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每天新增疫病多少

英國每天新增疫病多少

發布時間:2024-01-02 17:44:12

❶ 1840年至1842年間英國對中國發動了哪幾次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瞎陪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碧漏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4、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磨慧蠢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英國每天新增疫病多少擴展閱讀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導致費里政權垮台。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❷ 二戰爆發時,英國為何屠殺了40萬的寵物

二戰爆發前,英國屠殺寵物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戰時的秩序著想。戰爭期間,一切以人為為主以戰爭為主,屠殺寵物可以減少消耗。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夕,英國成立了國家空襲預防動物委員會。戰爭爆發以後,人們開始爭先恐後的到獸醫或是寵物店將自己的寵物實施安樂死,,以防止自家的寵物遭到屠殺。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遭到英國屠殺的寵物達到200萬以上。

避寵物擾亂自戰爭秩序或者暴露目標。一戰中英國遭遇德國飛艇空襲時,大量人民帶著寵物躲入公共防空洞。然而,寵物一旦聽到轟炸的聲音會驚恐不已,在防空洞內狂吠亂跑,主人也控制不了。這導致防空洞內秩序大亂。後來英國軍方下令,不允許寵物進入防空設施。說來說去,戰爭期間人尚且不能保住自己的命,何談保住寵物的命了。

❸ 中國史書有無關於大規模瘟疫、傳染病流行導致大規模死亡的記錄死亡數煩請盡量具體些,謝謝

一 黑死病--中世紀瘟疫 上世紀重演

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俗稱「黑死病」,這是一種以老鼠和跳蚤為傳播媒介、傳播速度極
快的傳染病。中世紀時,一場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加上戰爭和飢饉,使歐洲約半數人口命
喪黃泉。就這次災難所導致的死亡人數、混亂程度和恐怖心理而言,超過了20世紀的兩次
世界大戰。
黑死病是一種可怕的疾病,有親歷者寫道:「這種疾病的症狀是劇烈的發燒和冷顫,患
者感到頭痛欲裂,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劇烈的疼痛蔓延到後背和四肢。腋窩
和腹股溝出現紅色的腫塊,一旦觸碰就會非常疼痛。皮下會出現大量的出血點,最後形成
黑色的血淤。患者神志恍惚,不停地呻吟,煩躁不安地翻來滾去,反復抓扯床單。他們的
狂躁不安只有在陷入休克時才會稍稍得到緩解,而只有死亡才會最終停止這一切。」
上世紀初舊金山爆發黑死病 ,提起「黑死病」,許多人會以為只是發生在歐洲中世紀的
歷史,卻對上個世紀初舊金山爆發的「黑死病」少有了解:1900年~1905年以及1907年~
1908年,舊金山有280人感染了鼠疫,其中172人死亡。
第一個死亡者是唐人街華人 ,1900年3月,舊金山第一個患上黑死病的人死亡。他叫黃
初景,41歲,是一名居住在唐人街的木材商人。市政衛生部門不等確切的診斷結果出來,
連夜用繩索將唐人街的建築物圍起來,將這個社區隔離了。衛生部將責任推給了當地所有
華人居民,而白人在唐人街開辦的商業企業卻沒有被隔離。
隨著更多人染上這一烈性傳染病,美國政府才不再針對唐人街,並派來路伯特·布魯專員
,路伯特上任後採取了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著重消滅老鼠和鏟除便於鼠類大量繁殖的
環境。他用水泥建築取代了木結構建築,還發起了一次鼓勵人們捉老鼠的運動,每捉一隻
就獎勵10美分。布魯的努力最終建立了廣泛的「防鼠聯盟」,黑死病才沒有繼續泛濫下去


二 西班牙流感--奪命5000萬 國王也中招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數十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
。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近5000萬人的性命,這就
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
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
、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
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

三 日本腦炎--發病五年後仍有後遺症

「日本腦炎」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1924年在日本暴發,因此
得名。14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男孩,容易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日本腦炎在亞洲與南美
洲十分流行。近來,在美國的塞班島與澳洲大陸等地區也出現了日本腦炎的病例。
日本腦炎是自然病毒引起,人、動物與大多數家禽都可能感染日本腦炎,其中豬最容易
感染。日本腦炎的主要傳播媒介是蚊子(庫蚊),大多數人都容易感染該病。日本腦炎在
10歲以下,尤其是2~6歲的兒童中傳播最廣。男性的感染比率大於女性。
日本腦炎的潛伏期為5-15天。主要的症狀為發燒、抽筋與深度昏迷。目前為止,日本腦炎
的治療並未有很大的突破,仍是以支持療法為主,給予生命癥候的支持,以及降腦壓葯物

