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什麼
澳大利亞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國際貿易。澳大利亞是世界十大農產品出口國和六大礦產資源出口國之一。小麥出口量高居在於世界第二位。主要出口商品有煤、黃金、鐵礦石、原油、天然氣、鋁礬土、牛肉、羊毛、小麥、糖、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有航空器材、葯物、通訊器材、車輛、原油、精煉油和汽車配件等。澳大利亞的主要貿易對象有中國、日本、台灣、美國、紐西蘭、香港、德國、英國、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印度、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其中,日本、美國、紐西蘭、中國及新加坡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2. 英國貴族的收入來源有哪些
英國是一個非常重的階級社會,上層階級的中產階級是很明顯的。這種差異化並不僅僅是收入方面的不同。
和我們國家一樣的是。不管在古時候和當今,高層階級的收入來源都是不一樣的,只不過是時間從過去做到了現在。最早的貴族,收入主要來自於封地,土地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農民支付的地租。注意這里的農民不一定是莊稼。英國的一些土地,特別是北方的土地,不能發展農業,因此一些農民只發展畜牧業。
嗯,大概就是這樣了。
3. 英國王室的資本和經濟,來源於什麼他們是否有固定資產
作為皇室他們當然是有一些固定的資產可以來穩固他們日常的收入和支出,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外的兩個經濟來源,其中一個是通過國家補貼,另一個是皇室的成員擔任公職所得到的工資。
這也是因為他個人的收入資產非常的高,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收入就是公職,其實皇室的君主原本是一個國家的元首,有很多的禮節職務,其實雖然看起來就像是在演戲一樣,但是這畢竟是一些國家程序性的工作,即便這樣的禮節可能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這也仍然是一種勞動,所以既然勞動了就要有相應的報酬,王室成員他們也有一些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取得收入的,不過大部分的皇室成員其實也不全是酒囊飯袋,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都必須從軍,由此得到均值或者其他的一些職位,這樣才可以給他們賺得長久收入的工資。
4. 每個人都有經濟收入,英國王室成員的收入來源有哪些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顯赫的王室之一,英國王室每年的開銷不菲,僅僅白金漢宮每年的水電費就超過300萬英鎊。英國王室的規模不算大,但是也不小,那麼英國王室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哪裡呢?
第三,世襲領地。
英國王室目前有兩處世襲的領地,一個是女王擁有的蘭開斯特領地,面積1.87萬公頃。一個是查爾斯王子擁有的康沃爾領地。領地內的產業均屬於領地主人,一年的收益在1300萬英鎊左右。
除此以外,還有王室驚人的「廣告效應」,無論是女王的海外訪問,還是當年英國王室大婚、喬治小王子與夏洛特公主出生,都產生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帶來了數量驚人的廣告收入。
5. 英國經濟是以什麼為主的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英國的農業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排名世界第六,低於中國(3300萬)而高於奧地利(1910萬)。
以匯率計算,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她的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
英國是全球化國家之一,根據最新調查,英國在全球化指標上排名第四。英國首都倫敦是全球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紐約齊名。
英國經濟被廣泛形容為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她的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 在戴卓爾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現在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近幾年來,英國經濟正經歷150多年來最長的持續增長時期,自1992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有增長。在通貨膨脹、利率、和失業率方面都保持了較低的水平,也使英國成為歐盟中最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歐盟國家中位列第七,次於盧森堡、愛爾蘭、荷蘭、丹麥、奧地利和芬蘭。但是,與其他英語國家一樣,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於許多歐洲國家。盡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國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經常賬戶赤字。
盡管英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20年來顯著增長,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率,但仍落後法國工人每周35小時工作時間的水平約20%。 英國的「平均每小時勞動生產率」目前位於「舊」歐洲(15國)的平均水平
英國目前在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列第16。
轉自 wikipedia
6. 英國王室主要收入來源於哪裡
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財政撥款、私用金、私人地產/投資收入。
除英國政府每年給王室的財政撥款,王室的第二筆收入是私用金。私用金主要來自國王專屬的蘭開斯特公爵領地,每年由政府將領地部分收入撥給君主專用。
第三筆收入則完全來自國王私產,包括蘇格蘭的巴爾莫洛行宮和英格蘭東部的桑德林厄姆庄園。不同於只有使用權的白金漢宮和溫莎城堡,這兩處地產真正屬於王室私有。除此之外,國王個人的投資性收入、各種罕見珍藏(如將珍藏的藝術作品出租展覽),價值難以估量。這部分收入和支出,也無需上報。
7. 英國的經濟
英倫概況:英國的經濟發展概況
來源:五洲留學網 字體:小 大 進入社區 推薦
英國能源資源豐富,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不僅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煤炭儲量也十分豐富。鋼和鋁也有一定的儲量。沿海漁業資源比較豐富。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第六位,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據了生產總值的82%和總就業的79%。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化進程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185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佔39%,在世界貿易中佔21%,均居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嚴重打擊,英國佔有250年的海上霸權喪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的經濟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場進一步縮小;60年代後期推行的高稅、福利和國有化政策使英國經濟處於極端困難境地;然而,英國由於工業發展歷史較長,有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所以仍屬世界上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改變了其依賴英聯邦各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統治,轉而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政府開始治理「英國病」,其措施是:強調發揮市場經濟作用,減少國家干預,緊縮開支,降低稅收,整頓福利,調整工業,取消外匯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貨幣主義政策,結果使英國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近年來,該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大,已佔71.1%,而工業比重卻逐漸縮小,僅佔27.1%;英是世界第3大對外投資國,主要債權之一,英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無形貿易進出口國之一。
英國工業基礎是鋼鐵製造、重工業、棉紡織、煤礦、造船。製造業當前仍是英國產業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主要有鋼鐵製品、宇航、化學工業、塑料製品工業、紡織、製鞋、制衣及電子儀表工業、機動車及運輸設備、能源供應等;此外,醫葯、電子(包括計算機)、航空技術等領域有突出的發展;另外,目前外國在英投資企業也成為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英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發、零售、旅館業十分發達,金融、保險等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服務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5%左右,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75%,與工業生產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
英國農業人口約佔全國總勞力的2.1%,生產的農產品可以滿足全國食品需求量的70%,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英國是牲畜、食品、農業化學、農機的主要出口國;77%的國土用於耕作,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蘿卜、芹類、蘋果、草莓,木莓和溫室栽培的番茄、黃瓜、青椒等;英畜牧業發達,畜產品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產品質量高,畜牧產品加工業如毛紡、奶製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較為發達。漁業可滿足本國需求的60%,主要魚種有鱈、鰈、黑線鱈、比目魚、由鰱和青魚等;英國森林面積23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
8. 英國王室的經濟來源有哪些啊
經濟來源主要是來源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也就是納稅人的錢,英國人每人每年交7英鎊的錢給皇室(政府從稅收中撥給王室)。當然,有些國家的王室他本身就有實體經濟,如投資商業、金融業等。
政府將撥款給皇室,但這是非常有限的,最近拒絕了女王要求額外費用來修復皇宮的請求。 英國白金漢宮28日宣布了2006年皇家財政支出賬戶 英國王室在過去一年花費了3730萬英鎊(約7500萬美元),相當於每個英國人為王室「支付」62便士(1.24美元)。
這些支出包括880萬英鎊的皇家工作人員薪金;王室成員在旅行上花費了550萬英鎊。110萬英鎊的醫療費用 根據支出賬戶,王室的差旅費比2005年增加了10萬英鎊。
(8)英國經濟來源哪裡擴展閱讀:
王室的權力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