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為什麼愛爾蘭人在英國受歧視

為什麼愛爾蘭人在英國受歧視

發布時間:2023-11-11 14:50:46

Ⅰ 愛爾蘭人為什麼受美國歧視,有什麼歷史原因

主要在美國的愛爾蘭人都是在幾次愛爾蘭土豆飢荒的時候逃到美國的,所以追溯到最多一百多年以前都是災民。

愛爾蘭的家庭一般都很大,很多現在50歲左右的人親生兄弟姐妹的數量都超過10個,20多歲的年輕人包括表親兄弟姐妹的數量很多超過100個,其中一半在美國。所以可以說很多愛爾蘭人是因為在愛爾蘭沒有發展才去美國的,所以去的時候都很窮。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愛爾蘭人一直沒有在歐洲處在強勢地位,甚至在好幾百年的時間里被統治,所以愛爾蘭人在英國比較受歧視。美國人按照這樣的慣性思維,也會比較歧視愛爾蘭人。

(1)為什麼愛爾蘭人在英國受歧視擴展閱讀和凳:

美國種族歧視相關報到: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在2014年2月19日的報道,美國華人歡慶新年之際,西裔民主黨籍加州參議員(State Senator)賀南德茲(Ed Hrnandz)提出一項提案卻給歡樂中的亞裔們澆了一盆冷水。

該議員嫌加州大學系統(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的亞裔學生太多了,要求限制亞裔入學,提高西裔和非裔在加大系統中的入學比率。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數據,美國精英大學亞裔學生的數量1993年為20%左右,此後不升反降。而全國大卜棚升學本科學生的組成比例,1984年亞裔為4%,24年後,終於增長至6%。

但在此期間,拉丁裔和非裔卻增長至15%。同樣,亞裔的SAT成績必須比黑人高出450分(滿分1600分)才能錄取。而同樣的成績下,非裔被醫學院錄取的機會是亞裔的三倍。

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在接受采訪談時表示,「亞裔受到各種各樣的歧視,有時候我們越成功,就會越有反作用。