超過一半的存活兒童,在發病後一年後仍有腦波之異常。四分之三的存活者,在發病五
年後,仍然有行為或精神狀態方面之異常。雖然已經知道日本腦炎的死亡率及後遺症相當
厲害,但在目前尚未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是重要的手段,比如種疫苗,和出外
旅遊(尤其野外)時要穿長袖衣和噴驅蚊水。
今年9月南亞死1000多人 ,今年9月南亞地區也爆發過較大規模的「日本腦炎」,
造成1000多人死亡。發生疫情的地區主要是尼泊爾和印度,死者大部分是小孩。
印度北方邦發現今年第1例日本腦炎患者以來,當地已經有2000多人染病,其中以兒童為
主。有關專家說,約有30%的患者會終身殘疾。尼泊爾衛生部表示,隨著雨季的結束疫情就
會有所減緩。

四 霍亂--人類最可怕瘟疫之一

烈性腸道傳染病 通過水、食物、生活接觸、蒼蠅等傳播 致死率可超過50%
霍亂,被描寫為「曾摧毀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
病,發病急,傳播快,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從1817以來百餘年間,霍亂共發生8次世界性大
流行,其中1961年的那次報告患者高達350多萬。現在每年有10萬人死於該病。
在英國首次流行,1831年,沒有人想到,一場將持續幾十年的霍亂大潮即將來臨。在第
一波霍亂菌的襲擊中,英國至少有14萬人死亡,一些小村莊幾乎全村覆滅。
當然,對於19世紀初的人類來說,這種可怕瘟疫發生、傳播和控制都是一個謎。每天,在
英國的城市和鄉村,都有靈車不斷地往墓地運死人,工廠和商店裡沒有人的活動,人們到
處尋找葯物,作最後無力的掙扎。當患者從腸痙攣到腹瀉,到嘔吐、發燒,在幾天甚至幾
小時後面臨死亡時,人們能夠感受到的,除了恐懼,還是恐懼。
發現病菌科學家獲諾獎
100多年來,霍亂有8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記錄。當第五次霍亂到達埃及時,當時應埃及政
府邀請,德國細菌學家科勒在當地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霍亂的致病菌——「逗號」桿蓖即
霍亂弧菌,190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自1961年起,霍亂爆發第7次世界性大流行。由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開始從
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向毗鄰國家和地區蔓延,迄今已波及五大洲14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
區,報告患者350萬以上。到1992年10月,由非O1群的一個血清型——O139霍亂弧菌引起的
新型霍亂席捲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某些地區,至1993年4月已報告十萬余病人,現已波及許多
國家和地區,有取代埃爾托生物型的可能,有人將其稱為霍亂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

霍亂讓人們知道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不幹不凈吃了沒病」被「飯前便後
要洗手」所取代。不良的飲水、飲食習慣會直接把病菌吃進體內,例如,由於霍亂菌在酒
精中仍可以存活,生吃的醉蝦、醉蟹往往成為傳染源;還要注意不喝生水,桶裝水最好燒
開後飲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不給病菌和病毒存活的空間;注意不到衛生條件差的環
境中就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阻斷交叉傳染;勤洗手等等。
霍亂菌平均每年讓幾十萬人上吐下瀉,霍亂菌在衛生狀況不佳的國家甚為常見,而疫苗
也只有部分效果,並且還因其副作用而被某些國家禁用。目前,霍亂並沒有隨著衛生等生
活環境的改善而消失,前幾年日本就出現過這種腸道流行病。霍亂菌的基因簡單,遇到外
界刺激(如葯物等),基因突變的隨機性很大,造成細菌的抗葯性。
目前的現象是,許多人有病亂吃葯,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十分嚴重,以前,幾十個單位的青
黴素就可以治病,現在需要100萬單位才可能起作用,同時也帶來另一個問題:用葯過量產
生的副作用同樣影響人的免疫力。

五 軍團病--「軍團菌」作祟 溫水中孽生

呼吸道感染疾病 夏秋季為高峰 經空氣的傳播性很強 病死率達10%
軍團病並非是一種軍隊的職業病,而是一種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菌存在於水汽中。軍團
病即大葉性肺炎,是一種細菌性肺炎,症狀與肺炎基本一樣。1976年,美國退伍軍人大會
在費城召開時,首次發生「軍團病」,該病因此得名。
全球共發生過50多次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之際,一批退伍老兵在費城「斯特拉福美景」飯店聚會,兩天後
與會人員中有180多人相繼出現高燒、頭痛、嘔吐、咳嗽、渾身乏力等症狀,90%的病例胸
部X光片都顯示出肺炎跡象。大會總部所在賓館附近的居民中有36人也出現了相同症狀。共
有34名患者因此死亡。疫情發生後,醫學專家從病死者肺組織中分離出了致病病菌,稱為
「軍團菌」,此病也因此得名「軍團病」。此後,軍團病在全球共發生過50多次,近幾年
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均有流行。
長期吹空調應小心
據估計,在美國每年都有8000~18000人感染上軍團病。有些軍團病感染者所表現出來的
症狀比較溫和,甚至根本就沒有得病的跡象。
一般來說,當水溫在31到36攝氏度之間,水中又含有豐富有機物時,這類菌可長期存活,
當水溫升高到60攝氏度以上,軍團菌就不易生存了。城市中的軍團病主要由孽生在空氣加
濕器、蓄水系統、空調系統等潮濕環境中的軍團菌引起。
軍團菌經空氣傳播。空調系統的水箱是軍團菌的理想繁殖地方,可經管道遍布整座建
物。因此長期在空調室內的人,應特別小心。世界上首次發現軍團病時就是由空調冷卻水
傳播的。
目前已知軍團菌可寄生於天然淡水和人工管道水中,也可在土壤中生存。研究表明,軍
團病潛伏期5到10天不等。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伴有寒顫、肌疼、頭疼、咳嗽、胸痛、呼
吸困難和腹瀉等,病死率達10%,病情嚴重者會死亡。一般不會人為接觸傳染,與一般肺炎
不易鑒別。軍團病可以用紅黴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六 瘋牛病--元兇是羊不是牛

