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式婚禮中新娘為什麼要穿白色的婚紗
16世紀,愛爾蘭理查伯爵到北部小鎮打獵,巧遇農家女子蘿絲後一見鍾情,愛爾蘭皇室為阻止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向蘿絲小提出在一夜之間縫制一件「白色聖袍」,要求是必須達到從教堂的證婚台至大門的長度,結果蘿絲聯手全鎮老小在天亮前縫出了16米長的白色聖袍,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件婚紗。
1840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緻的婚紗。從此,白色婚紗流行成為一種正式的結婚禮服,擴散到世界各地,而再婚的女性,只能穿其他顏色的婚紗。
(1)英國婚禮穿什麼好擴展閱讀:
婚紗在中國的流行起源
在中國,對穿婚紗的風俗推動最大的,可以說源於一對大人物的婚禮——蔣介石和宋美齡。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在上海舉行。蔣介石穿黑燕尾服,白色襯衣,條紋西褲,銀色領帶,戴著雪白的手套。
宋美齡穿白色長裙禮服,身後拖著銀線綉花的白色長紗,手捧一束康乃馨。當天國內各大報紙都登出了蔣宋二人的新婚照。此後,國內婚紗廠家相繼建立,婚紗便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起來。
2. 英國結婚禮儀2021
在英國,婚禮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記處舉行。教堂本來是為_設立的,但在教堂結婚也是傳統的方式。新娘穿著白色的禮服,戴著面紗,拿著花。新郎穿著西裝,等在教堂的聖壇。
當新娘到達時,風琴開始演奏結婚進行曲,在音樂中,新娘的父親帶著他的女兒走過長廊,然後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裡,於是婚禮開始了。儀式的重要部分當然是交換結婚戒指,當這對新人結婚時,他們在教堂簽署結婚登記證,然後他們穿過教堂來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向他們扔大米和五彩紙屑,向他們祝福。
婚禮後的宴會稱為招待會,通常是一個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許多含酒精的飲料。在第三道菜或甜點之後,主人開始發言了。新娘的父親(他支付婚禮的費用)通常講他的女兒以及他初次遇見女婿的情況。儐相的發言總是說新郎多麼出色。最後新郎發言,他通常會表示對新娘下嫁與他的感激之情。這些發言有時會很長,常常會提到相關人士的長篇 故事 。發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據酒精消耗量的大小,發言常常會變得比較放肆。在發言結束後,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興,直到每個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會第二天一早出發去渡蜜月。
婚禮並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親通常會買單。當然,客人們為新人買一件禮物是很普遍的,也許是一個微波爐,或者一個去夏威夷兩周的假期。近來,新人們會列一份清單,註明他們想要的東西,客人會根據各自的情況從清單里選送。
英國有三種婚禮:英國國教婚禮、天主教婚禮以及世俗婚禮,即非宗教儀式婚禮。由於信仰不同,這三種婚禮有不同的要求和習俗。這里主要介紹英國國教婚禮。
英國國教也稱為聖公會,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蘭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歲貢。次年,他又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不再受制於羅馬教皇而以英國國王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元首,並將英格蘭教會立為國教。其後,這項運動又得到英國國王愛德華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則宣布女王為國教惟一最高領袖。教會雖在組織制度和儀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舊制,但在教義上已具備了一些新教的
