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有哪些
英國和法國兩國王室之間,長期存在領土糾紛問題。自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成為英國國王以來,兩國之間的糾紛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諾曼底公爵成為英國國王以後,在法國仍然擁有大片領地。他的子孫後代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到12世紀中期金雀花王朝時,英正在法國擁有的領土甚至六倍於法國正室本身擁有的土地。
英王在法國的領地,一直是兩國爭執、斗爭的中心。其後通過一系列戰爭,法國奪回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土地,但是英國王室從來不甘心罷休,力圖奪回失去的領地,而法王則竭力奪取仍殘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領土,雙方矛盾尖銳化。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逝世,死後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王位的後代,英王愛德華三世作為查理四世的外甥,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候選人選之一。但是,法國害怕英國勢力在法國繼續增大,最終推選查理四世的堂弟、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繼承王位,即腓力六世(1328—1350年)。王位繼承問題激化了英法之間的矛盾。愛德華三世心生不甘,腓力六世也宣布要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法國境內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佛蘭德爾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佛蘭德爾以毛紡業著名,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它的羊毛原料主要來自英國。
1328年,佛蘭德爾爆發了城市上層和農民的起義,法國派軍隊進入佛蘭德爾,建立起法國的直接統治,並於1336年逮捕了在那裡經商的英國商人。英王愛德華三世採取報復措施,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並希望英國出兵法國。佛蘭德爾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㈡ 為什麼英國反而成了拿破崙戰爭中打擊法國的主力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並不難,大家想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英國會積極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因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發出了一句宣言德意志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使得英國與德國共同走上了海軍軍備競賽的不歸路。
原因是什麼?就是德國人的軍備提升威脅了英國人的海外利益。英國輝煌的日不落帝國是如何誕生的?就是依靠著海外廉價的原材料和與勞動力才誕生的。如果有人跟他爭奪這些東西,那勢必就是與他開戰。所以英國人積極的可加入了一戰。
正所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英國始終有著世界領土1/4的日不落帝國當時的他們可謂說是心高氣傲,決不允許該死的法國佬擁有超越他們的可能。因此他們迫不及待的把拿破崙這顆定時炸彈給拆了。歷史書上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拿破崙一登陸法國大陸以後就是在他第一次流放以後。為什麼歐洲國家會迅速結成同盟,並起兵對抗他。我想當時歐洲各國打得不可開交,與英國有關,最後能夠結盟,一起對抗拿破崙,並最終在滑鐵盧擊敗他也與英國有關。
㈢ 法國大革命中為何英國會出兵干涉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歷史上英法兩國長期爭奪海上霸權的繼續。七年戰爭後,法國喪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英國掌握了海上霸權。1775年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北美十三州獨立戰爭,法國藉此積極援助美國,派遣軍隊在北美、地中海、印度洋同英國作戰,打敗了英國,幫助美國取得獨立。在1783年的和約中,法國雖未收回加拿大、印度等地的殖民地,但卻控制了地中海,印度洋的一些島嶼及沿岸據點,非常有利於法國的海外貿易發展。英國需要機會奪回失去的海外殖民地。
其二,法國大革命喚起了英國的民主運動,威脅到資產階級上層利益。大革命揭示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把「歐洲每一個國家都分成兩個陣營」——特權階級和非特權階級,「在英國,資產階級的較高階層位於此線之上」。大革命爆發後,英國國內共和派和激迸派掀起了斗爭,要求迸行民主改革。參加過北美獨立故爭,發表了著名小冊子《常識》的潘恩此時在英國發表《人權論》,為爭取共和制和民主權利吶喊,並立即「得到……工人注意」。被克倫威爾征服的愛爾蘭和蘇格蘭人民也開始了反抗。這些都使英國資產階級對法國大革命驚恐,仇視,視其為洪水猛獸。1792年11月19日法國政府發表宣言「保證援助一切反抗壓迫者而起叉的民族」,促使英國決心對法國大革命進行干涉。
其三。根本原因是法國大革命危及到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商業利盂。大革命在法國興起之時,英國工業革命正蓬勃發展,歐洲各封建國家是英國工業品的重要市場。1792年,法軍打敗普奧,取得瓦爾密大捷之後,乘勝征服了比利時,並宣布廢除1786年英法商務條約。法國控制比利時還威脅到英國的盟國荷蘭,「歐洲大陸越來越成為法國的天下」了。比荷兩國是英國商品輸入歐洲的重要渠道,再加上法國實行高關稅政策,嚴重影響了英國商品進人歐洲大陸,法國即將成為英國「商業和工業的對手」。
