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新教如何成為國教

英國新教如何成為國教

發布時間:2023-09-21 22:10:30

⑴ 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確立的教派其實質是什麼推行改革的國王有哪些

英國國教是英國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會。也稱英格蘭聖公會或安立甘教會。英國國教也傳播到愛爾蘭、蘇格蘭和英屬殖民地。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各國聖公會的名義教宗。 16世紀英國專制王權與羅馬教廷爭奪英國教會最高統治權和經濟利益的斗爭加劇。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也覬覦教會佔有的大量土地財產,這些矛盾由於教皇遲遲不批准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而演成公開對抗。自1529年起亨利八世操縱議會實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先後通過法令禁止向教廷納貢,取消其最高司法權和其他種種特權。

英國國教英國國教
英國的清教徒 (Qingjiaotu)是16世紀下半葉從英國國教內部分離出來的宗教派別。16世紀上半葉,英王亨利八世與羅馬教皇決裂,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為首領的國教會(聖公會),但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義和儀式。16世紀60年代,許多人主張清洗聖公會內部的天主教殘余影響,因此得名清教徒。他們接受加爾文教教義,要求廢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減少宗教節日,提倡勤儉節忍,反對奢華縱欲。因其要求在聖公會內未能實現,自70年代起,脫離聖公會,建立獨立教會,選舉長老管理宗教事務。清教教義反映了教會改革推動政治變革的願望。17世紀上半葉,信奉清教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國王的沖突愈演愈烈,導致英國革命,亦稱清教徒革命。內戰期間,議會廢除主教制度。 1843年在威斯特敏斯特牧師大會上清教徒分裂為長老派和獨立派,後者主張地方自願結合的宗教團體獨立,反對凌駕於此之上的長老制度。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清教徒受到迫害。1688年光榮革命後,議會通過《寬容法》,允許不信奉國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會。但對清教徒擔任公職仍有所限制,到1828年政權才對清教徒完全開放。 因此上可以說英國的清教屬於新教。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國王為英教會的最高首腦,建立脫離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但基本沿用舊教教義、禮儀和主教制。愛德華六世時國教教義和儀式逐漸接近於新教。1553年瑪麗女王登位一度復辟天主教。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即位,重立英國國教會,規定官方教義和禮儀,鎮壓不服從國教的天主教徒和清教徒。1563年頒布《公禱書》和《三十九條信綱》,規定英國國教的教義,以聖經為信仰的唯一原則,否認教皇的權力。在17世紀英國革命中廢除作為維護專制君主制和對抗清教運動的工具的國教會。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再次恢復國教會,並企圖轉向羅馬舊教。 1688年政變後國教會深受加爾文教影響,逐漸變成資產階級化的教會。18和19世紀分別出現過提倡新教傳統的福音運動和強調天主教傳統的牛津運動。這兩派繼續存在於聖公會內。

在當今英國,一般由英國首相(the Prime Minister)提名,然後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命名兩位英國大主教(Archbishops)及所有其它主教。英國國教不從國家獲取金錢贊助,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大財主,而且擁有大量的證券和國債。

英國國教的兩大主教分別為: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和約克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York)。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坎特伯雷大主教)是英國國教的教主,其次為約克大主教及英國上議院(the House of Lords)中占據席位的24位主教(bishop),及其它18位主教。因此包括兩位大主教在內,英國共有44位主教。每個主教管轄一個區域,稱為主教管區(diocese)。每個主教管區有一個大教堂(Cathedral),有的已有上千
英國國教英國國教

年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1或12世紀。每個主教管區又可分為教區(parish),每個教區由教區牧師(vicar)管轄。其中有些大的教區,牧師經常配有一個助手,叫做副牧師(curate)來幫助其管理事務。

英國的城市(city)和郡(county)有一個重大區別就在於,英國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大教堂(Cathedral),而其它的郡 (county)就只有小教堂(church)了,英國的church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你走到最偏僻的地方都會見到各式各樣的教堂,其肅穆典雅的氣氛讓人神往。

英國國教的牧師有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禱告儀式。在一些教堂里,儀式復雜,教堂裝飾金碧輝煌,牧師穿著長袍(robe),其氣氛極像天主教儀式(the Catholic service),這在英國被人們稱作高級教堂(High Church),在一些非常普通的教堂(Low Church),其儀式(ritual)十分簡單,牧師也不穿精美的長袍(robe),教堂的裝飾也十分簡潔。

