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873年英國在實行什麼革命

1873年英國在實行什麼革命

發布時間:2024-01-27 17:43:03

A. 近代英國歷史上的改革是什麼

近代時期,英國資產階級的改革活動大致有兩種情況:1、通過改革消除封建殘余和改造舊的經濟結構,進一步完善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體制,實現國家的近代化。這主要體現為19世紀上半期的3次議會改革,工業革命的迅猛開展,在議會立法的保護下進行的公開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以及自由貿易政策的推行。2、適應社會基本矛盾的發展,調整和改革政治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環節。這主要體現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議會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文官制度和中央、地方行政改革,以及教育和社會改革。

B. 英國什麼時候因科技發展發生了霧霾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倫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霧霾問題的城市之一.20世紀50年代,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讓「霧都」之名舉世皆知.現在倫敦已經基本拋掉了「霧都」的帽子,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一、倫敦霧霾的發展歷程
19世紀,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和工業中心的倫敦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愈演愈烈,工廠產生大量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倫敦的空氣污染形勢漸趨嚴峻.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的100多年間,倫敦在冬季發生過多起空氣污染案例,最早的記錄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隨後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發生大氣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嚴重大氣污染事件最為典型 .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圍高濃度的霧霾籠罩倫敦.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其中,48歲以上人群死亡率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人群的死亡率為平時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這起事件總共造成12000人死亡.這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空氣污染不僅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嚴重地腐蝕了建築物,還使土壤貧瘠,水質惡化,鳥類遠辟他鄉,並影響植物生長.
形成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燒煤的工廠排放的大量濃煙、汽車排放的機油廢氣和從歐洲大陸飄過來的污染雲,都令倫敦的空氣質量變得很差.當年的倫敦,工業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噸的濃煙從煙囪中飄出來,排放2000噸二氧化碳(CO2)、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物.更為嚴重的是,燃煤粉塵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塵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混合了水蒸氣之後,就形成了800噸的硫酸.家庭燒煤也加劇了大氣污染.在集中供暖時代之前,寒冬的倫敦,數以萬計的家庭只能燒煤取暖.由於戰後經濟困難,政府將優質煤出口國外,而倫敦人則燒劣質煤,污染更為嚴重.當空氣不流通的時候,這些污染嚴重的黃煙就被「困在倫敦上空」,便形成了濃霧.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倫敦煙霧事件的間接原因是開始於12月4日的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物蓄積.
隨後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倫敦又連續發生了多達十二次嚴重的煙霧事件.20世紀70年代中期,倫敦的「霧日」逐年減少,1980年則進一步下降.目前,倫敦有毒煙霧已銷聲匿跡,並成為全球的生態之城.
二、倫敦霧霾的治理過程
1952年倫敦的嚴重煙霧事件,促使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來倫敦60多年的煙霧治理,按照其空氣質量的改善趨勢可劃分成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1953-1960).英國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the Beaver Committee),專門調查煙霧事件的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在比佛委員會的推動下,1956年英國出台專門針對空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並且在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清潔空氣委員會(Clean Air Council)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污染的改善情況,並從對空氣污染治理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責任的人那裡獲取空氣污染治理建議.具體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負責劃定煙塵控制區,改造家用壁爐,更換燃料,禁止黑煙排放;設立獎懲機制,對控制區內進行壁爐改造的合理費用,由地方政府補貼至少70%,而對違反條例的人員則依情節處以10-100英鎊罰款或最高3個月的監禁.1960年,倫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階段是顯著削減階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國政府對《清潔空氣法》進行了修訂和擴充,賦予負責控制大氣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長更多許可權,包括出台新的鍋爐顆粒物和煙塵排放限值的權力,和可以強制要求地方政府設立新的煙塵控制區的權力.1974年,政府頒布《污染控製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規定機動車燃料的組成,並限制了油品(用於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這一階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擴大了煙塵控制區的范圍.到1976年,煙塵控制區的覆蓋率在大倫敦地區已達到90%.倫敦空氣中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第一階段還略有波動,但到了第二階段,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便有了顯著改觀,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短期內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過80%.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天數已經從每年幾十天減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階段是平穩改善階段(1980-2000),倫敦大氣控制與治理的重點已從控制燃煤開始逐步轉向機動車污染控制.政府陸續出台或修訂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環境法》(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1997年)、《大倫敦政府法》(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1999年).這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
