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發展史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400萬常住居民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將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投已塵埃落定,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英國的統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1)英國出口最大的資產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現今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2. 16世紀英國主要的出口商品是什麼
15世紀,英國從羊毛輸出國轉變為呢絨出口國,16世紀中年出口呢絨達十幾萬匹。毛紡業幾乎遍及每個村莊,形成了許多鄉村工業區。可以說,英國能迅速成長為國際經濟大國,正是因為具有以毛紡業為主要支柱的堅挺的國內經濟背景。毛紡業是民族工業,更應從它是振興民族的工業這個意義上理解。
3. 請簡單介紹一下19世紀的英國
19世紀英國社會與文化淺析
一、引言 英國,一個歷經千年滄海桑田、風起雲涌的古老國度,一個見證了人類蹣 跚學步、茁壯成長的滄桑智者,一個堅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翹首觀世界、看 未來的猛士。他走過邪風冷雨,帶著他那份沉甸甸的回憶,帶著他那份獨有的 氣質與底蘊,正一刻不停歇地朝著更輝煌的明天前行。驀然回首,那一長串深 深淺淺的歷史腳印中,每一步都述說著一段不一樣的卻都一樣驚心動魄的歷史 歲月,或傷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發人深省······ 輕撣灰塵,打開那幅已微微泛黃的厚重歷史畫卷,「大英帝國」「日不落帝 國」「維多利亞時代」在光芒閃爍,訴說著英國在 19 世紀的燦爛輝煌。19 世紀 的英國,經濟上、國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經歷了無數的變革,從一個小 小的島國一步步壯大,成為領土遍及世界各洲,影響世界的大帝國。在19 世紀, 它流了血,流了淚,也收獲了財富,取得了進步,脫胎換骨。在當時的世界上 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19 世紀的大英帝國都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神話。
二、經濟發展
(一)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1801 年以後,英國在與法國長達14 年之久的戰爭之後最終大獲全勝。英國 的皇家海軍控制了海權,對外貿易成倍增長,商業空前繁榮。戰爭的勝利擴大 了英國的殖民地范圍,成為了英國的原材料供給地和商品傾銷地,不但為英國 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廉價原材料還為工業製成品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為工業發展 創造了有利環境。 在工廠日夜不停的機器喧囂聲,英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力成幾倍甚 至幾十倍的速度飛速發展。工業產值在英國經濟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 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也使得英國在世界上的 經濟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倫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貿易中心。19 世紀50~ 70 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史稱 「維多利亞時代」。 在這期間,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英國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 出口貿易佔世界總額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 60.2%、 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這個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島國成了不容小覷、名副其實的 「世界工廠」。
(二)城市化與人口增長 在飛速發展的工業帶動和促進下,曼徹斯特、伯明翰、舍菲爾德、格拉斯 等一大批工業城市迅速崛起,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英國城市化進程極其快 速。到1851 年,英國城市人口已超過了農村人口,初步實現了城市化。城市化 文明隆重地登上了人類歷史文明的舞台。農村文明漸行漸遠,農村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與理念。鐵 路網在英國土地上星羅棋布,貫穿大江南北,讓人際交往、信息傳遞更加的方 便更加頻繁。在19 世紀的一百年中,英國總人口增加了3 倍,人均收入卻增長 4 了4 倍,這就說明了19 世紀的英國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讓 解決人民溫飽,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三)萬國博覽會 19 世紀中期,工業的飛速發展與繁榮讓英國在世界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 如日中天,英國人對自己的實力以及所擁有的財富極為自豪。為了向世界展示 強盛的英國,萬國博覽會(亦成為「水晶宮博覽會」)於 1851 年 5 月 1 日在倫 敦海德公園一座完全由玻璃和鋼管搭建而成的建築物內舉行了。 萬國博覽會以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為主題,展期為 1851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歷時 5 個多月,吸引了 6039195 名參觀者。展館長約 563 米,寬約 138 米,建造費時僅九個月,後被移動並且重建於倫敦南區的塞登哈姆,這個地 區後來也因此被更名為水晶宮。展出了包括軌道、牽引機、高速汽輪船、起重 機、廚具用品、鐵製品、以及來自美國的收割機等萬余件展品。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在「燦爛光輝的玻璃頂下舉行了他們的工業 和和平的凱旋式」。博覽會開幕的前兩天,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寫道:「我們 什麼都能做。」這句話淋漓盡致、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了英國人對自己的自豪與滿 足,以及他們對未來,對人類科學的滿腔希望、虔誠信服。
(四)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經濟的初期發展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有 利也有弊。19 世紀的英國,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相當迅速,人們尚未意識到或 者尚未想出合適策略來適應並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以下是當時最 主要的兩個問題:
1.階級剝削 在資本主義發展中,工人階級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深 受剝削壓迫的弱勢群體。 「血汗工廠」 頻頻出現,工人階級,特別是中下層 工人階級生活條件並未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得多少好處。社會財富分配不公, 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城市貧民的數量居高不下,他 們的生活用「凄慘」二字來形容毫不為過。
2.環境污染 工廠的「三廢」讓生態環境滿目瘡痍。倫敦的大地上插滿了「大煙管」,日 夜不停歇的朝著天空排著滾滾濃煙,這些煙遇水汽後便變成霧,倫敦也就在 19 世紀成了「聞名於世」的「霧都」。當時,一個英國工程師在形容英格蘭西部地 區冶鐵業的情形時說:整個地球好像從里往外翻,它的內臟全部都被挖出來扔 得到處都是,整個大地上到處都堆滿了煤渣。
(五)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 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重要特點,每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 狀態,經濟危機便會席捲而來。英國,作為一個最早進行產業革命,工業化程 度最高的國家,第一次經濟危機理所當然的在英國爆發。
