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的民族性如何形成的

英國人的民族性如何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12-08 22:47:24

⑴ 同樣是英國的球隊,為什麼蘇格蘭隊中沒有黑人,而英格蘭隊中卻有很多黑人呢

蘇格蘭人是英國的一個民族,和英格蘭人在民族性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可能是蘇格蘭人的融合性不如英格蘭人,英格蘭人在殖民誇張的過程中大量的和外族人通婚,導致現在膚色多樣化,不過英格蘭人的黑人球員其實也不是特別的多。

一直到1978年,偉福安德森才成為第一個英格蘭國腳。

⑵ 什麼是英國保守主義思想

保守主義思想在英國可謂源遠流長,它幾乎是伴隨著英國國家的產生出現。但是直到18世紀後期作為對法國大革命的一種近乎本能的反應,才真正的由英國人埃德蒙。柏克把保守主義思想理論化。但即使在此之前保守主義就不斷的對英國憲法不斷施加著影響。 只是這種影響是一種自發的和無意識的過程,是作為英國人民族性格的一種體現。而真正的把保守主義與有英國憲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是因為兩方面的因素的出現。其一、保守黨的誕生,這是保守主義政治上成熟的標志。保守主義因而能夠直接對英國憲法施加影響,左右英國憲法的發展趨勢。其二、柏克的保守主義理論的出現,反映了保守主義在理論上的成熟。保守主義為英國人的文化傳統,為充滿保守主義性格的英國憲法的運行和維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保守黨是英國憲法保守主義特性的直接動因。保守黨是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前後由托利黨轉變而來的新型政黨。托利黨產生於光榮革命前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政黨之一。托利黨從誕生伊始就是作為維護國王和土地貴族即得利益的政黨。因此,這個政黨便天然的帶有濃厚的保守性。但是托利黨只能說是一個保守的政黨,和近現代意義上的保守主義政黨不同。保守主義理論的創始人柏克是輝格黨人,但是他的保守主義思想卻被一部分托利黨人接受並加以發揮。因而保守黨一方面很自然的繼承了托利黨的保守性,另一方面又拋棄了托利黨單純保守的態度,轉而實行積極靈活的政策,使得保守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保守主義政黨。 在近現代政治實踐中,政黨發揮了重要作用。政黨特別是執政黨通過自己的政治活動,把自己的意志反映在憲法之中,從而影響憲法的制定和運行。英國保守黨可以說是世界上力量最強大的保守主義政黨,同時也是英國力量最強大的政黨。從英國開始政黨政治以來,保守黨就一直左右著英國政局的發展。它的執政時間幾乎佔有三分之二。尤其在二十世紀以來,保守黨的優勢更加明顯 .長期的執政的優勢使得保守黨可以使英國憲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發展,就是在處於在野黨地位時,也是影響英國憲政發展的重要力量。英國的憲政改革,正是在保守黨的直接作用下而得以進行。 第二、公民的保守主義信念是英國憲法保守主義特性的主要保障。法律、只有被人們所理解時,人們才會自覺的遵守並維護它。英國憲法沿著保守主義的道路已經走了數百年,至今仍然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僅依靠保守黨的力量遠遠不夠。究其原因,整個英國都是一個保守的國度,保守性是英國人民的民族性。保守主義理論家休。塞西爾就指出「如果說這種情緒(守舊的情緒)甚至現在仍然是強烈的,那麼它在中世紀就是壓倒一切的了。……守舊思想好像尼羅河那樣發源於一個無法確定其面積大小的浩瀚的湖泊,誰的眼睛都無法看到它的邊緣。」 正是在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度里,充滿了保守主義特性的英國憲法才能夠長盛不衰。當某些事件或者個人有可能改變保守性的憲法的時候,英國人便會自發的起來維護自己的憲法。如同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維護本國的傳統制度,抵制激進主義便成為大多數英國人的共識。

