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美食介紹
六大西餐菜式
德國菜
德國菜在口味上較重,材料上則較偏好豬肉、牛肉、肝臟類、香料、魚類、家禽及蔬菜等;調味品方面使用大量芥茉、白酒、牛油等,而在烹調上較常使用煮、燉或燴的方式。
德國菜在肉類的應用有其獨特的方法,單是火腿、熏肉、香腸等的製作就有不下數百種,特別是在巴伐利亞省所產的,其數量及品質均堪稱第一。在世界美餚中也佔有相當的地位;其種類樣式有鹹的、煙熏的、釀餡的,有的加上芥茉子,亦有用豬血做成的肉腸,真可謂是不勝枚舉,而這些肉類的製品大都是吃冷的,但也有不少香腸或熏肉是以熱食為主的,而這類食品在食用時通常會附帶酸菜、烤洋芋及芥茉醬。德國菜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食,如酸牛肉(SOUR BEEF),用醋、香料先腌泡數日,取出後加以燜或燉,而在食用時切片,並附火洋芋醬。還有紅燴牛肉卷及生的韃靼牛排(TARTAR STEAK),此種牛排選用上好的菲利牛肉將其剁碎加上蛋黃、酸黃瓜、芥茉等調拌均勻,食用時並附帶些黑麵包。
此外,德國也盛產葡萄酒,大多在萊茵河區域;但啤酒的產量更大,每年約產二十億加侖。德國並於每年的九、十月間在慕尼黑市舉辦盛大的啤酒嘉年華會,每年吸引數百萬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來參與。
德國人吃的習慣與歐洲其它民族有著很大的不同,通常較注重早餐和午餐,而晚餐則較為隨便,大多吃些冷肉、沙拉、洋芋、麵包、啤酒等,但他們很講究晚餐的氣氛,一般都會放些音樂或點些蠟燭來增加氣氛及食慾
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法國菜
法國菜的文化淵原流長,相傳16世紀義大利女子Catherine嫁給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以後,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牛肝臟,黑菌(黑松露),嫩牛排,乳酪等烹飪方法帶到法國,路易十四還曾發起烹飪比賽,即現今流行的Corden Bleu獎。曾任英皇喬治四世和帝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首席廚師的安東尼.凱萊梅寫了一本飲食大字典,成為古典法國菜式的基礎。
17世紀後,法國菜不斷的精益求精,並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所謂的新菜烹調法(NouvelleCuisine),並相互運用,調制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法國菜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含有許多地域性菜餚的特法國北部畜牧業盛行,各式奶油和乳酪讓人食指大動。南部則盛產橄欖、海鮮、大蒜、蔬果和香料。
法國菜在材料的選用較偏好牛肉(bœuf)、小牛肉(veau)、羊肉(agneau)、家禽(volaille)、海鮮(fruits de mer)、蔬菜(légume)、蝸牛(escargot)、松露(truffe)、鵝肝(foie gras)及魚子醬(caviar);而在配料方面採用大量的酒、牛油、鮮奶油及各式香料;在烹調時,火候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如牛、羊肉通常烹調至六、七分熟即可;海鮮烹調時須熟度適當,不可過熟,尤其在醬料(Sauce)的製作上,更特別費功夫,其使用的材料很廣泛,無論是高湯(Stock)、酒、鮮奶油、牛油或各式香料、水果等,都運用的非常靈活。
法國是世界上引以為傲的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產地之一,因此,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飲用較淡的開味酒;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酒或玻瑰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飯後則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類。
