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威海衛的相關介紹
威海衛陷落,被日軍佔領。七子之歌--威海衛
【聞一多】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在英租威海衛期間,英方先後派出了7任行政長官,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是駱克哈特,他於1902年出任威海衛首任文職行政長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殖民政府逐步實現了一套高度集權的殖民統治體制。英租威海衛初期對農村採取的是不幹預政策,這樣就不利於殖民政府對農村的管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06年推行了總董制,實現了殖民政府對農村的全面控制。
英方租占威海衛後,確立了將它建成皇家海軍訓練和療養基地的方針。利用劉公島和大陸沿岸的軍事設施進行艦隊演習、炮術訓練和步兵射擊訓練,並利用威海衛適宜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興建了避暑療養場所。每年入夏以後,人滿島內外,商號的生意也隨之興隆起來。這時的威海衛,已經成為英國遠東艦隊的「後花園」。 1898年,英國通過《中英議租威海衛專約》,威海衛淪為其殖民地。
1931年10月1日 中國收回英租界威海衛。
1931年10月1日,中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威海衛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中英交收威海衛典禮。被英人強行租借32年的中國海港威海衛,終於回歸中國。
1921年12月,中國政府代表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歸還各國在華租借地的要求。此後中國政府便就威海衛租界問題與英國政府開始了長達8年的交涉。
1924年6月曾訂立《交收威海衛專約》29條,後曹錕倒台,英國政府借機將此案擱置。直到1930年6月雙方才重開談判。
Ⅱ 威海衛被英國強占的歷史及加強威海衛統治的措施,和中國收回威海衛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是什麼
訂租威海衛專條條約簡介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爭奪中,英、俄是主要的對手。1898年,沙俄通過強租旅順口和大連灣,使東北淪為它的勢力范圍,在華勢力大有擴張,引起英國的強烈不滿。在中俄就旅大租借問題談判時,英國就極力反對。看到沙俄租借旅大已勢不可免,英國政府決定強占威海衛,作為「補償」,來與沙俄抗衡。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條約》正式簽訂。次日,英國政府即電令駐華公使竇納樂,並照會清政府,正式提出英國租借威海衛。為了達到這一侵略目的,英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進行了一系列骯臟的交易。由於當時威海衛還在日軍的佔領之下,英國首先向日本試探。雙方互換了秘密照會,日本表示支持英國佔有威海衛。英德進行秘密交涉,英國保證「無意侵犯或爭奪德國在山東省的權益」,德國認可了英國對威海衛的要求。在爭取日、德支持的同時,英國積極與清政府進行交涉。清政府不敢拒絕,只是軟弱無力地表示,租借一事須待日軍撤出威海衛後才能商議。但英國政府迫不及待,竟揚言要派海軍去煙台。在英國的軍事恫嚇下,總理衙門照會竇納樂,同意將威海衛租借給英國,但租期必須與俄國租借旅大的期限相同;中國仍可使用威海衛港停泊兵輪;英國以後不得再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竇納樂對前兩點表示同意,對第三點卻斷然拒絕。他蠻橫地宣稱,英國租借威海衛是專為在北方抵制沙俄的勢力,如果法國在南方佔有口岸,英國還將「另索一處抵之」。這為日後的勒索埋下了伏筆。清政府雖然幾次提出異議,但最後還是在英國的訛詐與威脅下屈從。1898年7月1日,由慶親王奕?和總理衙門大臣、刑部尚書廖壽恆代表清政府,與英國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訂租威海衛專條》的主要內容有:1.中國將威海衛及附近海面(包括劉公島、威海灣內島嶼及海灣沿岸10英里地方)租與英國,租期與俄國駐守旅順之期相同。2.所租之地均歸英國管轄,但中國兵輪可在威海灣停泊。3.英國可在租地范圍內沿海一帶修築炮台,駐扎兵丁,或另設應行防護之法。專條的這些規定,使英國輕而易舉地獲取了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威海衛和旅順曾是北洋海軍根據地,它們分踞渤海灣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保衛北京和華北的門戶。分別落到了俄、英手中,成為兩國的海軍基地。專條的簽訂,使華北門戶渤海灣的控制權完全落到了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這對北京形成了嚴重的威脅。英租威海衛期間在英租威海衛期間,英方先後派出了7任行政長官,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是駱克哈特,他於1902年出任威海衛首任文職行政長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殖民政府逐步實現了一套高度集權的殖民統治體制。英租威海衛初期對農村採取的是不幹預政策,這樣就不利於殖民政府對農村的管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06年推行了總董制,實現了殖民政府對農村的全面控制。英方租占威海衛後,確立了將它建成皇家海軍訓練和療養基地的方針。利用劉公島和大陸沿岸的軍事設施進行艦隊演習、炮術訓練和步兵射擊訓練,並利用威海衛適宜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興建了避暑療養場所。每年入夏以後,人滿島內外,商號的生意也隨之興隆起來。這時的威海衛,已經成為英國遠東艦隊的「後花園」。 中國收回威海衛1930年10月1日 中國收回英租界威海衛1930年10月1日,中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威海衛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中英交收威海衛典禮。被英人強行租借32年的中國海港威海衛,終於回歸中國。1898年,英國通過《中英議租威海衛專約》,威海衛淪為其殖民地。1921年12月,中國政府代表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歸還各國在華租借地的要求。此後中國政府便就威海衛租界問題與英國政府開始了長達8年的交涉。1924年6月曾訂立《交收威海衛專約》29條,後曹錕倒台,英國政府借機將此案擱置。直到1930年6月雙方才重開談判。