根本上來說呢,就是防止法國建立強大統一的國家,從而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
㈣ 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英國為什麼要參加反法聯盟干涉法國革命
英國干涉法國革命主要是為了爭奪霸權。在歐洲,它主要是維持一種「大陸均衡」體系。也就是哪方強大英國便和其它強國打壓誰,哪方弱小英國便去扶植誰。而在海外,英國主要是和法國爭奪殖民地與市場。法國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在法國革命之前,英法已經進行了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之類的數場大規模戰爭,並從法國手中奪得了新法蘭西、加拿大的殖民地。因此英國參加反法聯盟只是其傳統對外政策的一個延續。
另外,英國雖然當時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但是英國的革命是不徹底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保留了國王和貴族。而且英國人的性格也是很保守的。而法國大革命是非常激進的。法國人把國王、王後都送上了斷頭台,同時也廢除了封建制度。法國革命者的激進措施使得保守的英國人非常恐慌,他們害怕激進思想傳播至英國引發革命,破壞英國的現行社會制度。這也是英國參加反法聯盟的重要原因。
㈤ 英法百年戰爭是怎麼爆發的
1328年卡佩王朝告終,瓦洛亞王朝登上歷史舞台,第一任國王為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他統治時期,英法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英法兩國爭奪領地的斗爭由來已久。近因是法王想收復英國在法國的最後一塊領地亞奎丹,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借口自己是腓力四世的外孫,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以法國王位繼承糾紛為導火線,終於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然而,除王位繼承糾紛外,百年戰爭的爆發還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首先是領土糾紛,英國的兩個統治王朝〔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和安茹王朝(1154—1399年)〕都是來自法國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國大陸擁有大批領地。腓力二世統治時期剝奪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但英王仍佔領著法國西南部的不少土地。只要領地沒有被完全剝奪,英國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國大陸擴張勢力的野心。法英沖突的另一個問題是佛蘭德爾問題。佛蘭德爾地區城市發達,各城市的毛織業當時名列歐洲之首。毛織業的主要原料羊毛,大部分來自英國,城市與英國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但是,在政治上,佛蘭德爾伯爵是法國國王的附庸。14世紀上半葉,佛蘭德爾伯爵極力從經濟上搜刮城市,政治上壓制城市自由,雙方矛盾非常尖銳,伯爵求助於法國國王鎮壓城市反抗,城市市民則在政治上傾向於英王。
所有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導致了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一百多年(1337—1453年),史稱百年戰爭。
1337年,英王、法王相互向對方宣戰。同年英國向佛蘭德爾進軍,英王愛德華三世派艦隊佔領加桑德堡壘,百年戰爭正式爆發。1340年英國海軍打敗法國海軍,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年在克勒西戰役中主要由英國自由農民組成的弓箭手,在少量炮火的配合下,打敗了素稱「法蘭西之驕傲的花朵」的法國騎士。在軍事史上,這次戰役標志著騎士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347年英軍佔領法國海濱重鎮加萊。1356年,普瓦提埃戰役爆發,由英王長子「黑太子」(因其披甲黑顏色而得名)統率的8000英國軍隊,打敗了4萬余法國騎士,法王約翰二世(1356—1364)及其幼子和大批法國貴族被俘。1360年兩國簽訂《布列提尼和約》,法國承認英王以國王而非法王附庸的身份佔有法國的大片領土,英王則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規定法國須交300萬克朗以贖回法國國王及被俘貴族。
㈥ 【請教】為什麼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之間曾經爆發過「英法百年戰爭」
一、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起源: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是有其歷史淵源的:關系的糾纏不清和英國對法國長期積累的怨恨。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之後,大部分官員都是由法國貴族擔任。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法國人的憎惡越來越深,認為法國人是到英國來當主人。近200年間王公貴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語,英語成了農夫或商人使用的語言。滲透到英國的法國的語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國平民百姓的厭惡,並且英國作為法國的臣民只能向法國低頭。
