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稱霸全球到四分五裂,強盛一時的英國為何會衰落到如此地步
在2013年英國政府決定「脫離歐洲」後,包括蘇格蘭在內的「脫英」運動也在不斷興起。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英國很可能會分崩離析,其第二梯隊強國的地位也處於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英國衰落的原因吧。
1965年底,英國國遭受了所謂的「英國病」,整個國民經濟呈現出下崗失業、國際經濟收支不平衡等狀態。不僅英國對經濟衰退感到擔憂,許多周邊國家也開始關注英國經濟的趨勢。1970年後,世界主要的經濟中心從英國轉向美國。而且德國、美國、法國和其他國家正在積極發展新的工業生產,但英國仍然堅持舊的經濟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㈡ 從日不落到日薄西山,英國為何會從全球性帝國衰落到四分五裂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是有多麼地強大與繁盛,其實也就是金絮其外,英國並沒有多少人卻擁有那麼大的地盤。日不落的稱號很好,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就日落西山了。這與英國的自身的政治,經濟,管理國家的方式以及自身領土等問題都有一系列的關系。
到那二戰結束後,英國雖然作為戰勝國,取得了勝利,但氣勢衰落,財政,軍隊等也是元氣大傷,已經無力來管這些殖民地了,這些殖民地也就漸漸的丟了,而失去了殖民地,本來戰後帶來的損傷就很大,如果有殖民地支撐還能恢復,結果失去了,更是損傷慘重,很難恢復了。還有一個是英國自己管理的模式太過於比較粗獷,完全屬於收割,殖民地的人民普遍存在著反抗心理。
而建設殖民地,花了不少的資金在那殖民地上面,這些殖民地也得到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文化,隨著社會進步,接受教育的人也逐漸增多了,也就是民族意識覺醒了,當地的一些激進分子開始反對,趁著英國戰敗,趁勢反擊,英國的日不落也就漸漸分裂了。
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為何丟失了那麼多的殖民地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丟失了很多殖民地,主要原因有三點——雅爾塔會議的結果,美蘇爭霸的結果,英國地位下降的原因!
英國的地位在下降。
應該這樣說,自從二戰結束以來,英國已經完全喪失了他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亞洲的殖民地,也包括非洲殖民地,還包括歐洲的殖民地。而美國的殖民地基本上全部都已經獨立出去,而且還形成了一個最大的超級強國美國。因此在二戰之後的雅爾塔會議中,英國已經沒有主導的地位,只能任由蘇聯和美國擺布!中國能夠充當的角色就是一個陪襯!因此英國是雅爾塔會議之後最大的輸家!理所當然的,英國的許多殖民地便落入了俄羅斯和美國之手,甚至英國的一小部分殖民地還被日本瓜分!
㈣ 大英帝國衰落的原因,竟然是領土面積太大呢
大約從1870年開始,英國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殖民擴張,進入了史學家們所說的"帝國主義"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大英帝國擴張的最後階段。在這段時期,英國領土面積達到了歷史的頂峰——3500萬平方公里,這樣大的面積,相當於現在的3.6個中國,92個日本。可以說是非常之廣闊的。但是,領土面積達到了頂峰,並不等於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地位就達到了頂峰,相反,這樣廣闊的領土還給大英帝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最終促使大英帝國走向衰落。
那麼,領土擴張為何會導致大英帝國走向衰落呢?
布爾戰爭
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越是處在繁榮之中,越要懂得危機意識,越要避免進入過度擴張這樣的大陷阱之中。否則,在不經意間,就會被這種不理智拉進無底深淵。
㈤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為何丟失了那麼多的殖民地
其實答案很簡單——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實力,已經不配享有那麼多殖民地了。
英國衰落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兩次世界大戰,但從根本上講,是其由於科技落後導致的國際落後,被德國、蘇聯、美國等國反超。
英國的歷史,可以說是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
在18、19世紀,英國攫取了廣闊的殖民地,分到了全球殖民蛋糕中最大的一塊。而英國殖民地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讓英國得以低價獲得原材料,高價傾銷工業品,用全球的殖民地供養英國人的生活。
但是這種殖民經濟的模式由於賺錢太容易,讓英國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動力。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時,大多數的發明都出自於美國、德國這些沒有什麼殖民地的國家,英國只能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走。
美國、德國靠著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成長為世界工廠,工業產值先後超過英國。
後來的事情我們知道了,一戰中,德國重創了英法老牌殖民帝國,也讓美國迅速崛起。但一戰之後,殖民體系尚未崩潰,英法實力仍存,只不過是失去了霸權地位而已。
真正要命的,是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老牌帝國法國直接讓希特勒四十六天給滅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在苦苦支撐。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這一口氣也差點沒倒過來。
二戰中,倫敦被德國炸的面目全非,英國為了反擊法西斯,組織了超過六百萬人的軍隊,花光了國家所有的黃金儲備,還欠下了美國巨額的外債。英國艱難到什麼程度呢?二戰後期,享受了上百年舒服日子的英國人開始實行糧食配給制,這種制度持續到五十年代才結束。
二戰後,英國雖然贏得了戰爭,但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利益。整個世界已經面目全非,德國毀滅了,日本毀滅了,法國幾乎毀滅,。而美國和蘇聯成長為龐然大物,連新中國的解放軍都敢在長江上炮擊英國軍艦。那個英國人打個噴嚏全世界都感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時候,面對著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獨立運動,英國又怎麼能鎮壓的住呢?