第四階段是低碳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此時倫敦的空氣質量和20世紀50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倫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倫敦市長經過廣泛咨詢後發布了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其中詳細說明了倫敦要如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目標.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概念,提出將於2050年建成低碳社會.此後,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在2006、2010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目前,倫敦空氣質量控制的重點是機動車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層空氣中煙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並榮登吸引全球遊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三、主要經驗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理霧霾
倫敦曾經嚴重的大氣污染引起英國各界的高度重視.具體表現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報告》 (The Beaver Report)推動下,英國頒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礎上,20世紀60-70年代,英國主要採取「末端治理」來治理空氣污染.除了不斷完善《清潔空氣法》,1968年以後,英國又相繼出台《污染控製法》(1974)、《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修訂)、《環境法》(1995年)、《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案》(1999年)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英國根據國情,走以「立法為主,補貼為輔,全面推進,最終建立低碳社會」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會提升為基本國策.英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減排80% 的長期目標.(2)制定國家戰略,指導治理霧霾.從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並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歐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不能超過35天,不然將面臨4.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為了符合標准,早在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私家車徵收「擁堵費」,以此來改善公交系統發展.隨後英國提出《能效:政府行動計劃》(2004)、《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05)、《英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低碳建築計劃》(2006)、《退稅與補貼計劃》(2007)、《英國能效行動計劃2007》、《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2008)及《低碳轉型計劃》(2009)等一系列計劃與政策的出台,彰顯了英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與決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轉型計劃》勾畫出英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目標是到2020年,英國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34%,120多萬人從事綠色職業;700萬棟房屋進行節能改造,150多萬戶家庭將得到政府資助自產清潔能源;40%的電力將來自低碳能源;新車的平均碳排放量將減少40%.由於英國的大力推動,近年低碳經濟的理念在全球迅速傳播,並得到廣泛的認可.(3)加大財政投入.2009年英國政府撥款32億英鎊用於住房的節能改造,對那些主動在房屋中安裝清潔能源設備的家庭進行補償,預計將有700萬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於經濟社會各方面,並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4)構建協同配合的政策體系.英國在利用氣候變化稅、排放貿易機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潔煤炭」、碳預算等計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種政策工具與計劃的特色,組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政策計劃體系,低碳技術研發推廣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以全體企業、公共部門和居民為主體的「低碳經濟」互動體系,促進低碳經濟轉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5)設立各種專項基金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碳基金」 作為由英國政府利用每年大約有6600萬英鎊的氣候變化稅作為投資、按企業模式運作的商業化基金,有力地促進英國商業和公共部門減排CO2,加大投資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術.2008年英國政府啟動「環境改善基金」,可以將政府對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術示範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對能源與環境相關的國際化發展結合起來,提供相應的基金資助.為了在綠色運輸和能源項目中加大投資,2010年3月英國設立10億英鎊(7.49億歐元)綠色能源基金,改造運輸體系使用清潔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風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陽能)的利用,為數千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二)利用清潔能源等技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時,倫敦的煙塵最高濃度達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達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倫敦的有關部門通過對大氣污染源進行分析,發現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及家庭燃煤,因此,他們除了劃定「煙塵控制區」,區內的城鎮只准燒無煙燃料外,還決定增加清潔能源比例,推廣使用無煙煤、電和天然氣,減少煙塵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採取集中供暖;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至郊外;政府採用補貼的辦法幫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區和近郊區所有的工業企業都不準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產生的廢氣也均須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加以凈化,達標後才可排出等.