⑶ 有關英國

(1)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式菜餚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 ,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餚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熏見長。從皇家珍饈美味到百姓家常菜點都細膩精緻,頗有貴族風格。「傳統/典型的英國食品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英國各地有不同的地方菜,比如蘇格蘭有 「蘇格蘭羊雜碎布丁」(Haggis),是把切碎的羊心、肺、肝加洋蔥、燕麥和香料裝入羊肚煮成的香肚;英格蘭西南的康沃爾有「康沃爾菜肉餡餅」(Cornish pasties),是用肉、土豆、胡蘿卜和香料做餡的香噴噴的餡餅;「炸魚和薯條」(Fish and chips)是裹著香脆麵糊的炸魚排佐以薯條,在全國都很受歡迎,特別是產鮮魚的沿海地區。
(2)英國的重要性標志物是白金漢宮。著名景點有「倫敦眼」,議會大廈,白金漢宮,
中國城,西敏寺,倫敦塔橋, 大本鍾 ......
(3)英國的重要節日:
1月1日
新年元旦
國定假一天。按慣例,如果節日是在周末,則周一補休一天。

2月14日
情人節
愛侶的節日。無國定假。

3月1日
聖大衛日
聖大衛是威爾士的守護聖徒。用傳統風俗來慶祝,無國定假日。

3月17日
聖帕曲克日
愛爾蘭的守護聖徒。愛爾蘭傳統風俗慶祝。無國定假日。

4月1日
愚人節
通常朋友或同事之間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但必須是在中午12點以前。

4月2日
母親節
送賀卡、鮮花或禮物以答謝母親。

4月13日
星期五日
國定假日一天。基督教的宗教假日。

4月15日-16日
(耶穌)復活節
送給兒童巧克力做的復活彩蛋作為禮物。

4月23日
聖喬治日
英格蘭的守護聖徒。傳統風俗慶祝。無國定假日。

5月7日
五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5月28日
五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6月17日
父親節
送賀卡、鮮花或禮物以答謝父親。

8月27日
八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10月31日
鬼節
傳統以南瓜燈、化妝舞會或遊街來慶祝。孩子敲鄰家的門討零錢或糖果。無假日。

11月5日
蓋夫克夜 (俗稱柴火夜)
慶祝欲燒毀國會大樓的蓋夫克被捕並處死。傳統燒柴火放煙花慶 祝。無假日。

11月11日
紀念日
每年11月11日上午11點正以紀念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烈士。幾乎所有商店在此前後都有出售塑料或紙作的罌粟花紀念物。大多數城鎮會在烈士紀念塔前舉行小型儀式。皇家成員在倫敦出席或如身在海外,則即時默哀2分鍾。無國定假日。

11月30日
聖安德魯日
蘇格蘭的守護聖徒。傳統風俗慶祝,無國定假日。

12月24日-26日
聖誕節
國定假日從聖誕日起兩天, 但多數人一直休息到元旦過後。一般來說12月份下旬一直到1月上旬不宜安排到英國的商務旅行。

(4)英國人的生活習慣:

英國人生性保守,相當尊重傳統,因而保留著相當多的古跡、傳統文物與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其中不免有傳統的包袱,譬如現仍存在的皇室與貴族,以及無法翻新改建、維修卻昂貴的傳統建築。與同為英語系的國家相比,英國的社會和民族性與美國便有極大的差異,以一般生活水準而言,其現代化與舒適化的程度趕不上美國;在一般日常辦事的效率上亦難與美國相比。一般英國人不若美國人那般開朗率直,不會主動與陌生人搭訕,出發點則是著重不探人隱私。英國人若是與陌生人攀談,也會相當保留,而且話題常圍繞在天氣打轉,因為這是最不會觸及個人隱私的題材。一般而言,英國人不若美國人那麼容易交上朋友,但一旦交上了一位英國朋友,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朋友。英國人一般頗以自己的傳統文化為榮,重視具有藝術與文化內涵的休閑生活。

英國人一點都不自大。英國人只是比較尊重個人生活與思想空間,所以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冷漠而已。而且英國的種族岐視問題比美國少太多了。

英國人早就知道自己已不是這世界的老大,但美國人現在是以自己為老大自尊。撇開英美兩國政府的態度姑且不談,只以人民的態度而言,英國人(英格蘭人/威爾斯人)是很有禮貌且謙卑嚴謹的民族,其實跟中國古代文人社會或儒家思想很像。蘇格蘭人則性情比較剛烈一點,一般北方民族大都如此。

