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皇家統治了多少年

英國皇家統治了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9-30 22:40:19

A. 英國的王室存在至含今有多久了首相又有多久有歷史了謝謝

1、諾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絕嗣斷統」,也就是說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3、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後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4、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5、都鐸王朝(1485—1603年)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6、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7、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圖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8、溫莎王朝(1910年至今)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國的封地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為王室名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朝野反對德國,情緒激昂,迫使英王喬治五世宣布以行宮所在地溫莎作為國王家族新名。溫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及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最後,喬治X世,愛德華X世不是改王室姓氏,是名不是姓
關於英國王室的姓氏,一般說來,英國的王朝名就是該朝王室的姓氏,但是有時也不完全是這樣,舉例來說,當今英國王朝是溫莎朝。溫莎朝的前身是薩克森——科堡——哥達朝,該朝王室的姓氏就是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姓氏來源於維多利亞女王的德國丈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姓薩克森——科堡——哥達的英王喬治五世,為了表示和德國劃清界線,於是將王朝名和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這就是今天的英國溫莎朝的來源。但是,今天的英國王室又改姓了,這是因為,當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初與希臘王子蒙巴頓結婚後,蒙巴頓要求他和伊麗莎白的孩子繼承英國王位後,英國應該由溫莎朝改為蒙巴頓朝,他的這一意見被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瑪麗王太後所否決,英國決定溫莎朝的名稱和姓氏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1960年,瑪麗王太後去世後,伊麗莎白二世決定王朝名繼續為溫莎,但是孩子們的姓氏改為蒙巴頓——溫莎

所以有記載的英國皇室是從1066年存在至今的。
而首相則是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的,
高中歷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一中記載,18世紀初出現內閣,1721年,當時的財政大臣沃爾波爾由於經常主持內閣會議,成為實際上的英國的第一位首相
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一第38頁

B.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是哪位君主持續了多少年

一八三七年,年僅十八歲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登基為英國女王,直到她在一九○一年逝世。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當中,英國控制全球海權,主宰世界貿易,其廣闊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國」儼然「可以與世界抗衡」。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涌現出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麥克斯韋,莎士比亞以來最傑出的文學家狄更斯,自由主義政策的先鋒格萊斯頓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頓,可謂人才濟濟。

帕默斯頓這個名字中國人可能有些陌生,不過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大英帝國既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歐洲,帕默斯頓勛爵可以說是無人不曉。此公於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國外交大臣,先後擔任外相長達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直到他於一八六五年去世。在這三十五年當中,維多利亞帝國的對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頓的左右。其謀略之深遠、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縱觀幾百年來世界外交史,除了中國大外交家周恩來,再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

讓中國人永世不忘的鴉片戰爭,正是當時擔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頓所發動的。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際,著名導演謝晉拍攝的巨片>真實的記錄了這段歷史。正如這部傳世之作片首的題詞所言,「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一八三九年林則徐虎門銷煙乃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氣概,更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忠報國。不過,以林則徐的精明強干,只要他對海外的局勢有起碼的了解,就決不會選擇一八三九年來查禁鴉片。林則徐的失敗就在於他沒有認識到,他真正的對手不是廣州的那群鴉片販子,而是遠在倫敦的帕默斯頓。

歷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體。英國步步東來直至用堅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門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但這場戰爭在一八三九年爆發卻又有其偶然性。對西方缺乏最起碼了解的大清王朝誤打誤撞的選擇了一個最糟糕的時機。恰恰正是在一八三九年,帕默斯頓辦成了一件在歐洲外交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事:他創建了一個國家。

法國東北部和荷蘭南部沿海地區是一片無險可守的平原,任何控制了這里的敵對勢力都會構成對英倫三島的巨大壓力。一八一五年,正是在這片平原上的滑鐵盧,威靈頓公爵擊敗拿破崙,解除了有史以來對英國最大的威脅。自此之後,確保這片土地不落入任何歐洲大陸強權之手便一直是英國的目標。英國的第一次嘗試失敗了。維也納和會把這片土地劃歸荷蘭的結果是一八三○年革命爆發。一時間,法國、普魯士、俄羅斯和奧地利各國軍隊雲集,眼看一場大戰就要到來。

