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把英國稱為「帝國」
帝國就是指帝國主義
而帝沒有具體意思
而名稱中的帝國是被人後來加上去的
因為英國實行帝國主義
"大英"是指Great Britain (偉大的大不列顛)
"帝國"就是帝國主義.
"日不落"是指在太陽永遠照在英國上
舉例:美洲是晚上,那印度就是白天
印度是晚上,美洲就是白天.
所以說日不落
而其中的"帝國"也是指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不是絕對要有皇帝
不是它要稱"帝"的
http://ke..com/view/60983.htm?fr=ala0上面有帝國主義的介紹
看完你就知道"帝國"不是說
這個國家是君主專制制度
不是要有皇帝的
帝國和皇帝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這個國家叫帝國不是說這個就要有皇帝
同樣這個國家有皇帝也不一定叫帝國
叫它帝國一定是因為它實行帝國主義
帝國就是帝國主義
不是別的
真是的
這樣你還不清楚我就沒話說了..
我只能對那些古代翻譯者說:"你誤人子弟了"
....
『貳』 英國為什麼沒有皇帝卻被稱為帝國
英國君主在本土和大部分殖民地使用「國王」或「女王」的稱號,但是在英屬印度卻稱「皇帝」或「女皇」。1858年,東印度公司的行政權力被解除,印度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1877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被冠以「印度女皇」(英語:Empress of India)的頭銜, 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通常被認為是這次「王冠變皇冠」的始作俑者,因為就在不久以前(187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維多利亞長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國唯一的皇子,也是普魯士王國唯一的王子弗里德里希(即後來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親、德意志帝國皇帝兼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立為德國皇儲兼普魯士王儲。一旦威廉一世駕崩,弗里德里希將成為德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而維多利亞長公主也將成為德國皇後兼普魯士王後。迪斯雷利認為,雖然英國的國力大過德國,但德國是帝國,英國卻只是王國。如果維多利亞長公主成為德國皇後,那身為母親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還要在其之下,這樣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女皇,這樣才能在禮儀上不被視為在德國之下,況且英國在事實上已經是帝國(大英帝國),而且還是高於其他所有帝國的日不落帝國,只是缺了名義上的確認。維多利亞女王便順水推舟,接受了這一稱號,她死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他的稱號變為「印度皇帝」(英語:Emperor of India),繼位的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都繼續保持這一稱號。帝國的皇位一直保持到1947年8月14日/8月15日的午夜。此後,印度和巴基斯坦自英國獨立。但是,喬治六世並沒有立即正式放棄「印度皇帝」的稱號,直至1948年6月22日,他才正式放棄該稱號。
『叄』 為什麼英國的君主不是皇帝也可以稱作「大英帝國」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了解什麼叫帝國,帝國是什麼樣一種概念
帝國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眾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帝國一詞並沒有非常精準的科學定義,使用十分混亂。
雖然使用混亂,但是一般來說按照歷史的慣例講,只有符合狹義帝國定義的國家的首腦才會被稱為皇帝,大英帝國並不符合狹義帝國的定義,雖然那時它無比強大,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被稱為大英帝國,但是因為不符合狹義帝國定義,只是符合廣義帝國的定義,所以嚴格意義來說大英帝國的君主仍是國王而不是皇帝。
為了便於您理解,現將狹義帝國的標准和廣義帝國的標准做如下列舉
狹義的帝國:一般僅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眾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而且帝國稱號的使用一般需要國際上普遍的認同。帝國的國家首腦一般為皇帝,漢語對於中國以外的帝國首腦也常使用音譯(如奧古斯都、哈里發、蘇丹、沙皇等)。帝國君主通常為世襲,但也有通過選舉和指定產生的,如羅馬帝國的皇帝。這些國家常自稱為帝國,或把帝國一詞寫入正式的國號(如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限於帝國對領土規模、政體和國際影響力的要求,幾乎所有狹義的帝國都出現在亞歐大陸。 現代以前的中國人一般認為只有統治整個中國的君主才能合法地使用皇帝(大皇帝)這一稱號,所以理論上只有中國的歷代王朝才是帝國(最狹義)。藩屬國及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被稱為國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譯。
在歐洲,羅馬帝國前期的國家首腦稱元首(奧古斯都及凱撒,同時擔任共和國的執政官),政體在形式上仍為共和制,但實際上已具備後來歐洲出現的各帝國的主要特點。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擁有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通常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所以在同一時期內,理論上講西歐至多隻能有一個帝國存在,即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盡管這對於拜占庭帝國來說有些荒謬)。在中世紀,按照慣例要得到皇帝稱號的君主一般要去羅馬由教皇加冕,而這一頭銜基本上被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所壟斷,直至19世紀。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前後,法國、奧地利與德國先後升格為帝國;俄羅斯則一直以拜占庭的繼承者自居(第三羅馬),形成了歐洲近代的帝國。但與古代的帝國相比,除俄羅斯帝國以外,其餘的國家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內都是王國或公國,帝國稱號存在的時間很短。還有很多領土不大,統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國或公國常被稱為帝國(如瑞典帝國、丹麥帝國等),但實際上沒有達到狹義帝國的標准,它們可以被歸入廣義的帝國。
廣義上的帝國:范圍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通常這些國家只達到狹義上帝國的標准中的一點(領土廣闊)或幾點,而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而是王國、共和國、聯邦、聯盟等。
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帝國(殖民)、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
歷史上有一些規模龐大但統一時間很短,通過短期的軍事征服暫時建立起來的國家,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時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也被稱為帝國。但嚴格的說它們都不能達到狹義上的所有四個標准,仍然只是王國。
現代的「帝國」雖然很少有君主制政體的,但實際地位和影響則與古代狹義的帝國沒有太大區別。比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羅納德·里根提出的邪惡帝國(蘇聯帝國)、被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帝國。
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那是強大但卻仍只有英王沒有稱英皇的原因了,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肆』 英國那麼小,為什麼英國人還稱自己的國家是大英帝國呢
那是你不了解歷史,不說遠的在大英帝國在1938年時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過一戰獲得德國殖民地後,國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從英倫三島蔓延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時至今天雖然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一、二戰後殖民地體系的瓦解,如今的世界已經不存在名義上的殖民地!英國還留有的只剩由原來的50多個原殖民地國家組成的英聯邦和14個海外領地。英聯邦內部成員國地位平等,英國對其他國家並沒有領導權,也就是內政和外交等互不隸屬。但名義上都對英國王的「效忠」精神。
『伍』 英國很小為什麼叫大國
英國很小叫大國的原因是:英國是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也是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生產力先進,海軍強大,殖民地最多,原材料資源源源不斷的運到大不列顛,使其有足夠的實力發動戰爭,掠奪更多的殖民地,掠奪更多的原材料與資源。
簡介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