1.爆發原因及背景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是周期性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18 世紀末19 世 紀初,英國國內也曾多次出現生產過剩的現象,但是由於當時資本主義機器生 產發展尚不充分,這種危機僅限於局部地區及部門。1825 年以前,英國經歷了 一個短暫的工業高漲階段。1825 年的工業產值比1820 年增長了大約 1/3,當時 生產水平的生鐵量增加了 58%,棉花消費量增長了 39%。但是,國內外市場卻 6 沒有隨著相應擴大。那時拿破崙戰爭結束不久,再加上歐洲農業歉收,歐洲市 場縮小,一片蕭條。從前局部的生產過剩、供過於求的現象轉變成周期性和普 遍性的生產過剩危機。正如《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一書中所說:「英國在歐洲 市場的商品銷售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額從 1814 年的2690 萬英鎊下降到1825 年的1460 萬英鎊。對美國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從1815 年的1580 萬英鎊減少到 1340 萬英鎊。同時,國內市場由於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而受到極大限制。1824~ 1825 年期間,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於 1792 年的 4/5 左右。生產和銷售之間 嚴重的脫節,使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2.經濟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失 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英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遭受了沉重打擊。3549 家 企業、80 家銀行破產,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從1824 年3 月的1390 萬英鎊驟 跌至1825 年12 月的 120 萬英鎊。棉花、羊毛、生絲、煤的消費量銳減,出口 額減少了 16%。失業率驟然上升,並導致人口外流。但是當時德、法、美等國 工業革命尚未完全展開,所以,1825 年的經濟危機還不具周期性。
二、政治上的三次議會改革
(一)1832 年議會改革
1.第一次議會改革的時代背景
19 世紀初,英國的責任內閣制的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在1832 年以前,國王 在首相和內閣成員選舉中任然享有一定主權(例如1827 年在任命首相坎寧·哥 德里奇以及1828 年任命首相威靈頓時,都是國王自己的選擇。)。在喬治四世在 位期間,英國內閣越來越獨立於王權,並向議會下議院靠攏,實際上,內閣才 7 是當時英國行政決策主管。尤其在首相羅金漢姆和首相福克斯當政時期,他們 從不將國王視為「一國之主」,也不把自己當做國王的「僕人」。首相,從國王 的「總管家」變成了英國的真正主人。首相與內閣之間的微妙而緊密的關系讓 他們同享利益、共擔風險,而擁有皇室血統的國王卻越來越被疏遠。 1830 年,在法國「七月革命」的影響推動下,民主運動鋪天蓋地一般席捲歐洲, 勢不可擋。從1830 年末到1831 年初幾個月里,上下議院收到全國各地總共645 份請願書。但威靈頓公爵為首的托利黨認為現行制度已經非常完善,甚至還公 開宣稱堅決反對改革,寸步不讓。當時,英國國內民眾間施行改革的呼聲震天, 這就註定了托利黨在同年的選舉中必然慘敗。
2.法案頒布過程、內容
國王威廉四世(1830——1837)任命輝格黨領袖格雷組閣。格雷內閣於1831 年 1 月成立了以羅素勛爵為首的四人小組,負責起草改革議案,同年 6 月 7 日 獲國王批准成為法律並生效。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對議席分配做出調 整。取消了人口未達到2000 人的56 個「衰敗選區」的議席,人口在2000 至4000 的31 個選區分別減少一個議席,空出143 個議席給大型工業城市和較大的郡縣, 下議院總人數則不變。二、重新規定了選民財產資格。在降低選民財產資格後, 除了大銀行家、大商人、大工廠主有選舉權外,大批手工作坊主、小商人和部 分佃農也獲得了選舉權。三、規定了選民登記程序,縮短了時間。選舉時間從 15 縮短到2 天。
3.意義
1832 年的議會改革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小,經過如此大規模的運動多番周 折而換來的改革,卻收效甚微。馬克思也曾批評說:「恐怕還從來沒有一個像這 樣強大的、看來似乎成功的人民運動得到這樣微不足道的表面結果。」雖然工人 8 是改革運動的主力軍,但是改革並未改變工人們艱苦的生活,並未帶給他們真 正的民主權力。中盡管如此,1832 年的議會改革任然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這次改革削弱了國王、貴族、上議院的勢力,促進了政黨組織的完善和兩黨制 度的形成,是英國議會君主制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激發了人們深入選舉改 革的信心和決心,一種內閣與國王、政黨、社會輿論、上下議院之間的新型權 力關系逐漸形成。
(二)1867 年議會改革
1.第二次議會改革的時代背景
進入19 世紀60 年代後,工人階級政治積極性再次高漲,議會改革燃起了新 的希望。1861 年,英國各地工會組織紛紛要求改革制度。1864 年,積極支持英 國工人爭取選舉權的「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1865 年,「全國改革聯盟」成立, 力爭改革選舉制度。馬克思亦積極支持工人爭取選舉權的斗爭,他認為結束資 產階級壟斷性統治的時機尚未成熟,最大限度的擴大資產階級民主才是切實目 標。在第一國際、「全國改革聯盟」等組織以及馬克思等人的支持下,大規模的 改革運動在英國曼切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各大城市轟轟烈烈的展開。聲 勢浩大的改革隊伍行進在各大街頭和公園,議會的改革已成了大勢所趨,勢在 必行。
2.法案頒布過程、內容 當時的首相是反對改革的保守黨的德比,但是擁有較高政治聲望及地位的 財政大臣本傑明·迪斯累利審時度勢,深知識時務者為俊傑,應順應天勢民意。 於是本傑明扮演改革派以籠絡人心,於1867 年3 月18 日向下議院提出改革議 案,在做部分修改後,8 月通過上議院批准以及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 9 簽署後生效。1867 年的改革法案對議會席位做了再一次調整,取消了46 個「衰 敗選區」,空出52 個選區給大工業城市和郡。伯明翰、曼切斯特、倫敦以及其 它中型城市席位有所增加。改革議案基本去除了「衰敗選區」,小資產階級和上 層工人階級獲得了選舉權。
3.意義 雖然廣大的城市下層工人以及全部的農業人口並未獲得選舉權,議會選舉 制度的民主化任務認為結束,但是大多數工人境況得到好轉。1867 年的議會改 革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史上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三)第三次議會改革
1.二次議會改革的時代背景
1880~1885 年英國爆發嚴重經融危機,失業率暴漲至歷史最高點,社會矛盾 日益激化。愛爾蘭掀起了民主自治運動的高潮,蘇丹更是爆發了馬赫迪抗英大 起義,英國在非洲東北部的殖民擴張也遇到了困難。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 執政的格拉斯頓自由黨政府陷入困境。
2.法案頒布過程、內容
約瑟夫·張伯倫為自由黨激進派代表,他趁機聯合在野的保守黨給政府施 壓,促使格拉斯頓政府提出兩個新的議會改革法案——《人民代表制》法案以 及《重新分配議席》法案。《人民代表制》於1884 年12 月通過議會。該法案對 選民范圍進一步作出了調整擴大,選民增加了1 倍,擴大到450 萬人。「房主選 舉權」擴大到了各郡縣,部分工農業者也也有了選舉權力,但是未成家立業、 依靠父母生活的男子以及全部的婦女、家庭傭人都沒能獲得選舉權。《重新分配 議席》於1885 年1 月通過議會。它取消了72 個人口未達到1.5 萬城市單獨選派 10 議員的權利,並將之並入其它郡縣。按照每5.4 萬人分配1 個議員席位的標准將 全國劃分為617 個選區。全國22 個城市以及劍橋、牛津大學仍然保留2 個議席, 其它各選區均實行單一選區制,即一個選區只能有一個議員代表。
3.意義
這次議會的改革讓議席分配更加合理公平,對人口密集的工業城市的工人 有一定好處,一定程度上讓工人階級以及部分農業人員參與到了國家政治中, 對改善工人的處境和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三、19 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
(一)興起和發展
19 世紀30 至40 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也進行著巨大變革的,一種新 型文學——現實主義文學,開始出現在英國文壇。它注重對生活的觀察、體驗, 力求貼近真實生活,最大限度的反應人們的生活狀態和面貌。在浪漫主義文學 漸漸消退的時候逐漸佔領英國文壇,19 世紀40 至50 年代達到鼎盛。
(二)特點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與憲章運動關系密切,可謂是密不可分。並且具有小資 產階級文學特點,由於大部分作家均出生於小資家庭,故其作品也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小資階級的生活。在這些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之中,大部分都塑造了一個 奮斗不息的積極的小資形象。雖然此類文學作品幽默諷刺,反對暴力性革命、 主張社會改革、擁護道德批判和道德感化。此外,不少優秀女性作家在文壇也 占據一席之地,例如蓋斯凱爾夫人、喬治 · 艾略特、勃朗特姐妹等優秀的女 11 性現實主義文學作家。
