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代英,法,美,德四國分別是在什麼時間通過什麼法律文件確立了什麼政體形式
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律文獻是:《權利法案》1689年10月
法國:民主共和制;法律文獻是:1875年憲法
美國:總統共和制;法律文獻是:1787年憲法
德國: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制;法律文獻是:1871年憲法
⑵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如何確立起來的
(1)17世紀的英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到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治在英國最終確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文來約束國王的權力,後來,又通過了《王位繼承法》,對王權做了進一步的具體限制,並且把包括國王繼承權和任命法官等重大問題的權力都掌握在議會手裡。通過這些法律文獻,國家的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於王權,司法權獨立於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2)通過19世紀的議會改革,選舉權不斷擴大,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得到長足發展;隨著責任內閣制的確立,兩黨制的發展,英國現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制日趨完善起來。
(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國王是國家元首,但統而不治;奉行議會至上和分權制衡的原則。
(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有利於緩解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促使英國進入到一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它順應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社會的歷史潮流,促進了資產階級政治文明的發展。對於歐洲和北美地區,以及其他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進程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迄今為止,從世界范圍來看,代議制度成為眾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努力實現民主的重要實踐途徑。
⑶ 1689年英國會議通過了什麼文件最後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並制訂為法律,是為《權利法案》。
英國從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⑷ 英國,美國和法國是通過什麼相同途徑建立資本主義民主
一、英國、美國和法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相同途徑建立資本主義民主。
1、英國:光榮革命。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2、美國:獨立戰爭。
1775年—1783年或稱為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由於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3、法國:法國大革命。
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二、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是指「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革命。17、18世紀,在歐洲和北美,封建主義的基礎受到沖擊,繼尼德蘭革命之後,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歐洲大陸的主要封建國家也陸續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在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為資產階級掌權開辟了道路。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興的美國。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⑸ 19世紀4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最給確立什麼制度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通過光榮革命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開啟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先河,成為其他國家爭相模仿學習的對象。這時候的英國國力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此時的英國殖民地和聯邦國家的疆域分布世界五大洲,在每個時區都有疆域。
⑹ 法國、英國、美國分別通過什麼方式確立各自的什麼政體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展
1、《大憲章》 ①原因:削弱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②簽署:13C初限制王權,保障貴族,騎士與市民利益。
③影響: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限制王權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政治保證
原因: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與專制王權(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的矛盾日益尖銳。
經過:①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②1688年,議會邀請荷蘭執政威廉和其妻瑪麗繼承英國王位,趕走了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這即是「光榮革命」。革命結束。
3.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⑴《權利法案》1689年制定
①目的:限制王權
②影響:A確立議會主權,國王權力受到議會限制
B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C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由人治轉向法治。
(2)君主立憲制的特點: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以國王為元首,以首相為最高行政首長,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
①在君主立憲制政體下,國王是國家元首。君主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而作為國家的象徵的地位更為突出。
②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議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的監督權。
③自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逐漸保守,議會的作用下降,國家的權力中心逐漸轉移到內閣和首相手中。
(3)君主立憲制的作用:①英國君主立憲的確立和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②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並使其政治斗爭在一個有序的狀態中,對社會的穩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③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雖然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歷史的一大進步。④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不少國家後來都採用了這一模式。
4.君主立憲制的發展
(1)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形成——18世紀前期,內閣制開始形成。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
特徵——①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
②內閣由下院多數黨單獨組成,內閣大臣必須是下院議員;下院多數黨的首領為當然的內閣首相,他負責挑選內閣成員並擁有免職權。
③內閣實行集體負責制,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閣員對外必須全體一致,並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④內閣首相的權力——手握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是事實上的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兩黨政治——19世紀中,議會選舉成為兩大政黨權力角逐的戰場。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台組閣。
(2)1832年的議會改革
背景:工業革命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迅速壯大。
作用:改革法案使富有農民和城鎮有產者獲得選舉權。新興工業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貴族保守勢力受到削弱。這為日後英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奠定了基礎,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更加迅速的發展。
二.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1.美國1787年憲法
⑴背景:美國面臨新問題(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A邦聯的鬆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主權
B需要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
C力求在大國中確保共和政體
⑵制定:1781年費城制憲會議
⑶原則:A、聯邦制原則——建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國會掌管聯邦財政;建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這上的聯邦司法體系,但各州保留較大自主權。
B、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註:立法權歸於國會(並掌管統一的聯邦財政),行政權歸於總統(擁有最高行政權以及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權力),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三權之間又形成互相制約平衡的體系,如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
C、民主制原則:總統和議員由民選產生。
⑷補充:前10條修正案,規定公民若干自由權。
(5)評價
進步性: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②是西歐啟蒙思想的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範,對以後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範作用。
③聯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於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④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較為和諧統一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於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
⑤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的長期穩定。
局限性:憲法強調三權分立的原則,強調政權的組織形式,但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後來憲法不斷在這些方面進行修改完善。
2、聯邦制度
①概念:中央與州分權,國家主權屬於聯邦,聯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②挑戰:州權主義活躍導致1861年至1865年美國內戰。
③完善:憲法第13、14條修正案規定廢除奴隸制,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
④影響:統一與穩定成為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政治前提。
3、兩黨政治
①形成:華盛頓之後,總統選舉受到統治控制,國會形成兩黨對壘局面。
②基礎:19世紀中期,民主黨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共和黨代表北方工業集團和西部農場主利益。南北戰爭後,各自基礎發生了變化。
三.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1、初創共和:波旁王朝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⑴法國大革命(起因、標志、含義)
⑵《人權宣言》(時間、機構、影響)
⑶《1791年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實行三權分立。
⑷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2、曲折共和: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①政體演變:法蘭西第一帝國 波帝王朝復辟 七月王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②《拿破崙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法律規范
3、確立共和-----標志: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
行政權:①由總統和內閣共同掌握。總統和內閣共同向議會負責。
②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與國民議會共創法律之權。在徵得參議院同意後,總統可解散任期未滿的眾議院。
③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的命令需經內閣部長共同副署才能生效。
④總統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依絕對多數票選出。
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合稱國民議會)行使
意義:①共和派掌握實權,共和體制的最終確立;②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③隨著法國工業資產階級勢力的上升,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⑺ 近代英國是怎樣一步步告別專制實現民主的最終確立了哪一政治體制
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背景 (1)1640年,反對斯圖亞特王朝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反對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經過兩次內戰,於1649年將國王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 (2)年,克倫威爾 就任「護國主」,實行獨裁統治。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3)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控制的議會發動了「光榮革命 」,議會邀請荷蘭執政威廉繼承英國王位,結束了復辟王朝的統治。 2.確立 (1)《權利法案》:1689年10月,英國議會通過。法案規定:國王無權廢止法律 3.議會權力高於王權 君主立憲制;不得侵犯議會的征稅權;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國王不得干涉議會的言論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須定期召開_議會。 (2)《王位繼承法》:1701年議會通過,把王位繼承 和任命法官等重大問題的決定權掌握在議會手裡,進一步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