Ⅱ 為什麼英國人會歧視愛爾蘭人為什麼英國在自己的鼎盛時期,殖民地「日不落」時,沒有將愛爾蘭

愛爾蘭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7000多年來,她經過多次入侵和侵略,結果形成了她豐富而復雜的世系和傳統。第一批定居者主要是來自英國的獵人,他們帶來了中石器時代的文化。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追隨他們而來的農民,在這里飼養動物和耕種土地。在這些新石器時代的定居者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了探礦者和金屬製造工。 到公元前6世紀時,一波又一波來自歐洲的凱爾特入侵者開始達到愛爾蘭。凱爾特人雖然在政治上從未統一愛爾蘭,但他們統一了愛爾蘭的文化和語言。 公元5世紀,基督都開始進入愛爾蘭。傳統上,人們把這歸於聖·帕特里克的功勞,盡管有證據表明,早在他到來之前愛爾蘭島上就有了基督徒。與大多數西歐國家不同,愛爾蘭從未經歷過中世紀早期的野蠻入侵,所以,在6世紀和7世紀,以寺院為中心的愛爾蘭藝術、學術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在公元800年前那段時期,愛爾蘭僧人給歐洲的很多地方帶去了基督教。 在9世紀到10世紀期間,愛爾蘭經常受到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襲擊。但他們同時也是商人,為豐富都柏林、科克和沃特福德的生活做出了貢獻。1014年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克隆塔夫(Clontarf)被愛爾蘭王布萊恩·博茹(Brian Boru)打敗,此後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影響逐漸消退。 在12世紀,以前定居於蘇格蘭和威爾士的諾曼底人抵達愛爾蘭。此時的愛爾蘭已經走上建立一個由一個君王集中統治的國家的道路,這些人的到來破壞了這個進程。諾曼底人很快就掌握了愛爾蘭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這些地區後來置於了蘇格蘭國王的政治影響之下。 在隨後的400年裡,諾曼底人和他們的後裔在愛爾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該國的很多地區仍然掌握在愛爾蘭人的手中,到16世紀初,英格蘭出現了廣為流傳的恐懼感,那就是英格蘭的影響有瓦解的危險,一方面是因為蓋爾族人的入侵,另一方面是諾曼底定居者的逐漸蓋爾化。 蓋爾族愛爾蘭的逐漸衰落 這段時間英格蘭的宗教變革對愛爾蘭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被稱為老英格蘭人的愛爾蘭,即諾曼底定居者的後裔,對已經導致了愛爾蘭(英國)國教成立的新教改革基本上持敵對態度。此外,愛爾蘭作為一個既靠近不列顛又靠近大陸歐洲的島嶼,處於中央戰略要地的地位,因此很可能成為英格蘭不滿者或外國敵人的據點。這使解決愛爾蘭問題具有幾個世紀以來不曾有過的緊迫性。 作為對宗教分歧和對英格蘭國王從不列顛引入新定居者的反應,蓋爾族人在愛爾蘭發動了一系列叛亂。他們的反抗最終被壓制,到了1603年,最後一個蓋爾族堡壘,烏爾斯泰(Ulster)也被歸入英格蘭國王的統治之下。後來把很多英格蘭和蘇格蘭定居者帶到了烏爾斯泰的烏爾斯泰種植園,對該省的宗教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愛爾蘭在17世紀的政治史,與英格蘭和蘇格蘭發生的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包括內戰、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起義、查爾斯二世復辟、讓威廉姆和瑪麗登上英格蘭王位的光輝革命(1688年)。以信奉舊教的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為一方,以信奉新教的新蘇格蘭人(包括其他新定居者)為另一方,雙方開始爭奪至高權,整個這個時期,經過無數次此起彼伏的爭斗,最後在博伊奈(1690年)和奧格里姆(Aughrim)(1691年)戰役中塵埃落定。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被打敗,隨後,他們的領導人和追隨者(『野鵝』)大多離開愛爾蘭去國外繼續他們的軍事、宗教或商業生涯。成了國教的新教徒壟斷了政治權和土地所有權,並制定了歧視舊教(天主教)的刑法。 十八世紀 愛爾蘭的經濟在18世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亞麻生意興隆,特別是在烏爾斯泰,愛爾蘭羊毛、牛肉、黃油和豬肉也是重要的出口。新教勢力逐漸把自己看作是愛爾蘭民族的代表,並發展成了充滿活力和獨具特色的議會傳統。持續的愛爾蘭移民潮也始於18世紀,成千上萬的長老會教友和數量較少的基督徒前往新大陸。 自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與她在北美的殖民地之間的分歧日益擴大,促成了激進愛國主義傳統的形成,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這種愛國主義傳統最終產生了聯合愛爾蘭人社會(Society of United Irishmen)。1789年,聯合愛爾蘭人社會在愛爾蘭舉行了一次起義,雖然這次反叛留下了一些宗派色彩的暴力印記,但起義的目標是要成立一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讓所有宗教享受平等地位。這次起義被鎮壓後,1800年的《合並法》在英國和愛爾蘭之間成立了完全的議會聯盟。 然而,到這時英國和愛爾蘭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經濟和人口方面。英國在向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愛爾蘭(除烏爾斯泰外)實際上離工業化越來越遠,迅速增加的人口中絕大部分越來越依賴土豆為生。19世紀40年代末,由於土豆連年大規模歉收,發生了一次悲慘的大飢荒:100萬人餓死,另有100萬人逃出愛爾蘭。10年(1846-1856)之內,愛爾蘭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一(即800到600萬),隨著移民海外成為愛爾蘭社會的顯著特徵,愛爾蘭人口後來又進一步減少。 在政治方面,追求舊教解放(從18世紀末期開始,刑法逐漸放鬆,1829年,由丹尼爾·釉康乃爾(Daniel O'Connell)領導的舊教贏得了參加議會的權利)在19世紀初期居支配地位。此後,進行了一連串改革或解散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盟的活動。「大飢荒」不僅是慘烈的人間悲劇和社會經濟分水嶺,而且有著意義深遠的政治影響。在廣大民眾的心目中,應對不列顛政府提起訴訟,大多數愛爾蘭選民尋求某種形式自治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在「大飢荒」後的幾十年裡,愛爾蘭地主也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至20世紀初,經歷持續不斷的農民動亂,終於通過了誘使大地主把土地出售給佃戶的立法。為佃戶提供貸款,肥使他們有能力購買自己的租借地。 但是,自治或者說「地方自治」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丹尼爾·奧康乃爾和艾薩克·巴特(Issac Butt)在19世紀40年代和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努力沒有什麼結果。但是,19世紀80年代,在查爾斯·斯圖爾特·帕乃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的領導下,愛爾蘭議會黨把愛爾蘭問題入到了英國政治的中心。1886年,W.E.格累斯頓領導的自由黨終於支持愛爾蘭實行有限形式的自治。 「地方自治」的前景刺激了愛爾蘭的統一主義者。他們主要是新教徒,占烏爾斯泰省的多數。與英格蘭那些害怕愛爾蘭地方自治可能導致大英帝國分裂的同盟者一道,統一主義者開始阻止通過「地方自治」法案。盡管如此「地方自治法案」最終還是在1914年獲得了通過。 尋求獨立 在一種日益軍事化的氛圍中,秘密組建的准軍事部隊(北愛爾蘭志願軍和愛爾蘭志願者)開始了行軍和操練,二者之間的敵對只在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由此導致的「地方自治」推遲期間稱有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一切:1916年在宣布都柏林成立一個共和國,並發動了一次武裝起義。民眾最初對這次起義的支持率極低,起義最終遭到鎮壓。但它的支持者,充分利用了公眾對處決起義領導人的厭惡情緒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引入的愛爾蘭兵役制的反對態度,在1918年的大選中獲得了勝利。那次大選,他們以壓倒多數擊敗了爭取「地方自治」的議會黨。 這次選舉的獲勝者,新芬黨(意為『我們自己』),成立了第一個Dali(議會),隨後爆發了民族獨立戰爭。至1921年簽訂《英愛條約》時,東北烏爾斯泰的6個郡,還有當時約三分之二的統一主義者多數派,已經組建北愛爾蘭政府。簽訂《英愛條約》的結果是,其餘26個郡組成在英帝國內部享有自治領域地位的愛爾蘭自由國。自由國成立不久,就在那些視《條約》提供了有效自治的人和那些堅持要成立一個完全共和國的人之間爆發了一次短暫的內戰。這次內戰盡管短暫,卻註定要在後來的幾十年影響人們的態度和確定政治立場。 愛爾蘭國 新自由國的第一屆政府首腦是後來的『Fine Gael』黨『Cumman na nGaedheal』的W.T. 科斯格拉夫(Cosgrave)。從20世紀30年代起,伊蒙·瓦勒拉(Eamon de Valera)成立的『Fianna Fail』黨一直支配著愛爾蘭政治。1955年,愛爾蘭獲准加入聯合國(UN),1973年,愛爾蘭加入了現在的歐洲聯盟(EU)。新經濟發展政策帶來了實質性的迅速發展。與歐洲其它國家一樣,聯合執政在愛爾蘭已成平常事,通常是兩個較大的政黨之中的一個與勞動黨或進步民主黨組成政府。 在愛爾蘭於1922年獲得獨立後的前20年裡,自由國進行了機構合並,並形成了政治穩定的傳統。1937年的憲法和1948年的《愛爾蘭共和國法案》,切斷了愛爾蘭與英國最後的正式聯系。二次大戰期間,愛爾蘭保持中立,它不屬於任何軍事同盟。