燕兒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識相愛又在廣州共續生活的,故事還挺浪漫,可以用有緣千里一線牽來概括。總之這中國新娘和英國新郎終於決定走進美麗的圍城。入城儀式當然不能輕慢。為了照顧雙方的家人朋友,婚禮要舉行兩場,兩地各辦一場。第一場在英國。於是我帶著無數對英國的幻想和推測,從法國坐完了兩趟飛機再乘車深入英倫腹地,來到一個叫Barnsley的地方。這里略有山巒,到處是碧綠的草地或樹林,錯落著深棕色的磚牆別墅。房子周圍總有精心修飾的花草。對於我這個初到英論的遊客,但眼前的景緻賞心悅目到心曠神怡。當然,這次的主題還是婚禮。言歸正轉。
國內的婚禮圖的是熱鬧,通行的做法是廣邀親朋好友,張燈結綵喧囂一片,大鬧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罷甘休。籌備當然更是大費周折。相比之下,英國式的婚禮少了那種盛氣,但輕松而溫馨。
這么重要的儀式當然不能沒有準備,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會廳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復斟酌,精心挑選。婚禮前的晚上,新郎給我們介紹了婚禮的具體過程,列了清楚的時間表,一切精確到分鍾。英國人的嚴謹和時間觀念可見一斑。
照英國的規矩,結婚當天新郎新娘在儀式之前是不能見面的。新娘的父親挽著女兒緩緩走進禮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裡才算兩人新的開始。所以婚禮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儀式開始。看不見他做什麼,估計更是坐立不安,才用電話不時遠程監控我們的進度。
如平時一樣地起了床,吃過早飯。10點15分出發,驅車15分鍾到發廊做頭發。小鎮的發廊只有一間木質裝修的大廳,最醒目的是中間柔軟的紅色沙發。看上去寬敞而舒適,更象誰家的客廳。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進門小小的個櫃台和四角的鏡子和理發椅告訴你這里是發廊。發型師小姐嫻熟地讓每根頭發各就各位,再帶上新娘的金冠。在預計的半小時之內完成,非常准時。完全沒有國內的滿頭發膠和鮮花,新娘看上去高貴而現代,漂亮極了。11點鍾回家化妝換衣服吃午飯,一切必須在2點15分前完成。12點鍾是午飯時間,三明治和奶茶。午飯時婚禮用的鮮花准時送到。一陣小小的忙亂之後,2點15分出發,到婚禮會場。車程預計30分鍾。路況很好,我們提早到達,但不能進場,只能在路邊等著。
婚禮在當地最大的酒店舉行,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司儀是當地政府的Register,應該相當於我們的民政部門吧。沒有時間細細探究,但仍然看得出這個酒店由從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緻的英式花園。在攝像機的跟隨下,我們陪新娘走進酒店,新娘在入口擺了幾個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攝影師看上去很專業。
一進去,新娘和隨行的新郎的母親就被領進禮堂旁邊的小廳,照計劃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問做記錄。我們只能在門外靜靜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帶笑容地出來了。我們分頭進會場,婚禮要開始了。身為伴娘的我隨新郎的母親從側門進禮堂,坐在左手第一排,這是規矩。邊廳里問了什麼問題,燕兒的回答是什麼,對我來說也是個迷。