英國還大力發展監控技術,建立大氣監測網.自1961年開始,英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個由450個團體參加的大氣監測網.監測網有1200個監測點,平均每小時對煙塵與二氧化硫采樣一次,每月測降塵量一次,其中倫敦、愛丁堡、謝菲爾德三個城市被列為重點監測區.再加上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等,對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隨著英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英國的能源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65年燃料構成中煤炭的比例為27%,電和清潔氣體燃料佔24 5%,燃料油為43%;1980年煤炭僅限於遠郊區工廠使用,比例進一步減少到5%,電和清潔氣體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為41%.尤其是煤炭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從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氣的佔比卻從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國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概念,將於2050年建立低碳社會.2008年英國頒布《氣候變化法案》,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的排量降低60% 的長期目標.2009年英國政府公布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要佔15% 的份額,其中40%的電力來自低碳領域(30% 來源於風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來自核能).
(三)疏散人口和工業企業
為了解決城市人口和工業企業過於集中,而給市區帶來大氣污染等問題,倫敦在40年代末建成8座新城的基礎上,於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區又興建了彼得伯勒、米爾頓凱恩斯、北安普頓等3座新城(這3座新城距倫敦市中心的距離從80到133公里不等),這些新城的建設為人口和工業外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倫敦政府利用稅收等經濟政策,鼓勵市區一些企業遷移到這些人口較少的新發展區;另一方面,各新城對吸引工業企業落戶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當時的作法是,劃定工業區范圍,鋪設道路,建設不同規模的廠房以供出租,注意營造好的居住環境等,同時對優惠條件進行大力宣傳) 由於政府對外遷的優惠政策和新城具有的優惠條件,因此許多工廠紛紛外遷.自1967年起,倫敦市區工業用地開始減少,至1974年市區共遷出24萬個勞動崗位,以後又遷出4.2萬個.與此同時,新城企業由原來的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的人口總數也由原來的45萬增至136.7萬(包括其他地區遷人的人口).
(四)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綜合治理
8O年代初,倫敦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4萬輛,道路交通阻塞日趨嚴重.同時,汽車數量的增加也引發了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面對這一嚴峻局勢,倫敦當局採取以下綜合治理措施.
第一,實行向公共交通、步行、騎自行車等節油、無污染的出行方式轉變的交通發展戰略,以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從而有效降低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具體辦法有:設立公交專用道,設立1000英里長的自行車線路網,設立林蔭步道網,投資發展新型節能、無污染的公交車輛.
第二,擴大交通限制的范圍.過去倫敦的交通限制重點集中在中心地區的高峰時間內.隨著城市化和交通的發展,從內倫敦到外倫敦的各城鎮中心、主要的放射道路及高速公路,交通問題和空氣質量問題也日趨嚴重,因此,倫敦所有地區陸續實行了以限制為基礎的一攬子方案,同時,輔之以切實可行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防止了空氣質量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第三,政府發布交通狀況白皮書.公告市民:為了限制轎車數量,減少堵車和空氣污染,將從2000年起提高停車費用,市內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場所的免費停車場也一律改為收費停車場.
第四,加強對城市大氣質量的控制管理.政府制定的控制大氣質量的近期目標是,到2000年將CO2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同時,建議政府制定有關機動車尾氣排放量的控制目標及實施細則.
第五,加強汽車製造業的技術改造,設計生產先進的環保型轎車.英國政府為了治理機動車污染,在多次修訂完善《清潔空氣法案》中增加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規定,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凈化裝置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新生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准在2007年基礎上平均降低40%.從2003年起,倫敦市政府開始徵收「擁堵費」,以緩解倫敦市中心的擁堵狀況,該政策減少了機動車排放對空氣的污染,增加了財政收入,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籌集了資金.
2008年倫敦政府推行低污染排放區政策,旨在加快污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污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准,否則將會被徵收費用.研究結果表明,與低污染排放區以外的區域相比,該措施的執行使得PM10污染濃度下降了約2.46%到3.07%.而且,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也強調,未來會通過不斷提升低排放區的准入門檻,加強對機動車排污的控制
倫敦市政府還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計劃在20年內,減少私家車流量9%,每天進入塞車收費區域的車輛數目減少超過6萬輛,廢氣排放降低12%.在限制轎車排放的同時,英國政府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公共交通.倫敦計劃2015年前建立2.5萬套電動車充電裝置.目前電動汽車買主將享受高額返利,免交汽車碳排放稅,免費停車.
(五)多措並舉,協同治理霧霾
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咨詢機構.為了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大倫敦議會確定了17個不同的行業機構,分別制定實旖大氣污染控制的各項措施.
其次,科研機構參與治理大氣污染.倫敦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很注意科研力量的參與,許多全國性的研究機構,以及大學、工廠都廣泛參與了科研工作.如以華倫泉實驗室為中心,根據遍布全英的1200多個監測站的測定結果,對煙塵和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含量進行估算,據此提出不同地區控制大氣污染的不同措施;一些高等院校如阿斯頓大學、里丁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威爾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利茲大學等分剝對車輛尾氣、空氣質量標准、控制污染物的捧放、空氣污染對農作物和土壤的影響、測定灰塵及其它污染物的儀器的改進、煙囪的設計安裝及環保產品的研製等同題進行廣泛深人的研究.