剛剛出任外相的帕默斯頓清醒的認識到,要想確保這片平原不成為反英勢力的跳板,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僅要獨立,而且要中立,而她的中立必須得到歐洲的一致承認。經過整整九年堅持不懈的奔走斡旋連橫合縱,在關鍵時刻幾次動用英國主力艦隊在英吉利海峽陳兵示威,帕默斯頓終於成為奇跡的創造者。一八三九年,英法普奧俄五大歐洲強國簽署了承認比利時獨立的公約,並庄嚴的宣誓公認比利時為永久中立國。未經比利時的請求,締約國軍隊不得踏入比利時一步。

倘若林則徐禁煙是在一八三○年,全力周旋比利時事務的帕默斯頓就很可能無暇東顧,被集中在本土的英國艦隊也根本抽不出兵力開赴遠東。而一八三九年比利時公約剛剛簽署,整個歐洲聽到帕默斯頓勛爵的大名都在發抖。在討論「廣州事件」的內閣會議上,外交大臣用拳頭錘著桌子咆哮道:「這不僅關繫到英國商人的利益,而且關繫到女王陛下的尊嚴。」戰爭的決策就這么定下來了。

比利時公約對於俄奧兩家關系不大,樂得做順水人情;法德卻都受到了這片緩沖帶的限制;佔了大便宜的只有英國一家。帕默斯頓的成功一舉奠定了英國「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變成了歐洲的「正義與公理」。一八七○年普法戰爭期間,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即援引這項公約要求交戰雙方不得侵犯比利時的中立,儼然是歐洲秩序維護者的派頭。一九一四年英國對德宣戰同樣是援引比利時公約,勞合喬治在演說中公開斥責德國背信棄義入侵比利時是「不折不扣的惡棍」。相比美國當年在「上海公報」中全盤接受中國的條件,如今又拿著惡棍的帽子到處亂扣,不能不反襯出不列顛紳士「帝國的手腕」是何等的老辣!

倘若是以帕默斯頓一流的手法,海灣戰爭之後必然是在優勢地位下和薩達姆簽署和約,隨即恢復和伊拉克的貿易;同時和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簽署條約,從法律上確定美國駐軍的權利;再抓住機會壓以色列讓步,按照當年美國自己制訂的聯合國決議實現以巴分治。如果以色列不放心,那可以正式簽署美以共同防禦條約,甚至安排以色列加入北約。現在回頭看,那是和平解決以巴爭端,從而使美國擺脫中東負擔唯一的機會。倘若當年走出這三步棋,中東早就全成了美國的勢力范圍,何至於如今搞得如此被動!

維多利亞帝國的衰落

「帝國的手腕」再厲害,也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帕默斯頓敢於發動鴉片戰爭,還不是因為英國海軍部告訴他:「只要英國一艘戰艦,半個夏天就能消滅清朝的全部水師。」維多利亞帝國的統治地位在一八六五年帕默斯頓逝世之際達到了頂峰:「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谷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仳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把這些用詞稍加改動,就可以立即用來形容美國人以當今世界主人自居的感受:歐洲各國是美國的小兄弟;俄國人是美國的手下敗將;印度人給美國編寫電腦程序;中國人給美國製造日用百貨;被打趴下了的日本則是美國領導下的仆從國家;歐佩克進貢石油,台灣人求賜軍火;聯合國是美國的傳聲筒;北約是美國的御用打手;世界銀行是美國的慈善機構;從喬治亞到菲律賓,美國大兵正在充當保護人;從東亞到非洲,綠色的美元是財富的象徵;至於山姆大叔不大方便出手的事情,自有土耳其以色列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等無數小伙計鞍前馬後......

現在的時光是美國的「維多利亞時期」,美國甚至比當年的維多利亞帝國更加強大。然而,當維多利亞女王在一九○一年逝世時,又有多少英國人能意識到大英帝國百年的全盛時期即將隨她而去,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那兩場可怕的戰爭?事實上,維多利亞帝國興盛的緣由恰恰正是其必然衰落之所在。大國的興衰又豈是人力可以強求的?

