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教育產業如何破壁

英國教育產業如何破壁

發布時間:2023-09-02 17:11:06

1. 英媒曝光英國留學教育行業亂象,該如何從根源上整頓

對於留學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都是比較嚮往的,尤其是對於一些國內的學生而言,都希望到歐美的國家進行留學,這樣能夠讓自己鍍一層金,無論是在畢業以後留在當地,還是回到我們的祖國,在找工作這件事情都會變得比較簡單,當然留學這件事情絕大多數都是為一些富裕家庭所准備的,但即便是這些富裕家庭,在孩子進行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會被學校以及中介坑一大筆錢。

留學這件事情原本是無可厚非的,每一個人都想接觸其他國家的教育方式,但是其中的收費問題的確讓一些人望而卻步,如果在價格方面能夠做到透明,甚至能夠做到合理,想必一些不富裕的家庭也能夠讓孩子出國留學。

2. 英國的教育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英國於1640年發動了資產階級革命,並於1688年實現了君主立憲制,以資產階級和貴族的妥協結束了資產階級革命。從此,在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7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受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的影響,英國的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18世紀60年代前後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促進了教育快速發展。這一時期,英國不僅開始注意初等和中等教育,而且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開展起「新大學運動」。到19世紀末形成了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3. 英國高等教育的昔日榮光仍在延續

英國的高等教育是如何從精英教育演化為大眾教育?英國的教育如何走向產業化?產業化之後,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保證?國際學生又該如何選擇英國學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發源地,這一老牌帝國的昔日榮光仍在延續。 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

英國高等教育發展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英國最古老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分別成立於1167年和1209年。從這兩所大學建立到19世紀初期,英國的高等教育是為教會和政府培養高級神職人員和官吏而存在的。

從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當時科技和工業的發展,實用性科學開始受到重視,社會精英的范圍也從宗教、政治、學術領域擴展到科技和工商業界,大學的職能轉變為實施博雅教育和從事智力訓練。在此期間,英國大學的數量和入學的人數才有了大幅的增加,但受教育的人群仍然限於精英階層,入學率只有4.5%左右。而據報道,英國2013年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已經接近50%。

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新聞雙碩士學位的舒媛苑,在向《留學》雜志分享她對比、體驗英美兩國的高等教育後的感受時說,她明顯感受到英國高等教育對學術傳統的重視。相比美國教授喜歡讓學生在實踐案例中學知識和技能,英國教授更偏重學生對古典學術著作中理論和思想的學習。建校於1895年的倫敦政經友搭學院屬於英國老牌大學,舒媛苑的體會與該校重視學術傳統的教育理念有關。而同是英國國際新聞專業出身的安娜就有不同的感受,安娜在卡迪夫大學取得了碩士學位,該校注重實踐,教授們對學生要求嚴厲,經常強調“real world”(真實社會的嚴格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術人才的思潮湧入大學,英國高等教育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63年,關於高等教育的《羅賓斯報告》“立即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結論獲英國政府採納。此後,包括巴斯大學、約克大學、華威大學在內的一批新大學相繼成立,由於它們的建築材料多為較為現代的玻璃和鋼材,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平板玻璃大學。此外,該報告也推動英國已經建立的大學進行了實質性擴張。

資料顯示,1963年,英國高校的學生注冊人數約為60萬;1989-1990年度,高校學生注冊人數升至近109萬。《留學》雜志從含枯英國大使館文化處獲悉,2013-2014年度,英國高校的注冊學生人數已達230萬。可見,20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的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

2014年10月25日,中國國際教育北京現場,英國展區前人來人往.

高等教育第三梯隊的形成

《羅賓斯報告》發表之後,英國於1964年成立了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CNAA),負責大學以外高校,主要是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的學位授予事務,由此英國形成了由“自治”的大學和“公共控制”的非大學兩部分構成的二元高等教育體制。在時任英國教育與科學大臣克洛斯蘭德的認識中,大學與非大學這兩種高等教育機制,應該地位相當、共同競爭。到1966年,《關於多科技術學院與其他學院的計劃》白皮書頒布,巴斯大學等8所高級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原有的90多所獨立學院合並為30所與大學平起平坐的多科技術學院。

盡管英國官方聲稱大學與非大學是高等教育中表現形式不同而地位平等的教育機構,但實際上,卻存在著二元制導致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爭論。大學的定位是保持傳統的學術精神,而非大學則要求發展職業高等教育;大學的經費由政府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撥付,財政開支具有獨立性,而非大學只能按預算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申報年度經費。因此,大學可以保持自身的自治傳統和超然性,以延續精英教育的傳統;而非大學則必須保持職業性、服務性,以獲得地方預算支持。

二元體制運好老拿行20多年後,英國政府認為非大學貢獻巨大,決定在撥款體制上使其脫離地方由中央集中管理,於是大學與非大學的區別開始縮小。到1991年,英國議會和下議院頒布《高等教育:一個新的框架》,建議廢除二元制,建立單一高等教育框架。1992年,議會通過《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同意多科技術學院申請更名為大學,具有和大學相等的地位,享有自行頒授學位的權力。這次變革實現了英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新融合,從而完成了由二元制到一元制的變遷。

