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什麼時候佔領加里曼丹島

英國什麼時候佔領加里曼丹島

發布時間:2023-08-30 09:25:20

A. 加里曼丹島上的居民:伊班族

加里曼丹島上的居民:伊 班 族


攝影/馬克·萊恩(Mark Lehn) 撰文/王珩



由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共同管轄的加里曼丹島(又稱婆羅洲島。馬來語:Borneo,印尼語: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島。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嶼雨量豐沛,叢林遍布。島嶼面積73.6萬平方公里,諸多獨特的物種如馬來犀鳥、婆羅洲猩猩、加里曼丹象(又稱婆羅洲象)等在此棲息繁衍;奇特稀有的馬來西亞大花草(或稱大王花、萊佛士花)也在叢林中繁殖生長。


加里曼丹島的中部地區有大片原始森林,有人稱其為「黑暗森林」,只因為一個令人有些生畏的本土民族——達雅族(Dayak,也稱為達雅克族)居住於此。達雅族人口約200~400萬,分布范圍甚廣,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印尼的中加里曼丹、東加里曼丹和西加里曼丹等地都可尋到他們的蹤跡,具體人數難以統計。


達雅族說達雅語,屬於南島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在他們世代口耳相傳的 歷史 述說中,他們的族群原本多居住於加里曼丹島沿海一帶及該島最長河流卡普阿斯河(Sungai Kapuas)的沿岸,後因外來移民紛紛遷入,達雅族漸漸搬到內陸居住,主要居住在各河流的上游,所以後來有了「Orang Dayak」的稱呼,即「上游的人」之意。之所以說他們讓人心生畏懼,源於古時這個民族有獵取人頭和食人的習俗。在過去,部落之間戰事不斷,而獵人頭作為一種盛行於加里曼丹島和東南亞島嶼間的習俗,是土著民族以此來顯示自身勇猛和成功的一種行為。不過這種習俗隨著時間推移如今已經淡化許多。


達雅族使用多種南島語系語言,包括多種與非洲馬達加斯加官方語言類似的語言。族內分有七大族群,一些族群還擁有本族不同的語言。宗族是達雅族內重要的 社會 結構,同一個宗族的達雅人會居住在一種他們稱之為「長屋」的大而長的建築中,印尼語叫做「balai」或是「batang」。除了日常起居,長屋裡還會舉行一些慶典或是涉及新生死亡的宗教儀式,對他們生活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伊班族(Dayak Iban)是達雅族的7個分支中的一個,約有80多萬人口。在馬來西亞,大多數伊班族人居住在砂拉越(馬來語:Sarawak,馬來西亞在婆羅洲領土上兩個行政區域之一,另一個為沙巴州)的詩里阿曼省、木中省和加帛省,一小部分居住在沙巴州,還有少數人口遷移到馬來西亞半島居住。


和很多土著民族一樣,伊班族最初也無文字記載史料,都是口口相傳。根據目前的一些研究,他們的祖先原本居於婆羅洲西南海岸,後來逐漸向河流源頭遷移,大約16世紀中葉,他們到達今砂拉越南部地區後駐扎定居。雖無文字,但豐富的口頭文學是伊班族的一大財富,他們的語言也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該語言與馬來語,特別是砂拉越地區的馬來語有著密切的關系。不過如今在語言傳承方面,由於政府不重視,伊班語的承續十分困難。


和達雅族其他分支一樣,伊班人也有自己的長屋。這些長屋大約每10年移動一次,以便在叢林中獲得更大面積的土地。如今大部分伊班人仍舊住在叫做「Rumah Panjai」的長屋中。這相當於一個小型自治單位,一個家族的兩三代人同住一屋,但每個小家庭又是獨立的。在同一條河流流域或是同一個地區,彼此靠近的長屋通常會以聯姻或結盟的方式形成所謂的地區聯盟。


伊班族一開始便建立了種族制度,當中的少數採集者和游牧獵人或被驅逐或被根除,但有的又以和平的方式被族群接納。在持續擴張的過程中,和別的部族發生暴力沖突是常有的事情,例如他們曾佔領過比達友人(Bidayuh,砂拉越和西加里曼丹的主要土著群體之一)的領土,又因為河流的主導權與北部的卡揚人(Kayan)沖突不斷。18世紀起,伊班族的一些長屋社區開始放棄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他們停止不必要的遷移,選擇留在族群的核心區生活,那裡有足夠的土地可供使用。而另一些依然向外擴張的族人卻開始更大的動作:他們襲擊中國商船、襲擊馬來西亞沿海居民,甚至一些遙遠的伊班族定居點,如同海盜一般強取豪奪。19世紀中葉,他們還與歐洲殖民者進行過大規模對抗。