我還來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況,婚禮進行曲就響起。3點正,婚禮開始。正門打開,新娘身著象牙色的婚紗隆重出場,輕輕含笑,緩緩點步,頭紗在身後微微飄起。新郎滿面激動開心的笑容,接過新娘的雙手。所有人的目光這時才轉移到司儀。和法國由當地行政長官親自主持的風俗不同,司儀是一位年輕女士,前台左邊還有一位同來的書記員。司儀的開場白相信大家在類似的電影片段里都見過了。需要補課的拜託看一遍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詩對我倒是新鮮事。前一晚的臨陣磨槍沒有白費,還算圓滿完成任務。原以為自己第一次念英語詩還是班門弄斧,在這么多英國人面前念一定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卻居然一點都沒有怯場。倒是站在一個有利的角度,發現新郎新娘激動而緊張,覺得有一點感動。婚禮繼續進行,老安和燕兒先後都說了「我願意」,跟著司儀當眾宣布了今後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約,然後在婚書上簽字。坐在身邊的新郎母親已經感動得雙目含淚了。而我這時才有機會偷偷看了看來賓的情況。大約二三十個人,身著禮服,除了小孩,都專注地看著主席台,見證了這對新人新的起點。可以想像他們這時和新郎新娘一樣幸福。
交換戒指之後,大家都積極為新人搶下這歷史的鏡頭。當然少不了輪流合影。一個小時後,儀式就都結束了。司儀和她的書記員離開,其他人則轉移到一間半露天的餐廳,開始淺酌合影。這時我才有機會接觸今天的其他來賓。作為到場的唯一女方賓客和遠道而來中國客人,我受到了他們特殊的照顧。新郎的母親先後給我介紹了這些來賓。他們都是新郎的親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還有新郎的小學老師,當然因為她是新郎母親的多年好友。
這時候攝影師成了主持者。他組織我們輪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園里擺造型合影。然後我們一起把彩碎拋向天空。這是對新人的祝福。英國還沒有轉暖,不時有凜人的寒風。新人必須繼續拍外景照片,我們則縮回溫暖的餐廳聊天。和英國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聲完全不同,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還和新郎8歲的大侄子結下了短暫的友誼。
英國人的晚飯時間相對法國來說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後,六點半我們就進入飯廳,開始准備用餐。對於咱中國人來說,這一頓的菜單當然重要,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晚餐還需要一個主持人,現在是伴郎。開始用餐前,照例新郎發言。現在氣氛就輕松多了,新郎自由發揮,沒有定式。老安的發言簡單實在,是我喜歡的風格。然後伴郎也要發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讀別人寄來的 賀卡 。新郎新娘當眾打開收到的禮物,還分發禮物。晚宴的另一個亮點是切結婚 蛋糕 。在吃完晚飯喝咖啡的時候,新郎新娘手執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邊的小朋友們早就急不可耐了,這當然是抓搶鏡頭的好機會。
晚飯後,有些客人先告辭走了。留下的人就開始跳舞狂歡。背景音樂是70年代的YMCA之類。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時的我已經累得不行了,只是覺得非常的溫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機場,匆匆結束了這次英國之行。對這個地方我的了解還很少。只知道這樣的婚禮很簡單,但有餘味,很香。
3. 如何評價英國婚禮習俗
在十七世紀晚期,英國廢除了包辦婚結婚姻,只有發布預告或許可證後,並在牧師和證人的見證下,這樣的婚禮才是被認可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英國的婚禮習俗吧。
初婚必須穿白色婚紗
英國人結婚,新郎要穿禮服,初婚新娘則必須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豐富多彩的婚禮形式
新娘和新郎都有他們的告別單身派對,他們將綵排除了晚餐以外的結婚典禮。如果新人在教堂舉行婚禮,婚禮三周前的星期日,他們的結婚預告將在教堂被大聲宣讀。但若新人出現在宣讀現場則被認為是很不吉利的。
婚禮按照傳統多在中午舉行,之後將是被稱做「婚禮早餐」的正式午餐。婚禮邀請卡和美國的傳統頗有幾分類似,但很少有人會下大手筆製作精美的邀請卡。接受邀請的人一般不回復卡片,而是使用自己專用的答復卡。關於英格蘭的婚禮還有一個有趣的傳統,人們認為讓掃煙囪的人在新娘步出教堂的時候親吻新娘會給新人帶來好運。
