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什麼時候統一的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
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為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Ⅱ 是先有英國還是先有法國英法以前的關系是怎樣的
英格蘭的成立早於法國。
英格蘭:829年,韋塞克斯(Wessex)國王愛格伯特統一其他國家,結束七國時代,從此將這一統一國家稱為英格蘭。
法國:843年簽署的《凡爾登條約》,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法國。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義大利,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德國。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下面分別說明:
英國: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隨著盎格魯·薩克遜人在不列顛島上由南部向中部的侵入,漸漸地在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國。當時由盎格魯·薩克遜人以及原住民不列顛人所建立的王國的數目遠遠不止這7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國逐漸吞並了周邊的小國,最後形成了以這7個大國為代表的七國時代。而這七個王國的格局,也成為了後來的英格蘭王國的雛形。分別是:肯特王國、薩塞克斯王國(南撒克遜)、韋塞克斯王國(西撒克遜)、埃塞克斯王國(東撒克遜)、諾森布里亞,東盎格利亞王國、默西亞王國。
829年,韋塞克斯(Wessex)國王愛格伯特統一其他王國,從此將這一統一國家稱為英格蘭。
法國:遠古時期,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元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481年法蘭克人佔領了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1個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8世紀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相查理在北方恢復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751年,他的兒子丕平(751~768年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繼承王位。在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帝。
查理曼死後,843年簽署的《凡爾登條約》,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法國。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義大利,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德國。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英法關系: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從此,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樣,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英法百年戰爭遂起。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英法百年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Ⅲ 英國是由四個國家組成的,那歷史上是怎麼合並的呢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屬「聯邦制」國家,整個國家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這四個部分也就是四個聯邦(相對獨立自治的行政單位),它們各自有自己的議會和行政機構,有自己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公,全面負責本地方的事務,只有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
聯邦制國家,因各個地方(聯邦)擁有較大的權利,有的權利中央政府不得干涉,所以可以說是「國中有國」。正因為如此,有人說英國「由四個國家組成」。
美國也是聯邦制國家,和英國相似。
蘇聯也曾實行聯邦制,但地主權利相對要小得多。
現在的「獨聯體」國家,是一種「邦聯」組織,各個成員都是完全獨立的國家。這一點區別於「聯邦」,「聯邦制」國家的各個成員,都不是獨立國家,只是獨立國家的一部分。
Ⅳ 英國有多少年的歷史,有中國長嗎
英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英國的話,比較復雜
1284年成立的 Kingdom of England是最早的原型,當時只有英格蘭
1535年控制了威爾士地區
1707年協議控制了蘇格蘭,建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1800年完全合並愛爾蘭領土,建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這一年可以作為現代英國成立的時間)
1922年部分愛爾蘭地區獨立
如果從1800年算現代英國的話,是206年
還有哪個國家歷史最長
埃及的文字記載比中國的要早很多,公元前3200多年在埃及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到現在5000多年了
中國的信史並不長,夏代的還在考證中,能明確有文字的只是商代,算上夏代公元前2183 年到現在也就4000來年,而且甲骨文出土的商代到現在就只有3千多年
夏、商、周大概是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這一段:
埃及處於古埃及,從第七王朝到第二十一王朝,文明主要集中在尼羅河下游,並且在公元前343年被波斯滅亡。當時文明程度很高,建造了金字塔、神廟等一系列建築。
印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是"哈拉巴文化",基本上是青銅社會,此後是雅利安人的天下,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這一段時間裡面文化、經濟、自然科學都相當發達
希臘歷史比較晚,在公元前5、6世紀才比較發達,主要是城邦制,而在這之前的公元前1400年左右是克里特文明和麥錫尼文明,到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麥錫尼文明。要到大約公元前700年才開始應用鐵器等。
古羅馬就更加晚了,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沒有建立大規模政權,應用銅器。公元前8世紀左右羅馬城建立,開始擁有文字,公元前6世紀,羅馬的共和制建立(至於凱撒什麼的要道公元前40幾年,中國已經是西漢末年了)
兩河文明的發源要比夏朝早,夏朝的時候是蘇美爾人重新復興,統一了蘇美爾和阿卡德,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後於前2006年被埃蘭人和阿摩利人所滅。阿摩利人在前1894年建立起巴比倫城邦,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逐漸強大,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到前1595年被赫梯所滅。
隨後統治兩河流域的國家是亞述帝國。到前7世紀,亞述帝國在亞述巴尼拔在位時國力達到鼎盛,進入鐵器時代。到前605年被迦勒底人所滅。
迦勒底人於前626年在巴比倫建國,史稱新巴比倫王國,修建了空中花園,到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