伊班族原是獵頭族,這是一種將人殺死後砍下頭顱並收集起來的習俗。伊班族善戰,他們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和資源便在附近河流流域展開獵人頭的活動,這種男性藉以獲得威望和展示自我驍勇的方式在當時十分盛行。而在部族頭目和一些元老級人物的婚喪禮中,頭顱又被當作儀式的祭品。不過,獵殺婦女、孩童和屍體不包括在內。這種習俗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後漸漸擯棄。


1839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布魯克(James Brooke,以下簡稱詹姆斯)首次在加里曼丹島海岸登陸。他幫助汶萊蘇丹鎮壓了砂拉越土著的叛亂,並說服蘇丹任命他為此地總督,以此確立自己的地位。詹姆斯還讓人在倫敦游說英國政府承認砂拉越的地位,意在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並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雖然伊班族的海盜行徑和其他部族之間的戰爭對當時的蘇丹並無太大影響,但詹姆斯認為這是個潛在的大麻煩並會威脅到外來的商船。他開始禁止伊班族的很多行動,特別是獵頭行為。他懲罰那些違反禁令的伊班人,大有殺雞儆猴之意。不過,由於砂拉越並非英國王室的殖民地,很多人將其看作是詹姆斯的私人冒險,所以他沒有得到任何英國士兵和船隊的支持。

在英國殖民這段時期,伊班族被稱為「海上達雅族」或「海達雅族」(Sea Dayaks)。


伊班族對於家庭極為重視,每次家中的新生兒都會成為族內眾人關注的焦點,各種迎接新生命的傳統儀式更是少不了。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他們有著自己的標准。比如給新生兒起的名字必定會與其祖父母有關聯,他們認為如此就能讓後輩和祖先之間產生聯結,是為某種福佑之意。


在伊班族的 社會 中,男女之間可自由戀愛,不過考慮到婚姻可使兩個家族結為聯盟,所以年長者更傾向於主導年輕人的婚姻。伊班人婚後依舊住在長屋中,也許是男方家也許是女方家。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對於離婚的態度並不保守,只需夫妻雙方都同意即可,因此離婚在這里並不是一件稀罕事。


平日里,男子負責打獵劈柴等粗重活,女子則負責家中烹飪、蔬果採集和長屋日常事宜的照料。在伊班人的傳統里,男孩到了青少年時期就要學習如何外出自立,他們稱之為「開啟一段初始人生歷程」。這些少年要面對各種突發情況並學會如何解決,當然如果能帶回戰利品就更令長輩為之驕傲。而少女們則通過學習編織來證明她們的成長。編織是部族女性的傳統技藝之一,她們織出來的布稱為「Pua Kumbu」,帶有明顯的熱帶地區風格,色彩濃郁豐富、針法講究,這些布匹實用又不失美感,製成的傳統服飾頗具風情。


但如今,面對現代化的強烈沖擊,這里的手工技藝也逐漸式微,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尋找工作,只在節假日才返鄉探望,伊班族傳統技藝的傳承並不樂觀。


伊班族有許多儀式性的慶典都與農耕相關,這些儀式飽含了他們對神明的虔誠和信仰的寄託。稻米和糯米是伊班族的主要糧食作物,除了當成日常主食,他們還會將其製成糕點或是釀成米酒。他們將自製的酵母和糯米一同發酵後做成族內傳統的酒類飲品「tuak」,「tuak」在經過蒸餾等過程後又能製成另一種酒精濃度更高的酒「langkau」。伊班人認為這些酒對身體 健康 極好,除了宴會時舉杯同飲,平日里消暑解渴或是作為迎接客人的飲品都沒問題。


由於部落中缺乏冷藏設備,他們在保存肉類食品時多使用乾燥法和腌漬法。將魚類和肉類切成小塊後加入一些鹽,放入陶罐或是玻璃罐中封存,一般可保存數月之久。或是把肉放置到一種平板烹飪器具上,用爐火烘烤至干,也可保存一段時日,食用時拿出來重新烹煮即可。