1992年以後,英國大學的數量實現了第三次擴張,該時期新建和從技術學院升級到大學的學校,形成了英國高等教育第三梯隊,它們也被稱為英國的新興大學。這些新興大學相較於60年代的平板玻璃大學,不僅在建造上更為現代化,教育理念也更為現代化,課程設置主要以貼近當今社會的新興需求為主,偏向於培養第三產業的專業化人才。

財政緊縮逼高等教育走向產業化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一場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讓經濟持續衰退的英國開始對二戰後“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進行重大調整。1979年,撒切爾政府開始削減大學的經常性撥款,減少額度達17%;再加上招生規模的擴大,到90年代後期,政府的人均教育經費資助下降了40%。

英國政府一方面減少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求高等教育追求投入產出效率,提高經濟貢獻,這就把英國的高等教育推向了市場,鼓勵各高校通過多元化資金來源促進自身發展。學費、社會捐贈、產學研結合成為高等教育資金的其他源頭。

有數據顯示,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高等教育實行“免費加助學金”,1990年起開始實施“繳費上學,貧困生貸款補助”的方式,1998-1999年開始收取統一的1000英鎊學費,2006年最高學費達3000英鎊,2012年秋季最高學費飆升至9000英鎊。

20世紀80年代末起,英國政府取消了對留學生的學費優惠,採取“全成本學費”政策,使得海外學生的學費比本國學生學費高出5-6倍。這促使高校擴招海外學生,將學費收入作為教育經費的重要補充。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告訴《留學》雜志,近十年英國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比例的平均值已達19%,且英國招收國際學生的數量沒有上限。2013-2014年,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招收的國際學生人數達43.7萬人。

隨著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日益緊密,高等教育的職能由原先單一的教學職能轉變為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而與教學相比,科研與國際經濟發展的關系更為直接,國家及工商企業直接針對大學科研項目的投資開始增多,為獲得更多資金支持,高校更加註重教師的科研工作,教學的職能相對削弱,英國高等教育面臨質量下降的困境。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舉措

對於教育質量滑坡,英國政府保持了高度敏感性。1992年,成立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統一的審核和認證;1996年,成立高等教育調查委員會,負責就英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模式、結構、規模、經費撥款及高等教育的未來提出建議;1997年,成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全面負責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事宜。此後,QAA頒布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文件,統一了評估機構和評估方式,使英國形成了統一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的宏觀目標,是讓英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同時,保證各高校教學質量的基準線,同時鼓勵各高校在基準線上開展競爭,以爭奪生源。2011年,英國政府發布了《將學生置於系統中心位置》的高等教育白皮書,列出了16項大學需要公開給未來學生的學校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就業率及畢業生起薪、教學質量、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等。

如今,這一保障體系正強有力地發揮保障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作用。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對《留學》雜志說,對於國際學生利益的咨詢和保障,由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負責,這是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下,國際學生享受的額外支持。

英國高等教育吸引力不減

盡管英國政府持續縮減對高等教育的資助,但英國99%的大學都是公立學校,政府資助仍然是高校的重要來源。隨著英國本國學生學費上漲,英國高等教育對本國學生的收費和對國際生的收費差距加速縮小,目前國際學生的學費比英國本土學生僅高30%左右,約為1300英鎊/年。此外,英國本科3年,研究生1-2年的短學制,使得英國在與美國高等教育的生源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吸引力。

相比美國,英國高等教育的另一大優勢是入學門檻較低。台灣領航國際教育資深顧問Shirley對《留學》雜志說,美國名校看重學生成績等硬體條件和學生性格、氣質等軟體,而英國名校看重學生的學術能力、在學校的成績表現和母國畢業院校的學術能力。這反映了兩國的招生理念有所不同。但這並不反映英美兩國在頂尖名校的質量上有絕對差距。對於英國高等教育不太了解的國際學生,往往只看重英國院校的排名情況,這種現象在Shirley看來很是遺憾。英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大學主要分為老牌大學、平板玻璃大學和新興大學三類。分別指20世紀60年代以前建立的歷史悠久的大學,20世紀60年代以後建立的大學和20世紀90年代起成立的大學。老牌大學注重學術傳統,平板玻璃大學和新興大學則以就業為導向。後兩類的區別在於,學校設置的專業更加符合建校時代的職業需求。“英國本土學生對英國大學的分類很清楚。實際上,根據專業設置的歷史和聲譽來選擇學校才更加理性。”Shirley補充道。

閱讀全文

與英國教育產業如何破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鋼鐵業什麼時候發展 瀏覽:365
伊朗前總統現在怎麼樣 瀏覽:399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伊朗動手 瀏覽:560
印尼的交友軟體是什麼 瀏覽:687
伊朗吃什麼肉好吃 瀏覽:479
中國寄快遞到米蘭要多久 瀏覽:78
伊朗有多少兵人 瀏覽:63
德國寄到中國快遞要多久 瀏覽:992
伊朗旅遊簽續簽多少錢 瀏覽:926
義大利vs土耳其大家怎麼看 瀏覽:620
自衛反擊越南死亡多少 瀏覽:437
伊朗軍人為什麼有紋身 瀏覽:204
義大利大米怎麼選 瀏覽:158
在中國國外如何打工 瀏覽:661
義大利面醬料哪個牌子好 瀏覽:21
中國國防部怎麼樣 瀏覽:811
印尼虎怎麼分紋路 瀏覽:812
越南為什麼不服中國 瀏覽:143
印尼粽子是什麼樣子 瀏覽:503
越南蝦醬怎麼樣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