Ⅲ 為何只有一水之隔,愛爾蘭與英國產生如此多的愛恨情仇

英國和愛爾蘭是歐洲西部的兩個島國,他們隔海相望,離得非常近,關系特不好。愛爾蘭人非常討厭英國人,是從中世紀開始的,那個時候愛爾蘭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過了很多年,愛爾蘭被納入羅馬天主教,始於12世紀中期。

但是在英國的打擊下,他們卻失敗了,之後,英國和愛爾蘭兩個王國合並,成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根據英國法律,天主教徒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並且在其經濟教育方面受到歧視,使愛爾蘭認識到到成為自己英國的殖民地。不可避免地引起愛爾蘭人的反抗。

到20世紀以後,愛爾蘭反抗的斗爭更加激烈,並且成立愛爾蘭共和軍。同英國作戰,經過長期抗爭,愛爾蘭實現了初步獨立,直到二戰結束後,完全脫離英聯邦的呼聲日益高漲,1948年愛爾蘭通過《愛爾蘭共和國法案》,至此正式脫離英國獲得完全獨立。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愛爾蘭人在英國受歧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短毛貓一天吃多少 瀏覽:577
京東在印尼做得怎麼樣 瀏覽:594
中國人口增多多少 瀏覽:442
在中國適合去哪裡旅遊 瀏覽:586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一次能轉款多少 瀏覽:661
中國郵政起源在哪裡 瀏覽:912
伊朗和蘇聯關系怎麼樣 瀏覽:435
印度哪裡有賣新能源汽車 瀏覽:813
印度的硬核是什麼 瀏覽:953
義大利音文怎麼寫 瀏覽:649
美國對伊朗實行什麼制裁 瀏覽:126
中國鹹肉哪裡的最好 瀏覽:25
印度票房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668
為什麼古印度文明沒有延續下來 瀏覽:734
印度的蝦醬是什麼樣的 瀏覽:939
義大利怎麼崛起 瀏覽:215
10月8日是印尼什麼節日 瀏覽:229
中國湯飯怎麼做 瀏覽:27
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出自哪裡 瀏覽:980
印尼主要出口什麼產品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