瘋牛病即牛海綿狀腦病(醫學上簡稱BSE),最早1986年在英國發現,到目前為止,西歐
(主要是英國)已出現了18萬多個病例。
1986年10月,英國東南部阿福德鎮的一隻奶牛突然病倒。這頭奶牛先是四蹄發軟,口吐白
沫,後來便渾身顫動,肌肉抽搐而死。經驗豐富的獸醫說,這頭牛患的是「瘋牛病」,後
來一隻貓也患上了同樣症狀的疾病。人們很快聯想到這種瘋牛病可能會傳染給人類。果然
,10年後的1996年英國一個叫史蒂芬的年輕人慘死於瘋牛病引起的「克雅氏症」。一場震
撼世界的瘋牛病危機爆發了。
感染後毫無症狀
不僅在歐洲,瘋牛病在全球范圍內都發現過,阿曼、加拿大、美國等20多個國家發生過
瘋牛病,平均每100萬人中每年出現一個病例。這種病一般有幾十年的潛伏期,患者最終發
病的年齡往往在50-60歲。機體感染後不發熱、不產生炎症,但一旦發病,病情發展極快,
患者出現精神失常、怕光、怕聲音、怕觸摸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肌肉抽搐、變硬並出現
痙攣,死亡率為100%。患上克雅氏症狀的人臨死的時候情形非常恐怖,往往驚惶失常,口
里說著胡話,腦海里出現著各種錯亂和可怕的圖景,連身體也失去平衡感。這是因為,已
經進入人腦細胞的這種蛋白在發病的時候變異擴張如鋸齒,在人的大腦中撐出無數個可怕
的小洞,造成人的異常痛苦、恐怖和精神錯亂。更為嚴重的是,現有醫療技術在患者生前
無法確診該病,只有在患者死後用顯微鏡觀察其腦組織切片才能找到死因。
爆發瘋牛病的原因是,在英國和歐美許多國家的一些飼料加工廠,把羊等動物的內臟和
骨頭加工成動物飼料,估計有些牛飼料來源於患有羊瘙癢病的羊內臟。英國有較多的羊瘙
癢病,該病是一種在綿羊和山羊發生的自然感染性神經變性病,潛伏期長,起初不易察覺
。動物發病是以經常刮擦柵欄的瘙癢動作開始,故名羊瘙癢病。病羊逐漸出現震顫和運動
失調,多在發病6周至6個月內死亡。牛食用含羊瘙癢病因子的飼料,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
患瘋牛病。羊瘙癢病致病因子已在實驗室內傳染給多種實驗動物,如小鼠和倉鼠。
因此,科學家認為瘋牛病很可能是通過食用帶有羊瘙癢病的飼料而獲得。
羊瘙癢病在歐洲已有260年歷史,飼料加工廠在歐洲也有較長的歷史,為什麼以前沒有瘋
牛病的發生呢?原因可能與飼料加工廠的生產程序有關。1981年前後,由於經濟原因,英國
動物飼料加工業改變了加工方法,取消了兩個可以破壞致病因子的關鍵步驟:一是取消使
用有機溶劑;二是取消了長時間的高溫蒸氣消毒,致使有足夠量的致病因子存在於動物飼
料中,動物食用這些飼料後,經過幾年的潛伏期而發病。英國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控
制瘋牛病的蔓延,包括1988年7月開始停止喂養可能含有致病因子的飼料,屠殺消滅患病的
瘋牛。但瘋牛病的病原是朊病毒,具有與普通病原微生物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不僅可以通
過血液、食用肉、精液、醫院手術刀等多個途徑傳染,而且生命力非常旺盛,高溫、冷凍
、消毒等對它幾乎都沒有任何用處因此將污染的肉和骨等焚燒成灰是最好的殺滅辦法。

