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799年的英國有沒有火葯武器
早就有了:
1、1805年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火槍兵早就以射擊紀律名震天下,以至於「英國紅衣火槍兵」有「龍蝦兵」的外號;
2、1763年七年戰爭,有這么個典故:
普魯士以軍事傳統為基礎建國,英國人為了知道普魯士人為什麼射擊那麼強,專門看過普魯士人的隊列是怎麼練的,看到普魯士軍隊靠繩子練對齊,大失所望,覺得這沒用;
結果在七年戰爭時期,普魯士軍隊就靠著這一手,在列兵拼槍的時候占盡上風。
3、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美法聯軍對陣英國殖民地陸軍+小艦隊,雙方就是火器交鋒,美國大陸軍最開始就是靠民兵手裡的火槍來對抗英軍的,也因此將持槍的權利寫進美國法律,英軍顯然不可能是冷兵器打熱兵器。
4、1618年三十年戰爭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法國、巴達維亞(荷蘭)海軍覆滅,而從噸位方面西班牙占據優勢,英法荷翻盤的法寶就是火炮。
B. 17世紀英國紅衫軍為什麼要這樣打陣地戰
首先,這和當時的社會習俗有關,當時的歐洲社會剛剛進入火器時代,也就是近代,雖然此時的戰場已經演化成了火器比拼時代,但從戰斗思想上還沒有擺脫原始的戰爭思維,即過去那種列陣沖擊,只是此時的沖擊改成了列隊射擊,而英國歷來以紳士之國自居,因此他族枝們對於這種戰斗方式最為傳承,
其次,此時的戰爭剛剛進入火器時代,火槍的使用還不能像近代那樣實現自動或者半自動,還要進行前部填裝式的設計,需要站立,因此,不可能實現隱蔽射擊,而在平原上,如果每個步兵間間隔過大,那麼他們的設計覆蓋范圍和單次設計威力都會降低,更可能會在填彈的時候被地方沖擊過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列隊。
第三,這時的戰場火器只能說是佔到1/3的戰斗重要性,此時的戰斗方式,其實和過去中國的陣法很相似,中間排陣,排成一個方形的步兵設計方陣,輪番射擊,而後方,炮兵會對遠程目標設計,隊伍的兩側會有騎兵迂迴包抄,利用這樣的多兵種結合來最為有效的殺傷敵人,因此中部的步兵方陣只要最快,最大面積的殺傷敵人就可以了。因為在後方大炮和左右騎兵的夾擊下,敵方部隊很難進行有效的反抗。
至於軍樂,其實不是產生於此時的習俗,是過去軍隊就有的,從中國的擊鼓列隊,到歐洲騎兵的號角沖鋒,都是軍樂,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方式改變而已,從其根本上講,其作用就是鼓舞士氣,提示節奏,讓大家按照統一的節奏行動。
還有,順帶說一句,此時的戰斗方式不能按照現在的戰斗方式進行對比,要知道,此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步兵還處在冷兵器時代,而英國人的火槍已經是超級武器了,幾乎很難有步兵可以從正面沖擊來打敗英軍步兵,而這也正是這種站立成排式的隊形的作用,它可以最大面積的覆蓋戰場,讓以沖擊近身搏鬥的傳統步兵無法靠近,所以這種方式非但不是送死,還是最有效的殺傷方式。
講述基穗晌這種戰斗方式的電影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推薦你看梅爾吉普森的「愛國者」,這部電影中,那個英軍指揮官(大反派)的指揮方式就是最典型的大英帝國步兵搏鋒作戰方式,希望能對你有用。
C. 請問一下古代中世紀的歐洲軍隊打仗的時候,為什麼拿著槍慢步向前走,走很近才開槍
呵呵,恩格斯曾經說過,武器決定了戰爭的方式。當時歐洲採用的是前膛裝彈的燧發槍,所以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3列到5列橫隊的方式都是被實戰所檢驗的最有效的作戰隊形。
首先一點,當時的燧發槍的射程有限,精度也不是很高,在200米之外你要是被擊中那真是太不幸了,它的最佳精度是在50米之內,再者,裝填很慢,18世紀的燧發槍熟練的火槍兵也不過一分鍾3發左右。所以你要是部隊的指揮官你會怎麼做?當然是把自己的部隊排成緊密的幾行橫隊,盡可能近的接近對手,通過幾次排槍的齊射來打擊對手。