英國人崇尚「紳士風度」和「淑女風范」,講究「女士優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國人注意儀表,講究穿著,男士每天都要刮臉,凡外出進行社交活動,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條紋的領帶;女士則應著西式套裙或連衣裙。英國人的見面禮是握手禮,戴著帽子的男士在與英國人握手時,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對方示敬。但切勿與英國人交叉握手,因為那樣會構成晦氣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乾杯。與英國人交談時,應注視著對方的頭部,並不時與之交換眼神。與人交往時,注重用敬語「請」、「謝謝」「對不起」等。奉行「不問他人是非」的信條,也不願接納別人進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領域,把家當成「私人城堡」,不經邀請誰也不能進入,甚至鄰里之間也絕少往來。非工作時間即為「私人時間」,一般不進行公事活動,若在就餐時談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厭。日常生活絕對按事先安排的日程進行,時間觀念極強。

在公關談判中,英國人說話、辦事,都喜歡講傳統、重程式,對於談判對手的身份、風度和修養,他們看得很重。通常英國客商不太重視談判的准備工作,但他們能隨機應變,能攻善守

英國人交際活動,對以下特殊禮俗和禁忌應加以注意:

①不要隨便闖入別人的家。但若受到對方的邀請,則應欣然而往。這無疑可理解為對方在發出商務合作可能順利實現的信號。但在訪問時,最好不要涉及商務,不要忘記給女士帶上一束鮮花或巧克力。

②給英國女士送鮮花時,宜送單數,不要送雙數和13枝 不要送英國人認為象徵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③不要以英國皇室的隱私作為談資。英女王被視為其國家的象徵。

④忌用人像作為商品的裝潢。喜歡薔蔽花,忌白象、貓頭鷹、孔雀商標圖案。

⑤忌隨便將任何英國人都稱英國人,一般將英人稱「不列顛人」或具體稱為「英格蘭人」、「 格蘭人」等。

⑥英國人最忌諱打噴嚏,他們一向將流感視為一種大病。

英國式傳統早餐(通常在B&B中就可以享用得到)和下午茶了。英國式早餐包括了熏肉、香腸、荷包蛋、蕃茄、果醬土司、各式玉米片(Cornflakes)和牛奶調成的可口麥片粥。至於英國四面環海,並以畜養業為主,因此海鮮與燒烤也有一定的水準。生蚝與熏鮭魚、燒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當地具有英國特色。至於在各地都可以吃到的炸魚薯條(Fish & Chips),可說是英國食物的道地代表作。
下午茶則為嚴肅的英國人生活增添些許浪漫色彩。通常一到下午三點到四點之間,可以看到英國人陸續放下手邊的工作,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國奶茶,順便藉此聯絡同事間的感情,當然更是談八卦的好時機。至於正統的英式下午茶,除了有講究的茶具、茶葉外,精緻的糕點更是不可或缺。在陰涼舒適的美景外,來份優閑的下午茶,正是人生一大樂趣也!

英 國 人 的 飲 食 習 慣
早餐
傳統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腸和煎土司。這叫做「煎食」。但現在多數人都很忙,沒辦法每天都吃這種豐盛的早餐,所以現在最流行的早餐種類有: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一些優格加新鮮水果;
·土司塗果醬,通常在早餐時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國人仍在周未享用傳統的英式早餐。各個旅館或飯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館(B&B's)皆有供應傳統的英式早餐。

午餐
英國人的中餐很快就解決,不像義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鍾,許多英國人吃三明治,或許是因為三明治是英國發明的。通常人們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後在午餐時間食用,三明治是英國人的便當。同樣受歡迎的午餐為烤馬鈴薯。

點心在英國相當普遍,特別是巧克力,且特別在早上約十一點和下午三點。英國兒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這使得英國牙醫非常忙碌。

晚餐
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兩道菜-肉或魚加蔬菜,之候有甜點(也就是布丁)。英國小孩都知道在吃布丁前要把肉和蔬菜吃光光。

冷凍熟食在英國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微波爐,且通常英國人(尤其是學生會買一份冷凍熟食,放進微波爐,邊看電視邊吃-這叫做吃「電視晚餐」。)

外國食物也相當受英國歡迎。超市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印式、中式、意式、希臘式和日式食物-事實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晚餐後通常要來上一杯茶(當然要加牛奶!)