對於瞧不起英國人、事事干預英國並且總是高高在上的法國人,不僅是英國百姓,連已轉變為英國人的諾曼底王和貴族也感到很憤恨。英國已痛下決心,要擺脫與法國的君臣關系,平等地與法國對話。這也是百年戰爭爆發的很大一個原因,當然,除了英法之間「歷史淵源」外,英法百年戰爭爆發還有以下的原因:
1、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法國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後無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繼承問題。
1154年,法國最強大的貴族——安茹伯爵亨利因其母親的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英國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著十分罕見的雙重角色:作為國王,他是英國的統治者;作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國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願放棄法國國籍、放棄在法國的一切權利,否則他作為一個法國公民理所當然必須對法蘭西國王唯命是從。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當然會想盡辦法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英法之間這種君不君、臣不臣,利害關系糾纏不清的混亂局面,在雙方的後代之間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百年戰爭的前,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繼承法國王位的要求。
2、加斯科尼問題是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愛德華一世以來,加斯科尼問題一直在英法關系中居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英法兩國爭奪的焦點。」加斯科尼是位於現代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地方。在愛德華一世時,這個繁榮的盛產酒的省份是英格蘭僅存的一塊法國領土,他與英格蘭的政治關系由於甜酒的出口貿易和把英國織品和穀物海運到波爾多和巴約訥而得到加強。在12世紀時,該地區因亨利二世享有的繼承權而轉移到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手中。
英格蘭國王要求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承認他們的宗主權,但是這些國王作為阿基坦的公爵,自1204年以後一直是法蘭西國王的附庸,卻拒不承認法國國王在加斯科尼的宗主權。在「百年戰爭之前和之間,加斯科尼一直在安格魯—法蘭西關系中居於中心位置;它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重重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在弗蘭德商人的挑撥之下,積怨頗深的英國和法國之間終於爆發了戰爭。
二、影響:
1、戰爭體制。
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雇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治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騎兵最終則消失了。
2、戰術思想。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沖擊,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斗,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更突顯騎士貴族為主的法軍於戰爭中屢屢失敗,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3、武器裝備。
百年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14世紀開戰時,當時最好的盔甲仍然為鎖鏈甲,這和之前數個世紀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進化和改善,而15世紀戰爭中後期時,新形態的板甲已經成為了貴族騎士們的普遍裝備。在連續不斷的圍攻戰中,雙方也重視攻城武器的設計和應用,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葯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
㈦ 17世紀後期,英法為何又開始時斷時續地廝殺一百多年
17世紀英國爆發了光榮革命,徹底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且外交政策,從百年戰爭之後便開始逐漸轉型,到了17世紀時期,英國的國際政策核心思想是「均勢政策」。即英倫三島不再歐洲大陸進行擴張,但是要保證歐洲諸國之間的均勢,不至於出現一個歐洲霸主。
18世紀末,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革命所帶來的恐慌,使得諸國組成了反法聯盟,到了拿破崙時代後,大半個歐洲皆臣服於拿皇的腳下,而英國從一開始參戰,作為反法聯盟的主導國家之一,與法國的這場戰爭,旨在消除革命的影響,以及法國的壯大,
拿破崙時代後的法國,便開始走下坡路,新興的普魯士開始走向統一德國的道路,歐洲憲兵俄羅斯也蠢蠢欲動,於是英國的重心放到了普魯士身上,跟法國幾乎再沒有爆發過戰爭,說到底,從拿破崙時代以後,法國都快要淪為英國小弟了。
㈧ 英法百年戰爭為什麼會爆發
百年戰爭(HundredYears'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百年戰爭導火索: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戰爭結果:法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