選擇結婚日期有講究
英國男女對婚宴並無特別禁忌,但對吉日的選擇則很留意。他們的婚期忌五月,因為英帝國與古羅馬帝國有很強的文化淵源,五月份是羅馬舉行大規模傳統祭祀的日子,所以「五月把婚結,後悔來不迭」的歌謠至今流傳著。
另外,他們的擇日習俗有一個有趣的歌謠:「星期一得健康,星期二銀滿倉,星期三日子頂頂好,星期四多災,星期五破財,挨到星期六福氣半點無。」因而結婚的男女特別鍾愛「星期三」這個日子。
最重要的戴戒指環節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基督教主教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4. 婚禮上新郎著裝問題高分
燕尾服是一種非常正式的禮服,最適合優雅的晚間婚禮。它給人的感覺非常華麗,一般採用黑、白兩種經典色彩,同色絲或綢面翻領,裡面配上禮服背心和同色布料蝴蝶領結。此外,白色手套和高頂紳士帽,也能為這款禮服加分不少。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及膝的燕尾服會拉長加重上半身,無緣於個頭不高的新郎。
圓角禮服(CutawayJacket)
圓角禮服是指下擺裁成圓角的日間正式禮服,正面較短,沿下擺弧線至背後逐漸形成一個長尾。一般採用黑色或深灰色,須搭配相匹配的褲子。
無尾禮服(TuxedoJacket)
無尾禮服適合較隆重的場合,日用與夜用皆可。它花樣較多,從單扣到雙排單扣、雙排雙扣、雙排三扣,可隨意為之。它具有三種不同的領型:一種如圖中所示,翻領被V字型設計剪切為兩部分,第二種翻領也被剪切兩部分,不過下部分形成一個規則的三角形,第三種翻領則是繞著脖子與胸口形成的一個沒被分割的完整體。無論哪一種,領子都必須是絲光緞面,褲管兩側也必須有一條絲緞飾帶,可搭配絲光織紋質料的馬甲或是帶褶皺的寬腰帶。
晚宴禮服(DinnerJacket)
這種白色或象牙色地禮服跟無尾禮服很相似,很適合更暖和的氣候舉行的婚禮。晚宴禮服適合正式和半正式的晚間婚禮。
中山禮服(Mandarin)
這種現代禮服沒有翻領,是一種站立的領口,從脖子到腰共六顆扣子。它必須搭配中山領的襯衫,不需要任何領結或領帶。
長禮服(LongCoat)
長禮服是無尾禮服的變體,下擺延伸至手自然垂下時中指尖處。因為這款禮服比其他禮服都長,所以最適合高個、寬肩的新郎。尤其適合在較冷的天氣里舉辦的婚禮。
新郎禮服——經典款式
婚"禮"之上,新郎倌自然要身著"禮服"。古代的中國男人倒是很講究"沐浴更衣",什麼樣的場合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心裡都明明白白。如今倒是有點模糊了,"禮服"是什麼也要上網查的。不過也無妨啦,"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先看上幾篇墊墊底!
【晝夜分明的新郎禮服】
晨禮服(MORNINGCOAT)
晨禮服是白天穿著的正式禮服,與燕尾服級別相同,又稱為英國紳士禮服,特色是外套為優雅的流線型,前面裁成大幅後斜圓擺,充滿了貴族感。
燕尾服(EVENINGDRESSCOAT)
燕尾服是男士晚上18時以後的正式著裝。晚間最正式隆重的大禮服,特色是前短後長,前身長度及於腰際,後擺拉長成燕尾狀,可表現出修長的雙腿,並有收縮腰身的效果,是最能夠修飾身材的禮服種類。燕尾服有絲光緞面的領子,褲管兩側必須加兩條與領子相同質料的絲緞飾帶,由於攝影效果佳,常用於婚紗拍攝。
小禮服(TUXEDO)
也有人稱之為王子式禮服,是從燕尾服簡化而來的,是現代國際上最通用的晚間正式禮服。款式有單排扣與雙排扣,領型有尖領、絲瓜領、一般西裝領,無論哪一種款式,領子都必須是絲光緞面,褲管兩側也必須有一條絲緞飾帶,可搭配絲光織紋質料的禮服背心,也可以用腰封。
深色西裝(BLACKSUIT)
萬能型簡便禮服--深色西裝,款式與一般西裝無異,質料必須採用精梳羊毛織成的禮服料,方能顯出禮服的高貴特質。穿著這種沒有日夜之分的簡便禮服,要特別注意領帶、領結、袖扣、胸袋飾巾等,相關配件要適宜調配。
【花樣新郎禮服】
西式禮服最早產生於英國,最初只分晨禮服與晚禮服。1886年,美國紐約TuxedoClub的人因為吸煙時不小心把禮服上的燕尾燒壞,乾脆剪去,從此有了後來風靡世界的小禮服Tuxedo。
美式禮服簡潔明快,線條平直,這緣於美國人追求自然且肩型平直。所以美式禮服墊肩較薄,外觀較方,前身平整有型,一般為單排扣;後中線單開衩。褲裝腰部無摺,褲腳無翻邊。如果你是所謂"鬼佬"體型,粗壯有型,不妨選擇此款,一定夠帥!