第三,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監督治理.倫敦空氣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成績並不全歸功於政府,英國各大高校、環保組織與媒體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治理空氣污染的踐行者.倫敦國王學院、倫敦蓋伊醫院與倫敦聖托馬斯醫院聯合組建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基金會聯合主辦了一個有關「如何降低空氣污染對個人影響」的研討會,專門探討的是倫敦市每一位居民如何從自身做起改善空氣質量.倫敦國王學院還於2010-03-12在多個手機操作系統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為「倫敦空氣」的手機軟體,每小時向用戶免費推送倫敦空氣質量,讓倫敦居民對城市空氣質量有了進一步了解.英國是最早將空氣治理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的國家.官方網路向市民發布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
英國公民在環境問題的討論、決策、監督、執行上,有深厚的自治傳統和強大的社會根基.如果政府在治理空氣方面稍有疏失,主流媒體不會替政府粉飾遮掩而是大膽抨擊.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報》就引述環保組織「清潔倫敦空氣」所作的調查報告,質疑倫敦市政府只在監測點附近大灑化學溶劑,藉以美化空氣污染指數.英國公民獲知空氣信息的途徑也不被官方獨家壟斷.公民能直接透過《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倫敦國王學院環保組織合作開設的「倫敦空氣質量網路」均發布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政府絕不敢指責民間監測組織「非法」、「違規」、「不科學」.
第四,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帶,至2O世紀8O年代該綠帶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之比達到2.82:1.遠期綠帶規劃面積可達5791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之比可達3.67:1.倫敦綠帶的建設在置換城市空氣,保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控制城市向外擴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園林綠化方面倫敦還十分重視生態園林,倡導建設「花園城市」的理念.這是倫敦自加世紀中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是一項調節城市大氣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充分發揮綠化功能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目前,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生態園林的建設不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氣環境,提高了城市整體質量,而且使昔日破敗的城市衰落區以空氣清新、優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和觀光客.
四、對我國治理霧霾的啟示
從工業革命的先驅到生態文明的領跑者,英國為世界其它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借鑒.
1.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立法
只有嚴厲的政府制度才能減少污染.自由市場並不能解決污染問題.污染在經濟學中被視作外部因素,說明單個公司是不可能為解決污染問題而付出代價的,因此公司本身沒有動力主動去做.需要有政府制度來制約、規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鐵腕治理,才能減少污染.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環境法規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執法等問題;實行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對執法人員不作為、瀆職的要嚴肅處理.
2.全面規劃、加快實施大氣環境治理戰略
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是區域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對已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優化方案.做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採取區域性綜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同時,制定控制大氣污染的科技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等,把大氣的綜合治理與利用,轉變為新興產業,徹底消除隱患,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3.科學技術是解決與治理大氣污染的關鍵
在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關鍵的指導性作用.英國政府鼓勵企業採用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改革生產工藝,優先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藝,這是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政府要求企業嚴格生產工藝操作,選配合適的原材料,有利於減輕污染或對所產生的污染物進行處理.安裝廢氣的凈化裝置,對污染源進行治理,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標准.除通過攻關關鍵技術實現治污目標和產業突破外,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科學研究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決策過程越科學,可執行性就越好,政策就更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提高認識,多措並舉、多管齊下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從1813年的大氣污染,到1952年的嚴重大氣污染,英國為工業化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英國痛下決心治理倫敦大氣污染,根本扭轉局面花了20多年時間,完全改善用了50年的時間,這說明空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即使到現在,英國政府仍然認為在空氣質量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英國在其2007年戰略中提到,經過幾十年的治理,英國由於空氣污染對人們平均壽命的影響仍然達到7到8個月左右,直接醫療成本每年約200億英鎊.即使到2020年,2007年戰略中的所有政策都得到徹底的落實,英國政府仍然預期空氣污染將使英國人平均壽命縮短5個月.因此,空氣質量的恢復過程不是自然而然出現,它需要政府下決心制定和推行相關政策,並將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轉化為對相關政策的支持和自覺執行.為避免災難再次出現,並最大限度保障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需進行嚴格管理並對相關領域科技創新進行有力投資和推廣,這是治理環境問題的可行途徑.