英格蘭占據壓倒優勢的製造業、英格蘭堅不可摧的海上優勢和英格蘭無與倫比的金融體系構成了維多利亞帝國興盛的三大支柱。一八六○年的英國以全世界區區百分之二的人口,卻生產了全球百分之五十三的鋼鐵和百分之五十的煤炭,消耗了世界一半的原棉,控制著三分之一的世界海運。大英帝國一年的能源消耗竟然是俄羅斯的一百五十五倍!經濟學界估計,當時英國一國的工業在歐洲占約百分之六十,全世界約百分之四十五,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工潮。

強大的生產能力和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給予了她海上霸權的地位。作為島國,英國的安全不象歐洲大陸國家那樣依賴強大的陸軍。當拿破崙的大軍所向披靡之際,近乎於瘋狂的造艦運動使得皇家海軍的實力比其主要對手的總和還遠為強大。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參戰之前俄國艦隊的耀武揚威和英國參戰之後俄國人在遠程大炮轟擊下的東躲西藏,在整個歐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權的壟斷讓英國人得以放手擴展自己的殖民地。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在維多利亞時期以每年十萬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當英國第一枚郵票發行時,凡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都有維多利亞女王的肖像。

海權保護下的英倫三島成了歐洲的安全天堂,發達的工商業和廣闊的殖民地提供了理想的投資場所,議會又制訂出一項項法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十九世紀中葉起,倫敦的金融業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英國成為製造業、貿易和資本流動的中心。可以看出,英國這三大優勢相輔相成,組成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支撐著日不落帝國的太陽。

然而,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一八七三年的全球大蕭條之後,大英帝國的三大支柱迅速動搖,其速度之快似乎也和英國不可一世的統治地位成正比。

在大蕭條的沖擊下,自由貿易體系全面崩潰。新興的美國和德國築起關稅壁壘,嚴重打擊了英國的出口;而美德企業卻迅速的吸收最新的技術和管理而後來居上。一九一三年,英國的工業產值已經下降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三點六,落到了美德兩國之後。在技術領域,英國也已優勢不再。歐洲人最先發明的汽車卻是在美國實現了大規模生產;以嚴謹認真著稱的德國人則在化學工業上占據了領導地位。技術進步迅速擴展到了軍事領域,空軍和潛艇的投入戰場對英格蘭的海權構成致命打擊。過去以長長的一支艦隊維持英國的安全,猶如千鈞系之於一發。現在,歐洲大陸上的強權既可以從空中威脅英倫三島,也可以從水下攻擊英國的海上生命線。英國人歐洲安全天堂的日子到頭了。本土「絕對安全」和製造業優勢地位的喪失不可避免的沖擊到英國的金融體系,大批資金從歐洲流向北美。後起的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嚴重威脅了英國的殖民利益。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把大英帝國推進了危險的下墜螺旋。邱吉爾打贏了兩場對德國的大戰,卻無法挽回英國跌落成一個不多不少的中等強國。

當年歐洲發明的汽車技術在地域廣闊的美國得到全面發展,而今天美國推出的網路技術同樣是在亞洲更有前途。用導彈防禦維護本土的「絕對安全」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人們卻已經發現美國人的假賬原來比誰做得都大。這難道不和維多利亞時期的往事驚人的相似嗎?難道不值得那些口頭反美內心崇美的「愛國者」們深思嗎?林則徐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了,可今天的香港又是屬於誰的呢?誰笑到最後,誰才笑的最好。

傳說當年吳王稱霸大賞功臣,不料功勞最大的孫武卻堅辭相國之任,固請還山。吳王請伍子胥力挽,孫子答曰:「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今四境無憂,王恃其強盛,驕樂必生。吾非欲自全,並欲全子。」即使是深諳春秋手法的帕默斯頓勛爵恐怕也悟不到這一層上。

西方文明解放人的慾望,並從中產生驚人的力量。於是人們便總是迷信力量的強大,以為強大就能帶來永恆。可是從羅馬到蘇聯,西方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強盛無比的帝國又有哪一個能傳到千秋萬載?有哪一個能逃避先上升後下墜的「馬鞍型曲線」?不,他們不會明白這是為什麼,他們不會明白林則徐為什麼會寫下他生平最得意的對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C.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過多少年

英國實際統治印度300年,在印度進行殖民統治190年。

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之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

如果從英國在印度設立管理區開始算,英國殖民印度超過了300年。

17世紀末莫卧兒帝國陷入分裂之中,各地封建王公割據成勢力。

18世紀中後期,英國乘機進入印度。

通過收買封建王公等手段控制壟斷印度的麻棉等原料供應, 並成立東印度公司,專管稅收。

但是該組織多次欺壓印度人民, 進入19世紀以後,印度爆發過多次反英起義, 但都被鎮壓了, 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在19世紀60年代。

