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貿易的國家
15世紀,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探索的過程中,就開始獵捕和販賣黑人,不過規模不大,只不過是葡萄牙海盜在掠取黃金、香料時兼營的副業。據估計,15世紀後半期,每年大約有5 000非洲黑人被販賣到歐洲和非洲沿海一些島嶼為奴。葡萄牙人是販賣黑奴的先鋒。新航路開辟之後,葡萄牙人又向美洲運送黑奴。16世紀早期,西班牙國王准許商人把黑奴運往西屬美洲殖民地。此後,捕捉和販運黑奴到美洲的規模越來越大,其主要原因有兩點:1.歐洲殖民者在侵佔美洲的過程中,大批屠殺印第安人,以致美洲大陸和西印度群島一些地區人口銳減,勞動力不足。殖民者日益感到要掠奪美洲豐富的礦產,開發肥沃的土地,必須輸入大量的勞動力。2.殖民者在美洲發展大種植園經濟。他們之所以願意役使黑人奴隸,因為他們親身體驗到,黑人能吃苦耐勞,又馴服又能幹活,而且價錢很便宜。種植園主買進的黑奴愈多,就愈有錢多買。買進來的黑奴所花的錢只需一年半的時間就能賺回來。加勒比地區的甘蔗種植園,美洲大陸的煙草種植園和後來興旺的棉花種植園,都是由黑奴的血汗澆灌出來的。從16世紀晚期起,荷、英、法同葡萄牙展開了販賣黑奴的激烈斗爭,成為大的販奴國家。17世紀中期,荷蘭佔有優勢。18世紀中期,英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販子。
最初,歐洲殖民者組織「捕奴隊」,駕駛海盜船,從歐洲駛向非洲沿海,偷襲非洲黑人村莊,燒毀房屋,把精壯男子擄走。「黃金海岸」和「奴隸海岸」是他們活動的主要場所。他們直接用武力擄掠的罪惡勾當,引起了非洲人民激烈反抗。於是他們改變手法,由他們出槍,挑動一些非洲酋長從事獵奴戰爭。這樣,獵奴戰爭不僅遍及非洲沿海,而且伸入內地,給非洲造成了更為嚴重的破壞。歐洲奴隸販子用槍支彈葯、甜酒、紡織品和其他小商品向酋長們收買黑人,賣作奴隸。在非洲沿海,歐洲殖民者設立要塞和商站。被擄的黑人成串地押往那裡的奴隸市場,讓奴隸販子「選購」。買賣雙方拍板成交以後,奴隸販子就用燒紅的烙鐵,在奴隸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帶有公司紋章的烙印。然後奴隸被關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湊滿一批就趕他們上船,運往美洲。運到美洲的黑奴,再運往黑奴市場進行銷售,美洲的種植園主往往到黑奴市場購買黑奴。本課插圖《黑奴運抵美洲》反映了黑奴運抵北美弗吉尼亞的情景。
運送黑人奴隸的大西洋航線是一條死亡線。從西非到美洲,黑人奴隸要經受六到十周的生活磨難。首先,運奴船經常超載。從書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一條90噸的船竟載運了390名奴隸,或100噸的船載運了414名奴隸。船上每個奴隸分得的空間只有5.5英尺長、16英寸寬。黑奴一個擠著一個,就像書架上排列的書本一樣。每兩個黑奴並肩鎖在一起,右腿對左腿,右手對左手。每個黑奴躺的地方比棺材還小,活動嚴格受到限制。其次,黑奴生活在擁擠的船艙里,空氣污濁,流行病猖獗,加上飲食惡劣,淡水供應不足,導致體弱生病。奴隸染上傳染病或是死去,統統被拋入大海,葬身魚腹。本課插圖《關押在船艙里的黑奴》生動地展現了這一畫面。
黑奴貿易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英國港口城市利物浦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709年,利物浦第一艘運奴船開往非洲。到18世紀末,利物浦顯然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販奴港口。1709年,利物浦擁有的船隻中,運奴船隻佔1%稍多;1771年增加到1/3。1795年,利物浦的販奴貿易佔英國販奴貿易的5/8,占歐洲販奴貿易總額的3/7。有人統計,從1783年到1793年,利物浦有878艘船隻,共載運過303萬多名奴隸,價值共達1 500多萬英鎊,每年的利潤平均在30%以上。估計18世紀80年代,單單利物浦市,從販奴貿易中每年可得純利30萬英鎊。
除了課本上講到了黑奴貿易方式,顯示了歐、非、美之間的「三角貿易」。事實上,當時還存在另一個「三角貿易」,那就是定居在北美新英格蘭的英國殖民者參與的奴隸貿易。他們從加勒比海地區的牙買加運來糖漿製成甜酒,把甜酒運往非洲換回黑人奴隸;把黑人奴隸運到牙買加或北美南方口岸交換糖漿,再運回新英格蘭製成甜酒。如此往復循環,使資本家和奴隸販子獲得暴利。美國獨立以後,種植園奴隸制度繼續發展,對奴隸的需求日增。美國奴隸販子的生意發達,他們在販奴貿易中成了「後起之秀」。
B. 買一艘船要多少錢
價位不同: 一般的漁村裡的木質非機動魚船,槳/帆動力,漁工大約5-10人,造價6000-15000元,在漁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或以漁業為主的沿海農村如浙江,造價更低,價格最低可到6000元左右. 比較大的機動木製/鋼制漁船,適合海上捕撈作業的,一般造價在10-25萬元;設備齊全,可適應遠海捕撈作業的中型以上漁船,漁工15-25人,造價可能達到50萬以上,造價最高可以達到100多萬元.
