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境內有多少條河流
英國主要有兩大河流——塞文河和泰晤士河。
塞文河是英國境內最長的河流 ,全長約354公里。源出威爾斯普林利蒙東北坡,注入大西洋布里斯托海峽。流域面積11,266平方公里,途徑流域的水系有韋爾努伊河、斯陶爾河、蒂姆河、阿文河。河口灣在南威爾斯和索美塞得之間逐漸展寬,形成布里斯托海峽。
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也稱泰姆河,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希爾斯丘陵地帶,全長346公里,泰晤士河水網較復雜,支流眾多,其主要支流有徹恩河、科恩河、科爾河、溫德拉什河、埃文洛德河、查韋爾河、雷(Ray)河、奧克河、肯尼特河、洛登河、韋(Wey)河、利(Lea)河、羅丁河以及達倫特河等,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里,在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一個寬度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
『貳』 英國的等級觀念及制度形成原因
貴族與平民的劃分,一直是英國歷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點。號稱「人人生而平等」的英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法定的貴族國家。英國的等級觀念及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協調和維護國家內部的關系及利益,更有效地管理國家,社會及組織。
早在1688年,喬治王朝就把英國社會分為26種等級。後來,這種社會等級逐漸發展成上層、中層和下層(三種等級。這三個階層也可以為稱為貴族紳士階層、市民階層 和勞動人民階層。不同階層的人去不同的學校,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行業,他們之間的界限非常明晰。
英國的主體民族的正式稱呼是「盎格魯-撒克遜族」,但這僅限於英格蘭地區;「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還包括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人的民族,現在稱之為「蘇格蘭族」、「愛爾蘭族」、「威爾士族」。
這三個民族的祖先在古代還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凱爾特人」。英國歷史是從羅馬帝國開始的,漢宣帝五鳳四年,羅馬將軍凱撒渡海進入不列顛島,將這個島嶼變成帝國的西北省份,從此英國人有了自己文明史。
凱撒在不列顛遇到一些當地的土著人,這些部落的來源不明,是否是一個民族也不確定。不過黑頭發的羅馬人沒有功夫理會更多的細節,凱撒給他們起了個拉丁語的名字:「凱爾特人」,在凱撒的戰地日記里,凱爾特人最典型的體貌特徵,就是他們標志性的紅頭發。
羅馬帝國晚期國運衰落,老家大致在現在德國境內的「日耳曼人」沖入羅馬帝國境內,肢解了羅馬帝國,建立起一系列日耳曼族的小國家,史稱「日耳曼人大遷移」。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就是這場大遷移的結果。
簡單的說,現代英國人有兩大族源: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前者是征服者,後者是被征服者。兩個族群的差別是可以從體貌特徵上看出來的。因此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典型特徵,就是頭發是金黃色的,或者說頭發顏色越淺的,就越是「純種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英國最早的文明史始於羅馬帝國,歐洲各國都已羅馬文明為自豪,就像戰國中的齊楚燕秦吳越各國都以「周禮」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統(至少是母系)為榮一樣。
(2)英國四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英國女王作為貴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競選的,也不是推選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統原則繼承的。女王之下,還有大大小小的親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會貴族、法律貴族等共一千多人。
這一千多人組成的貴族院(上院),和剩下幾千萬人選舉出來的平民院(下院),理論上是平級的,二者加上國王,共同構成英國政治的中樞——英國國會。歷史上,上院曾經擁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權力。即使在貴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國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到2009年,英國才歷史上第一次成立了「英國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國的最高上訴司法機構,也就是說,最高司法權一直在貴族手中。貴族精神對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民間對貴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平民不介意血統是否混雜,而貴族們則堅持近親結婚。貴族認為,優秀的人群如果世代堅持近親結婚,其後代就會特別優秀,或者說,對於優秀的人群來說,近親結婚有利於這個人群長期保持優勢。這就是英國王室即使因為遺傳的血友病屢次減丁,也堅持只和其他王室通婚的原因。
子女的頭發的顏色是由父母決定的,金發和金發生金發,紅發和紅發生紅發,金發和紅發多混雜幾代,顏色就不那麼純粹了,就成了普通英國人的褐色頭發。在英美主流文化中,堅持人種、出身方面的「歧視」或曰「區別對待」是一個基本的思維方式。
『叄』 10世紀英國文學為什麼有那麼多流派
英國文學史各個時期中的文學流派
古英語和中古英語時期
古英語時期是指英國國家和英語語言的形成時期.最早的文學形式是詩歌, 以口頭形式流傳,主要的詩人是吟遊詩人.到基督教傳入英國之後,一些詩歌才被記錄下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是英國的民族史詩《貝奧武夫》,用頭韻體寫成.