(三)代表作家。
1、奧斯汀 奧斯汀(1775——1817)生於英國一個牧師家庭的奧斯汀天生就對文學有 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她生活一個鄉村小鎮上,終生未婚。在她短暫卻充實的一 生里一直鍥而不舍的追求著自己的文學之夢,完成《理智與感傷》、《勸導》、《曼 斯菲爾德庄園》、《艾瑪》、《諾桑覺寺》、《傲慢與偏見》等六部小說。她的小說 主要描寫了鄉紳家庭里女性的婚姻與生活,以一種輕快活潑又風趣詼諧的方式 體現了女性世界的酸甜苦辣,著重描寫少女從懵懂與盲目走向認識現實、認識 自我的過程。奧斯汀也因此被譽為描寫女性意識的卓越作家。
2、薩克雷 薩克雷(1811——1863)薩克雷父親是東印度公司一名官員,自四歲喪父 後,年幼的薩克雷繼承了父親巨額遺產,常常出入於上流社會,過著公子哥生 活。1833 年將家產揮霍殆盡,先後任《弗雷澤雜志》和《笨拙》雜志專欄作者。 在他的一生中寫過大量小說,例如《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紐克姆 一家》、《弗吉尼亞人》,中篇小說《巴利·林頓的遭遇》 ,短篇小說集《 勢利 眼集》等。最具代表意義的要算是以辛辣諷刺見長的長篇小說《名利場》,它真 實的再現了1810~1820 年攝政王期間英國上流社會之間勾心鬥角與腐敗丑惡。 這部小說篇幅宏大,情節跌宕起伏,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瑰寶,薩克雷也因 此在文壇上與狄更斯齊名。
3、蓋斯凱爾夫人 蓋斯凱爾夫人(1810——1865)蓋斯凱爾夫人自幼受到父親文學修養和宗 12 教信仰的影響,並且進入當地一所女子學校學習。蓋斯凱爾夫人夫人一生發表 過六部長篇小說(包括《瑪麗·巴頓》、《北與南》、《露絲》、《克蘭福德》、《西 爾維婭戀人》、《夏洛特·勃朗特轉》)。處女作是發表於1848 年的《瑪麗·巴頓》, 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悲慘的生活與命運,在19 世紀英國文學 上佔有重要地位。
4、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1816-1855) 代表作是世界著名女性著作之經典——《簡·愛》。這 部作品雖不能說是巨作,但也稱得上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從女性要求 獨立平等的角度,展現了英國19 世紀上班也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的為慈善事 業的殘暴本性,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本質;同時也表達了 婦女要求平等地位同樣待遇的思想,為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礎。 艾米麗(1818-1848)《呼嘯山莊》是艾米麗唯一一部小說,但是僅此一部 已經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呼嘯山莊》被成為是「最奇特的小 說」,艾米麗以其「心靈中非凡的熱情」和她繼拜倫之後無人可比的「強烈的情 感、憂傷、大膽」震撼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心靈。 安妮 (1820-1849) 安妮的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雖然比起《簡·愛》 和《呼嘯山莊》在文學上的地位稍遜一籌,但是也是一部反映當時現實生活的 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5、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瑪麗·安·埃文斯,生於沃里克郡一個農村 家庭。對宗教有著虔誠的信仰的喬治·艾略特曾進入過兩所女子學校學習。她 心地善良,終生熱衷於慈善事業。於1859-1876 年間創作了《亞當·彼得》、《弗 洛斯河上的磨坊》、《織工馬南傳》和《米德爾馬契》《丹尼爾·德薩達》等7 部 13 長篇小說。她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了19 世紀初期單純質朴的鄉村生活,而後期 作品則牽涉到重大歷史事件及政治社會內容。描寫細致入微,人物刻畫也非常 的生動傳神。
四、19 世紀英國的對外殖民擴張
(一)英國1800~1880 期間的殖民擴張
工業發展,財富積累,英國統治世界的野心如無法控制的烈火,很快在世 界各地熊熊地燃燒起來。1801 年,愛爾蘭被合並,英國正式更名為大不列顛及 愛爾蘭聯合王國。地大物博而又相對落後的亞洲大陸成為了英國一個主要戰略 對象,淪陷的印度成為英國巨大的原材料提供地和廣大的市場。19 世紀中期, 英國利用鴉片發動了兩次侵華戰爭,並參與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1758~1759 年 間,印度爆發愛國的民族大起義,但是由於當時的英國擁有著較之先進的軍隊, 大舉鎮壓起義隊伍,此次起義以失敗告終。1876 年,保守黨 B.迪斯累里內閣為 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稱為大英帝國(或 英帝國)。英國繼續擴大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紐西蘭、澳大利 亞等地的侵略,此外,英國還在南美洲大舉投資,南美洲也被列入「狩獵」范 圍。1867 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 個自治區域。
(二)1880~1900 年間英國的殖民擴張
19 世紀末期,英國的殖民擴張主戰場轉向非洲。在從法國手中奪得蘇伊士 運河的控制權後,英國於 1882 年佔領了埃及,緊接著在 1899 年佔領了蘇丹。 英國埋頭苦戰在非洲戰場,與其他殖民國家激烈爭奪者東非、中非及西非的土 14 地。1884 年~1885 年召開的柏林會議實際上是帝國列強們的分贓大會,英國「滿 載而歸」。 帝國主義分子 C.J.羅得斯提出修建一條從開普敦到開羅縱貫非洲大 陸的大鐵路,也就是所謂的「二 C 計劃」(開普敦和開羅的英文寫法第一個字 母都是「C」),以便加緊侵略南非。1899 年英布戰爭爆發,英國吞並奧蘭治和德 蘭士瓦。19 世紀末,在亞洲戰場上,緬甸、阿富汗淪為英國殖民地。1900 年, 英國參與鎮壓了中國義和團運動,並染指中國西藏。
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在眾多貪婪的殖民擴張國家中是最大的,遍及世界各洲,掠 奪來的財富不計其數。其土地之廣,無國能及,成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殖民擴張既是讓人痛恨又讓人所震驚,對英國人來說,19 世紀的大英帝國是英 國人歷史上最值得驕傲的神話。
五、結論 綜上所訴,19 世紀的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學等方面上都進行了巨大的變化。 政治上三次議會改革讓英國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讓更多人民參與到國家政 治中,這在資本主義社會國家中起著典範作用;經濟上來說,在19 世紀上半葉 英國已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讓英國面貌煥然一新,隨之而來的便是城市化同 樣也產生了種種問題,例如階級剝削、工業污染、經濟危機等等;文學上,19 世紀 30~40 年代,社會發展中產生了種種黑暗,曾經風靡一時的浪漫主義文學 漸漸褪色,以揭露社會陰暗面的諷刺性現實主義文學應運而生,40~50 年代達到 高潮。 19 世紀的英國,危機與變革並存——在危機中進行變革,而在變革中又產 15 生新的危機,繼而又是新的變革。英國在危機與變革中取得進步,並逐步登上 世界巔峰,了解19 世紀的英國對生活在充滿危機與改革的世界我們來說有著重 大意義。 總而言之,19 世紀的英國從政治經濟等方面不但有了量變,甚至有了質的 飛躍,讓英國從平庸到脫穎而出,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先驅,當時世界的霸主。
4. 李嘉誠擬出售英國資產,價值 1260 億元的全英最大配電公司,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信息
剛剛看到李嘉誠准備出售英最大配電公司,預計賣價可能將達到200億美元,大概摺合人民幣1260億,這下李嘉誠可能又能大賺一把了。
此前李嘉誠陸續賣出國內不少房產資產,套現了上千億資產,然後在英持續投入四五千億巨資抄底收購了大量英本土煤電油運港口等企業,當時還遭遇了不少議論。但是從現在來看,也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生意眼光驚人。
但是到了這一段時間,全球能源形勢變化非常快,歐ˇ洲煤電油氣等價格開始飆漲,天然氣一立方已經漲到了2.2歐元以上,大概摺合人民幣15.4元,而電,油等價格也在大漲,這些資產價格估值大幅度上漲,大概也比李嘉誠買的時候大幅度增值了,這樣一來,提前布局的李嘉誠顯然又賺大了。
但是嗅覺靈敏,未雨綢繆可能也是李嘉誠最擅長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李嘉誠可能又在謀劃全球資產大轉移了,這次高價賣出英電力企業可能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李嘉誠有可能賣出更多估值已經很高的在英資產,那麼李嘉誠可能又要大賺一把了。
5. 關於英國的信息
分類: 教育/科學 >> 升學入學 >> 考研
問題描述:
可以使他當地的民俗、語言分布、地理位置等,越多越好!!!謝謝!!
