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德國、美國是怎樣走上近代化道路的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通過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
1、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2、德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以後,德意志的紡織業、冶金、採煤、農業化學和鐵路運輸等部門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
直到普法戰爭時,德國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落後地區。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資本主義工廠工業在德國全境得到普遍發展並取得了統治地位。
3、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涌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別是採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1)英國為什麼能引起近代潮流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❷ 為什麼說英國掀起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
在十九世紀前後,英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完成了國家工業的近代化,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由此其它國家也紛紛開啟了國家工業化和人口城市化的發展,所以英國作為世界范圍內第一個推進國家城市化的國家,掀起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
❸ 英國能夠開啟近代化的原因
1.政治上:率先完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產階級准專政。
2.經濟上: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為近代化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❹ 為什麼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之所以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主要是因為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為後來許多資產階級國家所效法,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
❺ 崛起後的英國對近代中國有什麼影響(用歷史說明)對今日中國有哪些啟示
英國; 瓦特「蒸氣機」的發明掀起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
英國就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國家——也因此成為當時資本主義強國。
英國借故強大的資本向世界殖民的道路。及崛起當時的「日不落帝國」。
中國:
在英國實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同時,中國——當時的清政府還在實行「閉關守國」的國策。直到1980「鴉片戰爭」徹底的打開中國的大門。簽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例:《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因此中國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的道路。
影響:
使中國由一個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也使中國一部分人開始向西方資本主義探索救國的道路。促使中國產生了最上的產為階級和民族資本主義。
啟示:中國的封建統治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中國急須要一救國的道路。
❻ 英國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享受著長期的國內和平,社會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對外,經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合稱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戰勝了主要對手——法國,獲得並鞏固了海上霸權。市場需求的擴大引起了工業技術乃至產業結構的革命。這場工業革命在形式上是漸進的,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30、40年代前後歷經近一個世紀,但就其本質和後果而言,乃是歷史大飛躍。它使英國首先步入工業化社會。
工業革命使英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兩個新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早在18世紀下半期,工業資產階級就掀起了以爭取選舉權為目的的激進運動。從19世紀30年代起,他們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並藉助工人階級的支持,節節戰勝土地貴族,通過一系列改革,如1832年、1867年和1884年擴大選舉權的國會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等,消除了上層建築中腐朽過時的部分,最終在20世紀初使英國建立起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過程充滿了苦難,遭到工業資本剝奪的手工工人奮起斗爭,從毀壞機器的盧德運動發展到聲勢浩大的爭取政治權利的憲章運動。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在斗爭中形成。工業革命完成後,合法斗爭成為工人運動的基本特徵。工會運動和工聯主義在19世紀中後期佔了支配地位。此後,社會改良主義有決定性的影響。
19世紀中、後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國家,有「世界工廠」之稱。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曾因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受到打擊,一度踟躕不前,但在工業革命後,獲得了更大的動力。英國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向全球擴張,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帝國。
在歐洲國際舞台上,英國憑借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海上霸權,長期採取「光榮孤立」政策,不與任何大國結成持久的、有約束的同盟,而是竭力維持、利用和操縱歐陸國家間的均勢。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開始出現相對衰落的跡象。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都超過了英國。由於在商業、殖民地和海上都遇到激烈的競爭,英國被迫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與法、俄結成協約國,最終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近代歷史上,英國對世界文明有極其重大的貢獻。17世紀的英國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型,革命後形成的政治制度成為各國競相效仿的楷模。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人類從此開始了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歷史飛躍。幾個世紀里,英國產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學家牛頓、達爾文,哲學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馬爾薩斯,文學家拜倫、狄更斯,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等。英語逐漸成為國際交往的通用語言,對世界文化的交流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英國的殖民擴張活動對各地的文明發展既有客觀進步的意義,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