進入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引發了英國喪失對一些殖民地的控制,印度正真獨立是在1947年,印度總督蒙巴頓勛爵認為繼續殖民統治不現實,便承認印度獨立。

(3)英國皇家統治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 *** 。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 *** 。

英國直激唯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

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失敗和撤出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明乎培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

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 *** 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

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

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 *** 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 *** 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

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

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頃歷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D. 你對英國的政府知道多少

英國的政府
英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議民主制國家主,其代議民主制度起源於1000多年以前。其它一些國家也有如此悠久的政治歷史,但這些歷史往往經受突然的暴力性劇變。盡管英國歷史上也曾有過政治不穩定時期,但相對於法國、美國或中國而言,英國的建國歷史是一個逐漸演變而不是革命性劇變的過程。這樣長久持續的歷史在英國現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文化中仍然有所體現。(政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有關政權、政府制度及政策制定的理論和價值觀等。
君主政體
最古老的政府制度是君主政體(由國王統治)。這可以追溯到從公元5世紀開始統治英國直到1066年被諾曼人征服的撒克遜人。埃格伯特國王於公元829年將英格蘭統一在自己的統治之下,而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他的直系後代。
君王的權利主要來自古老的信條「君權神授」。它認為君主的權威性是來自上帝的,而不是來自他的臣民們。雖然有時不同的家庭之間有王位之爭,都堅持說自己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但由於有這種神聖的權利,很少有人質疑過君主制是否應該存在。1000多年來,英國一直是由世襲國王和女王統治。但有一次短暫的例外。在17世紀,英格蘭共和派「圓顱黨人」(之所以稱「圓顱黨人」是因為這些人公然藐視流行時尚,而把頭發剪得非常短)和保皇派之間有一次內戰。圓顱黨人由奧列佛·克倫威爾,他想廢除君主制,而保皇派盧繼續維持它。1642年,圓顱黨人成功地罷黜了國王查理一世,統治了整整11年之後,王朝復辟了。
雖然在理論上,君主有上帝撐腰,但實際上,甚至是在中古時代,人們就認為君主不能無限先例權力,而是應該樂於接受傑出人物的建議。
一群封建地主和都會反對約翰國王(1199-1216)的一些政策。這種反對勢力如此強大以致於國王最終同意給予他們一個自由憲章和一些政治權利,這個自由憲章現在仍然用的是中古時代的拉丁文名稱「Magna Carta」(「大憲章」)。大憲章對於國王進行一些限制,使他不能濫用皇家的權利,這仍然被看作是英國市民有權反對王室的一次典型表現。
議會
英文中的「國會」(parliament)這個詞來源於動詞「parley」, 意思是討論或談話。該術語在1236年被第一次正式使用,用來描述封建貴族和來自各個郡、市的代表們的聚會。當時,國王需要籌集資金時偶爾召集這些人來開會。傳統上,中世紀的國王應該用自己的財富滿足他們皇室自己的開支。如果需要額外的資源――比如,國王想要發支戰爭,這是國王們經常要做的事――他就會極力勸服「大議會」給他一些額外的錢。大議會是一群地位顯赫的,富有的,一年被國王召集起來聚會幾次的貴族們。到13世紀,國王們發現若僅從這一小群人中要錢已不能相抵,因此他們把大議會的范圍拓寬了,把各郡、市、鎮的代表們包括進來,使他們為他的工程貢獻錢財。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大議會後來逐漸包括那些享有世襲貴族頭銜的家族、大封建領主(上議院)和公眾的代表們(下議院)。這兩個院直到現在仍然存在,統稱「國會」。下議院很快就贏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他們很樂意幫助國王征稅和通過法律。但作為回報,他們想要對國王的所作所為有更大的發言權。作為對這種發言權的認可,亨利四世在1407年頒布,所有發放的補助金都要先經過下議院的考慮和批准之後,再提交上議院考慮,這作為一個慣例延續至今。到15世紀,下議院還獲得了制定法律的權利。這是一種以前只有國王和他的顧問們才享有的特權。