古英語時期(1066?1500)從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到1500年前後倫敦方言發展成為公認的現代英語.文學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騎士傳奇,民謠和詩歌.在幾組騎士傳奇中,有關英國題材的是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冒險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代表了騎士傳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紀文學中涌現了大量的優秀民謠,最具代表性的是收錄在一起的唱詠綠林英雄羅賓漢的民謠.
3,最重要的詩人是被稱為"英國詩歌之父"的喬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首創了詩歌的雙韻體?每兩行壓韻的五步抑揚格,後被許多英國詩人採用.喬叟用倫敦方言寫作,奠定了用英語語言進行文學創作的基礎,促進了英語語言文學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詩歌,散文和戲劇方面尤其興盛.
詩歌方面,新的詩體形式如十四行詩,無韻體詩被介紹到英國.重要的詩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僅寫了許多優美的十四行詩,還創作了最早的詩歌理論作品之一《詩辯》.Edmund Spenser用斯賓塞詩節創作了著名長詩《仙後》.莎士比亞除了戲劇創作之外也是一位偉大詩人,著有兩部敘事詩,兩部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
英文的《聖經欽定本》作成於1611年,不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並且對英國的語言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純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風格奠定了英國散文的傳統.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學著作主要有《隨筆》,收錄了他在各個時期發表的58篇隨筆,思想深刻,文筆簡潔,富有警句格言.
戲劇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最高成就.主要戲劇家有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亞(W. Shakespeare).
17世紀的英國文學
17世紀是英國社會劇烈動盪的時期之一,由於君主專制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爆發了1642年的內戰並導致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與政治斗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緊密相連的是宗教斗爭和清教徒思想.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學和藝術多展示革命思想的發展與成長,並帶有濃厚的清教主義傾向.兩個代表作家是彌爾頓和班揚.彌爾頓的代表作〈失樂園〉和班揚的代表作〈天路歷程〉都取材於〈聖經〉.〈天路歷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達天國的歷程象徵人類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
18世紀的英國文學
18世紀產生了一種進步思潮?啟蒙運動,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和作家們崇尚理性,認為啟蒙教化是改造社會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紀又被稱為"理性的時代".在文學領域體現為18世紀上半期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家有詩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隨筆的創始人斯梯爾(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興起了英國現代小說,出現了大批有影響的小說家.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的小說〈帕美拉〉(Pamela)採用書信體形式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創作方法.哥爾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師傳〉(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感傷小說之一.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傳統的敘事方法,創作了〈項迪傳〉,而被認為是英國現代派文學的先驅.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魯濱遜漂流記〉.講述故事情節並分析魯濱遜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諷刺小說家,以犀利的文筆對教會和社會的虛偽腐敗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記〉
菲爾丁是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英國小說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他的代表作〈湯姆?瓊斯〉中,他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講述故事情節,分析主題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紀的英國文學
19世紀英國文學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義時期和中後期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布來克和羅伯特?彭斯屬於前浪漫主義詩人.布來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經驗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蘇格蘭民族詩人,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頌友誼,愛情,自由,平等的詩歌,其中〈一朵紅紅的玫瑰〉廣為流傳.
浪漫主義全盛時期以華滋華斯與柯律維治聯合發表〈抒情歌謠集〉為開始,到瓦爾特斯各特的逝世為止,主要文學成就為詩歌,涌現了華滋華斯為代表的"湖畔派"詩人和拜倫,雪萊,濟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頌揚自由與解放的詩人.
19世紀中後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真實地描寫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社會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罪惡,對人民群眾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善於描寫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薩克雷則善於描寫上層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
批判現實主義女性小說家及她們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簡?愛這一人物形象並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稱自己的作品是"性格與環境的小說".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絲〉.