有的教堂為了吸引年青人,牧師們甚至引進通俗音樂(pop music),鼓勵年青的吉它手(guitarists)為聖歌(hymn)伴奏。許多牧師甚至為教區的信徒(parishioner)擔當了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英國國教的牧師是允許結婚的,到了1987年英國國教決定可以讓婦女擔當牧師一職。當時,盡管許多教堂成員支持英國國教這一決定,還是有一些男牧師離開了教堂,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以示抗議。

⑵ 英國宗教概況是什麼

16世紀初,羅馬教庭欲在梵蒂岡建聖彼得大教堂,為了籌集資金,教庭向西歐各國的教會出售贖罪券,並宣稱買贖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夠被上帝赦免。此行動和教義在德國受到修士馬丁·路德的置疑,他認為信徒只要相信耶穌,就可蒙神赦罪,因為耶穌已在十字架上擔當信徒們的罪,人們只要向他禱告,認罪,相信他,就可罪得赦免,因信稱義,而不是靠購買贖罪券稱義。教皇得知此事後,下令叫馬丁·路德認罪,並收回己見,遭到馬丁·路德拒絕。教皇開除路德的教籍,路德於是脫離教廷,與他的支持者們(其中有一些德國的諸侯)一起在德國建立了一個獨立於教廷的新的教會,也是新教的第一個教會(即教派或宗派),稱為路德宗(或信義會,因為強調因信稱義)。這一行動史稱「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強調以下三點:

1)信徒因信稱義,不因買贖罪券稱義; 2)聖經為教會的最高權威,教皇或教會大公會議(即普世主教會議)都不是教會的最高權威; 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禱告,與神溝通,通過禱告,讀聖經領受神的啟示和帶領,通過向神認罪,獲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職人員為神和人之間的中介。

後來,加爾文受馬丁·路德的影響,在瑞士從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會脫離教廷統治,建立了歸正會(即加爾文宗)。加爾文創立了長老制的教會組織體制,由一個教會的全體信徒選舉該教會的長老,再由長老選舉或聘請牧師共同管理教會,牧師主要負責宗教事務。再經過地區教會和一國教會的分層選舉,組成地區的教會和一國的教會。加爾文的長老制為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英國國王為了加強王權,也宣布英國教會脫離教廷而獨立,建立聖公會(即安立甘宗)。實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國的聖公會。後來,從以上教會中又出現新的宗教改革,產生了許多新的教派。在英國,這類新的教派多為清教徒,常常受到英國政府和英國聖公會的迫害。清教徒為了逃避迫害,遠渡大西洋,到北美大陸謀生。英國政府在北美設立了殖民政府,對殖民地人民徵收大量苛捐雜稅,引發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最終以殖民地人民取得戰爭勝利而告終,美國由此誕生。

⑶ 詳細的英國宗教發展史

英國的前羅馬時期宗教形式包括各種形式的祖先崇拜和異教信仰。現在的英國主要佔主導地位的宗教為基督信仰。英國基督信仰最早起源於羅馬人統治時期,公元7世紀期間,天主教會和愛爾蘭 - 蘇格蘭傳教士再次將基督信仰帶進了英國 。

中世紀時期到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又稱聖公宗、盎格魯宗、安立甘宗)前,英國人主要信仰為羅馬教會(天主教會);1534年英格蘭宗教改革,英格蘭教會成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地方教會。

蘇格蘭長老會在十六世紀的蘇格蘭宗教改革中建立,是蘇格蘭的國教。它不受英國中央政府控制,英國君主也屬於蘇格蘭長老會成員之一,在就位時需宣誓「維護和保護新教教派和長老教會」。

在英國不同地區,特別是在英國北部和英格蘭北部地區,對天主教會的堅持程度各不相同。

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各個基督新教教派紛紛創立,包括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以及後來的衛理公會。威爾士教會國教的身份於1920年取消,愛爾蘭教會於1870年在英國愛爾蘭分治之前解散,而現今北愛爾蘭沒有建立聖公宗地方教會。

猶太人在1290年時被驅逐出境,並且在19世紀才解除這項規定。

伊斯蘭教、印度教和錫克教隨著近年來移民英國的新移民而出現,而佛教除了被移民帶來之外,也有部分英國本地人改信佛教。

與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宗教人口統計學已成為多元文化主義的一部分,英國被描述為後基督教社會,稱為多信仰或世俗化社會。

宗教人口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基督宗教是英國最大的宗教,占總人口的59.5%。2007年Tearfund調查發現基督徒人口為53%,2009年英國社會態度調查基督徒人口為42.9 %,歐盟調查的基督徒的人口則為42.98%。