義大利菜
義大利的菜餚源自古羅馬帝國宮廷,有著濃郁的文藝復興時代佛羅倫薩的膳食情韻,素稱「歐洲大陸烹調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義大利菜多以海鮮作主料,輔以牛、羊、豬、魚、雞、鴨、番茄、黃瓜、蘿卜、青椒、大頭菜、香蔥烹成。製法常用煎、炒、炸、煮、紅燴或紅燜,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帶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視牙齒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彈性為美,形成醇濃、香鮮、斷生、原汁、微辣、硬韌的12字特色。這都表現在佛羅倫薩牛排、羅馬魔鬼雞、那不勒斯烤龍蝦、巴里甲魚、奧斯勃克牛肘肉、扎馬格龍沙拉,米列斯特通心粉、雞蛋肉末沙司、板肉白豆沙拉子、青椒燜雞、燴大蝦、烤魚、冷雞、白豆湯、火腿切面條等名食之中,四方遊客絡繹不絕。
與大菜相比,義大利的面條、薄餅、米飯、肉腸和飲料更上一層樓。義大利面條也叫義大利粉,名聲很響。它分為線狀、顆粒狀、中空狀和空心花式狀四個大類,用麵粉加雞蛋、番茄、菠菜或其它輔料經機器加工製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通心粉、蜆殼粉、蝴蝶結粉、魚茸螺絲粉、青豆湯粉和番茄醬粉,有白、紅、黃、綠諸種顏色。這些粉大都煮熟後有咬勁,佐以火腿、臘肉、哈蜊、肉末、魚絲、乳酪、蘑菇、鮮筍、辣椒、洋蔥、蝦仁、青豆和各色作料,馨香可口。義大利年產各種面條多達200萬噸,每年人均食用 30公斤。
義大利菜餚最為注重原料的本質、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過程中非常喜歡用蒜、蔥、西紅柿醬、乾酪,講究製作沙司。烹調方法以炒、煎、烤、紅燴、紅燜等居多。通常將主要材料或裹或腌,或煎或烤,再與配料一起烹煮,從而使菜餚的口味異常出色,締造出層次分明的多重口感。
英國菜
羅馬帝國曾經佔領並控制過英國,因此影響了英國的早期文化,但大多數烹飪知識後來都失傳了。
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繼承了英國王位,帶來了燦爛的法國和義大利的飲食文化,為傳統的英國菜打下基礎。
但是受地理及自然條件所限,英國的農業不是很發達,糧食每年都要進口,而且英國人也不像法國人那樣崇尚美食,因此英國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英國人也常自嘲自己不精於烹調,但英式早餐卻比較豐富,英式下午茶也是格外的豐盛和精緻。
英國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簡單)。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的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說起來是尊重各人的好惡,卻也難免有偷工減料之嫌。
吃英國菜就是在戀愛,味道與愛情,都是自己選擇的。並非是用舌頭來評判味道,而是用心。英國的飲食文化里,英國菜是很豐富的,人體說需要的各種營養都會從這些不同的食物中得到滿足,其中英式早餐的標准都包括了熏肉、黑布丁、煎蛋、麵包、番茄和茶飲等。
1、選料局限
英國菜選料比較簡單,雖是島國、海域廣闊,可是受地理自然條件所限,漁場不太好,所以英國人不講究吃海鮮,比較偏愛牛肉、羊肉、禽類等。
2、口味清淡、原汁原味
簡單而有效地使用優質原料,並盡可能保持其原有的質地和風味是英國菜的重要特色。英國菜的烹調對原料的取捨不多,一般用單一的原料製作,要求廚師不加配料,要保持菜式的原汁原味。
英國菜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國烹飪法根植於家常菜餚,因此只有原料是家生、家養、家制時,菜餚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3、烹調簡單、富有特色
