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倫敦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
倫敦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外匯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早在一次大戰之前,倫敦外匯市場已初具規模。1979年10月,英國全面取消了外匯管制,倫敦外匯市場迅速發展起來。在倫敦金融城中聚集了約600家銀行,幾乎所有的國際性大銀行都在此設有分支機構,大大活躍了倫敦市場的交易。由於倫敦獨特的地理位置,地處兩大時區交匯處,連接著亞洲和北美市場,亞洲接近收市時倫敦正好開市,而其收市時,紐約正是一個工作日的開始,所以這段時間交投異常活躍,倫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對整個外匯市場走勢有著重要的影響
⑵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英鎊的購買力
按照資料進行估計,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1英鎊大約相當於目前400美元的購買力,具體資料如下所示:
1717年,牛頓將黃金價格定為每金衡盎司(純度為0.9)3英鎊17先令10便士,這個價格一直延續到1931年。 現在1盎司黃金約為1200美元,所以用黃金為標准,當時的3英鎊17先令10便士=現在的1200美元。
這是當時使用的5英鎊的圖片:
(2)英國多少人交易外匯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英鎊的發展歷史,希望對您有用: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
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
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