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文學到底是什麼

英國文學到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8 21:23:19

㈠ 現代英國文學是什麼

十月革命後,工人階級佔領政治舞台,無產階級文學開始蓬勃發展。除了寫《穿破褲子的慈善家》的特萊塞爾,還有工人階級作家奧凱西(1884~1964),他早年與著名的詩人葉芝(1865~1939)和著名的劇作家沁孤約翰·辛格(1871~1909),發動了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20世紀30年代加入共產黨,他的戲劇《星星變紅了》(1940)反映了愛爾蘭無產階級的斗爭。此外吉本(米契爾,1901~1935)的三部曲《蘇格蘭人的書》的第三部《灰色的花崗石》(1934)。考得威爾(1908~1937)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礦工作家劉易斯·瓊斯(1897~1937)寫威爾斯工人階級斗爭的自傳體小說《我們的生活》(1939)、索麥菲爾德(1908~)的《西班牙志願軍》(1937)、蘇格蘭詩人麥克迪爾米德(1892~)獻給列寧的詩,都是無產階級文學的碩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產階級現代派文學在詩歌與小說中發展。托馬斯·艾略特(1888~1965)是現代英美著名詩人,他的《荒原》(1922)用象徵和多種文化因素表現戰後空幻的危機感。20、30年代英國出現「意識流」小說。詹姆斯·喬伊斯(1882~1841)的《尤利西斯》(1922)和吳爾芙(1882~1941)的《達羅衛夫人》(1925)、《到燈塔去》(1927)等揭示人物潛在的心理狀態,表現了絕望與混亂的情緒。勞倫斯(1885~1930)雖也用現實主義寫法,但在《兒子和情人》(191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年)中用精神分析法描寫了性心理。《天演論》作者的孫子阿爾多斯·赫胥黎(1894~1963)寫科幻的「概念小說」,表現科學將毀滅人類的悲觀思想,表達「迷惘的一代」的情緒。

20世紀前40年最有成就的還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除了蕭伯納和高爾斯華綏兩位大師,卓有成就的作家與文學名著非常之多。本涅特(1867~1931)用巴爾扎克手法描寫了小市民的生活,他的《老婦人的故事》(1908)、《克萊漢格》(1910~1915)三部曲等如實展示了英國社會現實。毛姆(1874~l965)的小說以東方為背景,寫海外英國人與當地人的生活。他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及上百的短篇,既有異國情調,又表現了殖民主義者的卑劣。福斯特(1870~1970)的名著《印度之行》(1924)也以東方為背景,但側重揭示東方與西方兩種文化、意識的不同。著名女作家曼斯菲爾德(l888~l923)是「英國的契訶夫」,小說集《鴿巢》(1923)、《幼稚》(1924)等寫黑暗社會婦女不幸。克羅寧(1896~)被稱為「20世紀的狄更斯」,他的《群星俯視》(1935)、《城堡》(1937)表現了礦工的悲苦與斗爭。奧爾丁頓(1892~1962)的長篇《英雄之死》(1920)寫了知識分子對帝國主義戰爭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絕望。此外著名的還有批評家普里斯特利(1894~1984)批判社會、同情群眾的小說《天使人行道》(1930)、衣修午德(1904~)反法西斯的《再見吧,柏林》(1939)等等。

工人階級的文學,除了奧凱西後期的創作,主要成就在傑克·林賽(1900~)的《被出賣了的春天》(1953)等4部小說中。「具有傑出才能的無產階級一位小說家」格溫·托馬斯(1913~)寫了反映威爾斯工人運動的《眾叛親離》(1949)。工人出身的蘭伯特(1922~)的小說《他應當如此生活》(1956)、《沒有時間休息》(1957)寫了共產黨員領導的工人斗爭。西利托(1928~)的《火上的一棵樹》(1967)寫毛澤東思想信仰者參加阿爾及利亞的反法解放革命斗爭的故事。