加拿大人馬克·萊恩(以下簡稱馬克)是一位對傳統文化和習俗有著濃厚興趣的攝影師,一切充滿 歷史 感的人和事都能挑起他一探究竟的念頭。多年前,馬克就對居住在加里曼丹島的土著部落頗感興趣,此前他曾在馬來西亞沙巴地區的巴瑤族(Bajau)拍攝過一個個人項目,但他仍然期望能拍攝更多的土著民族,尤其是伊班人。在馬克看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離群索居並遠離現代文明的人群是一件現在、甚至未來他都想持續做下去的事情。


2018年2月,馬克來到了西加里曼丹島,踏上了拍攝的旅程。由於要輾轉好幾個地方,他打算至少待上兩個星期。考慮到對那裡情況並不很熟悉,他找了一位當地修理工當助手,幫他安排一些旅程事宜,比如航班的預訂、車輛和船隻的租賃等繁雜事情都交予這位當地人全權負責,同時他還能充當向導和翻譯。


這一次,除了像以往一樣拍攝一些紀實風格的照片,馬克還想進行一些別的嘗試。比如他想以純色幕布為背景,為伊班人拍攝肖像照。他認為這種方式能讓這個族群的特性更為凸顯,更為豐滿。不僅讓外界了解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他們每個人的模樣和獨有的特質也能有更直觀的感受。


為此,除了攝影器材以外,馬克還准備了一個百利能箱,專門用來放置拍攝所需的背景布以及照明用燈等道具。而他自己的私人物品則少之又少,因為光是背負這些器材就足以讓他有些應付不來了。


不過,熱情的伊班族卻讓馬克的旅途疲憊感減輕不少。令他驚訝的是,和一般土著部落不同,伊班人尤為開朗,當聽到馬克是專程來拍攝的,他們更是異常興奮。伊班族對於本民族的 歷史 文化尤為自豪,熱情地侃侃而談。他們幾乎都不懼鏡頭,溝通起來比想像的要順暢許多。兩周的時間里,馬克和當地人同吃同住,盡管生活習慣方面有諸多差異,但馬克還是盡量讓自己融入其中,試著體驗那些不同。


和其他許多土著民族一樣,數百年來,伊班人和其祖先信仰泛靈論,即所謂的萬物有靈。在這個目前已知的最古老信仰系統中,信仰者們堅信天地萬物擁有靈魂,並具有思考能力。但在詹姆斯·布魯克踏上這片土地後,許多伊班人受到歐洲傳教士的影響改而信奉基督教,不過這些人又同時堅持著伊班族的舊有傳統習俗,在兩者中摸索,試著找尋一些平衡。


馬克在很多伊班人的身上都看到大面積的刺青。顯而易見,和其他島嶼民族一樣,伊班族也有刺青傳統。部落的刺青師用水和碳調製成黑色染料後,用尖銳的骨頭碎片,加上棍子和刀具的輔助進行操作。他們的刺青圖案相當豐富,動物的、花草的,還有一些抽象圖案,式樣不一。據說在部族中,只有男性可以刺青。而刺青的位置也有一套說法:在脖子上刺青象徵著勇氣,刺於雙肩則象徵男子成年禮。在獵人頭的習慣還未拋棄之前,據說每獵殺一人就會將一個指骨刺至全黑,而在初次獵殺時會將手背刺至全黑。


同當地人一樣,馬克也居住在長屋中。他了解到在過去,傳統的長屋以樹皮為牆,棕櫚葉或木瓦為頂。但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伊班族開始使用磚塊、混凝土或水泥來修建長屋。屋內擺設也和從前大相徑庭,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並不少見,自來水、電源和互聯網等現代必需品也一應俱全。如今馬來西亞政府還為外來遊客修建了觀光體驗的長屋,雖是新建,但各種元素仍舊保持,遊客可通過欣賞獵頭舞、品嘗自釀米酒等方式來了解這個民族。對此,伊班族並不排斥。


在兩周的時間里,馬克發現與伊班族交朋友並不是一件難事。和聳人聽聞的獵頭族形象不大一樣的是,他們性格外向且不失友善,對於腳下這片一直倚賴的土地和世代傳承的文化習俗始終感到驕傲,而面對新奇事物的接納度也讓人驚訝。身為一名外來造訪者,馬克也學著以謙卑之心對待每一種他並不熟悉但願意嘗試理解的事物,也許這也是他從這個民族身上所學到的。