17世紀把圓顱推上政權高峰的內戰起源於國王與議會的權利之爭。詹姆斯一世和他的繼任者查理一世都堅持「君權神授」理論。他們認為代表人民大眾的國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有真正的政治權利,而是因為國王允許他們存在。正是為了重申議會的權利,才發生了內戰。保皇派軍隊被打敗了,國王查理一世於1649年被處死。但是到1660年,王朝復辟了,查理一世的兒子當上了國王,稱查理二世。
其下一任國王詹姆二世很明顯幾乎沒有從前幾十年中吸取教訓。他也企圖不經議會的准許而執政。主要的政治家和教會的權威們要詹姆斯的女婿威廉·奧倫治來取代他。作為回報,威廉向這些代表們許諾他將宣布凡是沒經過議會同意的統治是不合法的。這本來可能會導致另一場戰爭的爆發,但詹姆斯二世逃跑了,威廉接任了。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保證了國王將永遠不能忽視議會的存在。
首相和內閣的產生
為使王室和議會保持良好關系,國王或女王常定期與議會一些主要議員碰面,這些人後來逐漸被稱為「內閣」。雖然內閣大臣是由君主任命的,但他們必須在下議院得到足夠的支持,以使他們能夠國會通過法律和投票決定稅收制度。
1714年,執政女王去世,但她沒有子嗣繼承王位,因此,英國不得不從德國「進口」了一位英國的皇家成員來統治英國。這位新的國王喬治一世英語講得很差,而且怎麼也對政治不感興趣。因此,他把主持內閣成員會議的工作留給了他的一位大臣。很快,這位大臣就被稱為「首相」。
雖然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國王或女王仍然非常有影響力,但同時,議會慢慢地變得強大起來,尤其是當它變得更加有組織性的時候,其勢力越來越大了。1832年,當通過大眾選舉來挑選下議院代表的選舉制度取代了君主任命制時,現代政治體制誕生了。國會議員們組成各種團體,向選民們宣揚他們的政策和觀點以取得支持,這些團體最終逐漸演變成政黨。在下議院中贏得最多支持者的政黨組建政府,按慣例,該政黨的領導就成為首相。
如今的英國政府
從上述簡史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英國政府深受其悠久歷史的影響。英國既是一個代議民主制國家,又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雖說國家的官方首腦是女王,但她的權利大部分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和象徵性的。國家級和地方級的政府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根據英國的憲法原則統治國家。
由於過去大英帝國的歷史,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曾被英國統治過,人們發現在許多殖民地國家存在著類似的政體。按照英國的代議民主制的原則來統治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印度。除了印度,所有這些國家都承認英國的女王是他們的國家元首。在這樣的君主立憲制中存在一位王室的代表「總督」,以行使君主的職責。
憲法
如今的英國的統治方法是以憲法的條款為基礎的。以色列和英國是僅有的兩個沒有書面的成文的憲法的國家,而大多數國家都有這樣的憲法。沒有一個特定的書面文件來列明關於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的基本條款,英國政體的基礎是成文法、普通法(判例法)和習慣法。成文法是指由國會通過的法律;普通法是指英國法庭歷來通過判決而形成的法令;普通法是指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卻對政體的運行非常重要的一些傳統的規則和習慣。它的其它
議會
議會有許多不同的職能。首要的是,通過法律。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通過投票決定稅收制度,為政府工作的開展提供資金。其它作用還有:詳細審查政府的政策、行政管理工作和費用支出情況,並且就當前主要問題展開辯論。
由於議會能獨立修改憲法的條款,因此在英國政體中具有最高地位。例如,英國決定要加入歐盟,就需要對憲法做一些修改,因為加歐盟就意味著承認歐盟的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比英國的法律更加重要。
對於議會的權利,沒有法律上的限制。議會可以制定或修改法律,修改或推翻已成定規的習慣法,甚至可以不用徵得選民同意而推遲選舉日期。然而,它並不宣稱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利,而是把普通法銘記在心,根據先例行事。
嚴格來說,如今的國會由女王代表的王室,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任何提議的法規都必須經過這三個機構的一致同意才能得以通過。