進步的現實主義作家在揭露批判現實方面繼續作出貢獻。女作家多麗斯·萊辛(1919~)的《青草在歌唱》(1950)和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1952~1969)抨擊了南非殖民主義者。奧爾德里奇(1918~)的《外交家》(1949)、《荒漠英雄》(1954)寫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格萊姆·格林(1904~)的《沉靜的美國人》(1955)寫了越南戰爭中帝國主義的重重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戈爾丁(1911~)在《蠅王》中,女作家艾麗斯·默多克(1919~)在《一個砍掉的頭》(1961)、《黑王子》(1973)中用寓言探討人生的存在,女詩人西特韋爾(1887~1964)在戰後的《詩集》中表現了對核戰爭的恐懼。英國現代派文學,突出表現在「憤怒的青年」的創作中,韋思的《每況愈下》(1954)、艾米斯的《幸運兒吉姆》(1954)、布萊思的《向上爬》(1957)、西利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伯吉斯的《帶發條的桔子》(1962)反映了一代青年對社會的不滿與頹廢精神,其中奧斯本(1929~)的《憤怒的回顧》(1956)影響了戲劇的新浪潮。自法籍愛爾蘭人貝克特(1906~)的《等待戈多》(英文版,1954)在倫敦上演轟動,1962年英國評論家出一版《荒誕派戲劇》一書,「荒誕派戲劇」在英國也風行開來。其代表作家是品特(1930~),他的《生日晚會》(1958)、《看房者》(1960)等寫下層人失去「自我」的迷惘與恐懼。故他的荒誕戲又名「威脅戲劇」。

70年代以後,現代派文學衰落,特雷弗的《代思茅斯的孩子們》、安東尼·鮑威爾的《聽見了秘密的聲音》等又塑造起典型人物和描繪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生活畫面來。