▲英國的進餐習俗可以歸納為「早餐吃飽,午餐潦草,晚餐吃好。」其重大宴請均在夜間舉行。除了一日三餐外,還有一次「下午茶」,通常是下午三到四點的時候,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國奶茶,也順便藉此連絡彼此的感情。

▲英國的海鮮與燒烤如:生蚝與熏鮭魚、燒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當具有其特色。而正統家鄉菜,從冷盤的「松軟洋芋沙拉」、「豆蔻奶油腌鮮鮭」,及家常菜「英式肉腸卷」、和英國小吃「炸鮮魚與薯條」,一直到熟食「羊肉薯泥雪柏派」、「碳烤明蝦佐香蒜」等,都是英國飲食文化的傳統烹調及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如:燒烤、燉、煮、清、濃湯、素菜麵包、餅乾及各式蛋糕、派類,典型的「牧羊人派」、「烤牛肉」、「櫻桃璀芙」及「巧克力海綿布丁」,還有像是英式烤餅、三明治、溫冷點心、奶油?果醬跟不可或缺的紅茶。

▲酒館文化是英國風情之一,在pubs里最重要的飲料當然是啤酒(beers)。眾多的酒精飲料中,beer的主要幾個大類依其苦味不同而分為:淡啤酒(lager),苦啤酒(bitter),黑啤酒(stout),及英國啤酒(ale)。另一種則是由蘋果所釀造的蘋果酒(cider) 。

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英國很講究紳士風度,這一點在吃英國菜時也能體會到。有個說法,是說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其一就是吃英國菜。英國的農業不發達,糧食每年都要進口,也不像法國人那樣崇高美食,因此英國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英國人也常自嘲自己不擅烹調。

英式菜選料的局限性比較大,英國雖是島國,但漁場不太好,所以英國人不講究吃海鮮,反倒比較偏愛牛肉、羊肉、禽類、蔬菜等。英式菜的製作大都比較簡單,肉類、禽類等大都整隻或大塊烹制。另外,調味也較簡單,口味清淡,油少不膩,但餐桌上的調味品種類卻很多,由客人根據自己的愛好調味。

英式菜的早餐卻很豐盛,一般有各種蛋品、麥片粥、鹹肉、火腿、香腸、黃油、果醬、麵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受到西方各國普遍的歡迎。

另外,英國人喜歡喝茶,有在下午3點左右吃茶點的習慣,一般是一杯紅茶或咖啡再加一份點心。英國人把喝茶當作一種享受,也當作一種社交。

英式菜的代表菜餚有土豆燴羊肉、烤鵝填栗子餡、牛尾濃湯等。

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雞蛋加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上桌時,還要另配些單煮的青菜,即為「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們是以午餐為正餐。闊綽人家則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點和晚餐)。

不願意吃帶粘汁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歡太咸,愛甜、酸、微辣味,對燒、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歡中國的京菜、川菜、粵菜。

他們普遍喜愛喝茶,尤為婦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人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即使遇上開會,有的也要暫時休會而飲「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鮮檸檬,加點糖、再倒茶製成奶茶或檸檬茶。如果先倒茶後倒牛奶會被認為缺乏教養。他們還喜歡喝威士忌、蘇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檳酒,有時還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間不勸酒。