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事件。
1956年時,埃及雖然已經獨立,但是作為老牌宗主國的英國,依然不願意放棄在埃及的利益。恰逢此年埃及領袖納賽爾在蘇聯的支持下要收回蘇伊士運河,英國首相艾登斡旋未果,納賽爾派遣埃及軍隊武裝控制了屬於英法的蘇伊士運河,並在蘇聯的支持下驅逐了英法水手,獨立控制了運河交通。
這就是明搶了,英法就是再慫,也不能容忍這種事情。於是英法聯合了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發動了對埃及的武裝進攻。
這場戰爭中,英法和以色列的軍隊節節勝利,埃及不斷敗退。可是一路凱歌的英法軍隊,居然在僅僅八天之後,就匆匆結束了這場戰爭,全部撤回了!
為什麼?因為美國和蘇聯強勢施壓,英法的仗,打不下去了。
蘇伊士運河事件的結局,更加讓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到了希望——老牌殖民帝國已經完蛋,現在是美國蘇聯說了算,而美國蘇聯支持獨立運動。
所以英國無論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挽救自己的殖民體系了。
在世界民族獨立的大潮之下,各國紛紛獨立。
英國為了保留最後的體面,搞出了一個叫「英聯邦」的東西——各國擁有獨立主權,但是在英聯邦中還是盡量於英國在外交和經濟事務中步調一致。
可是英國的國際影響力根本不足以維持一個幾十個國家的英聯邦,現在的英聯邦,最大的意義就是它會組織一個英聯邦運動會,是規模僅次於奧運會的世界性綜合賽事。
不過把殖民體系的崩潰完全歸結於英國的衰弱,也是不全面的。
二戰後的英法意識到,殖民地在二戰後已經不是財富,而是負擔了。
拿印度來說,印度已經不再是那個靠一個「東印度公司」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茶葉香料的印度。隨著科技的進步,印度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而資源攫取卻越來越難,還要應付印度內部復雜的教派、地方派之間的矛盾。這些都讓英國疲於維持,需要花大量的金錢來維持在印度的統治。
而經貿的發展,讓英國意識到了繼續剝削的可能,英國可以不需要統治就獲得原材料,也可以不需要殖民就向原殖民地搞傾銷。
換句話說,沒有殖民體系,工業國一樣通過貿易剪農業國的羊毛!
所以英國的殖民地帝國崩潰了,英國人也沒有太過傷心。反倒是香港回歸的時候,英國人痛感失去了東方明珠,不過英國人也還是清醒的意識到——中國人可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如果捂著香港不還,後果可比當年蘇伊士危機嚴重的多啊!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感覺回答的可以,望點贊採納,謝謝。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為什麼丟失了那麼多的殖民地呢
因為第2次世界大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此期間,所有的殖民地將被取消。
㈦ 二戰後,英國作為戰勝國,為何還會丟掉那麼多的殖民地
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號稱日不落,就是因為殖民地眾多,到處都有米字旗,24小時中都有米字旗懸掛在太陽底下,因為佔得先機,19世紀成為領土最多的國家,但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殖民地開始擺脫宗主國的控制。
英國之所以喪失這么的土地,就是因為後來科技無法跟上,武力繼續維護自己的地位,新型大國的力量摧毀沖散了日不落,最後一句話,二戰後,殖民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法回到曾經,殖民地脫離英國是遲早的事情,在世界日益緊密的聯系下,英國的島國文化核心也沒辦法包容這么大的帝國。
總結
歪史"認為,英國本土缺乏大陸文化,作為島國的英國在海洋時代可以傲視群雄,但是陸地勢力再平衡之後,英國本身的能量是沒辦法維護他的,大航海時代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被後來重新平衡的陸地秩序沖散,這時候英國沒有調整思路,自然沒辦法維護自己的地位。
㈧ 英國為什麼會衰落,是制度原因嗎
英國本土的國土面積小,人口少是硬傷,寬松的移民政策和高福利制度更是讓英國人失去了創新和奮進的精神,英國的沒落不是二戰開始是在一戰就開始的。
一戰中美國由原來的債務國變成債權國,由此開始在經濟上超過英國。
而二戰更是在武力上被美國超過,政治地位也逐漸下降,這只能表面上的回答。
若揪其本質,是由於英國人保守性,在幾次工業革命中都沒有很好的利用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而是一味的享受殖民地的剝削,這種拿取式的發展不可能持續他本國的經濟發展,而法國在大革命後徹底的政治經濟改革德國鐵血宰相批斯麥的集權統治將四分五裂的德國統一,更採取了教育強國的政策,日本就是學習德國的很好例子。
可以看<大國崛起>也是看,<西方政治制度史><英國史>和<美國史>都有所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