說起來瘋牛病也是一種富貴病。我們國家的畜牧業工業化程度還很低。我們的牛還吃不
起帶動物骨粉添加劑的飼料,所以還未發現瘋牛病。
瘋牛病還有跨物種傳播的可能,而其他動物在感染瘋牛病後沒有任何症狀,人類有可能
通過食物鏈感染瘋牛病。牛以外的其他動物,如羊、豬和其他家禽等感染上瘋牛病後會沒
有任何症狀,這種「亞臨床」症狀已在試驗鼠身上得到證實。由於沒有症狀,感染瘋牛病
的家禽和羊、豬等動物仍可能被人當作健康動物宰殺食用,進而使人染病。英國醫學研究
委員會的約翰·科林奇教授認為:「這項研究指出,牛或者其他動物有可能感染上瘋牛病
而沒有任何症狀。無論這些動物壽命有多長,它們體內都潛伏著致病因素,可能會通過食
物鏈感染人類。
可透過母嬰垂直傳染
英國科學家還發現,瘋牛症有可能由人類互相傳染,而且帶病者可能毫無病徵。英國曾
發現一名11個月大的女嬰被懷疑在母體期間從母親感染變種「瘋牛症」。她的母親早前因
為感染瘋牛症而死亡。這名女嬰的個案,推翻了「瘋牛症」只會經食用受感染肉類才染病
的說法。
科林奇的研究小組在《全國科學院學報》透露,受到直接感染者可能會毫無病徵,因此
真正受感染的人畜數目遠超估計。而當他再將此病傳染其他人時,受感染者便會死亡。科
林奇表示,倘受感染而無病徵的人類接受手術或輸血,便有可能將疾病散播。

七 瘧疾--每30秒殺死一名兒童

表現為周期性的發冷、發熱、出汗 每年奪命超過100萬 ,瘧疾作為全球最普遍、最
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每年在全球約有3億宗病例,大多都發生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導
致超過100萬人死亡。在非洲,瘧疾每30秒就殺死一名兒童,這比任何其他疾病造成的非洲
兒童死亡人數都要多。得了瘧疾而倖存下來的兒童往往會大腦受損或是癱瘓,給家庭帶來
沉重的經濟負擔。
2000年4月25日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的非洲首腦會議達成了《關於在非洲遏制瘧疾
的阿布賈宣言》,《宣言》重申了非洲各國聯合打擊瘧疾疫情。聯合國把這天定為「非洲
瘧疾日」。
全球有超過41%的人口都有感染瘧疾的風險,並且由於不斷惡化的衛生系統、不斷增長的
葯品和殺蟲劑的抗性、氣候變化以及戰爭,這個比例每年還在不斷提高。
典型的瘧疾發作者,一般可明顯地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發冷期:怕冷,雖蓋厚被,仍寒
戰不休,面色蒼白。此期可持續10分鍾至1小時左右。第二發熱期:高熱(可達39-41℃)
、面色潮紅,伴頭痛、口渴、呼吸困難。第三出汗期:高熱後,突然大汗淋漓,體溫隨即
下降至正常。瘧疾除可導致貧血、肝脾腫大外,尚可引起腦型瘧疾、肺型瘧疾、胃腸型瘧
疾等而危及人的生命。
瘧疾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有105個之多,九成因瘧疾而死亡的病例均發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
以南地區。瘧疾由於大大降低了生產力和社會穩定性而使貧窮現象加劇。農村和貧困人口
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最易受到瘧疾的侵害。在農村地區,雨季——農事最繁忙的時候——
的感染率最高。研究表明,感染瘧疾的家庭要比其他家庭少60%的農作物收成。據統計,即
使精打細算,瘧疾每年給整個非洲國內生產總值造成的損失達到120億美元。
根據宏觀經濟學和衛生委員會的報告,每年需要高達20億美元的資金才能夠實現到2010
年將瘧疾死亡人數減半的目標。然而對於貧困落後的非洲國家而言,每年拿出20億美元對
付瘧疾,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情。在目前,只有6億美元可供開支。
孕婦兒童受害最深
孕婦與胎兒也是瘧疾主要的受害者。在非洲的瘧疾流行地區,每年約有3000萬婦女懷孕
。對於這些婦女來說,瘧疾對她們自身的健康以及胎兒的健康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瘧疾會
造成新生兒體重過輕、貧血甚至死亡。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瘧疾,非洲每年有20萬新
生兒死亡。在肯亞,瘧疾是最多發也是造成最大經濟負擔的疾病。根據肯亞衛生部門
的統計,在醫院治療的病人中有40%是瘧疾患者。瘧疾也是造成肯亞兒童夭折的第一大因
素,平均每天有9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這種疾病。聯合國最近警告說,瘧疾已經成為肯亞
的「國家悲劇」。快速有效地治療瘧疾應當應用到兒童和孕產婦的日常衛生保健中來,這
樣就可以使死亡率降低50%。
許多觀察家曾經提出的警告:抗葯性瘧原蟲越來越普遍。奎寧是目前對抗瘧疾葯品中價
格最便宜也是最有效的葯物,但是越來越多對奎寧具有抗葯性的瘧原蟲出現在大部分的非
洲地區,使得這個葯物越來越沒有用了。不過,通過將不同葯物混合在一起來進行治療能
夠抑制這種抗性。
專家指出,目前仍缺少對抗瘧疾的疫苗。疫苗可以提供一次注射持續10年的預防效果,
比擊敗瘧疾的計劃還要有更久的影響力。美國共同基礎疫苗的發起人梅林達·摩爾同意這
個說法:「許多兒童正處於死亡邊緣,所以關於疫苗的問題需要馬上受到關注才行。」就
長遠來講,只有疫苗的發展才能阻止非洲瘧疾的傷痛。摩爾說:「我們需要新的工具,歷
史告訴我們疫苗是最好的工具並且能讓瘧疾得到控制