Ⅲ 威海衛租借地的簡介
此後,中英雙方派員於1900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17日將東起大嵐頭村東北海濱、西至馬山嘴、南至草廟子以里除威海衛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區域劃為租借區,當時區內人口約為12萬。威海衛劃歸為英國的「租借地」,由此開始了英國對威海衛長達三十二年(劉公島又續租十年)的殖民統治。
英屬威海衛的旗幟與香港殖民地旗非常相似,旗幟的主體是英國國旗,它的右下角黃色圓形裡面是一條龍。寓意英國在威海衛行使主權。把中國國旗圖案裁減下了貼在英國國旗的右下角,這實在是對中國皇帝的侮辱。1902年威海衛殖民地旗子做了修改。將黃龍改為海鳥。
1898年威海衛在英國殖民者占據之後,其管理許可權幾經周轉。首先威海衛被交由英國海軍部負責管轄,1899年後又劃歸陸軍部管轄,並由陸軍上校道華德任行政長官,官銜為「政軍專員」。1900年,威海衛屬地改為文官制,1901年1月1日,正式由英國殖民部接管,並頒布了《威海衛地方政府組織法》。同年7月24日頒發了《1901年樞密院威海衛法令》。
威海衛殖民政府主要由正、副華務司署和醫官司長署組成。這一格局是隨著形勢變化逐漸演變而嚴的。1902年殖民政府主要設司法管理、征稅、登記部和綜合部等4個職能部門。1906年衛生事項從綜合部獨立出來,設立醫官司長,主管租代是公工衛、官司辦醫院及船舶檢疫。1906年殖民政府又將租借地劃分為南北兩大行政區,分設長官公署管理。至此,形成了行政公署—南北區行政公署—小區—村的完整的殖民統治體系。
1901年英國設立了威海行政公署,做為租借地最高管理機構威海衛行政公署設行政長官一人,由英皇直接任命,地位等同於英屬殖民地副總督,但不同的是他總攬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其專制又遠遠超過了其它殖民地。1902年5月3日,首任行政長官斯圖亞特·駱克哈特,印章為「大英欽命威海衛辦事大臣」,時威海人都稱他為「駱大臣」。行政公署下設正、副華務司和醫官長等僚屬。
英租時期,英國先後向威海派駐了7任行政長官,分別為哥恩特(E。F。A。Gaunt)道華德、庫溫(Cowan)、駱克哈特、波蘭特(A.P.Blunt)、布朗(W.Russell Brown)、庄士敦(R..F.Johnston)。其中駱克哈特是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基層,殖民當局採用了中國原有之村董制,他們認為這種傳統制度,仍能為群眾所接受,因不少村董還是本村大姓人戶的長輩,且多是富裕之戶,較有威望。為了便於層級管理,1906年由華務司制訂了分區制和總董制,全境劃為南、北兩大區片分26個小區。南區片17個小區,其行政長官駐溫泉湯村;北區片9個小區,由政府秘書兼管,每小區選總董一人,多者管轄32個村,少者只有6個村。其區劃為:北門外、竹島、孫家疃、欽村、王家莊、田村、張村、里口、孫家灘、羊亭、西王家夼、長峰、鳳林、海埠、孟家莊、橋頭、報信、於家夼、冶口、欒家店、崮山、草廟子、劉官屯、港西、鹽灘。
在警務方面,由副華務司統管,設總巡捕房,碼頭區域內設有東山、南大橋、北竹島3個卡子(類似派出所),鄉間設15個分卡。巡捕(警察)分為3級:巡官(三道杠)、巡長(二道杠)、巡捕(多為華人),總計200餘人。
在司法方面,根據其法令規定,案件均歸上海英租界的高等法院審理,但該法官不常到威海,故各種案件均由威海地方行政長官審理,正華務司管民事,副華務司管刑事。在辦案中,英國人發覺中國人的傳統辦案法仍可採用,「只要不與法律相矛盾,不違背公正和道德准則,法庭就要以中國或當地的法律和習俗習慣為依據」。南區行政長官莊士敦在辦案中,常仿效中國「父母官」身份審理案件全過程,並時而走訪民間知情人,還開創設置了「檢舉箱」。
由於殖民地面積廣闊而本國兵源不足,所以組建殖民軍是英國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和對外侵略的主要手段。英國佔領威海衛後,即計劃將其建成在華組建殖民軍的大本營,一方面用於威海衛租借地的防衛,另一方面為英國對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軍事侵略提供兵源。由於此舉違反租約規定,遭到清政府的反對。英方雖迫於外交壓力而表示僅在威海衛招募並僅用於本地防衛,但仍然於1899年開始,從香港選調軍官並從山東內地和天津招募流民組建殖民軍。該殖民軍屬僱傭軍性質,稱中國軍團,又叫華勇營,駐守北大營、南、北竹島和寨子等處,起初有600多人,1902年高峰時期曾達到1300多人。該軍團各級軍官全由駐華英國軍官擔任,主要採取英國治軍方式加以訓練。由於軍紀渙散,逃跑率特別高,到1903年就有800多名士兵開小差。1906年中國軍團被迫解散,部分士兵被編入租借地內巡捕房充當巡捕。中國軍團存續期間一直是英國維護其早期在威海衛殖民統治的重要支柱力量。1900年,中英勘劃威海衛界址時,該軍團曾作為主力充當了鎮壓威海人民抗英斗爭的劊子手。同年9月份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威海衛行政長官道華德被提升為陸軍准將指揮在華北地區登陸的英軍,該軍團被作為主力編入八國聯軍中英軍序列,前往天津鎮壓義和團。
英租威海衛的32年間,社會各項事業雖有不同程度的進展變化,但由於幾種因素的制約,如:一、英租期的不確定性,外商投資猶豫消極,本地人有了錢多是投在土地上,對工商業缺乏熱情;二、交通不便,西鄰煙台早已開埠對外,南鄰青島建有鐵路貫通省內,威海雖有海運,但多被英國人、日本人控制,因而威海衛的經濟、社會建設事業沒有長足的發展。
歸還威海衛租借地,中國與英國政府經過了26年的交涉與談判始得完成。