C. 19世紀的英國歷史

1.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歷史

十八世紀末的美國革命標志著英國的第一帝國瓦解和新的日不落帝國的產生,英國的殖民發展目標向東方發展,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被開發,印度的擴張一方面因七年戰爭而加大,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獨立,東方也成為了新的貨物輸出重心。由此英國的殖民主義面向了全世界范圍。

由於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在海上的成功,以及美國獨立後對於海洋權利的妥協,使得英國最終成為了長達200年的海上霸主。而正如以後的海權論所認為的'rules the waves, rules the world.' 帝國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在國內,工業革命在無形而有序的進行著,工場的工業化使得英國的生產力大為提高,中產階級和相應的文化相對快速的發展。新的工業化城市不斷發展,但沒有受到良好的管制,以至於產生了大量城市化的惡果,而這解決的方式也是在後來才不斷的得出。政治方面,由於新舊貴族和商業資本主義的相互斗爭,使得英國的 *** (沒有實質的憲法)不斷改革,在接連不斷的相互對抗的法案中,雙方勢力產生了相應的均衡,而實質的結果需到威靈頓議會改革案改變賄選造成的不利。另一方面,由於福音派和克拉彭聯盟的不斷堅持,議會在1833年最終敲定廢奴法案。

差不多簡略說了下。

2.19世紀英國歷史

十九世紀王位經過了四代。

瘋王喬治三世(不屬於那個世紀-1820)

不孝子攝政王喬治,身體好,不像孱弱的黑親王愛德華死在床上(不屬於那個世紀-1820)

還是這個不孝子喬治四世,爸爸死了登基(1820-1830)

'水手'喬治四世,滿口粗話(1830-1837)

喬治四世的好侄女,維多利亞,一輩子只和幾個人打過交道的極力營造中產階運兆級道德孝仿規范的小女人,英軍的炮火讓全世界都能認識她和穿裙子的大鬍子士兵。。(1837-不屬於那個世紀)

貴族什麼的。。去翻Coat of Arms的歷史名錄吧。。inherited peers和Knights of Orders在那個世紀合起來大概得有上千吧。

夏爾。。就是查理的法語發音。

解釋完畢。

3.關於19世紀末英國的歷史

這一時期正是英國歷史上極富盛名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除貴族能夠繼承田產和房產外,人們通常沒有自己的住房。

多數城鎮中產階級家庭以租期為三年、五年或七年的出租房巧悄纖屋作為安身之所。一套典型的中產階級住房格局基本如下: 通向一樓的正門入口處一般建有高出路面的幾級台階,拾階而上進入一樓。

這里通常設有門廊、餐室和供男主人使用的房間,如書房或會客室。醫生等職業男性習慣於在住所的第一層接待患者或客戶。

門廊處有樓梯通向二樓。整套住宅最精美的房間就在這一層,來自街道或廚房的噪音不會影響這里。

客廳占據大部分二樓面積,有時它被拱門或折疊門分隔成兩三個房間,用作樂室、畫室或溫室。當有客人造訪時,僕人會首先請進客人,幫他們脫掉外套,再引領至通向客廳的樓梯,這時女主人在樓梯頂端迎候客人。

三樓以上是家庭成員的卧室。主卧兩側分別設有男女主人的更衣室,用於保存各自的服裝和私人物品。

孩子們的餐室、活動室和卧室是分開的。七八歲以下的兒童一般與保姆住在一起,再大些就要與同性的同胞共處一室,直到成年才會有單獨的卧室。

住房寬裕的家庭還設有教室,由家庭教師為孩子們上課。 頂樓或閣樓用作儲藏室和僕人的下處。

除通向二樓和三樓的前樓梯外,一般設有連接地下室和閣樓的後樓梯,這是僕人運送生活物品或出入下處的主要通道。 中產階級生活寬裕,家庭主婦追求時尚的家居風格自然也就無可厚非。

清雅的日式布局曾一度風靡,繁復的中東風格和簡潔的古希臘風格也曾獨領 *** ,而影響最為持久的還是雕飾厚重的哥特式古典風格傢具。在實際生活中,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室內布局大體狀況如何?1881年出版的一本家居指南提供了標準的家庭布局模式: 門廊鋪設石質地板,上有產自東方的地毯,一個傘架,一兩把高背椅。

餐室中,支架居中的圓形或橢圓形餐桌再配上幾把皮椅會令每位就餐者感到愜意。客廳中間擺有一個質地厚重的圓桌,周圍環繞著舒適的長椅,座椅,鋼琴等。

客廳牆面通常貼上帶圖案的淺色牆紙,地板刷成深棕色,中間鋪有印花圖案的小地毯。卧室的布置相對簡潔,主要有床、衣櫃、梳妝台、盥洗盆、壁爐等。

19世紀中期以後,卧室通風逐漸受到重視,銅鐵架床代替了傳統的掛簾四腳床。 與中產階級家庭的居住條件相比,工人家庭顯然相形見絀。

工業革命時代早期,大片的工人居住區都是背對背的建築模式,即每套住房的左右和背面都是另一戶的牆壁,只有一扇朝前開的窗戶。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兩個房間。