Ipsos MORI在2008年調查,發現英格蘭和威爾士有英國國教信徒47.0%,天主教信徒9.6%,其他基督徒8.7%; 4.8%是穆斯林,3.4%是其他宗教的成員。5.3%是不可知論,6.8%是無神論者,15.0%不確定他們的宗教信仰或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Ceri Peach在2005年估計,62%的英國基督徒屬於英國國教會(聖公會),13.5%屬於天主教會,6%屬於長老會和3.4%屬於衛理公會,其他新教教派和正教會信徒人數很少。

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SA)在2009年調查,有50%受訪者表示「 無宗教信仰 」,19.9%是英國國教會基督徒,9.3%是無教派基督徒, 8.6%公教基督徒,2.2%是長老會/蘇格蘭教會的基督徒,1.3%是衛理公會的基督徒;

0.53%是浸信會基督徒,1.17%為其他新教基督徒徒,0.23%是聯合改革教會 / 公理會的基督徒,0.06%是自由長老會基督徒和0.41%其他宗派基督徒。

在2016年,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SA)再次調查,有53%的受訪者表示「無宗教信仰」,41%表示為基督徒,6%表示非基督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等)。

⑷ 英國國教和新教有什麼區別

  1. 英國國教為聖公宗,屬於新教一支。

  2. 新教有三個主要大宗派:馬丁·路德的信義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以及英國國教派的聖公宗。

  3. 當年的英國清教徒運動起因和過程比較復雜,但歸結起來原因只有一個,政教合一還是政教分開。英國國教為聖公宗,是基督新教的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聖公宗到了美國之後,英文名稱卻改為「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教會。

  4. 英國聖公會的最高主教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副手是約克大主教。英國的聖公會主張的是政教合一,所有的教會,信徒都以國王為頭頭,主教也由國王任命,而且聖公會還保留了一些天主教的痕跡。 而那些新教徒們則要求完全的宗教改革,剔除一切天主教的痕跡,認為宗教和政治應該分開,國王不應該插手宗教。基本矛盾就在這里,隨著矛盾的日益增加,漸漸的引發了英國內戰,克倫威爾當政時,新教徒一統英國天下,他死後,新教又失勢了。但此時已經他們已經是個非常的龐大的群體,國王及民眾也漸漸適應了他們的存在,此後也就和平相處了。


⑸ 什麼是英國新教

英國新教的教會是聖公會The Anglican Church,是英國的基督教教會。
英國的宗教改革,不是單純的宗教改革。

英皇亨利八世(1491-1547)的皇後是他的寡嫂卡特琳,亨利七世的寡婦。1520年間,皇後卡特琳已經過了40歲,亨利8世還是沒有子嗣,他想要和卡特琳離婚,再娶年輕的皇後給他生個兒子。
天主教是不允許離婚的,經過很多的抗戰,削減教廷對英國朝廷的權力,在1533年,英國終於脫離了羅馬天主教廷,和卡特琳離婚了。這樣就成立了聖公會。

亨利8世娶了安。寶玲為皇後,但是只生下伊麗莎白公主(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皇),3年後,以叛國罪為名,皇後被砍頭(不用離婚了)1537年他再娶了珍。西摩為皇後,給他生下了愛德華王子,難產而死。

亨利的宗教改革,留下了天主教和新教之爭。他的改革,不是單純的教義改革,而更多的是要擺脫羅馬教廷和教皇的控制。

聖公會的教義和馬丁路德改革後的教義相同,和現在基督教會使用的使徒信經一樣。聖公會只是傳統儀式和別的教會有些分別,不影響教義。

閱讀全文

與英國新教如何成為國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釣魚島屬於中國 瀏覽:856
義大利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446
越南女兵為什麼喜歡空裝上陣 瀏覽:399
印尼旅遊帶多少黃金 瀏覽:380
英國是怎麼發明工業的 瀏覽:523
中國灸都包括什麼 瀏覽:238
印尼女人喜歡什麼中國禮物 瀏覽:30
中國十大皇帝是哪個 瀏覽:795
印度製造出口哪裡 瀏覽:610
在英國讀研有什麼意思 瀏覽:480
奧運會印度代表團有多少人 瀏覽:336
從印尼回國在哪裡隔離 瀏覽:678
印尼人喜歡什麼材質的頭巾 瀏覽:741
中國的熱帶地區有哪些特點 瀏覽:994
伊朗什麼時候反美 瀏覽:271
為什麼義大利醫療系統更健全 瀏覽:633
怎麼從中國開車到越南 瀏覽:114
印度一天多少人被雷擊死 瀏覽:944
中國什麼暴雨預警 瀏覽:681
印尼粘粉是什麼植物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