總的來說大家的文明程度都比較高,由於你說的夏商周這三代本身跨越了1800年左右,所以難以直接比較,從文化的悠久程度來說埃及和兩河要比較早。
單從夏朝建立這一時間段來看,即公元前2100年左右來看,埃及是第六王朝、希臘、 羅馬都還是野人、印度開始用青銅、兩河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
Ⅳ 英國是什麼時候統一的
英格蘭人征服了威爾士,又征服了愛爾蘭,之後與蘇格蘭合並,才形成了聯合王國,後來由於愛爾蘭信奉天主教,南愛爾蘭獨立,英國本土最終形成目前的格局。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運寬握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5)英國是什麼時候統一的國家擴展閱讀:
中世紀時候,威爾士由許多地方公國分巧並別統治,幾乎沒統一過。當英格蘭受到諾曼人侵入時,威爾士人也南進接鄰英格蘭的邊界地區,在當地和威爾士東部建立一些貴族統治旁慶。威爾士北部和西部則逐漸統一在羅埃林大王等人之下。
1282年,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征服最後一個威爾士北部和西部的威爾士公國,兩年後以《羅德蘭法令》(Statute of Rhuddlan)確立自己在該地區的統治。
1301年2月7日,他為了平息當地威爾士人,冊封其出生於威爾士的兒子為威爾士親王(後來繼任為愛德華二世)。此一將威爾士親王頭銜封給英國君主長子的傳統,至今持續實行。
Ⅵ 英國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
1707年5月1日,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
倫敦東部碼頭區新建的金融中心1801年1月1日,與愛爾蘭合並;
1922年4月12日,《英愛條約》生效,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73年1月1日,加入歐洲共同體
英國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此外,英國還有12個海外屬地。
英國地圖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國土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首都倫敦是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位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Ⅶ 英國以前是四個國家嗎是怎麼合並的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威爾士語: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蘇格蘭加爾凱語、蘇格蘭蓋爾語: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愛爾蘭語: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蘇格蘭語: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 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簡稱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或英國(英語:Britain),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島國,還包括一些英國海外領地。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 ,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行政區劃: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倫敦也稱「大倫敦」(Greater London),下設獨立的32個城區(London boroughs) 和1個「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區議會負責各區主要事務,但與大倫敦市長及議會協同處理涉及整個倫敦的事務。此外,英國還有12個屬地。
簡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英國在1588年英西海戰中的勝利,是一次以弱勝強的勝利,它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長期處在歐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島國,第一次以強國的姿態向歐洲大陸發出了聲音,並迅速進入世界海洋霸權和商業霸權的爭奪中心。 1603年,80歲的伊麗莎白一世去世了。為了避免政治聯姻傷害國家利益,女王終生未婚,孤獨地走完了一生,卻留下了一個國力日盛、處於上升態勢中的英國。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1649年1月30日,一個晴朗的冬日,宴會大廳前的廣場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倫敦市民,悲傷、恐懼、興奮、茫然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掛在他們的臉上。在難以控制的焦灼中,他們等待著一場斷頭的刑罰,受刑的就是被議會宣判為「暴君、殺人犯和國家公敵」的國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從1588年戰勝西班牙的大海戰,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里,英國一方面調整內部制度,一方面積極對外擴張。百年時間的積蓄之後,英國人開始釋放自己的能量。光榮革命前後的英國,人口大量增長,商業和手工工業迅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計民生。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 1763年,通過英法七年戰爭,英國才將擋在自己面前的法國和緊跟法國的西班牙暫時搬開。1687年,牛頓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727年,牛頓去世。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里一向是王公貴族的墓地,牛頓成為第一個安息在此的科學家。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815年,英國人打贏了一場震動世界的戰爭,英國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佔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Ⅷ 英國的建國時間
1688年。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8)英國是什麼時候統一的國家擴展閱讀:
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主體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英國本來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大英帝國(後改稱英聯邦)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倫三島是指英格蘭(England)、蘇格蘭(Scotland)和威爾士(Wales),由於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位於愛爾蘭島,其餘眾多島嶼面積過小,所以不包括在內。
國旗
英國國旗(英文:Union Jack)呈橫長方 形,長與寬之比為2:1,被稱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愛爾蘭的白底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形成一個「米」字。而威爾士的旗幟並沒有被融入英國國旗,威爾士的是綠白各半的底和一個紅色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