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怎麼結束的呢
對這個歷史事件,大部分人孤陋寡聞,只知道黑死病是在西歐發生的一場大瘟疫,不知道這是第二次全球鼠疫大流行,波及整個舊世界。
讓我們看看真實的歷史是怎麼回事。
起源
2010年,科學家完成了對全球的鼠疫桿菌的基因分析,證實鼠疫桿菌的源頭在中國。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桿菌先在中國流行,然後隨著商隊來到中國古書稱為熱海的伊塞克湖,在那裡進入了野生旱獺,或者和旱獺身上的鼠疫桿菌相互雜交,演變出新株。
考古學家伊塞克湖發現早期黑死病的痕跡,時間為1339年。1343年金帳汗國札尼別率軍圍攻熱那亞殖民地卡法,將屬於帶到那裡,四年後解圍而去,之後鼠疫隨商船傳入西歐。
1358年6月,汾州大疫。“兩河被兵之民攜老幼流入京師,重以飢疫,死者枕藉”。宦官朴不花出錢僱人收埋死者屍體,到1360年4月,京城一共掩埋了20餘萬人。
1359年春夏,鄜州、莒州和廣東南雄路大疫。
1360年夏,南方疫病流行。兩年之後的春夏之交,又一次出現大疫。
黑死病在中國的死亡人數和影響
據西方學者估計,1333年黑死病在中國的第一波便殺死了1300萬人,在整個亞洲估計殺死了2500萬人。而從1351年開始的第二波黑死病流行,死亡的人數起碼比上一次多一倍。整個中國死於瘟疫的總人數絕對不低於歐洲。
1200年中國人口1億2300萬,到1400年只剩下一半,為6500萬人。固然有戰亂和蒙古統治下之暴虐,但黑死病無疑是最大的殺手。
黑死病徹底摧毀了元朝的經濟,也讓社會陷入末世情節,蒙元對此不善處置,導致“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紅巾揭竿而起,天下大亂。朱元璋之所以出家,就是因為8歲的時候全家死於鼠疫。後來又得了天花,兩次劫後餘生,無產者一無所有,就剩下一臉麻子。
『貳』 請簡述「鼠疫」發生在哪一年及其發展史。
中國歷史上爆發過的有雲南鼠疫、香港鼠疫和東北鼠疫。鼠疫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嚙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一、雲南鼠疫
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廣東爆發,並傳至香港,耶爾森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出鼠疫桿菌。經過航海交通,最終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1898年,爆發於印度孟買的大鼠疫,使上千萬印度人喪生。
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持續至1959年,當全球死亡人數少於250人方才正式結束。
(2)英國爆發鼠疫源頭在哪裡擴展閱讀
鼠疫的傳播和預防
一、傳染源
為感染動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灰旱獺、紅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長尾黃鼠等。
二、傳播途徑
1、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
2、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三、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於一般人群。
『叄』 1666年倫敦大火的詳細情況
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點左右,倫敦市普丁巷(Pudding Lane)有一間麵包鋪失火。一陣大風將火焰很快吹過幾條全是木屋的狹窄街道,然後又進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倉庫里。大火延燒了整個城市,連續燒了4天,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盡被焚毀,歐洲最大城市倫敦大約六分之一的建築被燒毀。後來起火點普丁巷附近立了一個紀念碑,高61.5公尺,共有311階,頂端為火焰飾圍繞的圓球,是英國天文學家和建築師克里斯多佛·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所設計,重建的工作由雷恩主導,54間教堂中有51間是他重新設計的,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大火與鼠疫 英王查理二世在倫敦大火的前一年(1665年),歐洲爆發鼠疫流行,僅倫敦地區,死亡六萬人以上。1665年的6月以來的3個月內,倫敦的人口減少了十分之一。