木桌木椅,牆上幾只吊鉤,一個小衣箱,兩張分別供父母和子女睡覺的床,一些簡單的廚具,這就是全部家當。 中產階級的住宅分出私人空間和家庭共享空間,而貧窮的工人家庭連一張全家人一起吃飯的餐桌都擺不下。

為了避免已近成年的兄妹或姐弟同床共枕,許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到空巢的老夫婦家借宿。農民的居住狀況與城市工人相差無幾。

19世紀中期以後,由於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衛生和建築條例相繼出台,加之社會財富的增長,工人的居住狀況普遍得到改善。工人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的住房都單獨排列,前後門俱全。

後門通向一個磚牆圍起的小院,可以種些植物、晾曬衣服、堆放雜物。房間數量也有增加。

一樓通常是廚房和客廳,二樓則是父母與子女分開的卧室。 到19世紀60年代,熟練的技工和工匠在婚前已有能力用積蓄購買必備的傢具,並在婚後一二年內再添置部分二手日用商品。

這一時期工人家庭的室內布局大體如下:一樓客廳是接待貴客和周日全家聚餐的重要場所,因而布置最為精心。除沙發、椅子、地毯、書籍外,有的家庭還會配上鋼琴。

起居室兼為餐室和家庭活動室,中間擺放鋪著油毯的木桌和幾把長椅或凳子,壁爐旁邊散放著幾把舒適的座椅,一個廚櫃用來盛放餐具和廚具。 生活設施 盡管今天仍有許多英國人住在19世紀建造的房子里,但最初的取暖、照明和烹飪方式已不復存在。

勿庸置疑,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的生活設施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在富有之家,浴室和供暖設備都很少見。

室內光線昏暗,還經常發生火災。 英國的氣候潮濕多雨,如果沒有取暖設備則很難應付。

維多利亞時代,殷實之家在每個房間都設有壁爐。有時人們用木頭做燃料,這在農村尤其普遍,但設計壁爐的初衷是用於燒煤。

煤在燃燒時不會火星四濺,比較安全,而且燃燒緩慢,無需經常留意。除非有卧床病人,一般家庭很少使用卧室的壁爐,只有大富人家才能享受卧室壁爐取暖的奢侈生活。

19世紀80年代燃氣發明後,人們把煤氣爐放進卧室的壁爐里,點燃一會兒便可在入睡前驅走寒氣。 19世紀早期,盡管蜂蠟燃燒時間長,亮度大,但由於造價昂貴,絕大多數家庭還是用蠟燭照明。

在農村,日光和爐火的光亮都被利用起來。在反映這一時期日常生活的油畫里,經常會有農婦坐在家門口紡紗、編織的場景,這並非單純為畫師擺造型,而是真實生活的寫照。

19世紀40年代,比蠟燭安全且照明效果好的油燈逐漸進入百姓家庭。此後,修剪燈芯、清洗燈罩和定期添油成為一項新家務。

在燃料中鯨油價格不菲,煤油較為低廉。19。

4.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歷史

十八世紀末的美國革命標志著英國的第一帝國瓦解和新的日不落帝國的產生,英國的殖民發展目標向東方發展,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被開發,印度的擴張一方面因七年戰爭而加大,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獨立,東方也成為了新的貨物輸出重心。

由此英國的殖民主義面向了全世界范圍。 由於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在海上的成功,以及美國獨立後對於海洋權利的妥協,使得英國最終成為了長達200年的海上霸主。

而正如以後的海權論所認為的'rules the waves, rules the world.' 帝國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在國內,工業革命在無形而有序的進行著,工場的工業化使得英國的生產力大為提高,中產階級和相應的文化相對快速的發展。

新的工業化城市不斷發展,但沒有受到良好的管制,以至於產生了大量城市化的惡果,而這解決的方式也是在後來才不斷的得出。政治方面,由於新舊貴族和商業資本主義的相互斗爭,使得英國的 *** (沒有實質的憲法)不斷改革,在接連不斷的相互對抗的法案中,雙方勢力產生了相應的均衡,而實質的結果需到威靈頓議會改革案改變賄選造成的不利。