⑷ 遵循先例原則的內容與特點

內容摘要:遵循先例是英國一項基本的司法原則,在英國信仰先例遵循先例是由其制度、民族性和法官職業化特點等原因形成的。遵循先例在司法過程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我國還不宜把它作為一項司法原則。
關 鍵 詞:遵循先例 民族性 法官職業化
遵循先例是英美普通法系先例原則中一個最為通用的術語,是拉丁語Stare decisis et non quieta morere 的縮略語。遵循先例意指某個法律要點一經司法判決確立,便構成了一個日後不應背離的先例。
遵循先例基本內容
遵循先例即"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並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1] 在現代英國普通法的實際操作中,這項原則相當復雜,一般來說它包涵了以下幾個要點:歐洲法院在解釋歐共體法時所作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具有拘束力。上議院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有拘束力,但它自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遵守自己先前的判決。上訴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除特別情況外其民事分院必須遵循自己的先前判決,刑事分院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那麼嚴格遵循自己先前判決。高等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但對其自身無拘束力。不同分庭之間一般會相互尊重對方作出的判決,但如果認為先前一項判決有錯誤,則可以不遵循先例。所有下級法院均受以上高級法院判決的約束,它們的判決對其他任何法院及其自身無拘束力。先例的拘束力大體包括縱橫兩個方面。縱的方面是指上下級法院之間,下級法院必須嚴格遵守上級法院先前的判例,一個受先例拘束的法官往往是極不情願作出其判決,正如巴克利(Buckley)大法官在1915年物產經紀有限公司訴奧林比阿油渣餅有限公司案中所表述的那樣:"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認為我自己宣布的判決是正確。相反,如果我有權按照自己的看法,依靠自己的推理,我將說它是錯的。但我受先例的約束--當然遵循先例是我的責任,我感到必須宣告我不得不作出的判決。"[2] 黑爾什姆(Halisham)大法官曾嚴厲批評下級法院規避上級法院先例的做法:"事實是我希望永遠不需要再這樣說了--在這個國家存在的法院等級制度中,每一個下級法院,包括上訴法院在內,都必須嚴格接受上級法院的判決。"[3] 先例的橫向拘束力是指同一法院或同一級法院先例的效力問題,這種效力與縱向效力不同,其基礎不是出於法院的等級結構而是導源於"法官的禮讓"。但遵循先例也有例外,為了確保案件的公正在普遍遵循先前判決的同時,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違背先前的判決。[4]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個有拘束力的判決並非每個組成部分都可成為先例加以引用,只有判決的核心部分"判決理由"(ratio decidendi)才對今後的裁判有拘束力,至於其"附帶意見"(obiter dicta)僅有說服力而無拘束力。
遵循先例歷史成因
遵循先例在普通法系國家是有其獨特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性和思維特點及獨特法官職業化路進形成的。從政治體制上看在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前,英國是處於不同領主統治之下,各個領主在其領地之內適用不同的法律。英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得英國法律適用極不統一。在1066年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後,英國開始有了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王權,宣示國王的權威,國王開始派譴代理人到各地巡迴審判。試圖用統一的法律制度打擊封建割據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當這些巡迴法官返回維斯特敏斯特之後,他們在一起討論案情、交換法律意見,彼此承認各自的判決,並約定在以後巡迴審判中加以適用。在其後兩百多年中,遵循先例的原則逐漸形成,至十三世紀末法官在處理案件時就不斷援用先例,到十六世紀遵循先例已被作為慣例確立下來。十九世紀後半期,隨著法院組織的改革和統一以及系統權威判例匯編的出現,遵循先例原則得以正式確立。
英國人的民族特點也適合遵循先例原則的長成,英國人民族性中最顯著的特徵是主實踐重行動,他們看重的是實際、講究的是效果。他們做事依賴直覺、本能和經驗,經驗主義是這個民族性的最好表述。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聲稱:一切知識都來自感覺和反省,而非天賦或先驗。英國人的民族性決定了英國人不喜歡嚴格意義上的成文法典,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懷疑經過高度系統化、抽象化的法典。因為嚴格意義上的法典是由一系列經過高度抽象化、系統化、理性化的法律條文組成,從這些精細的法律條文之中已很難窺見現實生活的原貌,許多法律規范是依據理性預先假定設立的,這種遠離現實生活形而上學體繫上的成文法典,不僅令人難以把握,甚至令人懷疑其真實可靠性程度。這就決定了英國人不可能對成文法太感興趣,相反判例是司法活動的先前判決,是對以往案件的真實處理,是法律干涉生活的有效證明。它是活的法,看得見摸得著,由於英國人具有重實踐看後果的特徵,在遇到生活糾紛需要法律裁判的時候他們不是看理論上怎樣說的,而是看法官是如何處理的。先例對於英國人來說是傳統是過去是經驗,而經驗就是對曾經發生事情的感性把握。他們認為過去的東西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必定是可靠實用的,邏輯可以是思想法則,而經驗才是實踐的結晶。先例是過去案件中作為法律淵源的先前司法判決,是以前法官處理相同或相關案件經驗結晶。英國人的思維習慣是向後看,他們傾向保守、珍視傳統,實質是因為他們注重經驗,注重實用,這就決定了英國人對先例特別偏愛也容易遵循。法國文學批評家安德烈·莫洛亞在《英國人》一書中說:"在英國先例統治著裁判官和政治家,在這個國家判斷是非是判例而非理念。"