解析:
英國
【自然地理】 英國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英格蘭全境面積為13萬平方公里,佔大不列顛島的大部分。這一地區自西向東分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為中心的米德蘭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倫敦盆地;威爾德丘陵。
威爾士面積有2萬余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地勢崎嶇。威爾士境內有1/4的土地被列為國家公園及天然保護區。
蘇格蘭和其周圍的許多小島,面積共為7.8萬平方公里。全境均屬山嶽地帶 只有中部較為低平。
北愛爾蘭面積1.4萬平方公里,隔愛爾蘭海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北愛爾蘭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最熱天(7月)平均氣溫為13~17℃,最冷天(1 月)平均氣溫為4~7℃。英格蘭地勢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區雨量較大,最高可達4000毫米。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料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 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大石陣
【社會·人口與民族】 英國現有人口主要由英格蘭人(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威爾士人、蘇格蘭和愛爾蘭人組成。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國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英國人口分為4個民族,即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 在本世紀,有些人從歐洲大陸來到英國。其中猶太人在歐洲大陸移民中占絕大多數。近幾年,有些西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也到英國尋求新的生活。還有少數美國人、澳大利亞人、中國人、越南人到英國定居。
【社會·語言與宗教】 英語是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通用語。據估計,世界上以英語為國語的人約佔3億。
英國居民大多數信基督教。一些英國人還信奉羅馬天主教、 *** 教、佛教、印度教、錫克族、猶太教等。
白金漢宮
【社會·民風民俗】 英國人一向注意服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不少傳統服裝。法院正式開庭時,法官仍然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做禮拜時,牧師要穿上長袍。每屆國會開幕,女王前往致詞時,更是頭戴珠光閃爍的王冠,隨行的王宮女侍都身著白色的長裙禮服;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短外衣、黃扣黃束腰,頭戴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的衛士黑帽、黑衣、上綉紅色王冠及紅色邊線。近衛騎兵是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白手套,頭戴銀盔,上面飄著高高的紅穗。
【經濟】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現在,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下降,但是英國仍然是西方七大經濟強國之一。1991年英國人均國民總產值為17445元。 英國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源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70年代,英國經濟曾出現持續的高就業。1970年以後,情況變了。1973~1975和1979~1981年這兩次經濟危機都很嚴重。英國經濟已經陷進滯脹的困境之中。1990年英國的失業率為6%。從本世紀初到80年代英國經濟增長率一直不高,70年代後經濟增長率比 60年代和50年代還低。而1990年的英國經濟增長率竟然下降為0.5%,1991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4%。
大本鍾
【經濟·農業】 英國大農業生產仍然以家庭為基礎,只有少數農戶僱用全日制農工。在北愛爾蘭,全部農村都是自食其力的農民,沒有出租的土地。英國 *** 對農業一直實行補貼政策。英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總產值中僅佔2%,固定資本投資率為總投資率的 2.1%,農業就業量為總民用就業量的2.6%,可見,農業在英國經濟中並不佔重要地位。
從1964到1986,英國的農作物和家畜產品的單位產量都有了相當的提高。每公頃小麥的產量由4.05噸增加到6.95噸,每公頃馬鈴薯的產量由24噸增加到34.76 噸,每頭牛的產奶量由3565升增加到4952升,每隻雞的產蛋量由202個增加到256 個。
【經濟·工業】 英國是古老的工業發達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工業發展緩慢。在工業生產中,只有石油和天然氣發展迅速。
在北海油田大約有169個公司獲得特許證,6家大公司的生產份額大約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近200年中,煤是主要的能源。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煤在英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江河日下,生產規模日益縮小。盡管英國採煤業不斷衰落,但仍然是英國重要的工業部門。
鋼鐵曾經是英國最有生氣的部門,從1973年以後,鋼鐵也開始走下坡路。鋼鐵企業的平均生產規模要比全部製造業的平均生產規模大4.5倍。產量、銷售量和就業量的80%,集中在5家最大的公司。英國鋼鐵公司是英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它是 1967年由13個大鋼鐵公司合並成的國營企業,每年粗鋼生產能力是2400萬噸,僅次於美國的鋼鐵公司。
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
汽車工業仍然是英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已成為整個歐洲汽車工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英國每年還得從外國進口大量汽車,以滿足本國居民的需要。從70年代到80年代,英國一些主要汽車公司都虧損經營。
幾十年來,建築業也不斷衰退。1973~1985年,英國的國內總產值增長了 16%,而同期建築業的產值則下降了15%。建築業技術進步比較慢,仍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手工體力勞動仍然是大量的。
【經濟·交通運輸】 英國的交通十分發達,鐵路縱橫交錯,公路四通八達,空中航線通往世界重要城市,海運航線可達五大洲主要港口。1947年 *** 將整個鐵路和主要公路設施收歸國有。
本世紀80年代,英國鐵路全長1.77萬公里,各種機車、客車、車輛16.28萬輛,鐵路覆蓋全國。1991年鐵路客運里程3331.6萬公里,居世界第十一位。
到80年代初,英國全國公路網總長36.14萬公里。其中2593公里是高速公路。英國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私人小轎車,其次才是各類長途公共汽車。公路貨運的重要性日益增大,以噸位計佔全國總貨運量的85%。
英國的航空事業很發達。國際航線可往返世界上68個國家和地區。有145個終點站,國際航線達58萬公里,此外,還有定期班機飛行本土26個城市,每周航班達1000多架次。希恩羅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機場,每年通過該機場出進倫敦的乘客達2800萬人次,每3分鍾就有一架飛機起落。大約有7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這一機場。從倫敦向外有8條主幹航線通往英國的主要城市,每條主幹線每年運送的旅客都在10萬人以上。
海運是英國的生命線。英國有倫敦、利物浦、朴斯茅斯、多佛、布賴頓、南安普敦、伊斯特本等天然海港。英國與歐洲大陸海上聯系主要靠英吉利海峽的輪渡。海峽上有幾條短程航線,分別通往法、比、荷3國,共有60艘渡船來往穿梭。
聖保羅大教堂
【經濟·財政金融】 英國 *** 對公司賺取的利潤也要征稅,這種稅收叫公司利潤稅,標準的公司利潤率是35%。銷售稅和關稅是以物征稅。 *** 對物征稅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
英國的金融體系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組成。中央銀行是英格蘭銀行。凡是從事金融業的商業銀行和其它機構都必須得到英格蘭銀行的認可,或者有英格蘭銀行發放的特許證,否則,不能從事金融業務。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都必須經常向英格蘭銀行提供其有關業務的資料,也都必須執行英格蘭銀行向它們下達的指令。
零售銀行也是英國金融機構的一種。它是負責向企業和個人提供零售業務的銀行。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主要零售銀行有4大家。
承兌公司是英國很久以前建立的金融機構。它的主要業務活動就是承兌商業票據,批發銀行的商業活動,在短期貨幣市場上經營數額較大貨幣。承兌公司有時作為發行公司,代替一些公司向公眾發行股票。此外,倫敦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中心,外國銀行都在倫敦設立分支機構,彼此為爭奪新國際銀行業務份額競爭。倫敦城內的外國銀行的資產和負債遠遠超過英國國內的同業銀行市場上的貸放額。
生命保險公司和老年退休金也可以算作金融中介機構。這兩個機構都從儲蓄者手中吸收資金後貸給借款者。到1984年底,生命保險公司所積累的資金高達1128.51 億英磅。這筆巨額資金主要投資於公司股票、英國 *** 債券、土地開發和國外資產上。
英國的資本市場是買賣股票、優先股票和債券的市場,有初級市場和次級市場之分。初級市場就是發行新證券的市場,次級市場是買賣已經發行的證券的市場。英國資本市場的交易規模相當大。國有公司和海外借款者平均每年籌集的新資金達 39.25億英磅;英格蘭銀行平均每年為 *** 賣債券達92.07億英鎊;交易所的營業額平均每年達3500億英鎊,每個工作日達14億英鎊。1991年通貨膨脹率4.1%。