鼠疫由倫敦向外蔓延,英國王室逃出倫敦暫住牛津,市內的有錢人紛紛攜家帶口急忙出逃,有病人的住房都用紅粉筆打上十字標記。倫敦不再有擾人的官司問題,因為法律界人士已全都移居鄉下。1666年9月2日凌晨2點,一位布丁巷的麵包師傅法里諾忘了關上烤麵包的爐子,使得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布丁巷位於倫敦舊城擁擠地區的中心,也是附近的伊斯特奇普市場的垃圾堆放地,一般的老百姓都住在那裡。一年前,國王查爾斯曾致函倫敦市長,敦促他實施嚴格的燈火管制。火災發生時倫敦市長在凌晨就接到了失火通知,但他毫不在意,這一天是星期日,他沒心情工作。到下午,大火已經燒到泰晤士河畔,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到了星期三整個倫敦已有1300間房屋被燒毀、87個教區的教堂被燒毀,300公畝的土地化為焦土。聖保羅大教堂被燒毀,連結古墓也遭殃,露出了像是木乃伊的屍首。 舊聖保羅大教堂被焚毀圖,韋克·托瑪斯繪(Thomas Wyck),1673年 倫敦大火只有8個人喪生火難,大多數市民有充裕的時間逃離災區,是不幸中的大幸,倫敦的驛道上擠滿了裝載著各種家產的手推小車。而且倫敦大火徹底切斷了自1665年以來倫敦的鼠疫問題,這場大火燒死了數量龐大的老鼠,地窖中的老鼠根本沒有藏身之處。重建後的倫敦市以石頭房子代替了原有木屋,個人衛生也得到改善,使得瘟疫不再爆發。日記名家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忠實的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次瘟疫與大火的接連事件,「目睹瘟疫的慘狀,心中極為不安,口中只好嚼嚼煙草,以避開細菌的侵襲。」「我從床上爬起來,穿上睡衣,走到窗前觀看,以為失火地點在最遠處的馬克基的後面,爾後又上床蒙頭大睡。」 大火之後重建倫敦的迫切要求強有力地拉動了內需,科學家出身的虎克這時成為一位建築大師,倫敦大火後他擔任測量員及倫敦市政檢查官。1666年10月1日,建築師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提出了全倫敦市災後的修復方案,其中的聖保羅大教堂工程從1675年開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費了75萬英鎊。他參與的建築工程還包括皇家的肯辛頓宮、漢普頓宮、大火紀念柱、皇家交易所、格林威治天文台。這些工程使得英國的經濟開始突飛猛進,笛福說過,如果沒有那場大火,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經濟不會有那麼快的起色。
採納哦
『肆』 當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是怎麼爆發的又是怎麼消失的
目前,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肺炎,以湖北武漢為中心,開始快速蔓延。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不僅來勢兇猛,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致死率也相當之高。在疫情面前,我國各級政府通過嚴密的防控方案和救治措施,已經對疾病進行了有效的管控,避免了大面積傳播。
不過,在醫學尚不發達的14世紀中葉,人們卻並沒有這樣幸運。一種名為「黑死病」的瘟疫,在當時的歐洲大陸瘋狂肆虐,先後奪走了近5000萬人的生命。這一數字相當於當時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發生在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歐洲戰場死亡總人數,也不過占其總人口的5%。
(網路配圖)
四、黑死病的消失原因。
黑死病所到之處,易感人群很快死亡被淘汰,而抵抗力強的不易感人群,則得以生存下來,感染後活下來了的人也獲得了免疫,人類整體的抗感染率不斷上升,黑死病慢慢失去了肆虐傳染的基礎。
另外,嚴厲的隔離措施,也是最終使黑死病得以滅絕的有力手段。在黑死病爆發後,西歐各個國家緊密配合,國與國之間,村與村之間,都實行嚴格的區域隔離。同時對患者、往來人員、貨物進行人物隔離,在堅持不懈以舉國之力進行的隔離制度下,最終,人類終於走出了黑死病的陰影。
當年,黑死病造成的嚴重後果,導致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劇烈動盪,大瘟疫之後的大飢荒、盜搶橫行、暴民四起,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和記憶。這一切,在醫學水平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希望歷史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