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金融如何創造價值
一是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信息成本。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如果沒有交易成本,資源配置可以實現最優。金融中介的產生,原因是市場交易中存在信息成本,需要金融中介發揮作用。在互聯網金融之下,藉助互聯網的力量,金融中介依然在起作用,但它的作用更為有效和直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
二是更加便捷。
三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互聯網金融包含的多種運行模式,悄然向傳統銀行業務發起挑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吸引用戶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貳』 英國金融專業解析
優秀的教育,良好的經濟環境,再加上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英國的商學院,尤其是金融專業聲譽卓著。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國內金融體制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把英國作為接受先進金融教育的首選國家之一。
英國的金融專業設置較為實用,與美國單獨開設金融碩士不同的是,英國的金融專業通常是與財會、經濟或投資相結合的。由於金融專業需要很強的數理背景,所以很多的金融專業是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的。
英國的金融學專業主要是學習如何進行金融決策並深度理解金融市場、控制金融風險、進行證券評估和非盈利組織的金融管理等,課程內容包括: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學、國際保險、信託與租賃、商業銀行經管、金融統計分析、國際經濟法等。
英國留學金融工程就是為了培養這樣的人才而產生的,是一門綜合了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
『叄』 金融創造價值嗎
經濟學上的一個偏見是:價值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創造的。由此而簡單化地推演出服務業 不 創造價值、服務業的報酬屬於社會再分配過程的結論。證券市場本身不創造價值,似乎已 成為人們默認的前提。
事實上,這一錯覺起因於證券經營機構參與社會分配過程方式的倒置。在證券市場上,由於 證券業者的勞動,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功能對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附加,本應通過最終產品的 價值增值得到反映。但在現實生活中,證券機構的發行承銷費用是在發行結束時做了預先扣 除;而進入發行公司資金賬戶的,僅僅是做了這種預先扣除之後,企業所得到的凈現金流。 經紀業務的手續費收入,更表現為股民對證券公司的一種費用支付,而顯得與企業的生產過 程毫不相干。但是,這僅僅是經濟生活的表象,分配過程的倒置並不改變經濟關系的實質: 證券業者的勞動是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必要環節,因而這種勞動屬於價值創造中的"社會必 要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之一。
進一步說,在證券業的價值創造中,管理階層和金融專業人才起著主導的作用。證 券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生產知識產品的勞動包含著更大的價值創造力。這種價值創造力不 取 決於實際的活勞動投入的量,而取決於所創造的知識產品的應用所引起的社會總勞動節約的 量。根據這種看法,在證券市場對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增值方面,證券業管理階層和金融專業 人才起著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論:在證券市場總體運行中,有巨大的社會新價值產生,而證券市場這種價值創造功能, 是傳統經濟學沒有明確闡明的;證券業者的價值創造主體地位的確立,意味著對這一行業崇 高社會地位的確認;同時,管理階層和金融人才在價值創造中主導和首要地位的發現,意味 著應當承認他們與銀行業、保險業等其他金融領域的專業幹部一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寶 貴的幹部資源;應當建立證券業高級人才的社會管理制度,而不應任其在商海風濤中自發沉 浮;應當支持員工持股、管理層持股制度和其他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應當繼續保持計稅工資 制之類的做法,從而把證券業價值貢獻與激勵措施有機地聯結起來。
『肆』 英國長時間占據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主要歷史原因是什麼
1。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領先於其他歐美列強,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占據金融霸主地位的基礎。
2.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尤其是獨霸全球海洋的皇家海軍,在近兩百年間無人能敵。武力的優勢保障了英國的地位。
3.英國發達的國際貿易,從各國和殖民地獲取原料和所需資源,產品,然後傾銷廉價工業品,貿易優勢地位明顯,所以英鎊也就很堅挺。而且英國是實行金本位制度的,英鎊可以和黃金自由兌換,所以信用是很好的。
4.英國廣闊的殖民地,為其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號稱日不落帝國。
5。英國的金融創新領先世界,雖然荷蘭首先創造了股票,債券等,但是英國的應用最廣泛。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英格蘭銀行當時號稱是世界央行。
『伍』 英國留學 學金融專業有哪些優勢
英國金融業的發展優勢:
在英國,有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的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總部或辦事處、分支機構(如匯豐銀行,荷蘭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美國花旗、高盛、美林及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排名前10的律師事務(如高偉紳、年利達、富爾德等),以及超過200個外國律師事務所坐落在英國。強大的全球貿易傳統、公開透明的貿易政策及國際視野等是英國經濟的特色。因此英國鼓勵外資持股,給外國公司公平的競爭基礎。其一致的、政治中立的法律體系,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賦予英國獨特的商業地位及對英國投資的信心。亞洲和美洲之間的時區的中心位置,以及作為歐洲、非洲、中東的中心樞紐,讓英國的工作幾乎晝夜不停。開放的經營環境,推動市場的發展和機遇,以及人才和專業知識,支持創新。75%的財富500強企業,在倫敦設立經營網路。三分之一的500強企業將歐洲總部設立在英國。與亞洲、非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有著強大的歷史和經濟聯系,並與北美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金融專業細分及課程設置 :