>>> End <<<


本文節選自《文明》2018.12期



B. 馬來西亞是誰的殖民地

馬來西亞是誰的殖民地?馬來西亞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被任何國家所殖民。
但歷史上馬來西亞或現有的領土的一部分曾被幾個國家所殖民:
1511年:葡萄牙
1641年:荷蘭
1785年:英國
1942年:日本
1945年:英國
1957年:馬來亞(西馬)(馬來半島)獨立
1963年: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脫離英國的殖民,加入馬來亞,並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1]。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馬來西亞人口3268萬,[1]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1]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1]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1]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1]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

C. 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世界第三大島

加里曼丹島也叫婆羅洲,地處馬來群島中心,位於北緯7.8度至南緯6度之間,赤道穿過中部,東隔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東北部臨蘇祿海,北臨南海,南隔爪哇海與爪哇島相望,西隔卡里馬塔海峽與蘇門答臘島、勿里洞島、馬來半島相望。加里曼丹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脈、依蘭山脈、馬勒山脈等山脈,沿海多為平原;位於該島東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納巴盧山是全島最高山峰。加里曼丹島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島上河流眾多,河長超過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馬坎哈河、巴里托河和拉讓江;卡普阿斯河源於中部山地,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長1143千米,流域面積9.8萬平方千米,是加里曼丹島最長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亞最長的河流和世界最長的島上河流。馬哈坎河自中部向東南注入望加錫海峽,全長980千米,是加里曼丹島第二長河。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歐板塊的南部,地質穩定,無火山,也鮮有地震。


加里曼丹島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加里曼丹島中南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一帶有大量的褐煤、次煙煤礦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佔印度尼西亞已探明煤炭總儲量的60%左右(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十個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產國和主要煤炭出口國,2019年生產了6.1億噸煤炭(2/3的煤炭產自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生產的煤炭2/3供出口,主要出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2019年我國從印度尼西亞進口了1.38億噸煤炭。加里曼丹島北部沿海及大陸架、東部沿海馬哈坎河三角洲一帶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之一(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是東加里曼丹油氣區、爪哇油氣區和蘇門達臘油氣區),佔全國天然氣總儲量的1/3左右,有著名的巴達克油田等(印度尼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1位、東南亞首位)。加里曼丹島北部陸地及近海的南海油氣區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油氣區(馬來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5位、東南亞第二位)。汶萊的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

婆羅洲島上的居民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73%的土地屬於印度尼西亞,26%的陸地屬於馬來西亞,汶萊佔有該島0.9%的土地。加里曼丹島北部在行政上屬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這里也稱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加里曼丹島的中南部在行政上屬印度尼西亞的5個省——東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和西加里曼丹省,總稱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加里曼丹島現有約2000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是人口稀疏地區;其中居住在東馬的人口有660萬,居住在汶萊的人口有43萬,居住在印尼加里曼達地區約有1300萬。

加里曼丹島居民以馬來族、達雅族、班查族、爪哇族、華裔等民族為主。達雅族是加里曼丹島的原住民,現有人口800萬左右,佔全島總人口的近40%;達雅族也叫達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島的內陸,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講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達雅語,原以採集狩獵為生,現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紅薯、油棕櫚、天然橡膠、椰子,村寨周圍栽種芒果、木瓜、香蕉,也飼養豬、羊等牲畜,沿海達雅族從事捕魚、採集燕窩等生產活動;達雅族傳統上信奉祖先崇拜,現多數信奉基督教;達雅族實行一夫一妻制,每個家庭5~6口人;達雅族的傳統民居是高腳長屋,一個長屋可長達200米,每個長屋可居住幾十戶人家;一個達雅人村寨通常由1~8個長屋組成。達雅族有若干個分支,其中居住在加里曼丹島西北沿海一帶的人是伊班人(也叫海達雅人),講與馬來語十分相似的伊班語,多以海上捕魚為生,擅長造船、竹編、藤編,多數信奉基督教。



馬來族是加里曼丹島最大的非土著民族,全島總數在200萬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沿海;馬來族是汶萊達魯薩蘭國的主體民族,占該國人口的2/3;東馬來西亞居民中約1/3是馬來族。馬來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膚色淺棕,頭發直長,體毛稀少,眼睛較大,鼻子高而直,身材中等偏低;馬來族講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馬來語,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加里曼丹島東南沿海低地多是班查族,講與馬來語相似的班查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以種植水稻、天然橡膠、油棕櫚、胡椒等作物,兼營漁業,文化上受達雅族、爪哇族影響較大。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約3/4是班查族。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民族,在南加里曼丹省、東加里曼丹省人數較多,占東加里曼丹省總人口的13%,是該省第二大民族。