然而,如今大多數人日常所說的議會指的是上議院和下議院,而把王室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這是因為盡管必須經女王同意方能通過一項法律,但是女王總是理所當然同意的。皇室的最後一次拒不同意是在1707年。
王室
如今君王的作用主要是象徵英國的傳統和國家統一。顯然,首相及執政黨任何時候都只會代表選舉他們的那部分人。然而,女王沒有任何政治傾向,屬於每一個人。按照憲法的規定,女王的其它職責是:她是法律意義上的行政首腦,立法機構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司法機構的首腦,軍隊最高統帥,以及英國國教的最高領袖。
在1988年的一次民意測驗中,大多數不列顛人認為女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國內外代表英國,她的第二重要的工作是為良好公民和家庭生活制定標准。雖然女王確實是過著可作為典範的生活,她的孩子們卻因為行為表現不好面而遭到非議。她的繼任者,也就是她的兒子,查爾斯王子與他的黛安娜離婚了。報刊上許多報導都說他們倆都有婚外情。她的二兒子安德魯也與妻子莎拉·弗格森(通常被人稱為「弗吉」)離婚了。尤其是安德魯與弗吉,因為乘坐噴氣飛機飛來飛去的闊老般的生活方式以及對錢的揮霍無度而遭到大眾的批評。
盡管女王本人很富有,但王室的許多資金開支來源於納稅人,大概是對王室代表人民利益盡責的一種承認。近幾年來,這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安德魯與弗吉分手以後,1992年報紙登載了這樣一幅照片:袒胸露乳的弗吉和她的「財政顧問」懶洋洋地躺在游泳池邊上。這激起了民憤,因為他們納稅的錢竟然是用來資助這樣墮落的行為。不久之後,查爾斯與黛安娜也宣布分手。關於他們各自婚外情的指揮也開始出現在報刊上。對女王子女行為的指責引起人們對君主制的廣泛批評。1992年11月溫莎堡遭火災破壞,更使這場爭論達到了高潮。政府立即拿出5千萬英鎊的稅款作為其修繕費用。選民們非常憤怒:英國正處在經濟衰退期,一些基本的設施如醫院、學校已經因為公共資金短缺而被迫精簡機構。女王那麼富有而且不用納稅,卻不必擔負一丁點溫莎堡的維修費用,選民們認為這太不公平了。納稅人一直在支付白金漢宮、溫莎堡、另外三個宮殿、一首皇家渡船、一輛皇家火車和一架皇家飛機的經營費用。由於人們的爭議,女王主動提出自己開始納稅而且減少公共資金對自己家庭的資助。為了籌集修繕費用,她還開始在夏季將白金漢宮向遊客開放。她樂意接受大眾要求的行為再次使她得到了人民的愛戴。不過,她的孩子們仍然不受歡迎。
女王的一人不為人知,但又對英國非常重要的職責是:做首相們的密友。每周二,首相在白金漢宮與女王進行私人會面。40年在位期間,女王曾先後與9位首相堅持每周交談,這些首相聲稱,女王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她政治上的中立態度,使她能為日常國家管理事務提出有價值的意見。
有趣的是,據說女王與工黨的首相們比與保守黨的首相們相處得好。
上議院
女王下面是上議院,由神職議員和世俗議員組成。前者是指英國國教的大主教和知名主教,後者是指其他非主教或大主教的貴族議員。上院議員通常被稱為貴族,不是選舉產生的,除了代表他們自己,不代表任何其他人。他們之所以在上院中有席位,是因為他們從祖先那時繼承了這一席位(爵位只能父子相傳)或者因為他們在首相的提議下由國王任命為貴族。(這是1958年開始實行的)。這些人後來被稱為終身貴族。
因為貴族們是任命產生的,或是由於生在貴族家庭而擁有這樣的權利,所以他們在國會中只代表個人講話和投票,而不是代表國家的更大的利益――不過,當然也有關心公益的貴族們,不只是代表他們個人的利益而是盡力為國家服務。不象那些下議院的議員們,上院的貴族們不拿薪水,而且許多人根本也不出席議會。1993年,有1213名上議院貴族,其中名為世襲貴族,391人為終身貴族,20名為法律貴族(選來協助上議院行使司法職責的一個特殊群體),剩下的都是神職議員。其中,平均只有375人定期出席國會的會議。
現在,人們認為上議院的組成成分既表現出性別歧視,又體現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因為大多數貴族爵位是父子相傳的。英國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10年中將會努力改造上議院以使其成為更有效、更現代化的機構。
最後還有一個下議院,上前大約有650名國會議員組成,他們是由選民們選出來在議會中代表他們的利益的。國會議員代表某一特定地區的選民,被稱為選區或是席位。席位的數量隨著人口的變動而稍有變化,國會議員的任期就是議會的任期,即兩屆大選之間的那段時間。在新的大選中,又有新一輪的國會議員被選舉出來。然而,國會議員可以被再次選中,且次數不限。因此受歡迎的國會議員們一生的職業就是做國會議員。不象上議院的貴族們,國會議員們一年可得薪俸約31000英鎊。這相當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會計平均一年的收入。因此,人們認為國會議員應該能夠與他們所代表的「典型」的投票者志同道合。他們還可享受聘請秘書津貼和研究員所用津貼、旅行津貼等。
大多數國會議員都屬於政黨――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是最大的政黨。首相當然是在大選中贏得最多席位的領袖。現在,他或她的內閣通常由執政黨中的大約20個國會要員組成,都是由首相挑選出來在內閣中擔任政府大臣的人。內閣履行制定政策、協調政府各部門工作、以及對政府進行全面管理等職責。下議院是英國的政治生活的中心所在――就是在這里,當選的代表們制定政策,並進行討論――因此,其職能將在關於英國政治的那一章詳加敘述。