另一方面,由於福音派和克拉彭聯盟的不斷堅持,議會在1833年最終敲定廢奴法案。 差不多簡略說了下。

5.19世紀英國歷史

十九世紀王位經過了四代。

瘋王喬治三世(不屬於那個世紀-1820)不孝子攝政王喬治,身體好,不像孱弱的黑親王愛德華死在床上(不屬於那個世紀-1820)還是這個不孝子喬治四世,爸爸死了登基(1820-1830)'水手'喬治四世,滿口粗話(1830-1837)喬治四世的好侄女,維多利亞,一輩子只和幾個人打過交道的極力營造中產階級道德規范的小女人,英軍的炮火讓全世界都能認識她和穿裙子的大鬍子士兵。

(1837-不屬於那個世紀)貴族什麼的。

去翻Coat of Arms的歷史名錄吧。

inherited peers和Knights of Orders在那個世紀合起來大概得有上千吧。

夏爾。

就是查理的法語發音。

解釋完畢。

6.19世紀末的英國史

一、貴族政治特權的失落

二、經濟優勢的失落

三、貴族成分的嬗變

在位國王為維多利亞女王

1870年代英國「大蕭條」1884年 12月 6日,《人民代表法》議

案獲得通過。

1885年,《議席重新分配法》

得到兩院批准而成為法律。1886年自由黨統一派分裂出去。1888年,英國規定全國設立 62個行政郡、60多個「郡級市」。

1889年1月,索爾茲伯里首相拒絕了

俾斯麥邀請英國加入同盟國的要求。1890年,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文官制度。1896年,英國工商業的增長率、利潤率和外資額都下降了。

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在70年代末發明了從廉價的含磷鐵礦石中提煉鋼

的方法。

1897年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的活

動中,英國海軍的165艘軍艦(內含21艘重戰列艦和54艘巡洋艦)接受了

女王的檢閱,各國軍政賓客對此印象深刻。

7.關於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歷史

從時間上講,維多利亞文學時期恰好與維多利亞女王1836年至1901年執政期相吻合,這一時段是英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段。

維多利亞執行初期,英國面臨著飛速的經濟發展及嚴重的社會問題。1832年改革法案通過後,國家政權從腐朽沒落的貴族手中移向新興的中產階級工業資本家,不久,大工業革命 *** 迭起,各種科技發明與技術創新為國家經濟帶來新生力量,如火車、蒸汽船、紡織機器、印刷機器等。

英國一度成為"世界工廠",通過向海外發展市場與剝削殖民地的各種資源積累了大量財富。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全世界的經濟第一強國。

但在這繁榮與財富下掩蓋的是工人階級的貧困與不幸,為了謀生連婦女和兒童都要受僱到艱險骯臟的工廠礦山去賣苦力。日趨尖銳的階級矛盾終於引發了1836至1848年著名的英國 *** 運動。

工人階級團結一致推出《人民 *** 》,要求 *** 保障人權,改善生活與工作環境。運動席捲了幾乎所有城市。

這次運動盡管在1848年衰落下去,但卻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時也標志著工人階級的覺醒。 在意識形態方面,維多利亞時代經歷了巨大的變革。

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與各個領域的新發現打破了人們過去堅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廈開始坍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1859〉與《人類的進化》(1871)都是動搖了傳統信仰的理論基。

詩人丁尼生在長詩《悼念》中就明確表述了自己對宗教與上帝的懷疑。另一方面,實用主義大行其道,任何事物都要經過實用的檢驗方可定其價值,由於物質進一步戰勝精神。

《聖經》與《福音書》等宗教經典都被認為是過時的迷信,或乾脆也要接受實用主義的檢驗。這些觀念都使得資本家進一步殘酷剝削勞動人民,不再有精神道德上的顧慮。

狄更斯、卡利爾、拉斯金及許許多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們都極力批駁實用拜金主義,尤其是它對文化道德的貶低及對人類情感的漠然。 維多利亞文學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自然帶有宏大與多樣性的特點。

它是多側面而且復雜的從各個角度,包括浪漫的與現實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種巨大變化,這個時代也誕生了一大批頂天立地的文學巨人。 這個時期,小說廣泛流行,繁榮發展。

著名小說家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狄更斯、薩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凱爾夫人(1810-1865〉與特羅洛普(1815-1882)等人。這些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一方面重新倡導18世紀的現實主義,一方面又肩負起批判社會,保衛人民利益的責任。