英國的金融專業,研究生階段,細分比較明確,分別為會計與金融、純金融、銀行與金融、金融分析、金融投資、風險管理、金融工程等。數學特別好的學生,也可以考慮金融數學、金融經濟學等專業。金融專業設置較為實用,大多是與財會、經濟或投資相結合的。特別是由於金融專業需要很強的數理背景,所以很多的金融專業是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的。數學或統計學是英國金融專業中最重要的課程,並且將逐步演化成為一門對金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的專門技術。學習金融專業不可避免的需要學習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嚴格意義上來講只是一個工具,就像計算機英語一樣,在金融的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簡單點說,計量經濟學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就是把統計學方法應用到經濟領域,試圖從大量經濟數據中找到統計規律。英國的金融專業,有的屬於學校的經濟系,有的屬於商科或管理系。前者需要學習微觀經濟學,而後二者則不用學習這個課程。
金融專業的就業走向 :
金融專業學生畢業之後主要面向的公司為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工具系列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研究調查表明,在中國留學生中最受歡迎的英國課程中,金融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課程,約占總數的50%。英國金融專業課程是既豐富又靈活,學成之後,你會發現就業的前途一下子開闊了許多。最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金融企業逐步跨入中國市場,國際型的金融管理人才日漸搶手,所以到英國讀金融專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英國商科比較好的大學有很多,比如:帝國理工、倫敦政經、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杜倫大學、倫敦城市的大學、雷丁大學、拉夫堡大學、利茲大學等。英國的很多課程設置很多都是與金融分析師的考試大綱相結合,課程學習期間,可以獲得CFA考試的培訓及免考機會,例如:英國排名第7的埃克塞特大學,是唯一英國大學裡面可以同時獲得CFA
Level 1 、Level 2 兩個階段免考的院校,同時曼大、斯特靈等也是可以免考第一階段考試。
『陸』 金融如何創造價值
1、金融和其他行業一樣,通過提供物品和勞務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從而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2、金融即資金融通,金融市場的最大作用就在於資金融通,配置金融資源,實現資金市場的帕累托最優,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血液。一國大力發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基金市場等資本市場以及同業拆借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和銀行承兌票據市場等貨幣市場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3、除此以外金融市場的作用還有價格發現功能、避險功能和經濟信號功能。總之金融市場的功能即是其創造價值的具體表現。
『柒』 金融市場是怎樣創造價值
金融資產本質的認識:「金融活動的資金來自人類所能創造價值中被儲藏的那部分價值」。金融資產的作用是將勞動者潛在的生產能力釋放出來。
『捌』 英國金融體系優缺點
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簡稱紐大,是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英國著名公立大學。英國頂尖學府,世界前1%的精英大學。長久以來被認為是英國最好的二十所大學之一,紐大是英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的創始成員,N8大學聯盟成員,歐洲大學工會(EUA)以及英聯邦大學(ACU)成員,英國老牌名校之一。2014年8月,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獲得AACSB資格認證,正式成為擁有三重認證(AACSB、EQUIS和AMBA)的世界一流商學院。此外,也是英國擁有最多歐盟研究文件的大學之一。
2014年12月18日,紐卡斯爾大學在英國唯一由官方每7年發布一次的REF英國大學科研實力(原RAE)排名中,居全英第16位 。在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居201-300位 ;20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183位 ;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上位居第146位;在最新2018及2019QS世界大學排名中,紐卡斯爾大學獲得5+星級評分 ,全英僅有兩所大學獲此殊榮。
經濟和貿易專業一直都是商科專業中備受學生關注的熱門專業,當經濟和金融貿易相結合,自然是很多學生的不二之選,而且如果自己是喜歡這個專業的話,學起來相比較而言也會輕松一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玖』 如何平衡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監管
一、對互聯網金融功能和風險特徵的基本判斷 盡管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可以創造價值,但研究討論中有三點需要把握。 第一,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和本質。P2P、余額寶等創新的是業務技術、交易渠道和方式,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資金融通、發現價格、支付清算等,並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疇。就此而言,互聯網金融可能並不會像有些人預言的那樣徹底顛覆現有的金融體系。其發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的「金融功能論」: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為穩定。 第二,互聯網與金融之間並非沒有沖突。互聯網強調便捷、強調快,金融業強調規范;互聯網強調創新,金融業強調穩健。互聯網金融畢竟是在開展金融活動,其運營管理不能沒有風險管控這樣的金融基因。 第三,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具有不確定性,應當避免過度樂觀的預期。