【經濟·對外貿易】 英國是一個對外高度開放的國家,每年的進出口額在其國內總產值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英國每年大約有26%的食品和原料要從外國進口,對世界經濟的依賴程度較大。主要出口物品是機器、半工業品和工業品。1991年出口商品值1883億美元,虧損141.22億美元。
【城市】 倫敦 首都。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業城市。它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倫敦市城外的12個市區,稱內倫敦,以外的20個市區,稱外倫敦。倫敦城加上內外倫敦,合稱大倫敦市。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大倫敦面積則達1580平方公里。
倫敦的交通很發達,是英國的鐵路中心,十幾條鐵路干線從這里伸向大不列顛島上各主要城鎮。倫敦也是全國公路網的中心。倫敦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港口和航運市場,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運、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這里設有代表機構。倫敦的西郊有一座歐洲客運量最大的國際機場——希恩羅機場。
倫敦是座多古跡名勝的城市,這里有白金漢宮、唐寧街10號(首相府)、議會大廈、大本鍾、「倫敦城」、大英博物館、蠟人館、聖保羅教堂、威斯敏特教堂、格林威治、「東倫敦」、「西倫敦」、「中國城」。海德公園和馬克思城。
朴次茅斯 英國南部中段沿海重要商港和最老的海軍基地之一,扼英吉利海峽的朴次茅斯灣灣口。朴次茅斯建於12世紀,19世紀中葉成為重要海軍基地,而且是軍港、漁港、商港三者兼而有之。
伯明翰 是僅次於倫敦的英國第二大城市。17世紀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工業城市,並享有「世界車間」之美稱。伯明翰分為新城和老城。新城的火車站附近是英國工業展覽會的所在地。老城車站是伯明翰市的中心。這里商店集中,道路狹窄,人流不息,因而禁止車輛通行。伯明翰市區只有少數的高樓大廈,大部建築都是二層樓房,顯得古樸無華。伯明翰的四周,有無數大工廠。它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5。
曼徹斯特
曼徹斯特 在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內,是英國中部地區工商業、金融和文化中心。曼徹斯特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故鄉。從20世紀初,曼徹斯特的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紡織工業衰退了,機械、電子、化學、煉油、食品加工、玻璃塑料等工業發展起來。曼徹斯特市中心的商業區相當繁華,阿登商業中心是最大商店。從曼徹斯特商業中心往西南步行30多分鍾就到了曼徹斯特的貧民區,這里是歐洲最大的貧民窟。曼徹斯特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是英國新聞業的第二中心,英國北部地區的廣播和電視總部都設在這里。曼徹斯特是英國工人運動的中心之一。恩格斯曾在此居住多年。
利物浦 在英格蘭西海岸默西河口,英國的大工業中心和第二大商港,有人口 47萬(1983年)。港口的海堤全長11公里,1年的貨物吞吐量達3000萬噸。利物浦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城,這里有許多有名的觀光勝地。利物浦北部愛爾蘭海岸上有幾個風景優美的海濱休養地,其中最大的是布萊克普爾。布萊克普爾的燈景是利物浦的一大景觀。沿岸長長的海堤,馬路的兩邊和天空布滿了彩燈。燈形千奇百怪。
【旅遊】 「大本」鍾 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本」。每隔一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
「大本」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從1107年,諾曼征服倫敦後,倫敦塔成了國王行轅總署和兵營。從1140年到17世紀該塔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的主要住處。英國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內被處死之後,倫敦塔就成了監禁犯人的牢獄和刑場。
倫敦塔現在已經成了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塔內有個珍寶館,觀眾可以看到英國歷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倫敦古堡中還有一些身體肥胖稱為「渡烏」 的大烏鴉,有專人飼養。倫敦塔有千年的歷史,堪稱倫敦最悠久的古跡,遊客每年達200萬人。在出入口處遊人可以看到兩名身著古老的都鐸王朝制服的禁衛,這些 「古老衛士」們,成了遊客欣賞和攝影的對象。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
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陳列數量達7萬多件。在希臘、羅馬館有公元5世紀雅典女神的祀廟和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亞藝術館,陳列有歷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倫時代國王漢穆拉比賜於貴族的兩塊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方藝術館,這里除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品,為數達2萬多件。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 *** 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政治活動家都曾在大英圖書館博覽群書,進行研究和寫作。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移居倫敦後,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終於完成了不朽的巨著《資本論》。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國工人和各國 *** 合力重建了馬克思墓。新的馬克思墓在公墓東北角略寬敞的地方,墓用花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頂安放4英尺高的馬克思銅鑄頭像。墓碑正面上刻著金光閃閃的大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鐫有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格林威治,東西半球
起始線(本初子午線)
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的泰晤士河畔,這里有昔日的皇家天文台、國家航海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格林威治久負盛名,近100 年來,各國出版的地圖都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並用它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本國時間。站在格林威治瞭望台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絢麗風光一目瞭然,倫敦的景緻也一覽無余。
中國城 「中國城」地處倫敦的索霍地區,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和攝政街在此交錯,英國人把這塊方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稱為「中國城」,又曰「唐人街」。「中國城」即無高層建築,也沒有豪華的大公司,幾乎所有建築都比較矮,在「中國城」除少數是外國人經營的商店和酒吧間外,幾乎是華人的天下。漫步「中國城」,一間間用漢字書寫的商號目不暇接。「中國城」的餐館林立,粗略計算至
大文豪莎士比亞
少不下100餘家。「中國城」的華人,大部分來自香港、東南亞,也有少數是從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去的。每逢新春佳節,「中國城」張燈結綵,男女老幼穿上新裝,互相道賀「恭喜發財」,男女青年舞龍耍獅,表演中國雜技,一片歡騰景象,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和外來觀光者。
莎士比亞故鄉 世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鄉是艾瑪河畔斯特拉斯福。人口僅2 萬,但遊客每年達150萬人次。人們來此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莎士比亞誕生、工作、生活和安息的地方。莎士比亞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它是一幢典型的都鐸式的兩層木房,古雅莊重。房子的右側是「莎士比亞中心」,這所現代化的大廈既是圖書館也是檔案館,由美國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莎士比亞婚後住的房子叫「安妮·赫舍薇的茅舍」,房內布置仍盡量仿照當年模樣。莎士比亞熱愛自己的家鄉,死後就葬在聖三一教堂。
參考:epicbook/history/english
6. 19世紀後期英國對外貿易有何特點
從出口產品的構成看,英國大部分出口產品是紡織品,這反映英國在這方面生產技術的優勢。但是,在出口紡織品的構成上,到18世紀卻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過去幾個世紀作為英國主要出口產品的毛紡織品,在18世紀初仍占出口紡織品的85%,隨著工業革命期間棉紡織業技術革新和產量的增長,這一優勢被棉紡織品所取代。棉紡織品的出口,
從18世紀初只佔出口紡織品0.6%,一下子上升到19世紀初的35.4%。在工業革命早期(1784—1806 年),棉紡織品出口年增長率為16.4%,
而除棉紡織品外,包括毛紡織品等其他紡織品出口,年增長率僅2.9%。此外,工業革命中僅次於棉紡織業的重要的工業部門——金屬業,其產品的出口額也呈直線上升趨勢。
(6)英國出口最大的資產是什麼擴展閱讀
1、外貿洽談前期,製作形式發票用於報價、交易參考或客戶申請進口許可等。
2、交易確認以後,製作外貿合同。
3、准備交貨的時候,製作商業發票、裝箱單、核銷單、報關單,申請商檢通關單等報關出口。
4、報關後海關退返核銷單、報關單的收匯聯與核銷聯等。
5、交貨付運後,得到提單(有時是直接做電放提單)。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證等方式付款,需要製作、申辦、整理客戶所需的全套單據,如發票、裝箱單、商檢證、產地證、受益人證明等等以收取貨款。