E. 英國人統治了印度多少

統治年數:89年,1858年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到1947年印度自治領成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失敗和撤出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5)英國皇家統治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東印度公司

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

F. 英國的王室為什麼可以傳承千年

自古以來,朝代更替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更替了二十多個王朝。即便是再精彩的朝代,也免不了被覆滅的下場。

但是反觀英國,英國皇室卻延續了上千年,從來沒有中斷過。同樣是皇族,為何中國就比不過英國呢?

最後一個原因,英國王室的權力是會受到制約的。權力是把雙刃劍,能傷人也能害己,若不加制衡,必然會成為凶器。

光榮革命後,英國王室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真正做主的議會和國家法律,王室多是以國家象徵而存在的。

沒什麼實際權力的王室,並不會對其他階層的國民帶來什麼危害,大家自然也不會沒事找事非要推翻人家的地位了。

G. 英國女王在位多少年了她給英國做出過哪些貢獻

英國女王在位70年,她是衡游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在位期間曾多次出國訪問,並且還參加了倫敦奧運會。伊麗莎白二世在英國的地位相當高,受到了國人的愛戴。網傳女王的財產特別多,富可敵國,但是女王平時比較節儉,愛護子民,維持了國家的穩定和平衡,這也許是她最大的貢獻,最後在96歲的時候壽終正寢。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皇室的象徵,是英國的最佳形象特使 。女王在去世的前幾年時間內,身體情況不是特別樂觀。白金漢宮為女王減輕了很多責任,並沒有讓女王過於操勞。在丈夫死去的第2年,女王就追隨而去,他們二人的愛情會一直流傳在世間,同時女王的精神也會鼓舞著慧粗後代。

H. 英國憑啥稱霸世界幾百年呢

英帝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一度豪橫世界三百年。巔峰時期,統治過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那麼,作為一個人口不過幾千萬的小小島國是怎樣做到的呢?其實英帝國在海外擴張上還是有它的獨特之處和智慧招法的,在東印度公司運作上,就可窺視一斑。

東印度公司的成功,也讓聰明的英國人摸索到一條屬於自身特點的全球擴張之路。英國盡量避免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種簡單粗暴的掠奪方式,而是像東印度公司這樣,一步一步掌控住殖民地區的經濟和貿易,進而征服整個地區。

實踐中,英國人嘗到了甜頭,這種方式不但統治成本最低,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殖民效果。因此,這種辦法,成為英國人最常用的主要征服方式,也是英國人的高明之處,更是它能夠征服世界,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英國皇家統治了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一元等於多少盾 瀏覽:68
伊朗美國什麼情況 瀏覽:532
馬雲怎麼援助義大利 瀏覽:248
dolcegabbana在中國有多少 瀏覽:53
網購英國東西怎麼樣 瀏覽:380
中國移動如何辦理兩城一家 瀏覽:813
義大利人養什麼狗 瀏覽:298
建築木工到英國務工怎麼樣 瀏覽:138
美式足球英國人怎麼說 瀏覽:600
英國女王大學一年需要費用多少錢 瀏覽:910
印尼燕窩怎麼寄回國 瀏覽:574
中國茶城十三區在哪個省 瀏覽:638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為什麼 瀏覽:513
越南招聘在哪個平台 瀏覽:996
義大利面餐館的英語怎麼讀 瀏覽:740
伊朗現在有多少人男女比例多少 瀏覽:247
義大利面怎麼自己在家做 瀏覽:592
中國卒中中心授牌有多少家 瀏覽:989
印度炒雞腿怎麼做好吃 瀏覽:818
義大利除了機場哪裡可以退稅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