歐式禮服就比較"正"了,大寬墊肩,微收的下擺,配合雙排扣槍駁頭,形成"V"字造型,絕對男人味,適合大塊頭的男性。後身多為雙開衩。褲裝有摺,無翻邊,風格穩健。而義大利、法國兩個地方的禮服帶著明顯的民族風情。熱情的義大利和浪漫的法國都不愛受規矩的約束,因而"花俏"是這兩國禮服的共同特色。精緻的刺綉、純裝飾性的鑲邊和不拘常禮的剪裁統統非常養眼。
英式禮服溫文而雅,精緻考究。線條符合人體曲線,並在腰部有收量,前襟多為單排扣,後身雙開衩。褲裝既有打褶又有翻邊。製作這種禮服一般是會讓裁縫大大頭痛一番的。時下一些禮服店出現了集莊重和實用於一體的結婚禮服,常見的有純黑色和黑底細白豎條紋的。參加完婚禮,新郎可以把它拿回禮服店,拆掉領子上的黑色緞面,就與普通西裝無異,大受眾新郎歡迎。
TIPS:歐美版型的禮服通常較寬較長,身材單薄或不夠高的新郎最好避過。
【細節盡現風度】
西服上衣的變化多集中在前身開襟處的扣子和後身的開衩。前襟扣部一般分為單排和雙排。單排多為2-3顆扣,最下面的一顆扣一般來說都無須扣。因為做西裝時,最下面的一個扣眼都比上邊的靠里一點,所以如果全扣上,難免會憑添一個"小肚子"。
不過比較而言,單排扣更適合東方人,胖一點可穿2顆扣,領口開得低,可使人顯得修長。如果個頭高,可選擇3-4顆扣西服。尺寸一定要適合,以穿上西服後將前襟拉起,可輕松放入一個拳頭為准。
雙排扣看起來就比較正式,時時刻刻都要記得扣好扣子是它的麻煩之處。一般制服公司認為向對方推薦雙排扣是比較討巧的辦法,因為如果腰部的量不適合,挪動一下扣位就OK了。但憑心而論,雙排扣不太適合矮胖的人,雖然看上去比較有氣概,但是過長的領口分割容易使人產生橫向的視錯,反而自曝其短。
說罷前身說後身,開衩上後身的變化是關鍵,一般分為單開衩、雙開衩和無開衩三種。
穿單開衩西服顯得體型修長,給人以保守而有教養的感覺。但是切忌在扣上扣子時雙手插兜,這樣前面是很帥,可是後面難免會走光。
雙開衩無疑會令你"曲線"畢露,活動起來也頗為方便,但切忌尺寸太緊,否則,過大的臀圍會令開衩真的變成"開岔"。
無開衩比較現代一點,合適的尺寸會令它十分有型,麻煩的是,坐下來時最好將西服扣解開,否則一定會令西服後擺起褶。
【新郎零配件】
領帶:是最常用的配件,在男人變化不多的行頭中,領帶是最能體現流行風格的;
領結:也是常用的禮服配件。蝴蝶結式的小領結一向深受美國人的青睞,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在沒有穿背心禮服時,腰際間要圍上腰封才得體;袖扣:在穿長袖襯衫時,襯衫袖口的扣子處要用袖扣固定,這樣袖子才不會任意移動,這樣做同時也有美觀裝飾的作用;
口袋巾:如果禮服的胸前有口袋,一定要用口袋巾,口袋巾的顏色可以選擇和禮服相配的色彩;
5. 英國教堂婚禮流程都是什麼樣的呢,需要注意什麼呢
教堂婚禮是典型的西式特色,而英國教堂婚禮代表了歐州西式婚禮的經典。而大部分人都是教徒,所以選擇自己經常去的教堂,辦婚禮相對更加方便。不過現在的教堂婚禮,也要求新人要提前注冊,這是一個新的變化。當然在婚禮的基本程序與流程設計上,遵守傳統的婚禮步驟,預約神父,預訂鑽戒,安排酒會,吃蛋糕,安排婚宴,致辭送祝福,還有音樂會表演等等,都會在請親朋的時候都寫上流程,便於准備。
最後,到了最後是婚宴的環節,婚宴之前要進行致辭,讓整體的氣氛達到高潮。而正式的婚宴簡單而隆重,是西式大餐,因為不會提供酒水,所以基本上不會用太多時間。最後一個程序是一個音樂會或者舞會,這個環節相應於晚會的形式,大家都會有所准備,而重點看新郎與新娘喜歡哪種,秀秀才藝,所以這個環節很重要,也是新人的主場,而捧場的親朋,同樣參加表演,送上祝福,不喜歡表演的就直接跳舞,完成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