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光榮革命具體內容,帶你了解光榮革命的來龍去脈
1、1649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以叛國罪凳圓被處死,由此,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2、克倫威爾當政時期鞏固了英含粗物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建立軍事獨裁政權。
3、1688年,輝格黨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這就產生了光榮革命。
4、1688,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入主英國。
5、英談液國光榮革命,實際上是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和封建勢力妥協的結果。
6、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最終解決了國王與議會的主權之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
❷ 英國選擇光榮革命的原因是什麼
光榮革命是資產階級的一次不完全革命,之所以不完全是因為光榮革命後,國王的權力不再是神授予的,而是議會給的。國王地位下降,但仍有王權。直到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王權受到議會限制,才逐漸被剝奪。【而王權在這次革命之後被進一步架空是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社會的斗爭的勝利。直接原因應該是《權利法案》的簽訂限制了王權
❸ 光榮革命的背景,內容,時間,影響
背景: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要求限制王權,保障資產階級利益。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企圖恢復封建統治。
內容: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時間:1688年12月威廉進入倫敦開始,到1689年10月《權利法案》頒布,革命結束。
影響:
1、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英國資產階級確立了統治地位。
2、確保英國議會權力高於君主,英國王室成為國家象徵,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3、解放了生產力,為後來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4、為歐洲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範例,也為歐洲啟蒙運動興起埋下伏筆。
(3)英國為什麼選擇光榮革命擴展閱讀: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600艘軍艦和1.5萬名士兵在英國西南部的托爾基海港登陸,隨即向倫敦進軍。威廉進入英國後,受到了貴族和鄉紳的支持。
許多高級軍官親自到威廉的駐地表示支持,甚至連詹姆士二世的第二個女兒和女婿都背叛了詹姆士二世,投向威廉。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國。
1689年2月,議會宣布威廉為英國國王,瑪麗為女王,實行雙王統治。隨後,議會又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
這兩項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下令廢止法律,不得任意征稅,不得任意招募軍隊及維持常備軍;王位繼承問題也不能由國王個人決定,而是要由議會討論通過。
1688年的這場政變,是一次沒有經過流血而完成的政變,所以又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的歷史意義是重大的,資產階級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
議會及政府逐漸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封建專制的君主統治在英鑒於英國法律是英國人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國王位的國王和女王,都應依照英國法律的規定管理政務,他們所屬官吏和大臣也都應按照同樣的法律為國王效力。
❹ 光榮革命的意義
光榮革命的意義:
1、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英國資產階級確立了統治地位。
2、通過了《權利法案》,規定了議會高於王權原則,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3、光榮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保持了政局和社會穩定,為社會變革方式提供了一種參考。
4、光榮革命把近100年來困擾英國不休的主權問題解決了:既然議會創造了國王,主權當然在議會。
5、有利於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工業革命打下了政治、經濟基礎。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利超過君主的立憲君主制度以及兩黨制度等,不僅對英國以後的歷史發展,而且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都發生了重要影響。在17世紀的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君主專制是一種普遍的政體形式。
西歐的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以及丹麥、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國,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在這些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權神授。至於東歐的俄國以及東方的中國等,則等級森嚴,絕對專制君主制更為強固。
1688年後,英國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發的政治思想,對歐洲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對一些民主、進步的思想家,如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則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雖然對東歐、俄國及東方的中國等國未發生直接影響,但當這些國家的改革運動興起的時候,英國的「巴力門」(議會)、「君民共治」(立憲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們進行斗爭的現實源泉和效法的榜樣。
19世紀末,中國的維新派在為改革而奮斗的時候,就常常引用英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作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