法官成長的路進也決定了他們容易遵循先例:早期的英國王室法官是由牧師擔任,到十四世紀左右,開始從辯護律師中挑選法官。而律師是在普通法熏陶和訓練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學業來自對法院訴訟的聆聽。即使後來的律師學院成立,其教學方式也是以法庭模擬為內容的職業訓練,法官與律師的行會式教育與職業的行業化,是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原則的產物,反過來也為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中世紀英國,師出同門的法官和律師對制定法不僅不感興趣,而且由於制定法常被國王用來謀取特權或施行高壓政策的手段,造成了當時與國王具有不同利益法官與律師對制定法的抵觸,在他們看來制定法至少是反常的法律現象,科克大法官更把普通法視為"兇猛的暴君",[5] 這就反過來促使法官和律師對遵循先例的偏愛。
遵循先例司法價值
任何一項司法制度和訴訟原則必須具有各自的司法價值,才具有生命力。遵循先例的價值在於將一定確定性和可預見性規則引入私人活動及商業活動之中,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趨利避害,爭取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參照標准。遵循先例對法官專斷能起到約束作用,在英美國家,由於恪守三權分立原則,法官獨立性很強,同時他可以自由心證,相對大陸法系法官來說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這種自由裁量權僅靠職業道德來約束,缺乏硬性的法律手段限制是很危險的,難以防止法官成為"法律殺手"。我們不能確保每個法官皆堯舜,都公正無偏私地處理案件。遵循先例原則減少了法官作出偏袒和偏見判決的可能性。"如果美國廢除了先例原則,那麼在未被制定法所規定的整個人際關際領域中、法官就會按照他們個人的旨趣和個人的是非觀去自由行事"。[6] 這種狀況無益於維持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也無助於保持公眾對司法機的廉潔性所具有的信任。為了防止法官犯罪錯誤,有必要用遵循先例這張無形的網對法官判決進行約束。遵循先例可以提高辦理司法業務的速度,促進司法工作的效率。遵循先例可以節約時間和法官的精力,與此相關訴訟周期縮短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訟費用。卡多佐法官曾言:"如果過去的每個判例在每個新案件中都要被重新討論,而且一個人無法在走在前面的人所奠砌可靠基礎上砌他自己的磚,那麼法官勞動就會被增加到幾乎使他垮掉的地步。"[7] 遵循先例使法官的一些重復勞動成為不必要,大大提高訴訟效率,這對把時間等同於金錢的英美國家人來說特別有認同感。遵循先例的精髓乃是相同的情況相同對待,這與人們追求平等的正義感相吻合。卡爾·盧埃森認為先例在法律中的效率所以提高,乃是通過"那種奇妙且幾乎是普遍的正義感實現。這種正義感強烈要求,在相同情形中所有人都應得到同樣的對待.
價值有正負之分,遵循先例同樣有其負價值:由於先例的日積月累、數量繁多,法官實際上是無法全面了解,勢必會造成某些錯誤。先例相互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為那些曲解法律意圖偏袒一方當事人不公正裁判的法官提供了借口,我國歷史上曾出現"欲其生附生議,欲其死附死比"曲解法律出入人罪的法官。再者遵循先例乃是用過去的判決理由裁判今天的案件,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不會存在兩個判決理由完全相同的案件,用過去的判決理由來裁判今天的案件難免會造成不公。遵循先例所關注的是平等,這種平等乃是一個過去判例與現在案件之間的平等,但平等的觀念會隨社會變遷而變化。公平裁判就其本質而言關注的是空間上的平等,即按當代價值判斷來平等地對待兩個人或兩起情形。何況一個早期的判例可能是由一個水平差而無能的法官作出,因而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保證法官的公正裁判。總之,普通法國家遵循判例、信仰判例是有其客觀歷史原因、民族特點和法官職業隊伍特點決定的。
遵循先例可否作為它山之石
遵循先例能否作為它山之石,在我國加以借鑒。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借鑒判例能否促進公正審判,法治統一?能否約束法官專斷裁判?
遵循先例目的是使法官在裁判案件時做到相似案件相似處理,在量刑上司法上做到法制統一和平衡,但這里有一個前題那就是法官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審判經驗和技能。因為判例日積月累數量繁多,對何謂相似案件不同的法官也會見仁見智,得出不同結論。法官在尋找判決理由和附帶意見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和收集。由於視角不同,法官就可能在不相似的案件搜尋到自己需要的判決理由,也可能在相似的案件中找不到相似的判決理由,相似案件相同處理的另一個前題是不同時代的不同法官必須具有相同的認知水平和相同價值觀並採用相同的評價標准,這樣才能保證案件處理的前後一致,做到法治統一,而這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從實踐層面看,遵循先例並不總是能保持法治統一,我國早在宋代就有引例斷案的規定,"例"即斷案成例,通過引例斷案賦予成例以法律效力,其結果造成以例破律,嚴重傷害了法治統一,並且官吏上下其手"欲其生則附生議,欲其死則死比。"這就說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導出法治統一和法官的公正裁判。當然宋代的引例斷案與英美法中的遵循先例是有許多不同,但從中還是能說明遵循先例與法治統一,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相反如果法官沒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遵循先例反為其出入人罪提供一個合法的借口,而我們無法保證在中國本土上每個法官皆堯舜。還是沈家本說得深刻:"雖有貞觀之法,但無貞觀之吏,法欲善而不能。"任何一項制度盡管其十分完善,但還必須有高尚的人來執行,才能使其功能得到應有的發揮。
遵循先例的基本功能在於限製法官專斷,問題在於我國法官有資格有條件專斷嗎?由於我國體制與普通法系國家有明顯不同,法官職業化特點也大相徑庭。我國法官的獨立性和權威遠不如普通法系國家法官,法官專斷的前題是法官獨立,法官有權威,我國由於體制上、歷史上的各種原因,我國法官獨立裁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官權威形成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因而我國法官還不具備專斷的資格和條件,既然專斷的前題都不具備,約束法官也就無從談起,相反如果遵循先例,一些有悖訴訟規律諸如二審提前介入,請示匯報的做法又會乘虛而入,而這會嚴重沖擊正在成長的法官獨立和法官權威,因而我國目前還不宜設置遵循先例制度。