❹ 鴉片戰爭中英國入侵中國的路線有什麼特點

繞過北京只在其它省份賣鴉片,經濟發展城市賣鴉片。英國金本位對中國戰銀本位,利用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做橋頭堡,通過金融軟體轟炸,也有鴉片,棉花,生絲這樣的實體入侵,是一場由倫敦銀行家們主導的有預謀的金融戰爭。路線是 廣州→廈門→定海→天津 。

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海軍戰艦16艘 ;東印度公司武裝汽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和陸軍4000人(愛爾蘭皇家陸軍第十八團;蘇格蘭步兵第二十六團;步兵第四十九團)海軍2~3千海軍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還有一種說法是,英軍封鎖珠江口,經廈門北上,首先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天津。道光皇帝大為震驚,立刻派直隸總督琦善到天津與英軍談判,後英軍撤回廣州。和站不定中,英軍北上攻入長江,直接開到南京城的江面外,逼迫清政府簽訂城下之盟。
戰爭過程
(一)戰前形勢和戰爭爆發的原因

1、中、英雙方的態度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政府決定武裝侵華,採取了一系列步驟和措施進行戰爭部署,並且多次對中國進行武裝挑釁.
林則徐預感到可能要發生一場戰爭,他在嚴禁鴉片的同時,積極進行戰備.一是注意吸收敵方軍事技術方面的長處,有的放失地加強己方,主要是在船炮水軍的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是比較重視民眾的力量,認為「民心可用」.
2、 戰爭爆發原因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維喜案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女皇維多利亞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10月1日,英國內閣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也可以說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後,英國為奪取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決意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
(二)戰爭的三個階段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廣東戰事;所謂《穿鼻草約》;英軍強佔香港島)
2、1841、1-1841、5(廣東戰事;《廣州和約》;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戰事)
具體戰爭過程如下: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龍發生沖突,英軍首先開炮,英方參戰五艘非正規艦只;清軍出動三艘戰船,有岸炮支援.戰斗持續四個小時,雙方損失輕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戰,關天培率領的水師被擊退,英軍無人員傷亡.
1840年6月22日,英軍部分主力准備完畢,按計劃開始以主力北上舟山.只留少數艦船在虎門執行封鎖.
1840年6月28日,英國侵華軍後續部隊到達廣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華英軍到齊,共計海軍戰艦16艘,東印度公司武裝輪船4艘,地面部隊4000人,海陸合計7000左右.(另有輔助艦只)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軍到達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軍後續艦隊9艘(其中戰艦三艘)途徑廈門,英遠征軍司令命一艘戰艦向廈門官員遞交《致中國宰相書(副本)》,該艦駛入廈門南水道下錨.
1840年7月3日,駛入廈門南水道的英艦派翻譯駕小艇登岸送信,被清軍武力阻止,英戰艦則向岸上開炮,引發了一場小規模炮戰.(此役雙方損失輕微,上報到朝廷時變成了一場勝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軍開始進攻定海,戰至黃昏,英軍停止進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軍攻入定海.定海知縣投水自盡,總兵張朝發已於昨日戰死.是役,清軍參戰僅1540人,傷、亡各僅13人.定海水師在九分鍾內覆沒,英軍所有艦船僅中彈三發,無人員傷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達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軍抵達天津,並沿途留兵封鎖中國沿海.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司令咨會,隨後將《致中國宰相書》進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道光帝本無戰心,又由於嚴重的誤譯,道光以為英軍此來是為了「申焚燒鴉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許為之伸冤,「以折服其心」(所以罷免了林則徐,但英方並無此要求);拒絕賠償鴉片損失;拒絕割讓島嶼.並令其:「反棹南還,聽候辦理」. 英軍當然不肯答應,雙方繼續交涉.但由於翻譯和文化差異等諸多問題,雙方無實質進展.
1840年9月15日,英軍感到在北京地區作戰並無把握,季風也將結束,同意返航.要求到廣東繼續談判.
1840年9月28日,英艦隊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軍疫病嚴重(至年底此處共計病死448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派琦善南下廣東,「懷撫」英夷.
1840年11月25日,在舟山和浙江官員談判了一些日子後,不懂中國官場「潛規則」的懿律被當猴耍而不自知,發布了浙江停戰的命令,率英軍南下廣東(不久以後英軍就放棄定海).
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達廣州,中英廣州談判開始.但由於雙方開價差距懸殊,一開始就進入了扯皮階段.
1840年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摺,得知英人的要求如此過分(和南京條約的內容相似),下令備戰.