有不少意見就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個偽命題,只不過是傳統金融在互聯網技術上的延伸,與電報、電話、計算機在金融業的應用相比,並沒有革命性變化。 互聯網金融能否可持續發展,進而沿著什麼樣的路徑、以多快的方式影響或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還需要邊走邊看。1975年,美國《商業周刊》基於當時美國電子支付的蓬勃發展就曾經預言,電子支付方式「不久將改變貨幣的定義」,並將在數年後顛覆貨幣本身。但38年後的今天,我們並沒有觀察到貨幣定義和屬性的巨大變化。也許等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才能真正判斷互聯網金融究竟是個可持續的業務模式還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概念;互聯網金融究竟是個有自生能力的新興業態還是必須依附傳統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終相互融合,實現了基因重組。 從風險角度看,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眾多,帶有明顯的公眾性,很容易觸及法律紅線,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盡管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鏈上的部分業態和部分環節受到了監管(如第三方支付),但從整體上看,還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一方面是由於P2P等業務具有民商法的合法性基礎,公法未必適合或沒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業務同時混集了多種業務屬性,難以清晰界定其監管歸屬。如何一方面呵護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普惠精神,另一方面有效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秩序,是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選擇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際經驗 一是各國普遍重視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強化法律規范,強調行業自律。各國都強調,互聯網金融平台必須嚴格遵守已有的各類法律法規,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信息保密法、消費信貸法、第三方支付法規等。這是金融交易運行的最重要制度基礎。 二是各國針對本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不同情況,採取了強度不等的外部監管措施。澳大利亞、英國等大多數國家採取輕監管方式,對互聯網金融的硬性監管要求少,佔用的監管資源也相對有限。而美國證監會面對金融危機中公眾對監管不作為的指責,認定Prosper出售的憑證屬於證券,須接受其監管。 三是監管手段主要是注冊登記和強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權益保護為重心。 四是涉及誰的監管職責就由相應的監管機構負責,往往沒有統一的主監管機構。美國第一網路銀行(SFNB)、貝寶支付(Paypal)等就曾分別由銀行和證券監管機構負責監管。 五是少數國家開始嘗試評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探討未來監管方向。如2011年7月,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責任辦公室就P2P借貸的發展和不同監管體系的優缺點進行了評估,強調持續一致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靈活性、有效性等。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新事物」,金融監管總體上應當體現開放性、包容性、適應性,同時堅持鼓勵和規范並重、培育和防險並舉,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構建包括市場自律、司法干預和外部監管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安全網,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秉承這樣的理念,本文初步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12個原則,試圖為今後該領域的討論提供一個基礎和出發點。這些原則也大體構成了金融創新監管的一個概念性框架。 原則1: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體現適當的風險容忍度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樣一類新出現的金融業態,需要留有一定的試錯空間,過早的、過嚴的監管會抑制創新。美國經濟學家斯萊弗認為,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無序」和「專制」兩種社會成本之間權衡。如果P2P和眾籌的業務模式能堅持單筆金額小、人數少,就應該用私人秩序和司法來規范。P2P等無區域性、系統性影響地自然退出,是市場的一種自我淘汰機制,對整個互聯網金融的長期有序發展未必是壞事。另一方面,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可以在摸索中尋找道路,但不能犯致命性錯誤,整體風險須在可控范圍內。因此,監管的良好目標應是:既避免過度監管,又防範重大風險。 原則2:實行動態比例監管 金融監管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需要進一步釐清。從松到嚴,金融監管可以分為市場自律、注冊、監督、審慎監管四個層次。除此之外,法律本身也具有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督約束作用,可以視為一種廣義的監管。違反法律的,可由司法機關負責處理。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小貸機構的監管就是由警務處負責。 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定期評估不同互聯網金融平台和產品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程度和風險水平,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監管的范圍、方式和強度,實行分類監管。對於影響小、風險低的,可以採取市場自律、注冊等監管方式;對於影響大、風險高的,則必須納入監管范圍,直至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從而構建靈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富有針對性的與有效性的(而不是籠統與無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評估應定期進行,監管方式需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 原則3: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相結合 在原則性監管模式下,監管當局對監管對象以引導為主,關注最終監管目標能否實現,一般不對監管對象做過多過細要求,較少介入或干預具體業務。