C. 英國奴隸貿易如何結束
販賣黑人奴隸是近代史上歐洲殖民者犯下的血腥罪行。從15世紀40年代開始,葡萄牙殖民者就在西非沿岸獵取黑人,或販回歐洲,替封建大地主服役種田,或利用黑人奴隸的廉價勞動力,在聖多美、馬德拉、維德角等大西洋島嶼上開辦種植園,生產出口作物。16世紀早期,歐洲殖民者又把黑人奴隸運往美洲販賣,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大肆劫掠黑人賣到美洲。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於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總計非洲喪失的精壯人口不下1億。瘋狂的奴隸貿易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下半葉逐漸走向衰落,到19世紀70年代大體廢止。
奴隸貿易廢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非洲人民和美洲黑人奴隸不屈不撓的斗爭,大大地打擊了奴隸貿易。這是奴隸貿易廢止的根本原因。
從殖民者販賣黑人的那一天起,非洲人民就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非洲大陸上,他們舉起長矛,拿起弓箭和石塊,迎頭痛擊殖民侵略者,狠狠打擊「捕奴隊」。在沿海殖民據點的黑牢里,黑人秘密組織暴動,組織越獄。現在已見於文字記載的,在18世紀就發生過15次黑人起義。在大西洋航行的販奴船上,盡管奴隸販子全副武裝,嚴加防範,黑人還是不斷地掀起反抗斗爭。據不完全統計,1700年到1845年,僅在英美販奴船上就發生了55次黑人暴動。
到達美洲後的黑人奴隸,為反抗野蠻的奴隸制度,爭取自身解放,也不斷舉行起義。僅在美國,從1819年後的40多年中,大規模的奴隸起義至少有250次。這些斗爭,從根本上打擊了奴隸貿易。
第二,從18世紀後期開始,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改變了對殖民地的剝削方式,要求把非洲變為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到19世紀上半期,工業革命擴展到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適應工業革命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把包括非洲在內的海外殖民地變成工業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甚至是資本輸出的場所。他們認識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進行奴役,既無風險,又可得到遠遠超過從奴隸貿易中獲得的利潤。因此,西方資本家漸漸地對奴隸貿易失去了興趣。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歐文考察東非後,竭力主張廢除奴隸貿易,就地利用當地資源,他說:「這些新的資源將為我國的企業和工業開放。」
其實,早在1787年,英國人就把300多名黑人和76名白人婦女和兒童送到獅子山的聖喬治灣,購買土地,安頓移民,建立了格蘭維爾鎮。1808年,英國將獅子山變成了直轄殖民地。美國也仿效英國,1822年在梅思臘多角購買一塊土地,把從奴隸制度下解放出來的黑人送到這里,建立居民點,後來稱為蒙羅維亞,並在此附近陸續建立了埃迪納、馬歇爾、布坎南、格林維爾、錫諾、馬里蘭等移民區。1824年這個新的殖民地被稱為賴比瑞亞。到19世紀晚期,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歐洲殖民國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短短十幾年,他們幾乎侵佔了整個非洲。
第三,海地革命、拉美獨立戰爭的勝利,特別是美國內戰北方的獲勝,使奴隸貿易的規模大大縮小。
1791年,法屬海地殖民地爆發起義,杜桑·盧維杜爾領導海地人民廢除了奴隸制。1804年,海地贏得了獨立。19世紀早期,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經過艱苦鬥爭,到1826年,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基本都已獨立,這導致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頒布了廢除或限制奴隸制的法令,沉重打擊了奴隸貿易。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南方奴隸主遭到失敗,奴隸制度被廢除,種植園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隨後,奴隸貿易逐步停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