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期間,美國與英國的合作
租借法案(主要是軍援),幫助英國海軍贏得大西洋海戰VS狼群,登陸北非,地中海戰區的合作(西西里島,薩勒諾,安奇奧等),,戰略轟炸德國,諾曼底登陸,情報共享
② 二戰時期,英國參與的戰役除了諾曼底登陸,還有哪
二戰時期,英國參與的戰役除了諾曼底登陸,還有哪些著名戰役?
阿登戰役(英語: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語: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語:Ardennenoffensive),別稱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群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
③ 二戰時英國和德國打過嗎
打過,二戰時英國和德國交手的戰役有不列顛之戰、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敦刻爾克大撤退等。
1、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
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英聯邦的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
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的流亡政府,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
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斗。
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2、阿拉曼戰役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
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與瓜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3、西西里登陸
西西里登陸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以盟軍獲勝於8月17日結束。登陸西西里島的行動代號為哈士奇,被視為進攻義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
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的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為後來進攻義大利揭開序幕。
1943年7月9日深夜,盟軍以空降登陸開始了西西里戰役。由於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嚴重錯誤,德軍裝甲師的反擊被盟軍粉碎,意軍幾乎未加抵抗便倉皇撤退,海岸防線很快被摧毀。
美軍部隊和英軍部隊先後進入墨西拿,佔領全島。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宣告結束。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敵領土上實施的一次重要戰役。
盟軍不僅在軍事上獲取了直接進攻義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強烈震撼了已經動搖的義大利政府,導致墨索里尼垮台和義大利投降,為盟軍打開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
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義大利士兵,據盟軍的記錄來看其實有不少人是主動逃離戰線,而不是被迫投降的)。
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
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驚人的成功。
4、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
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
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5、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
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被德國佔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列顛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曼底登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拉曼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敦刻爾克大撤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西里登陸
④ 二戰後的美國與英國關系
美國和英國是戰略同盟關系。美國和英國在許多高科技領域是合作關系,戰場信息統一,聯合作戰部早在二戰就建立了,美國的原子彈計劃「曼哈頓計劃」是在英國的原子彈計劃「合金管計劃」的基礎上建立的。同時美英兩國又都是撒克遜-盎格魯後代,有同宗的特殊關系。英國在國內為美國提供各種基地,還有戰略轟炸機部隊和核武器。英國的武器大量是美式裝備。英國的經濟也和美國有捆綁的關系,經濟上是戰略合作夥伴。他們的文化也大同小異,都是英語國家,關系非常緊密,兩國的互相開放程度可以把兩個國家看作是一個國家,由此樓主可以看出美英兩國的關系是什麼樣的了
⑤ 二戰時期英國和美國是盟友還是敵人
這個問題怎麼感覺別有用心啊?!眾所周知是盟友啊,諾曼底登陸,市場花園行動.....很多大型軍事行動都是美軍英軍聯合行動。
⑥ 二戰中的英國情況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是海上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加上在兩次工業革命之後屬於全世界科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海軍實力一流,在全球屬於最有說話權的國家之一。幾乎任何方面都是領先於其他國家的。陸軍實力一般,二戰時沒有與德國正面對抗的實力。
政治方面,前期英國首先張伯倫屬於綏靖政策。能不打就不打。丘吉爾上台後態度非常強硬,他對全國演講要戰斗到底,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德國攻克波蘭、挪威、比利時、芬蘭、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荷蘭等國後,西歐命懸一線,只有英國孤軍奮戰,拼著英吉利海峽和美國的物質資源一直撐著。德國調轉槍頭對付蘇聯,英國並沒有趁著難得的機會休息,而是馬上藉此空隙拉美國參戰。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抵抗,歐洲戰場早就結束了。
蘇聯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後開始反擊。英、美聯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英美空軍對德國的工廠、幾場大規模轟炸也對蘇聯的反攻起到了一定幫助。
所以後來德國也就屢戰屢敗知道投降。
整個二戰對英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農業和輕工業幾乎荒廢,城市破壞,很多名勝古跡被摧毀。
我個人觀點直接一句話概括英國在二戰中誓死抵抗,勇氣可嘉,為了抗擊納粹徹底從日不落帝國變成了二流國家。
⑦ 二戰時期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戰中除了美軍以外有沒有英軍參加
1944年,當然有英國
顯然有皇家海軍陸戰隊
皇家海軍陸戰隊基本上參與了大部分的歐洲登陸作戰
⑧ 德軍在二戰時為何不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
佔領英國能得到什麼???
德國打仗的資源從哪裡來???
德國為什麼不惜血本要佔領斯大林格勒???
既然德國那麼恨英國為什麼不一開始把精力放在英國,要去惹蘇聯呢?希特勒吃飽撐了沒事干???
就因為在蘇聯的領土上有德國急需礦產和大片的油田!!!
假如德軍守住了斯大林格勒,打敗了蘇軍的反撲,那麼歷史將改寫!!!
樓上說的也對,但是你覺得德軍就沒辦法對付了嗎?當時德軍的潛艇部隊還不厲害,V2不厲害?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佔領整個歐洲和蘇聯東部,獲取大量的戰爭資源,再來對付美國。
畢竟這些都歷史,都已經過去,我們也只是憑著一些資料來猜測而已,我說的也一定對,希望有跟多人來說說看法,謝謝!
⑨ 美國參加二戰,首戰為什麼選擇登陸非洲
美國在捲入二戰以後,採取的策略是先歐後亞,就是首先解決德國,然後是日本。1942年,英國在法國的迪厄普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在面對德軍的堅固陣地,英軍中的加拿大部隊幾乎丟掉了一個師以後大敗而歸。
⑩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什麼去幫助英國發展
我們看二戰後各自實力。
先說英國,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大國,由於最先開始工業革命,所以一段時間內是甩其他國家很多條街,就美國一開始也只不過是英屬殖民地之一。
但是,二次工業革命,英國後勁不足被紛紛趕超,他的絕對權力搖搖欲墜。二戰呢,獨立三百年的美國,這三百剛好是世界重新洗牌,爭先變革的三百年,剛好搭上這趟車的美國,又沒有經年積累的內部矛盾拉後腿,肯定迅猛發展直接少走許多彎路。
然後二戰的時候呢,大家都知道,他一戰最後面,別人打的精疲力盡,他出來,賣賣武器,代表正義懲罰一下,此消彼長之下,敵弱我強,坐收漁利。然後,在國家利益面前,二戰後,開始美蘇爭霸兩極格局,雙方為了各自的小九九當然要盡可能的拉攏盟友,這個時候前仇舊恨被殖民的憤慨就不重要了。
不止英國,西歐,第三世界國家,都收到橄欖枝,中國也在79年正式中美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