7. 請問英國十大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12月30日 01:22 這里有個200年的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可供你參考
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魏雅華
一、房地產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星級)
從2002年第一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到2004年第三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國的房地產業已一連三年蟬聯《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首。
時至今日,沒有哪一個行業的絕對利潤值,能挑戰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沒有哪一個行業的利潤,能動搖甚或問鼎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榜首地位。
發表於2004年10月的,2004年胡潤版的《中國百富榜》上,涉及房地產的富豪們竟占據了近半數,准確的數字為45人。而在全世界進入《全球百富榜》上的房地產富豪,不過5名。這與美國、英國及歐盟國際經濟研究機構作出的分析判斷,"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為全球之冠"完全吻合。
2002年進入《中國百富榜》房地產大亨為25人,2003年為35人。2004年為45人。這個數字不斷在攀升,這表明中國的財富正在加快速度,向中國的房地產業大亨們的私家錢櫃里集中。
2004年,近乎瘋狂的房價繼續快速攀升,漲幅高達13.4%,上海上漲21%,寧波上漲19.9%,天津上漲16.7%,南京上漲16.2%,重慶上漲15%,均創出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而恰恰是近乎瘋狂的房價,結束了中國歷時八年的通貨緊縮,導致了從2003年10月開始的通貨膨脹,並造成了中國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到2004年9月,通貨膨脹的勢頭不僅未能受到遏制,反而越過了5%的警戒水位,達到了5.2%,迫使央行在10月28日宣布加息。
但是,如果細分中國的房地產業,似乎地產業的暴利遠遠高於房產業的暴利。如果說房產業的暴利率在15%到30%,那麼地產業的暴利則在150%到300%。
說到征地,你只要聽到這個「征」字,你就會明白,「征」者,戰也。此種交易絕非雙方自願的一種交易行為,乃是一種城下之盟,或稱刺刀下的交易。你再聽聽「征地補償」,什麼叫「補償」?你就會明白,此種交易絕非一種公平交易的市場行為。
二、高速公路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
2004年對於中國的高速公路業來說,是暴利如雨的年頭。2004年中國出現了煤、電、油、運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況,隨著煤、電、油的四面著火,全國運力八方告急,公路運輸價格不斷攀升,於是,中國的高速公路業的暴利,再次浮出水面。
據新華社2004年6月30日報道,江蘇省委組織部長徐國健因賣官被「雙規」,經中共中央批准,免去徐國健的江蘇省委常委、委員職務。
據查,徐國健賣官單筆最大收入,是由原江蘇省交通廳廳長章俊元提供的,數額為200萬元。也就是說,一個交通廳廳長的位子值200萬元。
這里有兩個問題存疑: 一是一個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能值200萬元,那麼, 一任交通廳廳長在任得賺多少錢,才能不虧本?至少要賺個5、6百萬吧,要不,豈非賠本賺吆喝,白辛苦一場?二是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這200萬又從何而來?一個國家公務員就是干到死,一輩子能掙到200萬嗎?可見,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章俊元就己經是個大貪官了。
看來,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的確很值錢,兩百多萬呢。買別墅買豪車,都夠了。這是中國建國以來,可以查到的、有根有據的、買官賣官出手最闊綽的,一筆成交了的交易。
如果統計一下中國在廳長的職務上倒下的貪官,榜首地位非交通廳廳長莫屬。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省交通廳廳長倒下了一多半。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歸咎於制度之弊。
關於高速公路業的暴利,讓我們再看一起也是發生在江蘇省的行賄受賄大案。
南京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處處長方賢國、偵查員李文宏說: 「高速公路建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行業,例如滬寧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高達2,400萬元以上,平均每米至少要2.4萬元。」真是寸土寸金呀。
中國的高速公路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發展,總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坐地收銀的中國高速公路進入了收獲期。據中央電視台披露,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月薪高達八九千元,超過了國家公務員最高一級的工資。請問,一個從事如此簡單勞動的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憑什麼拿這么高的工資?是物有所值嗎?
這個行業在所有的層面上,都具備了暴利行業的特徵。
三、殯葬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殯葬業暴利第一次露面,且排位第三。這一點,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很大震動。
盡管在2004年中,殯葬業暴利遭遇了包括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們在內的,社會各界的猛烈批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盡管主管殯葬業的民政部門,也被迫作了點表面文章,但我們所看到的是,殯葬業暴利依然如故。而且,從2004年揭露出來的情況看,殯葬業暴利更加觸目驚心。
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殯葬業暴利?首先是因為它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到公共利益。
讓我們來看看殯葬行業的市場有多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我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有820萬人。按照低標准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喪葬費,那麼,可以估算出殯葬行業每年的市場是164億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購買墓地等費用,殯葬行業的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
如此之大的一個市場,我們能漠然視之嗎?
關於殯葬業暴利,讓我們看看2004年10月12日的,來自新華社的這條新聞:
江西南昌市審計部門不久前在對南昌市殯葬管理處審計時發現,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 全年招待費開支61.89萬元,月均5.15萬元,佔全部公務費支出的33%; 違規列支市民政局和稅務、物價等單位人員的加班費、補貼、餐費及差旅費等11萬元。
去年,有80多名職工的南昌市殯葬管理處,收入超過2,000萬元。審計還表明,去年南昌市殯葬管理處超標准多收費52萬多元。
這里有幾個數字讓人震驚: 江西省城鎮職工去年的人均收入才6,900元。可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殯葬職工的工資外收入,便為該省城鎮職工人均收入的8倍。中國哪個行業能望其項背? 這不是行業暴利,又能作何解釋?
那麼,南昌市殯葬處的情況,僅僅是一個個案嗎?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震動自貢的「韓峰案」近期告破。
國慶前夕,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檢察院將自貢市殯儀館館長韓峰特大受賄、挪用公款案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查明,韓峰利用職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77萬余元; 挪用公款103萬元; 還有巨額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當辦案人員打開韓峰租用的銀行保險箱時,這個靠死人發財的殯儀館長,在市內購買了9處門面,兩套住房,還有現金存款50多萬元,債券票據10多萬元,總「資產」居然達230萬元之巨。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起發生在四川省廣漢市民政局的案件:
審計部門在對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進行離任審計時,發現徐主管的廣漢市殯儀館財務混亂,兩年就用去94萬多元招待費。
反貪部門調查認定,出納王莉私人財產總額為511萬多元,有近374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同時,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殯儀館館長廖興洪、原副館長兼會計劉開全等3人也有重大經濟問題。4人勾結並瓜分骨灰盒款118.87萬元,貪污挪用的「死人錢」總共為588.49萬元。
那麼,如此觸目驚心的殯葬暴利又從何而來的呢?
讓我們來解剖一下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的《殯儀服務項目收費標准》。
按最低收費標准和最高收費標准分別進行計算,如果選用最低標准,喪葬費用只需1,200—1,500元左右。
主要收費項目有: 骨灰盒400元、殯儀車105元、火化費100元、骨灰存放費90元、裝卸屍體費30元、租用禮廳費240元等。
如果按照高標准,喪葬費用可達到20,000~30,000元左右,比如,高檔骨灰盒的價格萬元以上,殯儀車1,600元/次,租用高級禮廳告別、悼念每45分鍾1,560元、選用全自動火化爐680元。
以上所列費用都必須由民政部門下屬的殯葬管理機構收取,那麼這些費用的利潤有多少呢?