1840年12月30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二期奏摺,認為談判已無希望,下令琦善「勿得示弱」,同時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廣東派援軍.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摺,下嚴令:「逆夷要求過身……非情理可諭,即當大軍撻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準收受」, 同時重新啟用被革職的林則徐等.在談判期間,琦善不斷從廣東各地調兵至虎門,虎門兵力達到11000人.虎門也成為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火力最強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軍發動進攻,虎門戰役開始.英軍攻佔大角、沙角炮台,並擊敗清軍水師.比起先前的表現,守軍作戰也很勇敢,共計戰死282人,受傷462人,沉沒戰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後才開始後退.英軍僅受傷38人.
1841年1月8日,琦善要求重開談判,英軍同意,暫時停戰.此後一直在談判.
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佔香港,並要求割讓(香港仍有清軍).
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門戰事,革除琦善職,授奕山為靖逆將軍,南下統兵.大概也是這一時期,道光帝派「強硬派」的裕謙和顏伯燾分別負責兩江和閩浙,兩人到任後立即開始盡最大力度整軍備戰.
1841年2月24日,本來就毫無希望的談判已經破裂,英軍開始向虎門核心陣地布置進攻.26日清晨,英軍正式發起進攻,到當天下午五時,英軍擊敗全部8500名守軍,關天培壯烈犧牲.由於主要在射程外炮擊,英軍損失輕微.
1841年3月18日,英軍攻入廣州西南的英國商館,後來撤離.由於前兩敗,此戰中國守軍士氣低落,未戰先潰,英軍損失輕微.新任參贊大臣楊芳在奏章里對失敗絕口不提,反而說已屢敗英軍,唯恐其逃竄.
1841年4月14日,奕山到達廣州,耗時達57天,被俄國武官當成笑料.
1841年5月初,各地援軍相繼抵粵,道光帝也反復下令「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留」,如果英軍「聞風遠遁」,惟將軍是問.21日,奕山下令對英軍艦船火攻,英軍略受損失.24日,英軍進攻廣州,至25日,已經攻佔廣州城外主要制高點和炮台.此役英軍戰死9人,受傷68人.27日,清方向圍城的英軍要求談判,於是又暫時停戰.並且交納賠款.從6月1日起,英軍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間,奕山的奏摺對失敗隻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勝仗,並說英軍舉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許其求和,同時命令沿海撤防(節省軍費).正好老天有眼,此時英軍中瘟疫橫行,英艦隊又突遭台風襲擊,損失慘重.因此老天無意中幫奕山圓了謊.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民眾與英軍交戰,其採用戰術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軍將領汗顏.但英軍最終還是突圍,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民眾包圍英軍佔領的四方炮台.時值停戰期間,清方派主戰的官吏余保純將民眾勸歸.(這個倒霉的傢伙在當時就被不明真相的人當成了大漢奸,直到現在.)
1841年5月31日,英國外相認為義律對中國過於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國事務.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從倫敦到澳門,只用了67天,其中還有十天在孟買處理公務,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軍主力北上廈門,奕山隱瞞不報(他吹牛說英軍已退).幸虧奕山的牛皮早被廈門的顏伯燾識破,故顏伯燾一直抗旨不撤防.並且在廈門投巨資建立了中國沿海最堅固的防線——廈門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當強大,有火炮四百餘門,守軍5680人(僅次於虎門,但遠遠比虎門炮台堅固).
1841年8月26日,英軍圍攻廈門.英軍戰術無非是正面佯攻,側面迂迴,輕松繞開石壁.如此簡單的戰術,英軍已用過多次,但是由於瞞報嚴重,顏伯燾和道光帝並不知情.守軍一的開始抵抗也較為激烈,但是腹背受敵,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到了黃昏,清軍外圍陣地已全部失守.英軍也停止進攻.
1841年8月27日,英軍攻打廈門城.守軍已於夜裡逃散,廈門失守.此役,清軍陣亡總兵一名,副將以下軍官7員.士兵減員324名.英軍戰死一人,受傷16人.戰後英軍對石壁炮台的防禦力評價相當高.戰後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來華的英軍中還有陸軍.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軍(海陸軍共計四千人)北上浙江.此時浙江由頭號主戰派裕謙主持,浙東防務與戰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強,降職的林則徐曾一度在鎮海協助組織防務,經歷了幾次戰斗的林則徐認識到定海必然守不住,應該主動放棄.這個建議當然不可能被採納.
1841年9月25日,英軍本來打算攻擊鎮海的主力海陸軍四千餘人受到風力影響,集結於鎮、定之間的海面.隨後的幾天,定海清軍與英軍屢有交火,均損失輕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軍向定海發動總攻,至下午2時,五千多守軍全部被擊敗.定海三總兵犧牲.英軍戰死2人,傷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軍向鎮海發起攻擊,幾小時後,外圍陣地紛紛失守.此時戰斗雖未結束,正在鎮海東城牆指揮的兩江總督裕謙已經知道希望全無,遂跳水自盡.
1841年10月13日,英軍逼近寧波,負責此處的太子太保餘步雲棄城逃跑,寧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步軍統領正黃旗滿洲都統崇文門監督正紅旗宗室總族長雍正帝四世孫前黑龍江將軍前盛京將軍」奕經受封為揚威將軍,調集八省援軍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經過四個多月的准備之後,鴉片戰爭中唯一一次收復失地的反攻在奕經的指揮下打響,四小時後,規模龐大的反攻宣告失敗.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撫劉韻珂上「十可慮」折,雖未明說,但暗示戰爭已毫無希望,且充滿危險.