而在規則性監管模式下,監管當局主要依據成文法規定,對金融企業各項業務內容和程序做出詳細規定,強制每個機構嚴格執行,屬於過程式控制制式監管。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監管必須在明確監管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原則」先行。監管原則應充分體現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的特點,給業界提供必要的創新空間,同時指導和約束運營者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另一方面,要在梳理互聯網金融主要風險點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中風險高發的業態和交易制定監管規則,事先予以規范。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的結合,有助於在維護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活力與做好風險控制之間實現良好平衡,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原則4:防止監管套利,注重監管的一致性 監管套利是指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標準的差異或模糊地帶,選擇按照相對寬松的標准展業,以此降低監管成本、獲取超額收益。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貸等服務與傳統金融業相仿,如果二者執行不同的監管標准,將易於引起不公平競爭。事實上已經有持牌金融機構提出:為什麼同樣都提供支付服務或者從事貸款業務,受到的監管卻不一樣?為確保監管有效性,維護公平競爭,在設計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規則時,應確保兩個「一致性」:一是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的持牌金融機構,只要其從事的金融業務相同,原則上就應該受到同樣的監管;二是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線上、線下業務的監管應當具有一致性。 原則5:關注和防範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於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具有雙重性,這應當是金融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通過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助於降低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也可能會放大系統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准入門檻低,可能會使非金融機構短時間內大量介入金融業務,降低金融機構的特許權價值,增加金融機構冒險經營的動機。互聯網金融的信息科技風險突出,其獨有的快速處理功能,在快捷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加快了相關風險積聚的速度,極易形成系統性風險。此外某些業務模式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例如,互聯網直銷基金1周7天、一天24小時都可以交易,但貨幣市場基金有固定交易時間,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承擔隔夜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這類「小概率、大損失」的黑天鵝事件對於此類模式的成敗有重要影響。金融監管機構對此應當保持高度警惕,及時化解和干預。 原則6:全范圍的數據監測與分析 及時獲得足夠的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是理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全貌的基礎和關鍵,是避免監管漏洞,防止出現監管「黑洞」的重要手段。客觀上,大數據為實施全范圍的數據監測與分析,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監測、計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為此,監管機構需要基於行業良好實踐,提出數據監測、分析的指標定義、統計范圍、頻率等技術標准。如對P2P平台設計經營性指標和風險性指標的定期與實時報送和分析機制。在數據監測、分析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在定期評估的基礎上持續完善,以及時捕獲新風險。 原則7: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 在精心呵護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時,必須及時懲治各類金融違法犯罪行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良莠不齊,少數互聯網企業運營中基本沒有建立數據的採集和分析體系,而是披著互聯網的外衣不持牌地做傳統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戰了法律底線。如一部分P2P脫離了平台的居間功能,先以平台名義獲取資金再進行資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投資人與借款人並不直接接觸,這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P2P貸款的范疇。為此,必須不斷跟蹤研究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演變,劃清各種商業模式與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依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 在打擊金融犯罪的同時,也應當考慮與時俱進地修改部分法律條款,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例如,美國《創業企業融資法》就是通過修訂法條,將需要向SEC注冊並公開披露財務信息的公司股東人數從499人提高到2000人,鼓勵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 原則8:加強信息披露,強化市場約束 信息披露是指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其經營信息、財務信息、風險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戶、股東等。