再者,在機槍沒發明之前,單個的步兵很難對抗有著極快速度和極強沖擊力的騎兵的,為此,步兵往往排成緊密的方陣,用長矛來對抗騎兵,只要長矛方陣不潰散,騎兵一般是很難通過的,為了防止騎兵的迂迴,步兵也是拉長自己的橫隊的,兩翼也有輕騎兵防止對方騷擾,所以在中世紀部隊的編制中長槍兵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後來古斯塔夫發明刺刀之後,長槍兵才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裝上了刺刀的火槍兵扮演了弓箭手和長槍兵的雙重角色,你想像中那兩個兵種應該在的位置就是火槍兵在的位置。所以為何火槍兵要排方陣明白了吧?你自然可以把部隊排的稀鬆一些,然後你就會發覺敵人的騎兵沖進了那裡,然後那裡的步兵潰散,防禦被撕開個大口子,你要是沒有派騎兵去纏住敵人,也沒有預備第二條步兵線去頂替缺口的話,敵人大隊一壓上,那基本就只剩跑路一條路了,這還是在部隊相當有作戰紀律的基礎上,更差的情況是,敵人騎兵一沖過來,那裡的步兵潰散,連帶著其他地方的步兵逃跑,整個軍隊立馬崩盤!其實在燧發槍時代,歐洲基本上已經不靠重騎兵去當進攻的主力了,他們一般是把騎兵配置在自己陣線的兩翼和後方,用自己的步兵方陣和敵人作正面拉鋸,一旦發覺對方的陣型出現空隙,或步兵線有不支的跡象,才迅速突擊的。
所以那個排方陣是為了對抗騎兵,被打死的士兵再由後方補上也是為了讓自己的防禦不出現空隙,要知道不單有騎兵,對方的步兵在齊射過後也會以密集隊形刺刀沖鋒的,你不同樣以密集對密集,也是頂不住對方的刺刀沖鋒的。
其實你要說他們不怕死?你會信嗎?但是戰爭的結果就是勇敢地人才能得到勝利。當時有句話叫「戰爭的結果往往是第一排槍就已經決定了」,為啥,因為第一排槍是指揮官可以自己控制的,而之後那就不知道了。當時的武器決定了一個橫隊放排槍要比讓這個橫隊的士兵自由射擊的殺傷力更高,(面的殺傷力和點的殺傷力的區別)200人的橫隊方的排槍效果恐怕快趕上現在的重機槍了。而命中率和距離成反比。我們不妨想一下,當你看著敵人一點點逼近,你會不會不聽口令擅自放槍?這樣做你的隊友也會被你傳染,你們把槍里的第一顆子彈放完了,對不起裝彈吧,手在哆嗦下,20秒也塞不進一個鉛丸,這時敵人已經走到很近的作戰位置了,放了排槍,你的周圍倒了一大片,你還想把子彈射給敵人,對不起,人家已經端著刺刀密集沖鋒了,別想了,扔了槍趕緊跑吧。那麼嚴格遵守射擊紀律,神經大條的正規軍人如何?當年英法在北美爭奪殖民地的時候有場戰役,英國人在100米到50米的距離內一槍不發,法國人在100米到50米的距離內放了4次排槍,雖然英國人死了一路,但是那麼遠的距離法國人的命中率有限,第一排死的兵後排補上,保證了接敵的第一排還是完整的戰線,注意,這時候英國人槍里都是有彈的,好了當法國人手忙腳亂的裝彈時,英國人開火了,這一次齊射就崩掉了法國火線上(接敵的第一排)50%左右的兵力,法國人的防線基本已經不完整了,還沒等第二排填上漏洞,英國人已經刺刀沖鋒了,於是法國人防線徹底崩盤,撒丫跑路。 估計當時也就是當時的英國紅衫軍能在敵人的排槍射擊下能一邊行軍而不潰散還能保持射擊紀律等到了接敵的最近距離才開火,因此當時大英帝國才能橫行天下。
至於說方陣里為啥還有樂隊在打鼓吹小曲,道理就像為什麼列隊走或跑步時要喊口令一樣:保持隊形穩定唄,前面說了,部隊打仗時最重要的是隊形,你怎麼保證有時幾百米寬的隊形不至於走散了?同一個橫隊的士兵分屬不同的連和營,所以各聯營都有鼓手和笛手,他們打相同的節奏吹相同的曲子,各連營的士兵就踩著相同的節拍前進。(呵呵,知道為啥進行曲都是42拍和44拍的吧,要是43的部隊絕對得走散了)
他們的那種作戰,看似很傻,其實是很聰明的,那是實戰反復檢驗的結果,一些「精明」的戰法早就隨著那些「精明」的部隊的失敗而被歷史淘汰了。直到20世紀初機槍發明以前,歐洲還是那套戰法,但問題是中國人看他們傻,那為何我們在毛主席之前老是打不過人家?就說甲午戰爭,中國軍隊使用的毛瑟步槍無論是精度還是射速都比日本軍隊的村田步槍強了不止一個檔次,為何還是打不過人家?就是因為人家比中國人傻,寧肯忍受你的彈幕射擊,也不還擊,直到到了射擊距離才放排槍再刺刀沖鋒。
再說點跟生活有關的東西,你們上體育課是不是經常練四列縱隊變二列橫隊?知道他來自哪裡嗎?就是19世紀步兵由行軍隊形到戰斗隊形的隊列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