1842年5月7日,英軍撤離寧波,集結兵力准備沿長江向內地進攻.
1842年5月18日,英軍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軍抵抗激烈,戰敗自殺者甚眾.英軍陣亡9救人(其中一名中校),受傷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軍全部出動攻擊吳淞.吳淞是江蘇海防重點,新任兩江總督牛鑒親自坐鎮於此.但戰斗至中午12點,清軍全部逃散.清軍陣亡江南水路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英軍被擊斃兩人,受傷25人.同日,英軍第二期增援部隊到達吳淞口,在華英軍總兵力達到20000人.與清軍相比,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這都算是一支空前強大的軍隊.
1842年6月19日,英軍佔領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軍戰艦十二艘,輪船十艘,運輸船51艘,士兵7000人組成艦隊從上海出發,直撲鎮江.
1842年7月13日,清軍開始增援鎮江.
1842年7月21日,英軍開始攻城.此時鎮江城內駐軍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而英軍僅參加攻城的兵力就達6905人,英軍占絕對優勢.戰斗開始後,英海軍組織火力猛轟城外清軍,城外清軍缺少掩護也沒有任何反擊手段,很快便潰散.與此同時,登陸的英陸軍開始攻城,由於缺少火炮掩護,英軍只能用雲梯攻城,被守城清軍痛擊.隨後英軍組織火力轟擊城牆,可是城內駐軍有1185人是駐防在此的京口八旗.他們安家此地已經200多年,所以仍然節節阻擊.同時英海軍組織小船沿水路攻擊鎮江西門,遭到城牆上清軍火炮的有效轟擊,狼狽退出.最後,占盡火力優勢的英軍從北、西、南三個方向突入城內,守軍一直堅持巷戰到深夜.城內清軍的傷亡率達30%.鎮江的火力兵力遠遠不及虎門,城牆堅固遠遠不及廈門,戰前動員遠遠不及定海,准備周密遠遠不及浙東,但是此役英軍有39人斃命,130人受傷,3人失蹤.多於上述四戰役所斃傷敵軍的總和.
1842年8月2日,英軍離開鎮江,准備進攻南京.在此之前,清方決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簽訂條約.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經簽署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2年9月1日,清朝負責談判的官員向璞鼎查發出照會,對南京條約提出了十二項交涉內容.這十二項自討苦吃的內容為中國今後的苦難留下了隱患;也為下一次戰爭埋下了禍根.(與此同時,北京的道光帝、杭州的劉韻珂都給南京的官員寫信,內容居然也是要求作出類似的交涉,而這些信件還在路上.)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簽約的諭旨到達南京,第一次鴉片戰爭早已結束.
1842年10月,奕山奏報廣東仿造西式戰艦一艘,並且提議停止建造舊時戰船,經費用於建造西式戰艦.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三)戰爭失敗原因的分析
1、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時代呼喚巨人,上台的卻是侏儒.」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爭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復上演.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致,也是清政府腐敗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2、具體原因
參見: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
[編輯本段]
中國被迫同英、美、法等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1、《南京條約》(史稱《江寧條約》)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同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共有13款,主要內容有:
●五口通商
●割讓香港
●勒索賠款
●協定關稅
●干涉司法
●自由貿易
2、《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
●領事裁判權
所謂「領事裁判權」,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管轄的非法特權,按照正當的准則和慣例,居留國有權按照本國的法律管理外僑.《虎門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這項正當的權益,規定英人.中華人的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辦理.
●協定海關稅則
收海關稅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種貨物和進口的48種貨物稅率比鴉片戰前降低50%-90%,其他貨物皆定為百值抽五的稅率).
3、《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
●片面最惠國待遇
《虎門條約》規定,中國將來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後來,中美、中法所訂條約也都有同樣的規定.列強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權益.
●租界權
●駐軍權
4、《望廈條約》
●擴大領事裁判權
●協定關稅權
●稅則
●文化
●修約
5、《黃埔條約》
6、其他
7、葡萄牙強佔澳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編輯本段]
●國際關系的改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之後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後的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部分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鴉片戰爭開啟了之後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社會問題的加劇,清中葉自嘉慶、道光年間以後,中國社會已有種種嚴重問題,包括土地兼並、人口過剩、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亂之後數十年的太平,使得當時的社會問題隱而不現,鴉片戰爭雖然直接影響的地區不多,但對於清朝的權威有所打擊,許多社會上的問題逐漸浮現,造成較多的民變發生,間接促成了太平天國的興起.