以火化費用為例,按每次火化費用680元、每年使用1,500次計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萬元。一台日本進口的最先進的火化設備,價格在80萬元左右,包括佔地、安裝等費用,引進安裝一台高級火化爐大概需要100萬元。資金回收率是非常之高的。
骨灰盒的利潤是最驚人的,小小一個骨灰盒,價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0,000~20,000元不等,樣式繁多。而實際上,一個低檔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幾十元,骨灰盒的利潤能夠達到1000%~2000%。可以說,骨灰盒是絕對的暴利商品。
那麼,讓一位亡故親人「入土為安」要花多少錢,可以隨便問一位市民,哪一個能少於一萬多元?稍體面一點,便10多萬元了。
購買墓地或靈塔的費用就更昂貴了,交通不便,距離較遠的公墓,最便宜的一塊墓地也要5、6千元; 面積不過1~1.5平方米。一個平方米的商品房也才2,700多元。(2004年全國平均價)。
這些花銷都給殯葬業帶來了巨大利潤,如壽衣成本不過5、6十元,骨灰盒中用料最好的玉雕製品成本不過2,000元,卻能夠賣到3萬元。
現在看來,中國需要一部《殯葬法》來管管作為「特殊行業」的殯葬業,殯葬業的所有價格都必須進行價格聽證,因為它涉及公共利益。
殯葬暴利為何如此痼疾難愈?
因為至今中國的殯葬業還是壟斷經營。可民政部門說,在政策上,我們己經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了呀。盡管從理論上說,中國的殯葬業已作出了打破壟斷的姿態,可實際上,由於進入殯葬業的行政審批的大權,仍緊緊地握在民政部門的手中,所以中國殯葬業的壟斷經營依然故我。
還有,居然新進入的民營的殯儀館與國營的殯儀館結成價格同盟,為殯葬暴利推波助瀾,看來不立法還真的沒治。
四、駕校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駕校業是首次入選《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新興的暴利行業。我們之所以將駕校業納入暴利行業,是因為它的收入中不僅含有暴利,而且在它的收入中,還包含著太多的、明顯的非市場因素和司法權力尋租。
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人超過500美元時,這個國家的一隻腳便己跨進了汽車時代。而中國在2003年中國的人均收入便己超過了1,000美元。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區,人均收入己達到了3,000~6,000美元。
所以,以2001年中國加入WTO為契機,中國的小汽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的家庭購物單。
當中國的小汽車每年以兩百多萬部的加速度,進入中國人的家庭的時候,中國每年至少有4、5百萬人,(甚至更多),有學習駕駛小汽車技術的市場需求。
而我們粗略地計算一下,便會發現,這個市場需求的規模超過150億元,因此而產生的暴利在50億到100億元。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關於這件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私家車發展最快的北京市。
2002年北京市就出現了學車人數激增的跡象,當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數量就已經高達26萬人。2003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的數量是28.8萬名,而報名學車的人數在36萬人左右,這意味著僅去年一年,北京的駕校業供需之差,便高達7萬多人!
北京的駕校業如火如荼。
那麼,駕校從培養一個駕駛員能獲得多少利潤?一位駕校業的業內人士估算: 僅以學桑塔納的北京市最低收費2,700元為例,(北京在全國的收費是較低的,深圳竟有高達7,000多元的)刨去教練員的工資、油錢和車輛磨損折舊,1,000元的毛利應該是沒問題的。需要說明的是,在這2,700元當中,有900元是要上繳給主管駕校業的交警部門的。
於是,便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 如果你的父親、兄長、老公、妻子,或其它親朋好友是司機,你跟他們早己學會了一手好車技,並對交通規則有很深的理解,給駕校當教練都綽綽有餘,可你還得進駕校上學,因為你只有到駕校上學,才能拿到駕照。或你不上學也成,你只要交了這2,700元,你才能拿到駕照。
獲得駕車的技能,駕校並不是惟一的途徑,但拿到駕照,駕校卻是惟一的途徑,這又是為什麼?
在美國,你向交管部門申請駕照,你只要繳納5美元,(不要折換成人民幣,那是一種誤導),你就可以參加考試,若考試合格,第二天就能拿到駕照。
讀到此處,你會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誰為駕校業製造了這場黃金雨?
2004年10月26日,吉林市公安局原交警支隊車務處長古占欣等人受賄案,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古占欣,在兩年的時間內,給13所學校違規辦理駕駛證近6000個,收取賄賂210萬元。
五、電力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電荒是2004年中國的一場災難,它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由國家壟斷的國家電力公司,成了2004年中國電荒最大的受惠者。有人懷疑,2004年中國電荒是電力行業所刻意製造的電荒。
一方面,電力行業借電荒向煤炭行業施壓,強迫煤炭行業以大大低於市場價的價格,以比石頭還便宜的價格,以「電煤價」將煤炭賣給它,一方面,電力行業又借電荒向國家施威,強迫國家提升電價,以製造行業暴利。
提高電價是殺貧濟富,節電是讓我們再過窮日子。
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
中國的電荒並非自2004年始。
2003年的夏天,似乎一直在為電能過剩、電賣不出去而犯愁的中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電荒,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9個省市自治區拉閘限電。
2004年的春天,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拉閘限電的從19個增加到了24個。
2003年的夏天,電力供應的缺口是1,000萬千瓦/小時,原先電力部門預測,2004年中國的電力供應的缺口是2,000萬千瓦/小時,這還是留有餘地的、很富裕的估計。
可才到2004年的春天,電力供應的缺口便己超過了3,000萬千瓦/小時。人們不能不問: 這到底是怎麼了? 2003年的夏天,有的省會城市每5天要停兩天電,人們便已受不了了,可2004年的夏天,竟然有省會城市每7天要停4天電,沒電的時候比有電的時候還多。
停電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在沒有電的日子中苦苦煎熬的人們問。國家電力公司回答說,到2007年再看吧。
在中國,電力行業是最賺錢、最富裕的行業。
據國家經貿委2003年1月24日公布的數字,2002年,我國510戶重點企業總計實現利潤超過2,800億元。
中國最賺錢的行業排名依次為: 電信719億元,石油644億元,電力228億元,汽車204億元,冶金200億元,石化175億元,煙草119億元,輕工113億元。
我們再來看看電力行業的平均年工資: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顯示: 2003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年工資為14,040元。其中,非壟斷行業的農林牧漁業職工工資為6,969元,電力、煤氣、水等壟斷行業是18,752元。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職工收入的差別,並沒有隨著中國打破行業壟斷的進程而縮小,反而還在迅速擴大。
據中國統計年鑒披露,1978年壟斷行業(以金融保險業和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為例)與非壟斷行業(以農林牧漁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為例),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關系是1.43倍,1994年上升到2.02倍,而到2000年上升到2.13倍。
工資實際差額的絕對值,由1978年的219元,1994年上升到3255.5元,到2000年高達6967元,23年間,差額增長了32倍。
如果考慮到工資外收入,上述差距還會更大。
據了解,廣州市電力集團公司一名普通職工的月工資不到6,000元,盡管此工資在各行業工資上已經是鶴立雞群,但加上獎金、住房公積金及各種補貼後,其年薪可達到15萬元,相當於全國職工年均工資的10倍。
2004年,國家審計局在審計中發現,國家電力公司4年前在武漢召開的一個內部人事幹部會議,短短3天時間,125名國電公司系統內負責人,竟然總共揮霍了304萬元,人均耗費2.4萬元。
國家電力公司是錢多的只愁沒法花的主兒。可就是這樣,電力公司還鬧著要漲價。不是殺貧濟富,又是什麼?