英國菜烹調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配菜也比較簡單,香草與酒的使用較少,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煮、燴、烤、煎、蒸等。
俄羅斯菜
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俄羅斯在亞洲的領土非常遼闊,但由於其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歐洲部分,因而其飲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歐洲大陸的影響,呈現出歐洲大陸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徵,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飲食文化。
俄斯菜式特點
油膩較大: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人們需要補充較多的熱量,俄式菜一般用油比較多,多數湯菜上都有浮油。2. 口味濃厚:俄式菜口味濃厚,而且酸、甜、咸、辣俱全,喜歡吃大蒜、蔥頭。3. 講究小吃:俄式小吃是指各種冷盤,其特點是生鮮、味酸咸,如魚子醬、酸黃瓜、冷酸魚等
美國菜
美國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自從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後,歐洲的一些國家就開始不斷向北美移民,在此開拓殖民地。在開發當地經濟的同時,他們也把原居住地的生活習慣、烹調技藝等等帶到了美國,所以美國菜可稱得上是東西交匯、南北合流。
但由於其中大部分居民都是英國人,且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後期,美國受英國統治,所以英式文化在這里占統治地位。現在,大部分的美國人是英國移民的後裔,美國菜也主要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另外又揉合了印第安人及法、意、德等國家的烹飪精華,兼收並蓄,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由於大部分美國人是英國移民的後裔,所以美國菜可以說是以英國菜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並且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菜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是講究營養配搭和方便快捷的原則,美國人普遍認為雞、魚、蘋果、梨、香蕉、甜橙、花椰菜、馬鈴薯、脫脂奶粉、粗麵包都是最有營養的食品,而快餐也成為了現代美國的典型飲食,兩者皆成為美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布朗尼(Chocolate Brownie)
布朗尼,19世紀末發源於美國,20世紀上半葉於美國、加拿大廣受歡迎,後成為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布朗尼蛋糕的質地介於蛋糕與餅干之間[1] ,它既有乳脂軟糖的甜膩,又有蛋糕的松軟。布朗尼可以有多種樣式。布朗尼的原料通常包括堅果、霜狀白糖、生奶油、巧克力等。
在美國,布朗尼是常見的午餐,通常直接用手抓取食用,並配以咖啡、牛奶。製作布朗尼可以在表面覆蓋冰淇淋、生奶油、杏仁糖或撒上粉狀白糖等等。布朗尼在餐館里尤為常見,並由此演變出多種甜品陳列於菜單上。例如,美國的一款甜點blondie("blond[e] brownie","brookie")即是由布朗尼演變而來,blondie中添加了黃糖,無巧克力。
布朗尼是美國一種很普通的家庭點心,布朗尼的口感是介於餅乾和蛋糕之間,有些人將它歸屬餅干類,它有像蛋糕般綿軟的內心和巧克力曲奇樣鬆脆的外表。
蘋果派(Apple pie)
