼底人抵達愛爾蘭。此時的愛爾蘭已經走上建立一個由一個君王集中統治的國家的道路,這些人的到來破壞了這個進程。諾曼底人很快就掌握了愛爾蘭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這些地區後來置於了蘇格蘭國王的政治影響之下。 在隨後的400年裡,諾曼底人和他們的後裔在愛爾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該國的很多地區仍然掌握在愛爾蘭人的手中,到16世紀初,英格蘭出現了廣為流傳的恐懼感,那就是英格蘭的影響有瓦解的危險,一方面是因為蓋爾族人的入侵,另一方面是諾曼底定居者的逐漸蓋爾化。 蓋爾族愛爾蘭的逐漸衰落 這段時間英格蘭的宗教變革對愛爾蘭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被稱為老英格蘭人的愛爾蘭,即諾曼底定居者的後裔,對已經導致了愛爾蘭(英國)國教成立的新教改革基本上持敵對態度。此外,愛爾蘭作為一個既靠近不列顛又靠近大陸歐洲的島嶼,處於中央戰略要地的地位,因此很可能成為英格蘭不滿者或外國敵人的據點。這使解決愛爾蘭問題具有幾個世紀以來不曾有過的緊迫性。 作為對宗教分歧和對英格蘭國王從不列顛引入新定居者的反應,蓋爾族人在愛爾蘭發動了一系列叛亂。他們的反抗最終被壓制,到了1603年,最後一個蓋爾族堡壘,烏爾斯泰(Ulster)也被歸入英格蘭國王的統治之下。後來把很多英格蘭和蘇格蘭定居者帶到了烏爾斯泰的烏爾斯泰種植園,對該省的宗教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愛爾蘭在17世紀的政治史,與英格蘭和蘇格蘭發生的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包括內戰、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起義、查爾斯二世復辟、讓威廉姆和瑪麗登上英格蘭王位的光輝革命(1688年)。以信奉舊教的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為一方,以信奉新教的新蘇格蘭人(包括其他新定居者)為另一方,雙方開始爭奪至高權,整個這個時期,經過無數次此起彼伏的爭斗,最後在博伊奈(1690年)和奧格里姆(Aughrim)(1691年)戰役中塵埃落定。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被打敗,隨後,他們的領導人和追隨者(『野鵝』)大多離開愛爾蘭去國外繼續他們的軍事、宗教或商業生涯。成了國教的新教徒壟斷了政治權和土地所有權,並制定了歧視舊教(天主教)的刑法。 十八世紀 愛爾蘭的經濟在18世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亞麻生意興隆,特別是在烏爾斯泰,愛爾蘭羊毛、牛肉、黃油和豬肉也是重要的出口。新教勢力逐漸把自己看作是愛爾蘭民族的代表,並發展成了充滿活力和獨具特色的議會傳統。持續的愛爾蘭移民潮也始於18世紀,成千上萬的長老會教友和數量較少的基督徒前往新大陸。 自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與她在北美的殖民地之間的分歧日益擴大,促成了激進愛國主義傳統的形成,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這種愛國主義傳統最終產生了聯合愛爾蘭人社會(Society of United Irishmen)。1789年,聯合愛爾蘭人社會在愛爾蘭舉行了一次起義,雖然這次反叛留下了一些宗派色彩的暴力印記,但起義的目標是要成立一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讓所有宗教享受平等地位。這次起義被鎮壓後,1800年的《合並法》在英國和愛爾蘭之間成立了完全的議會聯盟。 然而,到這時英國和愛爾蘭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經濟和人口方面。英國在向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愛爾蘭(除烏爾斯泰外)實際上離工業化越來越遠,迅速增加的人口中絕大部分越來越依賴土豆為生。19世紀40年代末,由於土豆連年大規模歉收,發生了一次悲慘的大飢荒:100萬人餓死,另有100萬人逃出愛爾蘭。10年(1846-1856)之內,愛爾蘭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一(即800到600萬),隨著移民海外成為愛爾蘭社會的顯著特徵,愛爾蘭人口後來又進一步減少。 