婆羅洲熱帶雨林

加里曼丹島70%以上的地區覆蓋著熱帶原始森林,盛產大葉黃花梨、印茄木、婆羅洲鐵木、柚木等優質木材,是印尼和馬來西亞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印茄木是蘇本科印茄本屬的高大喬木,俗名鐵梨木、南洋木寶,菠蘿格,只生長在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馬來半島熱帶雨林中,最大樹高45米、胸徑1.7米;木材具有密度大、材質重、防腐防蟲的優點,心材紅褐色、淡栗褐色,是製作高級傢具、地板的優質材料;印茄木被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樹」。大葉黃花梨學名「長葉鵲腎」,別名「印尼黃花梨」、「黃金黃花梨」,是一種主要生長在加里曼丹島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的高大喬木,要生長500~800年才能成材;大葉黃花梨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質重、紋理絢麗、有輕微木香、入水即沉的優點,是一種可與我國的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的俗稱)齊名的世界名貴硬木。加里曼丹島雨林中生長著如單葉省藤等1000多種藤,這里的藤非常粗壯、飽滿,最粗的藤條有6厘米,最長的藤條長達180米,是製作藤傢具的優質原料。藤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中的一種棕櫚科攀援藤本植物,全球有10000多種;單葉省藤是棕櫚科省藤屬攀援藤本植物,藤條一般長度在25米左右,直徑在3~4厘米,主要生長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藤條生產國、出口國,絕大多數產自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雨林中還有一種世界最大的花——婆羅洲大王花,它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的肉質寄生草本植物(有婆羅洲大王花、馬尼拉大王花、壯麗大王花、阿諾德大王花等20多個種);婆羅洲大王花寄生在婆羅洲雨林落葉堆積層的樹根上,沒有地下莖和葉片,盛開的花由5個多漿汁的花瓣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寬30厘米,整個花冠直徑50~90厘米,總重約10千克。馬來王豬籠草是只在婆羅洲沙巴州基納巴盧山海拔1500~2650米一帶生長的豬籠草科豬籠草屬的肉食性藤本植物,別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巨型馬來西亞豬籠草,莖通常沿地面生長,葉柄的末端都有籠蔓,籠蔓尖端是一個一般不超過200毫升的捕蟲籠,但一些個別的捕蟲籠可高達40厘米、容積達3.5升(可裝下2.5升的消化液),捕蟲籠上有大量的蜜腺,可以誘捕小型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捕食昆蟲),豬籠草屬中捕蟲籠容積最大的種(全球豬籠草屬有馬來豬籠草、萊佛士豬籠草、寶特豬籠草、美琳豬籠草等67種);馬來王豬籠草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



婆羅洲雨林中棲息著婆羅洲象、婆羅洲猩猩、長鼻猴、馬來犀鳥等獨有的珍稀動物。婆羅洲象是亞洲象的4個亞種之一(亞洲象有婆羅洲象、印度象、錫蘭象和蘇門答臘象四個亞種),也叫加里曼丹象、婆羅洲矮象,僅存於婆羅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羅洲象的個頭比我國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印度象要小,成年雄象身高不過2.5米,尾巴很長幾乎陲到地面;野外婆羅洲象的數目估計僅有1500頭左右。加里曼丹雨林中還生活著婆羅洲猩猩,它是靈長目猩猩亞科猩猩屬的三個種之一(另兩個種是蘇門答臘猩猩和班達努里猩猩,棲息在婆羅洲海拔800~1500米的低山熱帶雨林中,體型較大,在靈長目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成年雄性體長1.25米,體重75~100千克,因體毛呈暗紅褐色也稱紅毛猩猩,主要吃野生無花果、樹葉、蜜果、鳥蛋、昆蟲等;婆羅洲猩猩因近年來加里曼丹島油棕櫚種植園的擴張、熱帶雨林棲息地的大量喪失而數量急劇減少,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及極危動物。婆羅洲猩猩被馬來西亞沙巴州奉為「國獸」。長鼻猴是世界唯一的不屬於反芻亞目卻能反芻的動物,其鼻子特別大,雄性猴子更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長越大,最後形成象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最長鼻子可長7~8厘米),只棲息在婆羅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長鼻猴種群數目不足2000隻,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馬來犀鳥是犀鳥科角犀鳥屬的一種鳥類,棲息在婆羅洲、爪哇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因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雄鳥的眼睛呈紅色或橙色,雌鳥的眼睛呈白色,成年鳥體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壽命長達35歲;馬來犀鳥有三個亞種:馬來犀鳥指名亞種、馬來犀鳥爪哇亞種和馬來犀鳥婆羅洲亞種;馬來犀鳥因在馬來西亞數量眾多、形態優美、色彩艷麗而深受馬來西亞人民的喜愛、崇拜,是達雅族的「戰神」,被奉為馬來西亞的「國鳥」(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州鳥)。