20世紀的現代派作家
人們對西方文明的危機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惡果促成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形成.主要表現為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有詹姆斯喬伊斯和弗潔尼亞沃爾夫.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描寫的是現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瑣的精神生活.弗潔尼亞的〈到燈塔去〉則運用了嫻熟的象徵手法和意識流技巧.
英國文學發展史及每個階段的特點
毋庸置疑,英國小說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一大景觀。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與進化的社會土壤一樣,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改弦易轍,急劇演變。
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英國小說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充滿活力和魅力的藝術工具,對社會生活和歷史變遷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像英語一樣,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國小說便建立了自己的規則和體系,雖東學一點,西借一點,卻以堅定的步伐向前發展。
引人注目的是,盡管英國小說起步較晚,其歷史比詩歌和戲劇短得多,但它卻發展迅猛,變化巨大,流傳甚廣,其影響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過了詩歌和戲劇。
究其原因,英國小說不僅具有內容豐富、情節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動等特徵,而且還因其篇幅靈活、形式多樣,語言通俗和藝術精湛而備受廣大讀者的青睞。
經過無數作家的認真探索和反復實踐,當代英國小說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技巧上與它早期的雛形已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英國小說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學發展的客觀規律;那麼,其小說藝術的發展既是社會進化的一個顯著標志,也是文學現代化的必然結果。
應當指出,英國小說藝術,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不可避免地經歷了一個從原始到成熟的發展過程。
事實上,它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同英國當時的社會、歷史、政治、文化和經濟狀況息息相關。
就此而論,英國小說藝術的發展不是一種孤立或自發的文學現象,而是與英國的社會變化以及異域(尤其是歐洲各國)文化的繁榮昌盛彼此交融的。
當然,英國小說藝術的發展與演變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秩序。
這種規律和秩序不能通過抽象的、主觀的或形而上學的方法來解釋,而只能通過對歷代小說文本的考察與研究來加以揭示和驗證。
然而,在深入探討英國小說藝術的具體特徵與美學價值之前,很有必要對其歷史概貌和演化過程作一番簡要的概述。
作為一種公認的敘事性散文文學體裁,英國小說已經具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從理論上講,英國小說形成之日,便是其藝術問世之時。
當然,小說藝術被作家接受並得到讀者的理解和評論家的認可需要一個過程。
但迄今為止,西方評論家對英國的第一部小說究竟始於何年及出於何人之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塞繆爾·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的書信體小說《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說是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1719),也有人說是約翰·班揚(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說《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集1685)。
其實,早上16世紀末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小說已端倪可察。
當時,約翰·黎里(John Lyly, 1554?-1606)、菲利普·錫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和托馬斯·納什爾(Thomas Nashe, 1567-1601)等一群畢業於牛津和劍橋的才華溢的「大學才子」(University Wits)對詩歌一統天下的局面進行反駁。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鼓舞下,他們對小說這種新的文化體裁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探索,並開始採用風格典雅和雕琢華麗的散文語言創作敘事性作品,從而翻開了英國小說歷史的第一頁。
黎里的《尤弗伊斯》(Euphues, The Anatomy of Wit, 1579)、錫德尼的《阿卡鍬亞》(Arcadia, 1590)、格林的《潘朵斯托》(Pandosto: The Triumph of Time, 1588)、納什爾的《不幸的旅行者》(The Unfortunate Traveler, 1594)和托馬斯·迪羅尼的《紐伯雷的傑克》(Jack of Newbury, The Famous and Worthy Clothier of England, 1597)等作品都體現了小說的藝術特徵。
它們不僅在題材上變化顯著,而且在形式、結構和語言上同當時的詩歌和戲劇大相徑庭,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頗有發展潛力和備受讀者青睞的文學體裁。
這些作品大致可分為羅曼司和現實小說兩大類,從各個側面反映了伊麗莎白時代的社會生活。
當時英國的散文敘事作品似乎獲得了一種嶄新而又絢麗的文體,盡管它作為敘事文學還顯得不夠成熟。
然而,「這類作品在當時與那些適應飄忽不定的語言和讀者見面時肯定具有近似於魔術般的效果,因為它不受音步的限制。
」②顯然,16世紀末的「大學才子」是英國小說的開拓者和創始人。
盡管16世紀末在英國文壇勃然興起的「小說熱」只延續了大約二十年時間,但「大學才子」們的創作實踐為英國小說藝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