㈡ 英國文學發展歷程簡介

英國文學

每個國家的文學發展都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英國作為一個具有歷史底蘊的國家,其文化也經歷了一番復雜而長期的演變,在不同時期都取得一定的成就。 英國文學源遠流長,在這個過程中,文學本體以外的各種現實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對文學發生著影響,文學內部遵循自身規律,歷經盎格魯-薩克遜、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不同歷史階段。戰後英國文學大致呈現從寫實到實驗和多元的走勢。 古英語和中古英語時期 古英語時期是指英國國家和英語語言的形成時期.最早的文學形式是詩歌 以口頭形式流傳主要的詩人是吟遊詩人.到基督教傳入英國之後一些詩歌才被記錄下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是英國的民族史詩《貝奧武夫》用頭韻體寫成. 古英語時期(1066?1500)從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到1500年前後倫敦方言發展成為公認的現代英語.文學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騎士傳奇民謠和詩歌.在幾組騎士傳奇中有關英國題材的是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冒險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代表了騎士傳奇的最高成就.中卜改世紀文學中涌現了大量的優秀民謠最具代表性的是收錄在一起的唱租逗詠綠林英雄羅賓漢的民謠. 最重要的詩人是被稱為"英國詩歌之父"的喬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首創了詩歌的雙韻體每兩行壓韻的五步抑揚格後被許多英國詩人採用.喬叟用倫敦方言寫作奠定了用英語語言進行文學創作的基礎促進了英語語言文學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詩歌散文和戲劇方面尤其興盛. 詩歌方面新的詩體形式如十四行詩無韻體詩被介紹到英國.重要的詩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僅寫了許多優美的十四行詩還創作了最早的詩歌理論作品之一《詩辯》.EdmundSpenser用斯賓塞詩節創作了著名長詩《仙後》.除了戲劇創作之外也是一位偉大詩人著有兩部敘事詩兩部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 英文的《聖經欽定本》作成於1611年不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並且對英國的語言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純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風格奠定了英國散文的傳統.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n他的文學著作主要有《隨筆》收錄了他在各型型判個時期發表的58篇隨筆思想深刻文筆簡潔富有警句格言. 戲劇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最高成就.主要戲劇家有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亞(W. Shakespeare). 17世紀的英國文學 17世紀是英國社會劇烈動盪的時期之一由於君主專制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爆發了1642年的內戰並導致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與政治斗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緊密相連的是宗教斗爭和清教徒思想.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學和藝術多展示革命思想的發展與成長並帶有濃厚的清教主義傾向.兩個代表作家是彌爾頓和班揚.彌爾頓的代表作〈失樂園〉和班揚的代表作〈天路歷程〉都取材於〈聖經〉.〈天路歷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達天國的歷程象徵人類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 18世紀的英國文學 18世紀產生了一種進步思潮啟蒙運動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和作家們崇尚理性認為啟蒙教化是改造社會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紀又被稱為"理性的時代".在文學領域體現為18世紀上半期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家有詩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隨筆的創始人斯梯爾(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興起了英國現代小說出現了大批有影響的小說家.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的小說〈帕美拉〉(Pamela)採用書信體形式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創作方法.哥爾德史密斯(Oliver Gold *** ith)的〈威克菲牧師傳〉(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感傷小說之一.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傳統的敘事方法創作了〈項迪傳〉而被認為是英國現代派文學的先驅.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魯濱遜漂流記〉.講述故事情節並分析魯濱遜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諷刺小說家以犀利的文筆對教會和社會的虛偽腐敗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記〉 菲爾丁是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英國小說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他的代表作〈湯姆?瓊斯〉中他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講述故事情節分析主題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紀的英國文學 19世紀英國文學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義時期和中後期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布來克和羅伯特*彭斯屬於前浪漫主義詩人.布來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經驗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蘇格蘭民族詩人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頌友誼愛情自由平等的詩歌其中〈一朵紅紅的玫瑰〉廣為流傳. 浪漫主義全盛時期以華滋華斯與柯律維治聯合發表〈抒情歌謠集〉為開始到瓦爾特斯各特的逝世為止主要文學成就為詩歌涌現了華滋華斯為代表的"湖畔派"詩人和拜倫雪萊濟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頌揚自由與解放的詩人. 19世紀中後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真實地描寫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社會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罪惡對人民群眾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善於描寫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薩克雷則善於描寫上層社會形形 *** 的人物. 批判現實主義女性小說家及她們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e Eliot.分析簡愛這一人物形象並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稱自己的作品是"性格與環境的小說".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絲〉. 20世紀的現代派作家 人們對西方文明的危機感和的惡果促成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形成.主要表現為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有詹姆斯喬伊斯和弗潔尼亞沃爾夫.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描寫的是現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瑣的精神生活.弗潔尼亞的〈到燈塔去〉則運用了嫻熟的象徵手法和意識流技巧

㈢ 近代英國文學是什麼

18世紀前期,文學崇尚古典主義,代表人物是詩人蒲柏。笛福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故事《格列佛游記》、理查遜的書信體小說《克拉麗莎》、菲爾丁的小說《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都是這時的傑作。

18世紀後期,感傷主義文學產生,楊格、格雷是感傷主義代表詩人。農民詩人彭斯則吟唱著愛情,吟唱著自由、平等、博愛。18世紀末,還出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說」。

19世紀首先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繁榮。在19世紀頭30年裡,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歐洲成就最高的文學,對歐洲其他國家的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早的浪漫主義文學家是「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騷塞(1774~1843)。他們的詩歌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否定技術進步,主張倒退,妄圖用中世紀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但是他們不像感傷主義者那樣用空洞的情感去替代現實,他們的全部詩作的基本主題是在個人的感受中,厭惡工業革命以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種種社會丑惡,嚮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試圖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和人生的最後歸宿。