蘋果派最早是一種起源於歐洲東部的食品,不過如今它稱得上是一種典型的美式食品。蘋果派有著各式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口味。形狀包括自由式、標准兩層式等。口味包括焦糖蘋果派,法國蘋果派,麵包屑蘋果派,酸奶油蘋果派等。蘋果派製作簡單方便,所需的原料價格便宜,是美國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甜點,算得上是美國食品的一個代表。蘋果派還屬於一種主食,許多青少年都喜歡吃,它既簡單方便,又有營養。在外國,許多家庭都把它當做主食、這樣既可以填飽肚子、又可以省下很多錢,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食品。
蛤蜊濃湯
1. 蛤蜊用鹽水泡兩小時以上,吐干凈沙。清水洗干凈,隔水蒸,直到開口。
2. 洋蔥切小塊。大蒜切小片。
3. 鍋里放入黃油,小火融化,放入洋蔥煸至透明。
4. 放入蒜片,翻炒,直至出現香味。
5. 倒入白葡萄酒。熬煮5分鍾左右。
6. 放入蛤蜊,蓋上鍋蓋,繼續熬煮5分鍾左右。
7. 打開鍋蓋,加鹽,加蔥,大火再煮幾分鍾即可出鍋。
果塔餅干
先製作塔皮:將塔皮材料中的黃油軟化後加入糖粉和鹽,手動攪勻後再使用電動打蛋器打發
2 分次加入蛋液,攪打均勻
3 篩入低筋麵粉,拌勻成團後蓋保鮮膜冷藏1小時
4 冷藏好的面團放到案板上邊按壓邊擀薄,最後擀成厚度約3mm的面片
5 將面片移到塔模上放好,按壓麵皮使其緊貼塔模,邊緣多餘的麵皮向內折,在側面貼緊,最後壓平,並使邊緣高出塔模2~3mm
6 用叉子在底部戳洞,然後裝袋冷藏靜置30分鍾
7 15分鍾後開始預熱烤箱,設定條件為餅干/蛋撻模式、180度、40分鍾
8 取出冷藏好的塔皮,在表面鋪一層油紙,裡面鋪滿豆子,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開始烘烤,15分鍾後取出油紙和豆子,繼續烘烤5~10分鍾,出爐晾涼備用
9 烤箱以170度開始預熱,然後開始製作杏仁奶油:黃油軟化後加入細砂糖打發
10 分次加入蛋液,攪打均勻
11 加入杏仁粉,繼續攪打均勻即可
12 將做好的杏仁奶油平鋪在晾涼的塔中,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烘烤約15分鍾,出爐晾涼備用
13 下面開始進行表面裝飾的奶油製作:取30g草莓切碎備用
14 向淡奶油中加入糖粉打發,然後加入草莓碎,拌勻後裝入裱花袋中
15 將草莓奶油呈螺旋狀擠到塔中,然後裝飾各種水果即可
美式大龍蝦
製作過程:
1、大龍蝦一隻,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剪去所有的腳,尾巴,扭下頭部,鍋里倒橄欖油燒熱,下入龍蝦炒至變色,加入白蘭地燒至水分蒸發完關火。
2、高湯加入兩根大蔥煮軟,將番茄去皮切在小丁,胡蘿卜、洋蔥、芹菜都切成小丁,蒜拍散,鍋里放黃油化開,下入蒜片爆香,放入胡蘿卜、洋蔥、芹菜丁翻炒。加入炒過的龍蝦肉,加入大蔥燒過的高湯,加入番茄丁和番茄醬,加入義大利綜合香料,燒開後小火煮7-8分鍾後將龍蝦都撈出
3、將中間段肉剝出,切成片,杏鮑菇、蘑菇切成丁,鍋里放黃油化開,放入杏鮑菇、蘑菇丁翻炒一下,倒入之前剩下的高湯,煮幾分鍾即可
4、將龍蝦原位擺好,身體的位置放上兩根煮過的大蔥,將切好的龍蝦身體肉擺放在大蔥上,鍋里煮好的湯放入料理機,加一勺淡奶油,打成濃湯,將湯料倒在龍蝦上。旁邊放上炒好的雙菇,還摁點蒔蘿裝飾即可
布法辣雞翅
布法羅辣雞翅是在1964年10月3日在布法羅商業街近北大街的船錨吧首度面世的。身為其夫法蘭克的合夥人,泰蕾莎·貝利西莫(Teressa Bellissimo),為了招呼她的兒子多明尼克(Dominic)和他的朋友,把雞翅炸了,配上醬汁,馬上受到了歡迎—在此以前,雞翅是下等貨色,不是熬湯就是丟掉。
在布法羅,正宗的店要數Anchor Bar和位於城市邊緣、安默斯特薛理丹路(Sheridan Drive)上的Duff's了。在周邊地區多數的比薩餅店和路邊酒館都有雞翅出售。Anchor Bar 每月賣出的雞翅達36,000 磅。這道菜色在美國其他地方稱為布法羅辣雞翅(Buffalo wings),但在布法羅周圍和東北部大部分地區就直呼為雞翅(chicken wings 或 wings)。
雞翅深入民心的程度,可以在其食法的發展體現出來。當中較多人採用的有把中翼較小的骨扭出(small bone twist)或者以擠壓法去骨(smash)以增加趣味及使食用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