在政治方面,追求舊教解放(從18世紀末期開始,刑法逐漸放鬆,1829年,由丹尼爾·釉康乃爾(Daniel O'Connell)領導的舊教贏得了參加議會的權利)在19世紀初期居支配地位。此後,進行了一連串改革或解散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盟的活動。「大飢荒」不僅是慘烈的人間悲劇和社會經濟分水嶺,而且有著意義深遠的政治影響。在廣大民眾的心目中,應對不列顛政府提起訴訟,大多數愛爾蘭選民尋求某種形式自治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在「大飢荒」後的幾十年裡,愛爾蘭地主也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至20世紀初,經歷持續不斷的農民動亂,終於通過了誘使大地主把土地出售給佃戶的立法。為佃戶提供貸款,肥使他們有能力購買自己的租借地。 但是,自治或者說「地方自治」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丹尼爾·奧康乃爾和艾薩克·巴特(Issac Butt)在19世紀40年代和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努力沒有什麼結果。但是,19世紀80年代,在查爾斯·斯圖爾特·帕乃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的領導下,愛爾蘭議會黨把愛爾蘭問題入到了英國政治的中心。1886年,W.E.格累斯頓領導的自由黨終於支持愛爾蘭實行有限形式的自治。 「地方自治」的前景刺激了愛爾蘭的統一主義者。他們主要是新教徒,占烏爾斯泰省的多數。與英格蘭那些害怕愛爾蘭地方自治可能導致大英帝國分裂的同盟者一道,統一主義者開始阻止通過「地方自治」法案。盡管如此「地方自治法案」最終還是在1914年獲得了通過。 尋求獨立 在一種日益軍事化的氛圍中,秘密組建的准軍事部隊(北愛爾蘭志願軍和愛爾蘭志願者)開始了行軍和操練,二者之間的敵對只在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由此導致的「地方自治」推遲期間稱有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一切:1916年在宣布都柏林成立一個共和國,並發動了一次武裝起義。民眾最初對這次起義的支持率極低,起義最終遭到鎮壓。但它的支持者,充分利用了公眾對處決起義領導人的厭惡情緒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引入的愛爾蘭兵役制的反對態度,在1918年的大選中獲得了勝利。那次大選,他們以壓倒多數擊敗了爭取「地方自治」的議會黨。 這次選舉的獲勝者,新芬黨(意為『我們自己』),成立了第一個Dali(議會),隨後爆發了民族獨立戰爭。至1921年簽訂《英愛條約》時,東北烏爾斯泰的6個郡,還有當時約三分之二的統一主義者多數派,已經組建北愛爾蘭政府。簽訂《英愛條約》的結果是,其餘26個郡組成在英帝國內部享有自治領域地位的愛爾蘭自由國。自由國成立不久,就在那些視《條約》提供了有效自治的人和那些堅持要成立一個完全共和國的人之間爆發了一次短暫的內戰。這次內戰盡管短暫,卻註定要在後來的幾十年影響人們的態度和確定政治立場。 愛爾蘭國 新自由國的第一屆政府首腦是後來的『Fine Gael』黨『Cumman na nGaedheal』的W.T. 科斯格拉夫(Cosgrave)。從20世紀30年代起,伊蒙·瓦勒拉(Eamon de Valera)成立的『Fianna Fail』黨一直支配著愛爾蘭政治。1955年,愛爾蘭獲准加入聯合國(UN),1973年,愛爾蘭加入了現在的歐洲聯盟(EU)。新經濟發展政策帶來了實質性的迅速發展。與歐洲其它國家一樣,聯合執政在愛爾蘭已成平常事,通常是兩個較大的政黨之中的一個與勞動黨或進步民主黨組成政府。 在愛爾蘭於1922年獲得獨立後的前20年裡,自由國進行了機構合並,並形成了政治穩定的傳統。1937年的憲法和1948年的《愛爾蘭共和國法案》,切斷了愛爾蘭與英國最後的正式聯系。二次大戰期間,愛爾蘭保持中立,它不屬於任何軍事同盟。
② 英國人為什麼煩美國
美國最初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最初從英國移民到美國的多為社會底層的貧窮人民和受政治迫害的清教徒,他們在英國人心中是不被看重的「下等人」,在一定程度上這奠定了英國人對美國人的反感心理。其次,16世紀時,英國政府時常會把犯人流放到還是「荒野」美國;所以你也看出來了英國人對美國人和美國這片土地有多麼的不看好。並且,在風俗文化上,美國人發展的也是全新的與英國不同的熔爐式文化,美國人「鄉巴佬」式的行為習慣有時在英國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粗魯(比如在1750年之前美國人通常只是用鋼叉來輔助切肉,吃飯時是可以直接用手拿著吃的)而這種長久以來的排斥心理是不會因為美國的強大而立刻改變。