華茲華斯在1800年出版的《抒情歌謠集·序言》中斷然主張,文學家的使命是要在對日常生活和平常事件的真實反映中尋覓人類的天性,因為只有在「微賤的田園生活里」,「我們的各種基本情感才共同處於一種更單純的狀態之下」,「人們的熱情是與自然之美的永久的形式合而為一的」。他的小詩《詠水仙》展現了一幅與資本主義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恬靜快樂的畫面,表現出的是人要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尋找人性最後歸宿的情懷。他的《丁登寺》、《致布穀鳥》、《致蝴蝶》、《麻雀窩》等名篇歌頌了兒童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沒有受過工業文明污染的完美人性,顯現了他創作主題的一個重要特徵:在對大自然的肯定中來探討人的本質復歸問題。盡管華茲華斯及柯勒律治、騷塞等作家消極避世,逃避現實,但他們畢竟給處在初期物化現象中的人的自由的復歸開出了一劑葯方。這也是19世紀初期英國許多作家的創作主題和藝術表達的基本傾向。

第二代詩人拜倫和雪萊則把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雪萊(1792~1822)與湖畔派詩人的風格截然不同,他的創作朝氣蓬勃,就連馬克思、恩格斯都對他作過極高的評價,一直是文學史家們公認的「積極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及作品的主題中,依然有很多與華茲華斯等人的創作相似的東西。如對丑惡現實的不滿與反叛,就始終是激勵他創作的主要動力。不過他不像華茲華斯那樣,一味歌頌大自然,認為只有大自然才是人的自由本質得以回歸或實現的凈土。作為一個戰斗的詩人,他認為理想的實現更依賴於這個社會本身的解放。

在《麥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作品中,雪萊描寫了在暴君統治下,人成為「非人」的悲慘情景後,熱情洋溢地展示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圖畫。雪萊與華茲華斯等人的創作,表現出了工業革命以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作家們用美化了的大自然或幻想出來的理想世界同現實的丑惡相對比,在對現存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批判中體現著人類復歸自由本質的努力。但是,因當時物質生產水平相對較低,人被物化的程度還遠未達到像19世紀末那樣嚴重的程度,所以,華茲華斯、雪萊等人只是感到了社會的不合理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自由的喪失,並不知道人究竟被異化成了什麼,現實還沒有給他們提供具體的答案。他們的對策也只能是用一個理想社會的幻影來為人的自由的復歸提供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方案。

抒情詩人濟慈和歷史小說家司各特也是英國浪漫主義運動中的風雲人物。約翰·濟慈(1795~1821)在長詩《伊莎貝拉》里,藉助於中世紀的題材批判資本主義的罪惡;在《夜鶯頌》、《秋頌》等著名詩篇中描寫大自然美景,抒發著自己追求人生真理的激情。他對大自然的感受極為敏銳細致,加之信念真誠,所以他的詩歌感染力極大。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在代表作《艾凡赫》以及《肯尼沃爾思》、《昆丁·達沃德》中反映了重大的歷史事件,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並使農民和其他被壓迫者成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他開創了歐洲歷史小說創作的先河。

19世紀30~70年代,英國工業資本主義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法案,取代了商業金融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的地位,在經濟上、政治上取得絕對優勢。30年代初,資本主義剝削更為殘酷,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勞資矛盾已逐漸成為社會主要矛盾。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工人運動發展為全國性的憲章運動。50、6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在國外殖民地進行大規模的血腥掠奪,國內經濟呈現表面繁榮,統治階級實施改良以緩和階級矛盾;英國工人運動受到工聯主義的嚴重影響,處於低潮。

這一時期,各種為資本主義剝削辯護的反動思潮十分猖獗。馬爾薩斯(1766~1834)的《人口論》形成於工業革命初期,它把社會貧困的原因歸於人口的增長,以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

19世紀中葉代表工業資本家利益的曼徹斯特政治經濟學派就曾利用過它。他們自己又建立了一套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學說,旨在追求無限制的利潤。在哲學領域中盛行的是以邊沁(1748~1832)和穆勒(1806~1873)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功利主義。他們雖然宣稱社會道德的依據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但他們所謂的大多數人是指剝削階級而言,他們斷定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力是利己主義,並且認為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道德是合理的。