看上去,2004年中國所爆發的災難性的電荒,似乎是個很復雜的矛盾,其實這個矛盾並不復雜。
只要我們毫不手軟地打破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將電力供應最大程度地交給市場去自然調節,缺電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要忘記,中國是個在十年前就進入了過剩經濟時代的國家,中國不但有著讓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都望而生畏的生產能力,而且,中國也不缺少資金,中國的資本己大規模地開始向國外輸出,在這樣的形勢下,解決中國的缺電,並非是件難事。
可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仍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偏愛有加,對民營資本與外資繼續用行政審批手段實行行業禁入,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電荒的災難便永遠沒個頭。
六、有線電視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從2003年7月1日起,北京市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從12元調整到18元。收視費大漲50%,此新聞發布後,輿論嘩然,有線電視作為壟斷行業及暴利行業,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歌華有線」因資費大漲發布公告稱: 此次調價將為「歌華有線」每年帶來1.4億元的新增收益。「歌華有線」還預言說,「用戶月均消費額」 也將會大大提高。
可當「歌華有線」得意洋洋地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想到過有線用戶的感受嗎? 是誰在為「歌華有線」的暴利買單?
就是那句話: 都是壟斷惹的禍。
按說,「歌華有線」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家股份制公司,那就不應該再是官商了,可他還是紅頂商人,不過是穿了便衣而已。
因為他還在吃獨食,一個偌大的北京,就此一家,別無分店。真是讓人嘖嘖稱奇,全世界很難找到有著1350萬人口的,如此之大的城市,竟只有一家有線電視網運行商的。他是壟斷行業的壟斷企業。
這也就難怪裝電話的初裝費早就取消了,可有線電視的初裝費還照收不誤。有線電視可比電話「牛」多了。
「歌華有線」 有線電視收看維護費漲了價,全國的有線電視網都看得眼紅,緊隨其後,都要漲了,我們開始還以為那隻不過是北京的事,「歌華有線」的事。原來一年收144元,現在一年收216元。不但一年收一次,還沒看電視先收錢。收電費水費暖氣費都沒這么「牛」。
僅靠價格聽證,公眾仍然不能從有線電視運營商那裡獲得物美價廉的服務。盡管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在不斷上漲,但有線電視的服務並不能讓公眾滿意。
有些地方的有線電視訊號經常斷線,弄得人火冒三丈。還得准備個101天線,好收看無線電視,讓人產生的聯想是,用著電燈還得准備個煤油燈。收視的清晰度也不是個個頻道都能讓人滿意,連中央電視台的重要頻道,也會發生無論如何就是搜索不到的情況。
七、醫療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2004年,中國醫療業的暴利、葯價虛高的問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醫療業也已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今年再次入選。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價格上漲的巔峰是葯品。二十年來,工資上揚了10~20倍,而醫葯費用上漲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漲幅不但大大高於工資上揚的水平,而且大大高於同一時期國民經濟增長的水平。
八、教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最近,教育亂收費的問題再一次成為中國的焦點話題,起因是在10月26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批駁了日前流行的「教育亂收費(十年)2000億元」的說法。他認為,這個數字只是一個推斷,建議不要把個別學校的問題通過乘法變成整個教育界的問題。
九、教材出版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如果我們砍掉「教材出版」這一塊,那對於我們的出版業真是一場滅頂之災。「教材出版」竟然佔到了中國圖書出版的80%。(在發達國家,「教材出版」約占圖書出版20%)中國出版業幾乎可稱作「教材出版」業了。
十、網路游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10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名不見經傳的陳天橋突然出現在第6的位置上,成為中國財富增長最快的財富新星。
8. 近代以來英國對世界的影響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英國和整個歐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以至於後來人們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把革命開始的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從表面上看,革命前的英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全國人口大多數住在農村.不過,與歐洲大陸諸國不同,英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資本主義很早就開始滲入到農業中.從15世紀末開始的大規模圈地運動一直延續到17世紀上期,圈地運動把大批農民從土地上趕走,使這些喪失了生產資料的農民成了被迫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勞動者,為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圈地運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農業市場隨之迅速擴大,這促使英國的封建農業向資本主義農業過渡,並為以後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場.此外,為適應迅速擴大的農業市場,人們採取了一系列改進農業的措施,如採用新的農作物耕作方法,耕作技術,改良肥料和擴大耕地面積等.英國革命前夕,英國各地區已呈現出各具特色的農業經濟區. 從16世紀到17世紀初,英國的工業也在迅速地發展.不但那些老工業部門,而且新出現的一些工業部門發展都很快,英國東北部的煤礦發展尤其迅速.在工業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大規模的企業.當時開采一個煤礦需要上千鎊資金,同時大規模的企業還需要眾多的勞動力,紐卡斯爾的煤礦就有500~1 000名工人.鐵的生產也有較大的增長.不過,17世紀初,英國全國的經濟基礎仍然是農業,工業的主要原料也來自農業,而工業產品主要也是為了農民的直接消費. 在革命前的100多年中,英國的商品貿易有很大的發展.在對外貿易方面,出口的商品不再以羊毛等原料為主,而是越來越多地出口製成品,如呢絨成了英國出口商品的大宗.原來英國的出口貿易受漢薩同盟商人的控制,16世紀末,英國商人將漢薩同盟的商人排擠出去,自己控制了對外貿易.為了發展對外貿易,成立了許多股份貿易公司.最初它們由一些商人自願共同出資裝備從事長途航行的船隻進行海外貿易,後來發展為領有政府的正式特許狀,取得了特權和專賣權.這些公司的貿易范圍包括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地中海沿岸,美洲英屬殖民地,東方的印度及"香料群島"印度尼西亞. 隨著資本主義關系的不斷發展,在英國貴族中,除舊的封建貴族外還形成了一個與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系的新貴族階層.這些新貴族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業,剝削僱傭農業工人,或將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收取資本主義的地租.有些新貴族還兼營工商業.新貴族主要是由鄉紳轉變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商人由於購買土地變成了新貴族.新貴族的地產事實上已經不是封建性的財產,而是資產階級性的財產.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利益一致,因此在革命中結成同盟,共同反對封建王黨. 新興的資產階級包括城市中的工商業資本家,手工工場主以及農村中從事資本主義經營的租地農業家,他們受封建制度的種種束縛,因而革命要求也較強烈.大商人和高利貸資本家是資產階級的上層,他們向王室包稅,對貴族放債,並參加獨占貿易,與統治階級有較密切的聯系,構成了資產階級中的保守集團. 農民在17世紀初仍佔英國全國居民的大多數,主要是自由農和公簿持有農.自由農擁有自己的土地,但須向地主繳納一定的貢賦.公簿持有農在農民中人數最多,是從封建時代的農奴轉化而來的,他們除向地主繳納固定地租外,還須擔負其他封建義務.他們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制度,使耕種的份地真正成為自己的財產.農民構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主力軍.在手工工場中勞動的雇傭工人,生活十分貧困,備受剝削,也是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總之,在封建專制制度下,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諸如封建土地制度,行會制度,貿易獨占制度以及各種苛捐雜稅的壓抑和束縛,從而引起了與資本主義發展有切身利益關聯的各階級對封建制度的強烈反對. 1625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去世,其子查理一世即位.這時,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階級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些在經濟上成長起來的階級,不僅在經濟上要求繼續增加財富,而且提出了強烈的政治要求.那些在經濟變動中日趨衰落的階級,竭力掙扎,以圖保持自己原有的地位.廣大的中下層人民平日任人宰割,這時在整個形勢動盪不寧的環境中也空前活躍起來,積極展開斗爭.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治領域中漸漸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和組織形式,議會中出現了一個不定型的反對派.在思想領域中,表現在清教形式中的激進思想的影響不斷擴大.同時,英國國家制度在軍事警察制度和財政制度方面有其獨特之處.英國是一個島國,平時不需強大的陸軍來保衛,所以英國沒有常備軍,也沒有正規的警察人員,因而英國的專制君主制缺少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作為支柱.在財政制度方面,英國國王的固定收入主要有兩項:王室的土地收入和關稅收入,其餘都是一些臨時性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