Ⅳ 威海衛割占及回歸歷史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軍圍攻威海的作戰。
11日凌晨3時30分,日軍魚雷艇又偷襲南北兩口,北北洋艦隊用小炮擊退。當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煙台後,謊報劉公島已經失守,同時接到李鴻章電報,催令沖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無期,而這時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滿日軍戰艦和魚雷艇,北洋艦隊子彈將盡,無法沖出,隨派人將鎮遠艦用魚雷轟沉,但無人動手。便派人招來牛昶眪,說「吾誓以身殉」,並命其「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牛佯作應允,丁汝昌隨飲鴉片自盡,終年59歲。
丁汝昌殉國後,牛昶眪加蓋海軍提督印,12日凌晨將投降書送到日軍旗艦松島號,14日,牛昶眪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駛入威海衛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亞洲的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民國時期經過浴血奮戰,威海人民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威海衛。 然而,就在人民還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國民黨反動派卻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內戰。威海軍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後來威海保衛戰勝利結束,國民黨軍佔領威海衛的企圖完全破滅。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摩托羅辣 | 十二級 | 2011-7-3 12:39
這個和我沒有什麼關系的啊 回答者: 刪除源文件 | 二級 | 2011-7-3 14:19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孫揚12 | 五級 | 2011-7-3 16:06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軍圍攻威海的作戰。
11日凌晨3時30分,日軍魚雷艇又偷襲南北兩口,北北洋艦隊用小炮擊退。當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煙台後,謊報劉公島已經失守,同時接到李鴻章電報,催令沖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無期,而這時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滿日軍戰艦和魚雷艇,北洋艦隊子彈將盡,無法沖出,隨派人將鎮遠艦用魚雷轟沉,但無人動手。便派人招來牛昶眪,說「吾誓以身殉」,並命其「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牛佯作應允,丁汝昌隨飲鴉片自盡,終年59歲。
丁汝昌殉國後,牛昶眪加蓋海軍提督印,12日凌晨將投降書送到日軍旗艦松島號,14日,牛昶眪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駛入威海衛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亞洲的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民國時期經過浴血奮戰,威海人民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威海衛。 然而,就在人民還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國民黨反動派卻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內戰。威海軍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後來威海保衛戰勝利結束,國民黨軍佔領威海衛的企圖完全破滅。 回答者: 等待落花的季節 | 四級 | 2011-7-4 21:48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後被英國強租。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衛,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孤墳尋一 | 二級 | 2011-7-7 16:53
huifu 回答者: 為月亮祈禱L | 一級 | 2011-7-9 21:27
1945年8月中旬,東海軍分區對駐守威海的日偽軍展開了全面反攻。8月16日下午5時,參戰部隊佔領威海衛城區,日偽軍殘部逃至劉公島。威海因此成為日軍投降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收復的城市。 回答者: 1469815402 | 一級 | 2011-7-10 10:56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7-10 13:01
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huakai08 | 一級 | 2011-7-10 15:30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1938年再次被日軍侵佔,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fghjvbnm9 | 二級 | 2011-7-11 07:53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杉兒32 | 一級 | 2011-7-11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