東南亞土豪小國——汶萊

汶萊早在中國唐代史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稱之為「勃尼」,中國明代的史書中記為「汶萊」,14世紀建起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汶萊帝國;汶萊帝國在16世紀初達到鼎盛,國土包括加里曼丹島的大部分、蘇祿群島及棉蘭老島一部分,國都「汶萊城」在今斯里加巴灣市;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20世紀20年代詩里亞地區發現和開採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佔領,1971年取得內部自治權,1984年脫離英國獨立,定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汶萊」在馬來語中意指「國家」,「達魯薩蘭」的阿拉伯語意為「和平之地、安樂世界」,現為英聯邦成員國,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政體。汶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國土面積僅5765平方千米,國土被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分為東西兩部分,現有長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橋聯系(無需通過馬來西亞)。人口45.95萬(2019年),居民居民中馬來裔占總人口66%、華裔佔11%、原住民佔3.4%、印度裔佔2.3%;汶萊官方語言是馬來語;國民中67%是穆斯林。汶萊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億桶,天然氣儲量390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國前三名;汶萊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熱帶原始森林。汶萊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32位、亞洲第7位(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和科威特)。汶萊經濟以石油天然氣產業為支柱,石油天然氣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40%,石油天然氣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90%;液化天然氣產量居全球第四位、東南亞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20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汶萊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亞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韓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之後),屬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汶萊法律規定國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實行醫療保健和各級教育免費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女性識字率95%以上,男性識字率近98%;目前汶萊的人均壽命大77.3歲,是東南亞人均壽命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家。




汶萊最大的城市及首都是斯里加巴灣市,坐落在婆羅洲島北岸的汶萊灣,原名「汶萊城」,1970年改為現名,現有人口20萬(2019年);斯里加巴灣市是「和平的市鎮」之意。斯里加巴灣市是汶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橡膠加工、煉油、天然氣液化等工業;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汶萊的航運中心,斯里加巴灣汶萊國際機場是東南亞重要機場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在1500萬人次,可直飛吉隆坡、雅加達、新加坡、上海、香港、奧克蘭、墨爾本、胡志明市、倫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東南亞著名的 旅遊 城市,著名景點有努洛伊曼皇宮、蘇丹紀念館、東南亞最大的游樂園之一的水晶公園、汶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而基亞清真寺等。蘇丹紀念館於1992年為紀念汶萊蘇丹登基25周年建造,內有2200個房間,包括清真寺、直升機停機坪、3千米的地下道等,整個皇宮可居住2000位客人,館內收集的紀念品包括鑲有鑽石的王冠、華麗的傳統御用戰車。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里曼丹島北部屬馬來西亞領土,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州(面積7.45萬平方千米,人口385萬)和砂拉越州(12.45萬平方千米,人口277萬)兩個州(馬來西亞的一級行政區包括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沙巴州、砂拉越州 歷史 上與汶萊一起被稱為「北婆羅洲」,在1881年以前是汶萊王國的領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國人統治,1963年後成為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東馬總面積19萬多平方千米,占馬來西亞總陸地面積的57%;東馬人口660多萬(2017年),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5。東馬主要城市有古晉、哥打基納巴盧、斗湖、山打根、民都魯等。古晉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萬,也是東馬地區最大的城市;古晉位於加里曼丹島西部、砂拉越河下游,距海岸約35千米,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煉銻廠,商貿發達;古晉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可直飛新加坡、吉隆坡、廣州、香港、斯里加巴灣市、雅加達等城市。哥打基納巴盧位於加里曼丹島東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萬,是沙巴州首府及東馬第二大城市,是進入馬來西亞的「東方之門」;郊區的哥打基納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機場,為4F級國際機場,可直飛香港、馬尼拉、雅加達、漢城等地。東馬地區著名的城市還有民都魯,位於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民都魯港還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港之一,民都魯還以「民都魯國際風箏節」而聞名於世。山打根市也譯仙納港,位於沙巴州東部蘇祿海沿岸,曾是英屬婆羅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萬,因華裔占該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稱;山打根還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漁港。



