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一戰爆發之前,英國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每年在海外的投資高達40億英鎊,占據當時世界投資總額的43%。一戰過後,英國不僅流失了大量的黃金儲備,還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成為凈債務國。
在歐洲的所有參戰國中,英國採取了最負責任的財政政策。
英國政府花在戰爭上的開銷多達430億美元,其中包括借給法國、俄國等盟友的110億美元的貸款。為了支付這些費用,英國一方面通過增加稅收籌集到了90億美元;另一方面通過向國內和美國長期借款籌集到了270億美元;其餘的款項是從國內銀行借來的。
英國人之所以如此慷慨,在於歐洲國家一開始就把債務視為戰爭合作的一部分,理應放在戰後統一解決。1915年,英法俄三國財長在巴黎財政會議上明確表示:「英法俄三國財長同意整合三國的財政和軍事資源,以促進戰爭的最終勝利。」
這場戰爭使歐洲對美國物資和商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更重要的是,這一行為導致大量黃金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不足20億美元一下子飆升到40億美元。 戰爭一舉改變了美國在世界各國經濟和金融中的地位。戰爭結束後,戰債償還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議程上。
英國被夾在整個債務結構的中間,即擁有大量債權也擁有大量債務。英國深知收回債務的難度,希望統一解決戰債問題,最好全面取消。這符合歐洲歷史的傳統,拿破崙戰爭後各國就全面取消了戰債。在歐洲國家看來,一切戰爭的花費都是「自由國家」維護「自由世界」應盡的義務。
但美國卻堅持按照商業模式完成對於戰債問題的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直到戰爭結束後5年才得以解決。當時,英國為了快速恢復經濟,盡早重建戰前由自己主導的金本位制度,從而接受了美國的方案。
然而,巨額的戰爭貸款成為了英國經濟復甦的負擔,而美元卻趁機輸入歐洲,蠶食著屬於英國的經濟地盤。英國試圖恢復世界金融中心的期望落空了。
(1)英國在一戰後怎麼處理奧斯曼帝國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謂是生靈塗炭,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據估計,戰爭中有1400萬人死亡,其中500萬人是非戰斗人員。此外,還有數百萬人在戰爭中受傷。這場戰爭也應對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致命大流感負有一定責任,這場瘟疫造成5000萬人死亡。很多歐洲人認為大戰後的世界「倖存者在如山的白骨中穿行」,這樣的論調絕非聳人聽聞。
在一戰爆發前,美國欠英國4億英鎊國債,但是一戰結束之後,英國反而倒欠美國8.5億英鎊。可見一戰對英國經濟實力的巨大消耗。非但如此,英國還有一幫窮哥們。一戰的主要參戰國法國,俄國,還有後來反水的義大利,都叫嚷自己缺錢,英國作為老大哥,自然要打腫臉充胖子,借給他們錢。然而沙俄後來不復存在了,沙俄欠英國的7.5億英鎊竟然被拒絕歸還,把英國氣得不行。
Ⅲ 一戰後英國如何處置德國英國堅持這種主張的原因
主張適當的削弱德國,使其脫離於與英國爭霸的行列,但反對法國主張的徹底削弱德國,英國向來主張大陸均勢,反對一國在歐洲大陸鶴立雞群,戰後法國異軍突起,英國為了遏製法國,需要德國對法國進行一定的制約,以維持歐洲的實力平衡,這也是日後德國能在英國的暗中縱容下迅速軍事崛起的重要原因,英國堅持這一主張的原因就是其傳統的大陸均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