⑸ 英國是被稱為「 日不落帝國 」 嗎為什麼並簡單介紹下英國的特點,例如天氣、習俗之類的,

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是因為在其全盛時期,領土覆蓋了各個大洲,這邊日落那邊日出,故在其境內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暖濕潤。英國的貴族制度,它的君主立憲制應該算是它的一大特點吧,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之前污染較重,天氣多變多霧。英國人比較保守而尊重傳統,骨子裡還是有一種優越感。
英國人生性保守,相當尊重傳統,因而保留著相當多的古跡、傳統文物與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其中不免有傳統的包袱,譬如現仍存在的皇室與貴族,以及無法翻新改建、維修卻昂貴的傳統建築。與同為英語系的國家相比,英國的社會和民族性與美國便有極大的差異,以一般生活水準而言,其現代化與舒適化的程度趕不上美國;在一般日常辦事的效率上亦難與美國相比。一般英國人不若美國人那般開朗率直,不會主動與陌生人搭訕,出發點則是著重不探人隱私。英國人若是與陌生人攀談,也會相當保留,而且話題常圍繞在天氣打轉,因為這是最不會觸及個人隱私的題材。一般而言,英國人不若美國人那麼容易交上朋友,但一旦交上了一位英國朋友,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朋友。英國人一般頗以自己的傳統文化為榮,重視具有藝術與文化內涵的休閑生活。

英國人一點都不自大。英國人只是比較尊重個人生活與思想空間,所以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冷漠而已。而且英國的種族岐視問題比美國少太多了。

英國人早就知道自己已不是這世界的老大,但美國人現在是以自己為老大自尊。撇開英美兩國政府的態度姑且不談,只以人民的態度而言,英國人(英格蘭人/威爾斯人)是很有禮貌且謙卑嚴謹的民族,其實跟中國古代文人社會或儒家思想很像。蘇格蘭人則性情比較剛烈一點,一般北方民族大都如此。

英國人崇尚「紳士風度」和「淑女風范」,講究「女士優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國人注意儀表,講究穿著,男士每天都要刮臉,凡外出進行社交活動,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條紋的領帶;女士則應著西式套裙或連衣裙。英國人的見面禮是握手禮,戴著帽子的男士在與英國人握手時,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對方示敬。但切勿與英國人交叉握手,因為那樣會構成晦氣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乾杯。與英國人交談時,應注視著對方的頭部,並不時與之交換眼神。與人交往時,注重用敬語「請」、「謝謝」「對不起」等。奉行「不問他人是非」的信條,也不願接納別人進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領域,把家當成「私人城堡」,不經邀請誰也不能進入,甚至鄰里之間也絕少往來。非工作時間即為「私人時間」,一般不進行公事活動,若在就餐時談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厭。日常生活絕對按事先安排的日程進行,時間觀念極強。

在公關談判中,英國人說話、辦事,都喜歡講傳統、重程式,對於談判對手的身份、風度和修養,他們看得很重。通常英國客商不太重視談判的准備工作,但他們能隨機應變,能攻善守

英國人交際活動,對以下特殊禮俗和禁忌應加以注意:

①不要隨便闖入別人的家。但若受到對方的邀請,則應欣然而往。這無疑可理解為對方在發出商務合作可能順利實現的信號。但在訪問時,最好不要涉及商務,不要忘記給女士帶上一束鮮花或巧克力。

②給英國女士送鮮花時,宜送單數,不要送雙數和13枝 不要送英國人認為象徵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③不要以英國皇室的隱私作為談資。英女王被視為其國家的象徵。

④忌用人像作為商品的裝潢。喜歡薔蔽花,忌白象、貓頭鷹、孔雀商標圖案。

⑤忌隨便將任何英國人都稱英國人,一般將英人稱「不列顛人」或具體稱為「英格蘭人」、「 格蘭人」等。

⑥英國人最忌諱打噴嚏,他們一向將流感視為一種大病。

英國式傳統早

⑹ 英國人民有什麼顯著的特徵

英國人民族性中最顯著的特徵是主實踐重行動,他們看重的是實際、講究的是效果。他們做事依賴直覺、本能和經驗,經驗主義是這個民族性的最好表述。提到英國,人們首先想到一些專屬於英國的詞語,比如,英國紳士,這是一個在精神氣質上有類於貴族但在行為規范上又與之有差別的群體,從而有研究者從中提煉出了「紳士道」這樣一個文化概念。再比如,「約翰牛」,這是一個飽經事故又頗有些牛勁的實幹家形象,經過渲染,john bullism從而成為了「英國習氣」或「英國的典型性格」的代稱。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之偉大,總是以其民族精神為支撐的。但,作為一個對世界政治歷史關注比較多的研究者,"我"始終以為,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偉大,總是以多面向的民族精神為內涵的。正如中華民族並不只是勤勞勇敢一樣,英吉利民族也並非僅僅是「紳士道」和「約翰牛」,或者再加上「英國病人」。 如何展現作為「復雜綜合體」的英國精神呢?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諺雲:一個英國人,一個獃子;兩個英國人,一場足球:三個英國人,一個不列顛帝國。"我"以為,把一個個英國的人或事分開來講,難免得到一個呆板的形象。用劇情展示的方式,截取能夠體現英國精神的方方面面,以點睛之筆,穿插勾連,形成一幕幕英國精神活劇,讓事實自己說話,讓讀者自家體會,恐怕是展示英國精神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或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三個英國人身上看出一個不列顛帝國。 在英國精神裡面,有一種強烈的普世主義色彩。大文豪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上天生了我們,是要把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為我們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於沒有一樣。這種普世主義色彩。體現在英國以及英國人的方方面面,政治、文化、社會、科學、教育、理性、冒險、事業等等。這種普世主義對於英國精神——英國文明和價值觀——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英國人友好,熱情,也多少有一點傲慢。英國人誠實,厚道,不乏有一定的幽默感。 英國人比較准時守約,講究禮節,在正式社交場合特別注重服飾。
英國男人講究"紳士風度",英國女人嚴守"年齡秘密"。"女士優先"在英國已成為風氣。
英國人不願輕易吐露心扉,也無意打聽別人的隱私,以"不管閑事"著稱。
英國人不欣賞美味,不善於烹調,但卻講究席間禮儀。
英國人頗愛寵物,對馬、狗、貓、鳥等動物感情很深。有"愛我就愛我的狗"之說。
天氣是英國人經常的話題。
英國人有付小費的習慣。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的民族性如何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說小狗是怎麼說的 瀏覽:472
印度神獸叫什麼名字 瀏覽:240
英國人怎麼才可以加中國人微信 瀏覽:817
越南媳婦在廣東哪裡預約打疫苗 瀏覽:848
英國哪裡有賣螺絲刀 瀏覽:573
中英國際醫療健康城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79
中國杯賽在南寧哪裡 瀏覽:651
中國創衛城市在哪裡 瀏覽:715
伊朗人國籍怎麼獲得 瀏覽:284
美國和中國哪個國家比較好玩 瀏覽:842
青檸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3
伊朗什麼時候恢復國際交易 瀏覽:117
越南什麼時候實行民主制度 瀏覽:626
英國脫歐讀什麼書 瀏覽:923
民丹島2天一夜換多少印尼盾合適 瀏覽:858
印度做什麼行業最賺錢 瀏覽:906
包頭中國銀行離婚多久能貸款 瀏覽:747
進軍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278
越南面條的面是什麼面 瀏覽:985
在英國如何學好專業課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