准確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一是有助於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和單家企業的運營管理透明度,從而讓市場參與者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及其內在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發揮好市場的外部監督作用。二是有助於增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三是有助於避免監管機構因信息缺失、無從了解行業經營和風險狀況,而出台過嚴的監管措施,抑制互聯網金融發展。加強信息披露的落腳點是以行業自律為依託,建立互聯網金融各細分行業的數據統計分析系統,並就信息披露的指標定義、內容、頻率、范圍等達成共識。當前,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透明度的抓手是實現財務數據和風險信息的公開透明。 原則9: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應保持良好、順暢、有建設性的溝通 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良好、順暢、有建設性的溝通,是增進相互理解、消除誤會、達成共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應主動與監管機構溝通,努力使雙方就業務模式、產品特性、風險識別等行業發展中難題達成理解。特別是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拿不準的環節,更要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力求避免法律風險。在此過程中,推進行業規則逐步健全。另一方面,建設性的溝通機制有助於推動監管當局按照激勵相容的原則設計監管規則,充分體認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運營和內部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促進監管要求與行業內部風險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規成本。 原則10:加強消費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 強化消費者保護是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許多國家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要引導消費者釐清互聯網金融業務與傳統金融業務的區別,促進公眾了解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性質,提升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切實維護放貸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資人等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前重點是加強客戶信息保密,維護消費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對侵害消費者各類權益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例如,針對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面臨的交易欺詐、資金被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應針對性地加強風險提示,及時採取強制性監管措施。 原則11:強化行業自律 相比於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的優勢在於:作用范圍和空間更大、效果更明顯、自覺性更強。今後一段時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程度、行業發展的有序或無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監管的態度和強度,從而也影響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為此,行業領頭的企業必須發揮主動性,盡快帶頭制定自律標准,建立行業內部自我約束機制,不應一味等待政府的強制性干預。近期陸續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應當在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盡快發揮影響力。特別是要在全行業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強化整個行業對各類風險的管控能力,包括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風險、IT風險、洗錢風險、流動性及兌付風險、法律風險,等等。 原則12:加強監管協調 互聯網金融橫跨多個行業和市場,交易方式廣泛、參與者眾多,有效控制風險的傳染和擴散,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協調。一是可以通過已有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跨部門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溝通和協調監管立場。二是以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為重點,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三是以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目標,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四、積極探索新金融監管範式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各條原則各有側重,不同原則之間並非完全一致,這些原則的同時實現並不容易。事實上,互聯網金融監管中的挑戰,亦是全球監管者在金融創新領域中面臨的永恆難題: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和維護金融穩定之間恰當地平衡? 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然表明,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穩定、「最少的監管就是最好的監管」等理念是行不通的。單純追求穩健而過度抑制創新,也遠非良好的監管選擇。一個現實問題是,金融監管的格局是基於已有的金融業務並遵從法律規定確立的。在這樣的框架下,當新的金融業態出現後,難以找到或客觀上並不存在明確的主監管機構,這常常使得只有當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相關監管問題才可能會被嚴肅地提上議事日程。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業態,為探索金融創新的有效監管模式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應當立足我國金融發展實際,把互聯網金融作為踐行良好金融創新監管理念的試驗田,積極探索未來新金融監管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