東馬有兩處世界自然遺產——巫魯國家公園和基納巴盧國家公園。巫魯國家公園位於砂拉越州北部靠近汶萊邊境處,佔地52800公頃,有婆羅洲島第二高峰——巫魯山(海拔2377米),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及全球罕見的「刀石林」,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巫魯山國家公園因其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僅維管束植物就有3500多種,棕櫚樹種異常豐富,已知的就有20屬109種;公園內已開放的山洞至少總長在295千米,洞中景觀壯麗並棲息著上百萬只蝙蝠,公園內的砂拉越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最大的洞穴。基納巴盧國家公園(也譯京那巴魯國家公園)位於沙巴州東北部,距哥打基納巴盧80多千米,公園佔地745平方千米,因公園內的基納巴盧山被馬來西亞稱為「神山」而俗稱「神山公園」,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如此評價:基納巴盧國家公園植被豐富,從熱帶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亞高山森林和更高處的灌木應有盡有,有5000~6000中植物、300多種鳥類和超過100種哺乳動物,有許多著名的食蟲植物及多種蘭花,特別是馬來西亞豬籠草(馬來王豬籠草)。



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地區

加里曼丹島南部屬印度尼西亞,稱為「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總面積53.95萬平方千米,約佔印度尼西亞總土地面積的1/3,行政上為東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是31個省和3個地方特區)。中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最大的省,經濟以農業為主,也是印度尼西亞經濟最落後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亞(人口不足20萬)。北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最年輕的一級行政區,設於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樂。西加里曼丹省有人口450多萬(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於卡普阿斯河下游的坤甸市,人口60多萬,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處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別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華裔最多的城市,華裔佔全市人口的31%。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經濟最強的省,油氣開采、煉油等工業較發達,首府三馬林達坐落在馬坎哈河下游,人口75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又名班賈爾馬辛)位於婆羅洲島南部巴里托河及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上,因河網密布而有「河城」之稱,人口70多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三馬林達的第三大城市;馬辰始建於16世紀,18世紀後期成為荷蘭的保護地,長期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有橡膠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郊區有馬辰沙姆斯丁努爾國際機場,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馬辰港面臨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亞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煤炭、橡膠、棕櫚油、木材、藤條、胡椒輸出港。

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三馬林達以南120千米處的海港城市巴厘巴板,有人口85萬(2019年),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氣田,有煉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業。巴厘巴板與三馬林達之間建有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唯一高速公路),這是巴厘巴板郊區有印度尼西亞東部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巴厘巴板蘇丹阿吉穆罕默德蘇萊曼國際機場,可直飛雅加達、萬隆、坤甸、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巴厘巴板港瀕臨望加錫海峽,可泊3.5萬噸的海輪,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木材輸出港。

D. mas是哪個國家

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

歷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

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E. 加里曼丹島詳細介紹

婆羅洲(英語: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島(印尼語: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島,排在格陵蘭及新幾內亞之後。面積為736,000平方公里,分別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
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

北部為東馬來西亞全境,行政區為沙巴與沙撈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所佔面積第二,地圖橘色部份。)東馬來西亞地區原稱北婆羅洲,是前英國殖民地,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
在沙巴、沙撈越中間為汶萊,全境均在婆羅洲島內,包括臨近島嶼。(所佔面積最小,地圖綠色部份。〕
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沙巴及汶萊合稱「北婆三邦」,簡稱「砂汶沙」。面積共有196,500平方公里。
南部為屬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有539,500平方公里,分東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四省。加里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蘭殖民地。(所佔面積最大,地圖黃色部份。)

有經濟價值的礦產資源不多。19世紀初以來,曾有私人對金礦、鑽石、銻、鎂、石膏和鐵礦等進行過小規模開采。汶萊丹戎巴里把板(TanjungBalikpapan)及加里曼丹島北岸大陸棚上有十多處地點有油田。東海岸開發集中於阿塔卡(Attaka)地區。1958年以來,達圖角(西南)已開發鋁土礦,西南部有煤礦開采。

F. 加里曼丹島屬於哪個國家

加里曼丹島屬於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所有。

加里曼丹島北部為東馬來西亞,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拉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所佔面積第二)東馬來西亞地區原稱北婆羅洲,是前英國殖民地,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2010人口600萬。