卡萊爾(1795~1881)批評了馬爾薩斯和曼徹斯特政治經濟學派,揭發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崇拜」和偽善,但他要求像中古那樣建立宗教信仰,由工業資產階級那類「卓越的人物」來組織勞動,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混亂。改良主義從19世紀30、40年代以來一直在英國流行,嚴重地影響了英國工人運動的開展。

在憲章運動中產生了憲章運動文學,這是無產階級文學在英國文學史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第1次出現。

這一時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狄更斯、薩克雷、夏洛蒂·勃朗台和蓋斯凱爾夫人等作家,馬克思稱他們為「出色的一派小說家」,並說他們揭示了許多「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

他們的作品反映了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後的英國社會生活。他們大都經歷過憲章運動或受到這一運動的影響。個別作家觸及當時社會中的勞資矛盾,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勞動群眾的貧困生活,但他們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感傷色彩,從人道主義思想出發,提出改良的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他們對社會的批判主要反映了小資產階級的要求,主要題材是小資產階級個人奮斗的歷史,正面人物幾乎都是「小人物」,如小市民、小手工業者、小商人、破落貴族的子弟、貧苦的家庭教師等。

在藝術手法上,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繼承了18世紀現實主義和感傷主義小說的傳統,特別表現在情節結構和人物描寫方面,但也有很大的革新。在50、60年代,英國多數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後期作品表現了和資產階級統治妥協的傾向,改良主義和悲觀絕望的情緒都有所增強。

憲章運動文學是在30、40年代工人運動高漲的條件下產生的。英國工人階級為了爭取政治權利,於1838年以「人民憲章」的形式向議會提出有關普選的要求,遭到議會拒絕,於是在全國各地發起廣泛的群眾運動。憲章運動經歷了兩個階段。

40年代以前,工人運動和資產階級激進派聯合行動,憲章是他們的共同要求。從40年代起,工人階級除了堅持憲章的內容外,並獨立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和政治要求,和資產階級激進派分手。1847和1848年,憲章運動達到新的高潮。但由於運動內部分裂、資產階級的收買和鎮壓、改良主義思想的滋長,憲章運動走向衰落。列寧認為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憲章運動文學的形成也有著它的文化基礎。40年代中葉,英國工人階級開始舉辦自己的文化教育事業。

早在1837年,憲章派就創辦了通俗報刊《極星》,經常刊載工人詩歌。詩人大都是來自各工業區的工人和活動家,出現了一批有名的作家如瓊斯、林頓(1812~1897)、惠勒(1811~1867)和麥西(1828~1907)等。憲章運動詩歌一般都寫得短小精悍,有鼓動力,適合於集體歌唱。從這些短歌的形式上可以看出工人階級的歌手很熟悉拜倫和雪萊的政治詩,但它們和積極浪漫主義詩歌不同,是從工人階級的切身利益出發,號召工人兄弟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起來斗爭,具有明確具體的政治目標。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中曾引用憲章運動詩人愛德華·米德寫的《蒸汽工》(1843年)一詩,並說「它正確地表達了工人中的普遍的情緒」,揭露了「比舊的農奴制更壞的」、「偽善的、隱蔽的奴隸制」,批判這種奴隸制口頭上承認自由權,而實際上把工人當作「白奴」。恩格斯親自把這首詩譯成了德文。又如在《繪歇勞浦郡的憲章派》(1843年)一詩中,憲章運動詩人明確指出了斗爭的目標,是推翻掠奪工人的專制暴君和為大資產階級服務的政黨。這首詩氣勢雄壯,一開始這樣寫道:

舉起憲章的旗幟登上高崗,

把它插上星金山的峰頂,

讓它的口號驕傲地飄盪,

和專制暴君說一個分明。

也有一些詩歌是歡呼人民憲章、歡呼人民政治運動的光明前途的,如《向人民憲章九呼萬歲》(1842年)、《一首頌歌》(1843年)、《自由的呼聲》(1842年)等。

憲章運動詩歌是為教育和組織群眾而寫的,往往表現熾熱的群眾場面,如描寫去倫敦請願的歌曲。有的詩歌向群眾揭露階級敵人,如指責輝格黨虛偽的改革措施的《一首新的憲章派之歌》(1841年);有的揭發「反穀物法聯盟」妄圖用自己的口號來偷換「人民憲章」的陰謀,如《聯盟》(1841年)、《即興》(1843年);有的則是揭發異己分子,警告同志們謹防資產階級奸細的破壞活動,如《百萬人之歌》(1842年)。有些詩歌還表現了群眾對領袖和同志的愛戴和關懷,支援被囚禁的同志或紀念被害者,激勵士氣,號召再接再厲的斗爭,如《福洛斯特》(1840年)、《獻給憲章主義的十四行詩》(1840年)、《獻給死難的謝爾》(1840年)等。

憲章運動詩歌對統治階級剝削的揭發比之資產階級民主派詩歌更接近於本質,更深刻有力,表現了對剝削者的輕蔑和仇恨,如《怎樣作一個大老爺》(1840年)、《貴族是什麼東西》(1842年)、《托利老爺》(1842年)等。

《貴族是什麼東西》一詩用一連串生動、樸素的比喻,揭露了剝削者不勞而獲的寄生性和他們對人民的禍害。詩中把貴族稱為「一件在寶座旁陳列的古董,一塊有生命的污泥」,「一隻雄蜂」,「民族的災害,靠公款吃飯的乞丐」,表面上像「一隻華麗的蝴蝶」,其實是「國家的毛蟲」。

憲章運動詩歌表現了工人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如歌頌愛爾蘭革命英雄的《愛國者之墓》(1843年)、鼓勵美國民主派反奴隸制斗爭的《給美國詩人》(1844年)、號召全世界工人階級團結斗爭的《給各國工人階級》(1840年)等。

憲章運動作家也寫文學評論。40年代初,蘇格蘭憲章派主辦的《憲章通報》和其他刊物已經評論過彌爾頓、彭斯、拜倫、雪萊、狄更斯等人作品的進步思想和社會意義。這些論文首先鑒別作品的思想性,但也不忽視藝術性。英國消極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逝世時,憲章派評論家寫了短文稱他為「貴族統治下領薪俸的奴隸,君主政體供養下的寄生物,」並說絕大多數同胞不曾為他的死灑下眼淚。在題名《詩人的政治觀點》(1840年)的一系列文章中,評論者認為「最真誠的詩人都是最熱烈的政治家」,駁斥了政治對藝術有害的論點。

閱讀全文

與英國文學到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怎麼用電信流量 瀏覽:290
伊朗最近局勢怎麼樣了 瀏覽:764
義大利薺菜怎麼樣 瀏覽:598
蘇格蘭為什麼支持義大利 瀏覽:491
印尼買的中國什麼疫苗 瀏覽:834
您好的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248
去義大利打工工作簽怎麼辦理 瀏覽:708
中國移動的插口怎麼插 瀏覽:491
印尼本意指什麼 瀏覽:302
20萬印尼盾值多少錢 瀏覽:927
印度有什麼博物館 瀏覽:987
伊朗靠什麼養活 瀏覽:678
印尼獅航在哪裡列印行程單 瀏覽:375
中國哪些地方天氣最好 瀏覽:948
義大利語代購單詞怎麼說 瀏覽:285
伊朗巴莉哲純露怎麼辨真假 瀏覽:864
伊朗怎麼欺負美國 瀏覽:965
雲南怎麼去越南芽庄 瀏覽:166
英國對於伊朗事件什麼立場 瀏覽:952
中國的越南文是怎麼翻譯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