(以上均為己見)
③ 英國人為什麼很仇恨俄羅斯人
這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因素(共同點)造成的。一方面是因為:無論是當年的拿破崙法國還是後來的希特勒德國,它們都是以謀求歐洲(大陸)霸權為第一要務的。即:陸上第一,海外其次。而無論是它們當中的前者還是後者的當政時期,俄國(蘇聯)都是那時幅員最為遼闊的歐洲國家。如果能夠征服它,既能得到不可計數的現實利益,又將是法、德陸上霸權政策的「決定性勝利」。另一方面:再回頭看英國。英國自身是個島國,再加上它自從擊敗了西班牙,並且從那之後取代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後,一直奉行的和追求的都是「海上霸權」。而既然要在海上稱霸,就必須建立一支世界第一的海軍。換句話說,無論是法國的拿破崙時代,還是後來德國的希特勒執政時期,它們的海軍都是無法與英國抗衡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嚴重製約了它們想要征服英國的野心,提高了征服英國的難度。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分析,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德在沒有徵服英國的前提下,就匆忙去進攻俄國了。呵呵!~~
④ 英國人歧視美國人,為什麼
英國人覺得自己的國家有歷史有文化唄。 英國人太古板了。美國人那麼開化,當然看著美國人頭疼了。打個比方說,英國人有幾個開自動擋的車?美國人大多都是自動的。英國人就這么頑固 哇咔咔。從歷史來講,美國人的獨立戰爭是和英國人打的。從現在的角度來講,英國人有些安於現狀,所以戰爭是他們最討厭的事情,很多英國人認為美國的霸權思想是錯誤的,這一點上美國人的確有些做得不好,很多美國遊客都有自視高人一等的態度。經濟方面來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並沒有對歐洲有什麼實質性的授予,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拿走,在這個方面並不是英國一家在不滿,德法一樣持有相同態度。學術方面就更不用說,很多歐洲高端人才在項目即將成功的時候,被美國高價挖走。其實歐洲的實際情況並不像我們書本上所講的那樣,如果說歐洲人有歧視美國人的成分,基本上是在嘲笑美國沒有什麼文化底蘊,這一點也確實是事實,但美國的麥當勞在歐洲一樣賣得很好。所以國家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沖突,更何況這些和我們並沒有什麼關系。
ps:英國人60%都是開自動檔,而且自動檔比手排檔便宜很多。
⑤ 英國有沒有種族歧視阿嚴重嗎
綜合來看,英國人的種族歧視不太嚴重,但肯定多多少少也有,英國人大多數都非常有紳士風度,只要你勇於去交流,大多數英國人都會和你很好的交流,但英國人比較優雅,不會和你說一些閑話。這也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的不同的地方,美國人比較大舌頭,喜歡亂談,但英國人相反,不喜歡亂談,交友更多的英國人也只會表現在禮貌方面,而不是談話。所以和英國交流千萬少言多做。舉止優雅,這樣就不會被歧視了,我奶奶是伯明翰人。我在英國的時候就是。
⑥ 英國人瞧不起美國人嗎
英國紳士們看美國人的直接蠻撞的會非常不舒服,但是不會看不起美國人,因為毫無疑問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去忽視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所帶來的影響。
而且英美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是語言十分相近的了,英國人對美國人的認識也不會過於極端,以前在美洲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還有不少英國落魄貴族到了美洲再度展露輝煌呢!要說不同,就是英國人比美國人要保守,要講究禮節,美國人顯得比較隨意一點,讓英國紳士們感覺有點不舒服,不至於看不起。
所以說英國人對美國人的認識可以說是比較理智的,不至於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