在沙巴、砂拉越中間為汶萊,全境均在婆羅洲島內,包括臨近島嶼(所佔面積最小),人口40萬。

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沙巴及汶萊合稱「北婆三邦」,簡稱「砂汶沙」。面積共有19.65萬平方千米。

南部為屬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有539500平方千米,分北加里曼丹、東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五省。加里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蘭殖民地。(所佔面積最大)

簡介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島,面積僅次於格林蘭島和新幾內亞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日本(37.7萬平方公里)和三個英國(24.4萬平方公里)那麼大,所以說加里曼丹島真的是非常之大。

加里曼丹島,地處熱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島上雨林密布,人煙比較稀少只有2100萬人,地屬東南亞,南鄰爪哇海,北臨南中國海。北部有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兩個州東馬來西亞,兩州之間夾著東南亞小國汶萊;南部市是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四個加里曼丹省。

G. 加里曼丹島 劃分

具體的歷史詳情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最早佔領加里曼丹島的葡萄牙,後來被荷蘭完全控制,再後來通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確立世界霸主地位,強迫荷蘭把加里曼丹島的西北部劃歸英國,當時由於英國並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所以也沒有達到整個霸佔全島的願望。

H. 加里曼丹島為什麼屬於三個國家領土而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土

加里曼丹島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度尼西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歷史原因。
1、17世紀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貿易壟斷被荷蘭人打破,後者透過干涉諸穆斯林王國的事務,成功地取代了馬打藍的影響。中國南海和蘇祿海沿岸狹長地帶一向傾向菲律賓,並常常遭蘇祿海盜襲擊。英國勢力,特別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勢力,削弱了荷蘭人的勢力。汶萊蘇丹國這個伊斯蘭教王國,曾一度控制整個島嶼,但到19世紀時,統治范圍僅限於北部和西北部。西南的沙勞越脫離而成獨立王國,爾後淪為英國殖民地。東北部的北婆羅洲(即後來的沙巴)被一家英國公司據為促進貿易、鎮壓海盜的基地。其界線亦於1912年畫定。這些損失使成為英國保護國的汶萊國土大為減少。
2、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婆羅洲(1941-1942),島上象性地駐扎的英國和荷蘭軍隊被迅速消滅,直到1945年該島才被重新奪回。1946年7月,沙撈越和北婆羅洲均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在荷屬婆羅洲,由於荷蘭人試圖重建其統治,一股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逐漸發展,並最終導致印度尼西亞軍隊和荷蘭軍隊之間的戰爭。1949年,婆羅洲的主權被移交給印度尼西亞,第二年,新憲法宣布荷屬婆羅洲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1963年,沙巴和沙勞越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英國政府放棄了對這些地區的統治權。而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游擊隊襲擊邊境地區的敵對活動卻從此開始。1966年雙方達成協議,襲擊才停止。除日本佔領時期以外,汶萊自1888年至1983年一直處於英國保護之下。1984年元旦始獲完全獨立。
加里曼丹島位於東南亞,屬於世界最大群島——馬來群島的大巽他群島之中,且處於群島的中心部分,主體經緯度為東經115°,有赤道橫穿其中。加里曼丹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440千米。東北部是蘇祿海(英文:Sulu Sea) , 東部有蘇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望加錫海峽(英文:Makassar Strait)。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馬塔海峽(英文:Karimata Strait)。西部、北部是南中國海。

閱讀全文

與英國什麼時候佔領加里曼丹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越南文是怎麼翻譯 瀏覽:776
義大利用什麼計量汽油 瀏覽:570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由哪些組成 瀏覽:741
越南豪華游輪多少人 瀏覽:544
嫁伊朗人送什麼禮物 瀏覽:693
印尼雅加達可以買什麼 瀏覽:170
美國為什麼打伊朗官員 瀏覽:723
印尼小米椒什麼時候生長 瀏覽:763
印尼能買什麼帶回中國 瀏覽:437
糖的印尼語是什麼 瀏覽:151
印尼大象神像代表什麼 瀏覽:119
印度白晝多少小時 瀏覽:884
印度虎皮辣椒怎麼做 瀏覽:672
英國是什麼民主共和制 瀏覽:806
義大利麵包怎麼做才能軟爛 瀏覽:165
騰沖到越南邊界多少公里 瀏覽:624
中國移動小智卡是哪個省的套餐 瀏覽:210
多米尼加有多少中國人 瀏覽:371
去印度吃肯德基多少錢 瀏覽:1002
越南和美俄哪個好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