盡管他們的創作角度與風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點是關心廣大百姓的生活與命運,他們為不人道的社會機構、墮落的社會道德、拜金主義的盛行及大面積的貧困與不公深感憤慨。他們作品中對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對社會制度的無情批判喚醒了公眾對社會問題與社會發展的意識。

在19世紀末還出現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小說家喬治·埃略特與一個不僅揭露批判社會丑惡現象,還大膽向維多利亞傳統道德觀發起攻擊的文學家哈代。 維多利亞時代還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散文家,如托馬斯·卡利爾(1795-1881)、托馬斯·B ·麥考和j(1800-1859)、馬修·阿諾得(1822-lg88)、約翰·亨利·紐曼〈1801一」1890)、約翰·斯圖亞特·米爾(1806一1873)、約翰·拉斯金〈1819一1900)以及托馬斯·亨利·哈克斯雷(1825-1895)等。

其中許多人與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一道揭露抨擊社會陰暗面,並在意識形態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創作了大量重要的歷史事件評述、宗教論文、散文及各種主題的演講稿,同時他們將英國的散文與文學評論發展到一個新高點。

當時最有名的散文作品有卡利爾的《法國革命》(1837)與《 *** 主義》(1840),麥考利的《英國歷史》(1849-1861)拉斯金的五卷《現代畫家》(1843一1860)及哈克斯雷的部分演講稿。 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具有風格標新、表達立異的特點,嘗試這種改革的詩人有羅伯特·布朗寧,他創造了一種詩體小說,即把小說中對人物的塑造方式引用到詩歌中。

這使得詩體小說重點,從單純對故事的敘述向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究轉變,使得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帶有心理分析的因素。其餘詩人,如丁尼生、馬修·阿諾得、愛德華·菲茲傑拉德(1809-1883)、但丁·G ·羅塞提(1828-1882)及他的天才妹妹克利斯蒂娜(1830-1894)、傑拉德·M ·霍普金斯(1844-1889)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思(1837-1909)都在詩歌改革方面大有嘗試,為二十世紀的現代詩歌開辟了道路。

8.19世紀英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樣子的

十九世紀是大英帝國由全盛轉向衰敗的時期。

那個時候,做為一個新興大國的美國開始迅速崛起。而在歐洲,德國工業化的迅猛發展,也使得整個歐洲呈「多極化」趨勢。

而在亞洲,除了日本的強力崛起之外,英國在中國的殖民利益也受到其他各列強們的挑戰。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與西方尤其是與英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德國做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強國,成為英國在歐洲地區的一個強力競爭者。同時,由於日本在亞洲的崛起,也對英國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的殖民利益產生威脅。

總而言之,這個時候是英國歷史上一個很微妙的時期。他們時經歷了「日不落帝國」豪情,也由此而漸漸的走向衰落。

D. 歷史英法資產階級革命表,幫忙填下

自己弄表吧,僅供參考~
起止時間:英國:1640—1688
法國:1789—1814
開始標志:英國: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
法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重要文件:英國:《權利法案》
法國:《人權宣言》、《拿破崙法典》
結束標志: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
法國:1814年拿破崙帝國的覆滅
領導人物:英國:克倫威爾
法國:拿破崙
意義:英國:1、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的一次偉大勝利。2、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法國:摧毀了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1873年英國在實行什麼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遨遊中國如何看油量啊 瀏覽:84
印尼雅加達飛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37
中國國旗怎麼寫 瀏覽:418
中國斗魚的小魚苗怎麼養 瀏覽:633
印度神長鼻子代表什麼 瀏覽:820
中國好聲音是模仿哪裡的 瀏覽:75
英國黑工可以做什麼 瀏覽:405
印尼聯賽水平是多少 瀏覽:442
英國皇家盾牌ZNC電飯煲怎麼樣 瀏覽:816
為什麼還要往印度送物資 瀏覽:326
印度人很淺薄是什麼意思 瀏覽:747
中國人在北京坐火車要多久 瀏覽:427
美軍為什麼不投降伊朗 瀏覽:650
英國女性怎麼喝水 瀏覽:439
繞中國一圈有多少公里 瀏覽:105
伊朗的樹是什麼樹 瀏覽:70
伊朗石油怎麼交易 瀏覽:670
印尼是什麼字怎麼說 瀏覽:924
在全世界怎麼看中國 瀏覽:574
印度為什麼每天確診這么少 瀏覽:823