●對知識界的影響:從歷史的宏觀看來,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尤其是軍事上)的巨大差距,但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但絕大多數的士大夫,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此外,由於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稱作買辦),反而較一般知識分子更先開始接觸學習西方事物.
(一)戰後十年間中國社會政治與經濟的新變化
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
2、鴉片走私有增無減
3、外國商品傾銷局面形成
4、自然經濟結構在東南沿海地區開始解體
5、苦力貿易盛行
6、新階級胚胎的產生
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戰前,中國經濟上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有力地排斥著外國的商品侵略.戰後,廢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喪失關稅主權,外國的廉價商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 這種商品「重炮」,逐漸摧毀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中國日益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
(二)鴉片戰爭後的經世致用社會思潮
1、 經世致用社會思潮的由來
19世紀初葉,中國封建社會已從「康乾盛世」的頂峰上往下跌落,封建傳統思想的兩大支柱「宋學」與「漢學」也逐漸走向窮途末路.而產生於明末清初由黃宗羲、顧炎武所倡導的經世致用的學風卻受到社會的注重.這種經世致用思想的興起,正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思想變革的主要表現.
鴉片戰爭前後,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
2、經世派的群體與代表
戰前-龔自珍;戰間-林則徐;戰後-魏源
3、經世致用社會思潮作用:士林風氣的變化.
經學義理-經學致用
傳統知識結構-近代知識結構
傳統思維模式-變易思維方式
簡要評價:
鴉片戰爭前後地主階級的經世致用思想,是在中國社會交替時期思想界出現的一大進步.一方面,它針對當時社會的嚴重弊端和民族危機,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對國計民生具有積極作用,它打破了「萬馬齊喑」的沉悶風氣,初創了「開眼看世界」的全新觀念,邁出了向西方國家探尋真理的步伐,充當了中國近代社會思想啟蒙的先驅,並對後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它主要是服務於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因此依然有著明顯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經世之學提倡學習西方長技,卻不能觸及封建制度,「其不變者道而已,勢則日變而不可復者也.」*這種將道勢對立起來的觀念,沒有沖出清初啟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籬,也使其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認識處在一個膚淺的初級階段. 』
(三)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社會開端的理論概括
1、社會性質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戰前,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權而不受外國干涉;戰後,中國的領土完整被破壞,主權從多方面被侵害,已經喪失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
戰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戰後,外國商品源源不斷的湧入中國,原有的封建經濟基礎開始受到破壞,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失去經濟上自立的地位.
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戰後,中國的社會矛盾變得復雜化了,又增加了外國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間的一對矛盾,並且這種矛盾地位越來越突出.毛澤東同志說:「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於這種矛盾的內容和格局,決定了中國人民從鴉片戰爭就開始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也決定了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4、結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中國社會從封建社會開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閱讀全文

與英國每天新增疫病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為什麼沒有漢字了 瀏覽:55
印尼天氣預報需要什麼裝備 瀏覽:12
東莞哪裡能換越南盾 瀏覽:365
馬來紅龍和印尼紅龍有什麼區別 瀏覽:747
印尼落地簽可以呆多少天 瀏覽:945
印尼白寇哪裡買 瀏覽:601
泰國物流到中國唐山多久 瀏覽:524
中國翼龍2有多少架 瀏覽:974
義大利飛地在哪裡 瀏覽:625
伊朗都上什麼樣的網 瀏覽:539
印度動物文化怎麼樣 瀏覽:124
越南來吳川怎麼弄身份證 瀏覽:989
哪些球隊適合中國人 瀏覽:230
越南東興酒店多少錢一晚 瀏覽:989
義大利最近傳染什麼病菌 瀏覽:559
印度燜鍋是什麼 瀏覽:545
浙江飛印尼機票多少錢 瀏覽:550
中國的2017gdp是多少 瀏覽:129
英國簽證一般多少次 瀏覽:654
1千萬越南盾合成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