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幾年英國強行租界了深圳河以南
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范圍。
說到重要性要可追溯到唐代;唐代的「貞觀之治」使大唐的對外貿易日益興盛,從而使廣州發展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的樞紐。這樣,珠江口沿岸、特別是珠江口東岸沿岸地區,其經濟和軍事地位日益重要。唐玄宗初年,朝廷在廣州設置了管理對外貿易的官職——市舶使。到了唐玄宗開元24年(公元736年),唐朝政府則在廣州府寶安縣南頭城東南海邊(今深圳市南山區古炮台遺址一帶),設置了一個獨立於地方政府之外的軍事機構——屯門鎮,駐軍2000人,防線從南頭一直布到香港青山下的海岸邊。這是古代深圳最早的軍事駐防。因為深圳是當時的廣州府的門戶,是防禦外敵入侵的軍事要地。到了宋代,屯門鎮仍為軍事要寨,只是稱呼改成了屯門寨。到了東晉南朝時期,朝廷又在屯門寨以西25公里的固戍新設立了一個軍營,稱固戍角寨。這里要說明的是,在明朝以前,這些沿海軍事要寨的任務還只限於海上緝私與防盜,真正用於軍事則是在明朝才正式開始。因而「所城」這個稱謂,也是從明朝才真正開始出現的。據史書記載,明朝建立以後,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總結歷代軍事建制與邊防屯守的經驗與教訓,創立了「衛所」制度,以分屯設兵,寓兵於民。在這種衛所制度中,朝廷令衛所中的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軍食糧,廣泛地控制沿邊沿海的要害地位,以達到保衛國家疆土的目的.
光緒24年(公元1898年),中英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人強行租借了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離島,即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因此,大鵬協所轄之寨城汛台,除左營本部大鵬所城、鹽田汛和老大鵬汛外,其餘全入英人之租界,故被裁設。《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有「……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扎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至九龍通向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仍留附近九龍城原舊碼頭一區,以便中國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來停泊,且城內官民任便行走。」甲午海戰後,英軍接管新界,激起元朗、錦田、深圳等地鄉民的奮力反抗,英政府以清政府官員協助不力,並以九龍城、深圳對香港和新租地防務不力為借口,於1899年5月16日,出兵佔領了深圳和九龍城,將九龍城官兵驅逐出境。清政府經過近半年的外交斗爭,加之深圳、東莞民眾的反抗,英軍終於撤出深圳,但九龍城卻拒不交還。為抗倭防盜而開始營建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歷明、清兩代,至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而失去其軍事價值,大鵬協水師營的軍事設施也被裁撤。
2. 英國強佔了整個香港地區為那一年,簽署的條約是什麼
1842年8月29日,英國根據《南京條約》佔領了我國領土香港島。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於10月24日簽訂《北京條約》。英國佔領了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於九龍半島西部的一個大島嶼昂船洲。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總理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根據該約,清政府把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島嶼,租給英國,租期99年。這塊租給英國的土地後來被稱為香港新界。至此 ,英強佔了整個香港地區 。
所以如果說整個香港地區的話,應該是1898年吧
3. 香港割讓給英國是哪一年
1842年。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香港回歸: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於1997年6月30日午夜舉行。23時42分,交接儀式正式開始。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激動人心的神聖時刻到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